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简析 | 陆金所将暂停网贷业务的背后。。。
7月18日,有媒体报道,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将进行转型。如下图:
随后陆金所做出回应: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那么大家该如何来看待陆金所将暂停P2P业务的背后呢?
一、近期的监管政策环境
其实网贷行业要求平台待收不得增长是从去年年初的时候,监管层就有明确要求,只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后,监管层再一次加码,要求不仅是平台待收不得增长,另外平台数量,平台当前借贷人数都不得增长,俗称“三降”。前段时间,互金整治小组又喊出网贷机构尽量良性转型退出的口号。这是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主要的监管政策变化。而行业备案从最早原定于去年6月份就实施,后来延期到今年6月,但今年6月份过去后,备案依然无影无踪,其实备案也是变相的再次无限期延期,至于未来是否会做?几时做?怎么做?目前没有人知道,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二、陆金服本身的近况
最近媒体报道陆金所将暂停网贷业务的消息,表面看起来是件负面影响很大的大事,其实对于媒体来说仅仅是报道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真正有投了陆金服的网贷投资人应该清楚,其实早在好几个月以前陆金服几乎就没怎么发新标,尤其是在陆金服有待收的老投资人,是买不到标的,仅仅是刚注册的新人能投标。平台的网贷资产待收规模也从最高峰时候的超1000亿,下降到了6月底时候的900多亿。平台不发标,老用户没法投标,待收自然降,而在媒体曝光平台将停止网贷业务的消息之前,网贷业务其实已经是半停止状态。
至于为什么平台依然在拉新用户去注册投资,这又涉及到陆金所是一家大型综合的 理财 超市,陆金服仅仅是陆金所的网贷板块,用户注册陆金服后,可以被导流进去投资陆金服上面的证券、基金、保险、股票、资管、甚至银行理财等等各种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平台拉新的最终目的不是让用户去投网贷资产,而是希望您进入到其它投资领域。所以陆金服上的拉新用户活动没停,而仅仅是老投资人没法投平台新发行的网贷资产标。
三、通过开鑫、拍拍、宜人看陆金所
跳出陆金所来看网贷。
1、开鑫贷
它的情况有些像陆金服,目前官网上面是很难看到有可投资的新标,开鑫贷的待收也从最高峰时候的6个亿,一路下降到了截止今年6月底的1.3亿,待收已经比最高峰时下降了80%左右,未来平台是否会清盘不清楚,但把待收清零的趋势很明显,因为待收一直降、降、降,降到最后待收就是清零。其实陆陆续续清零了也好,对投资人和借款人都没有任何损失,外面的监管政策即使再大风大浪的变化,其实跟开鑫贷也没啥关系,等大风大浪刮完后,上面真的要求开始备案或者发牌照时,那时候平台再去申请就行。如果等住了发牌照或者过备案的机会,那就赚大了,等不住也没啥损失。
陆金所的弊端就是待收规模太大了,兜底的难度要大的多,但即使P2P的信贷资产不在陆金服上面卖,它还可以通过平安普惠的担保和包装,发ABS(资产支持类证券)产品,或者发资管产品,甚至还能包装到银行的理财产品中、通过信托通道也而可以发ABS。个人信用借贷类资产,它不仅仅可以通过P2P的通道募集资金,它还可以通过定融、信托、私募、甚至银行理财产品等等渠道募集资金,印象中前段时间我们在陆金所上面兜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上还看到平安普惠做担保的个人信用借贷的资产。
说了这么一堆,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即使陆金服上面暂停了网贷的发标业务,但平安是一家几乎持金融全牌照的大金控公司,它不仅可以通过P2P卖信贷资产,它还可以通过其它的募资渠道兜售信贷资产。这种就是传说中那种集齐七张金融牌照,就可以召唤神龙的大金控公司。仅从这一点分析,虽然消化掉900多亿的待收难度比较高,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2、 拍拍贷 和宜人贷
这两家的待收其实也是在略降的,但待收降的幅度不如开鑫贷,没办法,拍拍和宜人的股东背景本质是民营老板在控股。但有一个异常且敏感的信息,不知道是否有投资人留意:宜人贷和拍拍贷的CEO同时下课,拍拍贷的CEO张俊说的是要去西藏度假,后来平台出来辟谣说没有离职,宜人贷的CEO是明确下课由唐宁顶替。这个巧合耐人寻味,要知道CEO可是一家平台的肥差,而且往往也是平台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结合备案无限期延期,上头要求网贷机构良性转型退出,作为P2P平台线上运行的CEO离职,可能它就不是巧合,而是风向变化的一个标志。
四、跳出网贷圈看陆金所
如果只站在网贷领域看平台,可能看到的永远都只是冰山一角。无论是陆金所的网贷业务,还是网贷行业也好,这些都是属于民间借贷的一部分。民间借贷自古有之,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古代叫钱庄或叫典当行,现在叫民间借贷。
