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如下。
1、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提升资金供需匹配率,银行在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发放过程中需要创新风控模式,完善贷后管理。
3、从信贷投放方向来看,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教育、卫生健康、文旅体育、实训基地、充电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等10个领域的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
贷款支持产业措施
加大对制造业贷款补贴力度
中信银行进一步优化授信政策和授权,在部分地区的产业集聚区域,适当提高抵押率;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的贷款补贴力度。
在考核奖励方面,中信银行也有新举措。例如配置专门的行长奖励基金,来鼓励发展制造业、尤其是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在分行公司业务板块考核中,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和增幅作为门槛值,达不到的分行不能评优。
今年一季度,中信银行已经启动对优质制造业客户的“绿名单”政策,在前期支持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准施策。首批55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名单”企业中已有46户进入授信流程,意向合作贷款金额达470亿元。近期,一批优质制造业企业相继从该行获得了进一步的信贷支持。
项目贷款的六大问题
一、政府的有关批文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此类贷款多属于固定资产贷款,有些项目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国家政府的整体规划、有权审批部门的项目立项都没有完全落实,使得银行在审批此类贷款时缺乏完整的审批依据。
二、借款主体的资格问题。各市、区政府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都另外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这些企业一般是政府对外举债的融资窗口,自身实力并不一定符合银行借款的资格。
三、贷款用途银行难以监控。由于此类贷款的用途多数涉及到政府的实事项目,而还款的资金来源又是由政府财政资金进行统借统还的,因此借款人的贷款用途一般不会跟着每个项目走,尤其是在项目较多的情况下,更是统筹调度,给银行在监管资金用途上造成一定的困难。
四、贷款可能短贷长用。由于此类贷款时间长、规模大,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少,产生的大多是社会效益,因此由于受某些政策的影响,有些项目贷款到期后续贷由技术改造贷款变成流动资金贷款,可能会出现企业短贷长用或贷款用途发生变化。
五、贷款的担保能力有限。由于此类贷款规模大,难以找到与其规模相匹配的担保单位,因此第三方担保往往是与市、区政府相关的经营企业,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往往较弱,因此银行在审批贷款时更注重市、区财政现有的实力和发展潜力,因此银行在贷款发放前要先取得政府部门出具的承诺函。
六、同业竞争激烈。此类贷款虽然建设周期长,有一定的政策风险,但由于政府出面承诺和财政资金存款等因素,因此同业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争取到客户,在利率条件上争相下浮,使银行的获利空间降到最低。
产业工程贷款问题及建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工业项目贷款、产业工程贷款问题及建议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