网贷催收发侮辱短信犯法吗?教你这样对付他们!
; 随着网贷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专业催收公司越来越多,这主要由于存在一大批逾期的人,所以网贷公司会委托他们要账,不过这些催收公司的方式会比较极端,比如存在群发侮辱短信的情况,那么催收公司用这种手段涉嫌违法吗?
一、是否合法?
不合法。部分催收公司还是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主要是起到提醒、催促、协商的作用,某些催收人员的行为还是不合法,恐吓、辱骂、贴大字报、泼油漆、非法拘禁这些行为仍然存在。
提醒:如果催收人员在催收过程中随意向第三人透露债务人借款信息或者其他信息,是涉嫌违法的,可以搜集相关证据进行投诉。
二、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些催收公司会采取极端手段恶意催收债款,比如伪造事实,发送PS、侮辱、威胁、恐吓、谩骂等短信给借款人或家人,更过分的是把联系人的资料再打包给其他的机构,这样严重涉及违法,侵犯了名誉权和隐私权。
建议:大家可以把相关证据保留,向法院起诉,曾经有成功的示例,获赔了6万元,那个违规的网贷催收平台最终因为曝光借贷人私人信息、冒充司法人员恐吓、编造虚假信息对借贷人造成了名誉损害,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罚款6万元。
由此可见,国家对于网贷催收的法律虽然不完整,但是还是可以维权的,建议大家及早还款,趁早上岸,互联网网贷不能随便沾染,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遭遇诽谤、侮辱等暴力催收怎么办?
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报警,联信集团提醒您,暴力催收是违法的!
哪些行为属于暴力催收?
一、电话催收
同一天打电话、发短信超过3次以上
冒充国家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对借款人进行恐吓
伪造法院、公安、律师等国家执法机关及法务文件进行催收
在上午8:00至下午9:00以外的时间进行电话催收
以轰炸通讯录为由威胁借款人还款
在借款人未失联情况下,轰炸借款人通讯录
以曝光个人信息及隐私威胁、恐吓借款人
个人照片经过PS以后,威胁客户还款
采用非法软件短信电话轰炸借款人手机号码及通讯录
二、上门催收
上门超过3人以上
非法侵入住宅或经借款人劝阻仍不退出住宅
对借款人进行人身攻击及口头侮辱
威胁家人迫使借款人还款
非法拘禁借款人及家人人身自由
在借款人工作单位宣传,导致借款人失去工作
造成借款人经济损失
造成借款人名誉受损
以上,均属暴力催收行为,希望能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明白暴力催收的定义,什么属于暴力催收行为。
如果不幸碰到暴力催收该怎么办?
正常的催收一般是短信或是电话通知,偶有上门催收,但不超2人,文明催收,不构成骚扰,如果欠款人依旧不还,金融机构就会将你诉至法院,强制执行。
如果你非常不幸,碰到暴力催收,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首先是求自保,不要以硬碰硬;其次,你可以选择报警,以法律的手段,合法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到伤害。
请记住,千万不要尝试高利贷这种饮鸩止渴的贷款方式,一旦你还贷不及时,就会陷入利滚利的借贷怪圈,看起来缓解了一时的困难,可能后半辈子的幸福都要搭进去,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储蓄习惯,努力工作,健康生活。
网页链接
拍拍贷短信骚扰无辜,短信恐吓,可以上法院告吗,或者报警
按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你因为你因为拍拍贷短信骚扰无辜,短信恐吓受到人身或者财产损失的,你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拍拍贷承担赔偿责任。另外,这类情形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你可以报警处理。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被催收发送辱骂短信了,应该如何维权
如果情节严重的,干扰到正常生活的,话可以报警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五)项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二十条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同时指出: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小贷公司骚扰如何报警
遭遇网贷暴力催收后,借款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求助:
1、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借款人可以在微信上关注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公众号,在上面点击联系我们,然后再点击我要举报。
2、银监局:
借款人可以打各地银监局电话进行投诉,每一个地区的银监局联系方式不一样,不过网上都可以查到的。
3、聚投诉:
借款人可以在微信上关注聚投诉微信公众号,对侵犯自己权益的网贷进行投诉。
4、工商部门:
借款人可以在全国12315互联网官方网站投诉。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关注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进行投诉。
5、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借款人遭遇非法短信骚扰,可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举报投诉,举报短信网址:和举报骚扰电话网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被催收人员发信息到通讯录里的朋友侮辱家人是不是可以起诉
1、催收人员群发侮辱短信给通讯录所有人,可以起诉,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如下: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扩展资料:
相关报道:
昨晚,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不仅要求暂停新批网络小贷公司,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还明确叫停金融机构的“助贷”模式、严禁“砍头息”与暴力催收。消息发布后,截至昨晚8点,宜人贷、趣店、拍拍贷等纳斯达克中概股闻声下跌。业内人士预计,现金贷行业洗牌或将拉开序幕。
不得向无收入来源人放款
一直以来,现金贷备受诟病,零门槛、无抵押、无担保、极速审批、快速到账。然而,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等人群来说,获取现金贷之后要面临的基本是债台高筑,无力偿还。今后,像这样没有偿还能力的“多头借贷”人,难再“拆东墙补西墙”进行“以贷养贷”了。
《通知》明确,不得为在校学生、无还款来源或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提供借贷撮合业务。不得提供无指定用途的借贷撮合业务。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借款人“以贷养贷”“多头借贷”等行为。禁止发放“校园贷”和“首付贷”。
除此以外,《通知》还规定“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对于借款人而言,不问用途随意下款的平台,以后或将在整治中消失。
值得关注的是,现金贷的另一大“顽疾”就是各种高昂的利息和服务费用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对此,《通知》明确,不得撮合或变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借贷业务;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同时,各类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各项贷款条件以及逾期处理等信息应在事前全面、公开披露,向借款人提示相关风险。
“禁止发放或撮合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贷款,即年化综合费率不能超过36%,这意味着超短期小额的信贷业务将明显失去市场。”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说。同时,砍头息被严厉制止,某些现金贷平台以收取服务费、管理费等名义,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的做法也将被彻底否定。
银行“助贷”模式叫停
除了给现金贷平台运营划下监管红线,《通知》还对向现金贷平台提供资金来源的银行金融机构划下了“硬杠杠”。
《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
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应要求并保证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管理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直接投资或变相投资以“现金贷”“校园贷”“首付贷”等为基础资产发售的(类)证券化产品或其他产品。
所谓“助贷”模式即现金贷的获客和风控由平台负责,并对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兜底,资金来源是银行、信托、P2P等各类机构。在这种模式下,助贷机构实际上承担的是信用中介职能。若风险集中爆发,会将风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扩散。
严禁暴力催收
此外,对于大众谈之色变的“暴力催收”与“隐私泄漏”等问题,《通知》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各类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均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各类机构应加强客户信息安全保护,不得以“大数据”为名窃取、滥用客户隐私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或泄漏客户信息。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举看出监管层对借款人人身安全的极大重视。
《通知》提出,对于各类机构违反前述规定开展业务的,由各监管部门按照情节轻重,采取暂停业务、责令改正、通报批评、不予备案、取消业务资质等措施督促其整改,情节严重的坚决取缔。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现金贷”乱象:利率畸高 暴力催收手段层出不穷
关于小贷公司侮辱诽谤短信和小贷公司侮辱诽谤短信是真的吗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