最近十多年的民间借贷大量兴起,主要是始于2008年四万亿的大放水,大量的资金放出来后要流向到具体的借款人和企业里面去时,它就需要各种形形色色的金融机构去疏导。曾经个人在自己微信公众号:大佛聊互联网金融(ID:lsdf628)里面就写过一篇叫 《大佛:民间民营借贷公司兴衰史!》 的文章。2008年的4万亿大放水出来后,银行要把钱放给民间的具体的有需求的个人和借款企业,但这些个人和借款企业的资质又很差,没法通过银行直接放贷给他们,所以有段时间就兴起大大小小的民间担保公司。最顶峰时期,金融一条街上就有很多家民营担保公司,他们当时承担的角色跟现在的P2P公司类似,具体的借款人和借款企业就是那些民营担保公司去开发,只不过用的是银行的资金。但这些靠喝血来止渴的民营小企业,哪能承受了太高成本的资金啊!后来因为过多的关联担保、超额担保、或者因为为了扩张放低风控要求,随后那些民间担保公司也是像现在的P2P公司一样大量的倒下,截止到目前有些民间的担保公司都还在勉强运营。现在国有的担保公司要稍微好一些,民营的绝大多数都倒下了,但依然还有极少数能存活下来的。
民间的担保公司这个概念被玩烂了以后,有段时间有限合伙公司也相当火爆。它的玩法就是组建一个有限合伙的公司,募集散户的资金然后拿去借给企业甚至个人,但主要是企业。这期间绝大多数的有限合伙公司为了赚高额的利差,投资人为了赚高额利息和回报,在利益的共同诱导下,绝大多数的资金投放到了民营公司,尤其是民营地产,在房价涨的非常厉害的行情下还勉强能持续,但踩到一两个爆雷项目后,因为以前需要刚兑,其实绝大多数有限合伙类的圈钱公司,也是都倒下了,当然也有活下来的,只是存活率很低。这类公司最疯狂的时候,跟P2P公司一样,直接把门店开到银行实体店旁边或者对面,极少数银行员工还把用户往那类公司引,前些年飞单的现象就是在爆利的条件下产生的。
有限合伙公司歇火后,那帮人哪能消停的下来啊,后来有段时间小贷公司又非常火爆。小贷公司火爆的原因,我认为有部分原因是P2P催生的效果,有些P2P公司没有自己的资产端,需要其它机构给它提供资产,这时候很多小贷公司就有了很大的市场生存空间。最巅峰期的时候,各个地方金融一条街上,一个老板招上十来个员工,就干起来小贷的活,自有的资金在放贷,吃不下的推荐给P2P公司,或者再当个渠道把借款人引流到其它家的小贷公司或者银行。各色各样的方式方法都有,他们也可以帮着借款人做包装,包装好了后就能从金融机构拿到钱。随着网贷的歇火,很多小贷公司也歇火了,尤其是在扫黑除恶的高压状态下,歇火的更多。但无论怎么歇火,依然会有小贷公司存贷,而且有一部分坚持下去的小贷公司拿到了小贷牌照。
五、展望未来
回顾了这么多历史,无论是现在的P2P公司,还是之前的小贷公司、有限合伙公司、担保公司,这些公司都是依附于民间借贷这个躯体上生活的,在不同的时间段,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存在,都会有对应的出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玩法都差不多,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业内有句俗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各行各业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要想一个行业彻底毁灭,那几乎是不现实的。民间担保公司、有限合伙公司、小贷公司歇火这么多年后,也没见这几类公司死绝,反推回来,要想让P2P死绝,那几乎是不现实的,网贷暂行办法都已经出台了,您要想网贷彻底死绝,那估计比登天都还难,而监管层现在喊的口号也是良性转型退出。行业备案暂时没希望,但不代表未来没希望,这么多年的互联网金融下来,像蚂蚁 花呗 、 借呗 、 京东 白条,它也是互联网金融民间借贷形式存在的一种。借款人如果觉得蚂蚁花呗、借呗、京东白条这样的互金公司倒下,然后自己就能不还钱,您觉得现实吗?何止这几家,像陆金所、开鑫贷这些公司即使不做网贷业务,它也是有很大概率能真正的良性退出。而像陆金所将暂停网贷业务转型做消费金融这个事,其实早在去年我们做线下调研时,各家平台就都在喊口号高呼自己是做消费金融的公司,而不是借贷了,以前做车抵贷的,现在也改叫汽车消费金融,以前做个人信用借贷的,现在也叫个人消费金融。
最后民间借贷还是叫民间借贷,只不过在不同时间段以不同的形势存在,现在的P2P公司,未来能活下去的可能就会叫消费金融公司,死掉的那就继续叫P2P吧,反正P2P的招牌都烂了,各种屎尿盆子都可以往P2P身上扣,活下去的当然要给自己再立一块应景且时髦的招牌,美其名曰:消费金融,但本质还是属于民间借贷。
平安陆金所到底是做什么的
平安陆金所是一个网上投融资平台,投资者可以通过平安陆金所进行投资、理财、借款等金融活动。除了为客户提供各种投资之外,陆金所还可以为客户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资产增值。
在刚上线的时候,陆金所主要为投资者提供P2P网贷服务,并在2015年成为全球P2P交易量最大的网络平台。不过为了响应监管部门的“三降”要求,陆金所已经逐步将P2P网贷业务转移给陆金服平台,自己则从网贷平台有序转型为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如果投资者想要进行,需要注意以下这些注意事项:
