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增社融创6年新低,金融数据全面回落,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经历过6月超预期的信贷增长后,7月金融数据全面回落,新增社融创6年新低。
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7月主要金融数据。综合市场分析看来,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新增社融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复苏基础有待夯实。下阶段应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
社融增量超预期下滑
在经历了6月超预期增长后,7月社融增量大幅下滑超出市场预期。
初步统计,2022年7月 社会 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088亿元,同比少增430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137亿元,同比多减105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9亿元,同比多增24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98亿元,同比少减117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42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734亿元,同比少235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998亿元,同比多217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37亿元,同比多499亿元。1-7月, 社会 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89万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第一 财经 表示,从分项结构看,实体经济信贷和企业债券发行成为拖累,反映实体融资需求偏弱和政策靠前发力导致上半年融资需求出现一定“透支”。但单月新增社融和信贷数据波动一般都比较大,从社融存量来看,同比增速10.7%并不低,与名义GDP增速继续保持匹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7月 社会 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出现季节性回落,仍比上年同期少增3191亿元,反映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下降明显。此外,政府债券净融资3998亿元,同比多2178亿元,有助于下阶段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票据融资冲规模再现
值得注意的是,7月国内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明显少增,而票据融资再度反弹。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
温彬表示,7月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842亿元,居民贷款需求回落。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反映消费贷款意愿下降;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较上月少增2680.72亿元,说明房地产市场仍在触底过程。
此外,7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
“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明显回升,反映当前企业融资需求不足,票据融资冲规模情况再次显现。”温彬指出。
周茂华认为,一方面,居民、企业新增贷款同比均明显少增,结合居民和企业存款增长明显,反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偏弱;另一方面,在国内积极推动宽信用政策后,企业信贷融资需求出现一定提前“透支”,放大了7月份季节性波动;另外,7月极端气候对工业企业生产造成影响,以及个别楼盘“烂尾”问题对楼市复苏构成一定扰动,影响房地产市场融资等。
央行近日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审慎经营原则,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温彬认为,这或意味着下半年央行淡化信贷总量增长,更加强调信贷增长的平稳性、有效性和结构优化。信贷增长将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相适应。
短期内降准降息概率小
在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下,7月M2同比继续走高。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7个百分点。
“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带动居民、企业部门存款明显增加,这反映国内货币供应量充足。但结合企业、居民贷款偏弱看,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宽货币向宽信用转换。”周茂华说。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央行近日提出我国所面临的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
对于货币政策,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延续了政治局会议的总体要求,更加注重如何发挥好有效投资。在总体目标上强调“抓好政策措施落实,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但论调更偏谨慎,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提出“不超发货币”。
周茂华表示,国内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基调,注重政策精准质效,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等政策进行配合,落实好此前出台的保供稳价、纾困助企、稳增长政策,促进供需良性循环;加大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项目融资保障,加快项目落地见效;以及推进新市民融资服务等。
温彬认为,货币政策已阶段性完成“靠前发力”的使命,在内外部掣肘因素增多、不过度追求经济增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下,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力的必要性不强,短期内再度降准或下调政策利率的概率较小。在“不超发货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后续将抓好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 社会 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各项结构性再贷款工具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将成为下半年信贷的重要支撑。
7月金融数据出炉,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如何解读?
可以从根本上说明大家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越来越推崇超前消费,这也直接导致贷款数额有所增加。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有所提高。但是觉得大部分居民的经济条件有限,又想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水准。因此在这样两难的情况之下,只能够选择超前消费的方式。超前消费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通过网贷来解决也,有的是通过信用卡来解决。
7月金融数据出炉,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
根据我国相关金融部门给出的数据,我国人民币贷款金额已经增加至六千七百九十亿元人民币。在这其中也给出了我们很多提醒,除了贷款人民币有所增加以外。最重要的也可以反映出我们的个人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觉得大部分的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并没有如同之前那样古板。
超前消费并不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大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会选择去贷款,当然这也是解决当前经济困境的最好办法。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每个人的贷款目的都是不同的。绝大部分贷款都是为了消费,为了满足自己高消费的水平而已。从而使自己背负上了过高的贷款债务,这样做反而会增加自己身体上的负担。
应该要改变这样的消费观念。
我认为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千万不能够秉持着超前消费的观念。超前消费只能够短时间解决困难,如果长期以往下去。反而会增加自己更多的困难,与其如此,不如努力工作。错误的消费观念对自己的人生会带来很多负担,年轻人必须要转变现有的消费观念,才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三浪二形式
三浪二形式为:
其一、中国经济在不断走好,复苏的步伐在稳步进行。
其二、流动性还是相当充裕。
其三、经过这一波行情,社会对股市的信心有明显的恢复。
其四、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只是微调。
所以,估计调整将以大箱型反复震荡的方式进行。
二、今天的大幅下跌,对大箱型调整是明显的挑战。
今天大盘在消息面明显利好的情况下,走出了大幅下跌的行情,并且突破了7月29日的最低点。从大箱型震荡看,应该是买入的时机。
但是,从今天的盘面看:
????其一、大盘下跌的动力非常厉害,前期主热点有色金属成为下跌的主要动力。
其二、今天这样的大幅下跌,将对投资者信心产生沉重的打击。重新恢复,可能要相当一段时间。
这种情况下,再判断是大箱型震荡调整,可能不行了。
三、关键的问题是:微调可能不是那么简单。
昨天,公布了7月新增贷款是3559亿,比6月的1.2万亿,大幅减小了三分之二。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从实际情况下,微调的第一招就很不简单,一点都不"微"。看来,央行认为的:新增贷款大幅减小三分之二,也只是"微"调,也只是微调的第一招。
关于7月贷款新增和7月份贷款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