(1)认真查看网贷平台。投资者在进行P2P网贷投资之前,一定要先对网贷平台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看清楚这家网贷平台的资金实力怎么样,是否有完善规范的风控体系,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怎么样,用户的口碑怎么样等。
(2)一定要分散投资。在投资P2P网贷的时候,投资者一定要做到分散投资,将资金分散在三到五个网贷平台里,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同时,投资者用于投资P2P网贷的资金不要超过自己总投资金额的30%。
除陆金服之外 陆金所居然低调地再开了一家P2P!
当提到陆金所旗下的P2P平台时,市场无疑会想到巨无霸陆金服。然而, 网贷 之家发现,陆金所旗下的另一家P2P平台——地处深圳的前金服,也已低调运营了约半年时间。对比发现,前金服与陆金服在页面设置,产品设置上几乎完全一致,那么,已经拥有一家P2P平台的陆金所和平安,为何又在深圳上线了另一家P2P平台呢?是为了内部竞争?还是布局更大?
网贷之家讯 当提到陆金所旗下的P2P平台时,市场无疑会想到巨无霸陆金服。然而,网贷之家发现,陆金所旗下的另一家P2P平台——地处深圳的前金服,也已低调运营了约半年时间。
通过互联网搜索,前金服的信息非常少。对比发现,前金服与陆金服在页面设置,产品设置上几乎完全一致,那么,已经拥有一家P2P平台的陆金所和平安,为何又在深圳上线了另一家P2P平台呢?是为了内部竞争?还是布局更大?巨头的每个动作,都值得重点关注。
平安在深圳打造另一家P2P平台
前金服官网()显示,前金服是前海金牛贷(深圳)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前海金牛贷)的P2P平台,前海金牛贷是深圳市陆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专注于提供网络借贷中介信息服务的平台。2015年1月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00万元,总部位于深圳前海金融中心。公司披露实际控制人为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开曼)。
网贷之家通过天眼查发现,前海金牛贷的投资方最初为深圳嘉信广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前海金牛贷的股东进行了四次密集变更,2017年9月21日,股东由深圳嘉信广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盛章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23日,前海金牛贷股东由深圳市盛章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自然人郑理。
2017年11月14日,郑理退出,股东变更为陆金(深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潘飚担任总经理。
2018年1月29日,股东从陆金(深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深圳),变更为深圳市陆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加为10000万元。总经理并未变更。
目前,前海金牛贷的唯一股东定格为深圳市陆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陆金)。再往上追溯,深圳陆金的控股股东为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接近100%),而上海雄国的股东包括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平安保险子公司)和新疆同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上海兰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林芝金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三家投资公司。
至此,经过多轮股东变化,前海金牛贷确定为平安旗下的公司无疑。而从前海金牛贷的前几任股东,深圳嘉信广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股东为两位自然人)、深圳市盛章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为两位自然人)、自然人郑理的信息看,并未看出与平安有明显关联,也即平安在2017年11月从自然人郑理手中收购了前海金牛贷。
工商信息显示,前金服并未直接在陆金所旗下
前金服的最后两任股东,无论是陆金(深圳),还是深圳陆金,均为平安旗下的公司,名字也极为相似,那么,为何在1月29日前海金牛贷的股东还要进行一次内部变更,从前者更换为后者呢?
对陆金(深圳)和深圳陆金的股东溯源来看,陆金(深圳)的上级股东是陆金所(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其股东为一家外资公司Wincon Hong Kong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有可能是后续陆金所上市的主体。而深圳陆金的股东最终是平安集团,中间多级股东并未出现陆金所公司的身影。
由此看,前金服1月29日的股东变更,从工商股权关系上将前金服划到了陆金所之外。此举,或许是为避免给陆金所的上市增加难度,也可能有更深层意义。
数据来源:企查查
数据来源:企查查
不过,前海金牛贷实际又在陆金所旗下,公司官网介绍也称实际控制人是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开曼)。前海金牛贷的唯一股东深圳陆金,其法人为李仁杰,李仁杰也同为陆金所(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法人。
同时,前海金牛贷的监事徐宏图也是陆金所(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监事。
网贷之家也向陆金所一位内部人士询问,其也称前金服确为陆金所旗下的另一家P2P平台。
前金服目前模式几乎克隆陆金服,成交不大
从股权变更的时间上看,2017年11月,前金服被收入平安体系内,业务正是从此开始发力。
前金服与陆金服的首页设置相同
前金服与陆金服在信息披露页面设置相同
前金服的网站与产品设置,同陆金服如出一辙。不过,目前陆金所和陆金服的官网首页可以互相跳转,前金服不可以。
一位陆金服的投资人向网贷之家表示,用陆金服的账户可以登录到前金服,貌似陆金服的投资券还可以在前金服使用,可见账户体系是打通的。二者在产品上,也基本一致。
前金服的产品智享-安e+,期限36个月,期望年 收益 率8.4%,由平安银行存管,平安财险承保。
陆金服的产品慧盈-安e+,产品设置也和前金服一致。
此外,前金服的客服热线400-866-6618转2,和陆金服客服热线400-866-6618转1转4的总机号也一致。
对于两家平台产品有何不同,网贷之家致电前金服客服,客服表示,二者产品并未大的差异,只是属于两个平台。
前金服的官网仅披露了2017年11月和12月两个月的运营报告。2017年11月,前金服累计借贷金额仅1.79亿元。累计借贷笔数0.16万笔。累计出借人数0.34万人,累计借款人数量0.16万人。
而在2017年12月,前金服累计借贷金额达到19.72亿元,比11月增长10倍。累计借贷笔数1.74万笔,累计出借人数2.04万人,累计借款人数1.74万人。
由于前金服已完成的项目就会隐藏,网贷之家仅获取了几天的数据。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前金服于2018年5月10日至2018年5月14日期间,共计发布19个标,累计成交金额为206.5万元。而更完整的数据目前尚不清楚。
而同期陆金服的规模明显要大许多,共计发布7094个标,累计成交金额约为8.74亿元。
根据前金服披露的2017年度财务报告,2017年度前海金牛贷营业收入5812万元,净利润3886万元。
反观陆金服,2017年度营业收入38.2亿,远远高于前金服,但净利润却不及前金服,仅为642.6万。
二者的财报审计机构均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依托深圳创新优势 平安双P2P策略起步
依据前金服的官网介绍,潘飚是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同时,陆金所的官网显示,潘飚也是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营销官。
潘飚在加入陆金所之前,任职一号店网站运营和销售副总裁,负责一号店网站运营以及市场营销工作;在此之前还任职腾讯电商--易迅网副总裁,负责易迅网运营中心搭建与管理。从陆金所官网披露的管理层团队排名看,潘飚排在计葵生、黄文雄、毛进亮、郑锡贵之后。
从具体员工上看,前金服官网披露正式人员70名,而陆金服为133名。
对于平安为何要打造双P2P战略,以及未来两家平台如何定位,网贷之家采访了陆金所,陆金所方面回应称:“前金服是独立法人的独立运营主体,它未来将依托于深圳的创新优势,偏重于创新业务。”
有业内人士分析,陆金所启动了双P2P战略,却又如此低调,不排除几种可能。一是看好网贷信息中介行业,布局两家平台有利于内部竞争,但目前前金服和陆金服的业务差异性还不明显,模式还在探索,因此暂时低调进行。二是陆金服和陆金所都在上海,平安的总部在深圳,在备案和市场机会上,可以两地尝试,争取先机。
关于陆金所怎么网贷和陆金所网贷平台具有二级市场交易功能是其一大特色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