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信贷存量和信贷增量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银行行业贷款分类统计管理的问题。
1、房地产信贷存量,就是在某一个时点上(一般按年末),已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信贷余额总量;
2、房地产信贷增量,就是在某一个时点上(一般按季末),较上一期比较,新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余额较上一期或上年末(看统计口径)增加了多少;
房地产信贷总量控制 开发商融资端和销售端双重受限
近日,银保监会决定在32个城市开展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工作,检查要点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管理情况。不仅如此,合肥多家银行停贷“二手房”的市场消息一度沸沸扬扬。看似无直接联系的信息背后,是涉房贷款的悄然革新。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房地产贷款大类下,目前银行对开发贷和个人贷款统一纳入总额控制。7月份开始,就有银行额度不够,只能对个人贷款进行控制,调整利率或停止二手房贷业务。
更大的变革接踵而来。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房贷利率正式挂钩LPR。
尽管此次改革的关键字是“市场化”,但“房住不炒”的基调未变。未来房地产信贷政策将转向精准化调控、因城施策,完善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业内认为,受制于信贷政策适度收紧,房地产市场或将持续转冷。
严控房地产贷款
近年来,银行信贷资金“脱实向虚”,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愈发凸显。出于资金安全性考虑,房贷历来都是银行争抢的蛋糕。而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背景下,涌入房地产的资金被严控。
日前,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决定在32个城市开展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工作。
检查要点包括:房地产业务授信政策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管理情况,包括资本金来源真实性审查、企业资质审查、违规向“四证”不全项目提供融资等;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管理情况、住房租赁贷款方面。
与此同时,有市场消息称,合肥12家银行停贷“二手房”,分别是: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杭州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渤海银行、农业银行、广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相关银行表示,之所以出现“停贷”,原因是银行月末额度不足。
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对开发贷和个人贷款统一纳入总额控制。7月份开始,就有银行额度不够,只能对个人贷款进行控制,调整利率或停止二手房贷业务。开发贷和个人贷款向来属于银行房地产贷款大类,在此之前,个人住房贷款的限制相对较小。
各大银行对涉房资金的严控已有表态。农业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王玮近期表示,下半年农行将持续加强个人购房类贷款、法人房地产贷款、房企债券投资等涉房业务投放的管理和集中度管控,确保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8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在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严控房地产开发贷准入标准,对企业的资质、资产负债率、净资产会有比较严格的标准要求;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将会保持稳健发展,形成以按揭牵头、其他业务跟进的格局。
房贷利率历史性变革
涉房资金被严控监管之际,房贷利率改革应声而来。
8月2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房贷利率正式挂钩LPR。
其中,首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不低于LPR加60个基点。同时,每笔贷款具体的加点数值由贷款银行按照全国和当地住房信贷政策要求,综合贷款风险状况,在发放贷款时与借款人协商约定。
新政落地后,房贷利率定价机制有所调整,按揭贷款的“锚”将由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为LPR,定价方式也将由“贷款基准利率乘以上下浮动比例”调整为“LPR加基点”。
按照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4.85%计算可知,首套房贷利率不低于4.85%,二套房贷利率不低于5.45%。对比现行个人商业房贷利率,5年期基准利率4.95%,首套住房可以最低不低于0.7倍基准利率、二套房不低于基准利率上浮10%即5.45%。
总体来看,新个贷利率形成机制与现行基准利率保持稳定。但就市场实际利率而言,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首套平均房贷利率5.45%,相比年内最低的5月上升0.03个百分点;二套平均房贷利率5.75%,相比5月上升0.01个百分点。
表面上看,首套和二套新标准的房贷利率下限均低于当前实际贷款利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房贷“降息”。短期来看,“加点”也是重要调节手段。最终10月8日后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将分别在LPR利率下限4.85%以及5.45%的基础上加不同幅度的基点形成。
但从长期来看,新政有助于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传导。LPR利率机制本身就有利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房贷利率挂钩LPR将使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更加高效、直接。
此外,央行还规定,借款人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商约定利率重定价周期,重定价周期最短为1年;此次个人房贷定价机制的调整,只针对新增个人住房贷款,10月8日之前发放的房贷仍按原合同执行。
房住不炒扼住购房预期
就此次变革,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商业银行发放住房贷款本就应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但目前贷款利率参照基准利率上下浮动,而基准利率又由行政部门确定,且长期相对稳定不变,很容易造成资源错配、降低金融效率。
实际上,早在2013年,央行便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随后10月创设LPR,初衷是形成市场化的贷款利率。但业务实操中,银行发放贷款主要还是参照基准利率,基本无视LPR,市场化竞争格局并未随着LPR的诞生而形成。
房贷利率改革后,市场担忧主要在于新利率形成机制的“任性”。对此人民日报评论表示,从中长期看,LPR水平的浮动并非信马由缰,基本上会反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还会受到必要的窗口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降准、降息等集中式调控,下一阶段房地产信贷政策将转向精准化调控。” 各省市商业银行将依据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银行业信贷资金松紧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自主确定各省市房地产行业相应房贷利率。
但在“房住不炒”基调不变、居民杠杆率和负债率不能继续上升的原则之下,房地产信贷仍将偏紧,赋予各银行“加基点”的自由裁量权也将受到“房住不炒”的政策约束。
目前,房地产整体市场仍在持续走冷,供需压力进一步加剧,市场观望情绪愈加浓重。8月份,重点监测城市累计成交量持续走低,同、环比跌幅分别为-4%和-6%,长沙、济南、徐州等市成交显着缩量。
具体而言,一线城市成交量环比下降10%,同比下跌7%。除上海环比有所回升之外,北京、广州和深圳成交量环比皆回调,北京成交遇冷,环比跌幅多达-42%。
二三线城市成交量同环比双降,跌幅分别为-3%和-6%。其中,成都、无锡和厦门等环比涨幅皆超30%;而反观西安、常州等成交量依旧缓步下行,徐州、南京和济南等显着缩量,环比跌幅都在-50%附近。
在此之下,“受制于信贷政策适度收紧,房地产市场或将持续转冷,预计短期成交量大概率将继续走弱。”克而瑞认为。
从房企融资全面收紧、到开发贷个人贷统一监管,从按基准利率浮动、到房贷精准化调控,解决实体经济融资困难而非引水流进房地产的决心日益增强。“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下,留给房地产市场上下浮动的空间愈发狭窄。
罕见!央行首次单发这项房贷数据,新增环比千亿
个人住房贷款出现松动,根据央行11月10日最新公布的数据,2021年10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
此外,10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也大幅增长,11月首旬各行房地产贷款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预计本月房地产贷款环比增长态势仍将延续。
今日房地产板块出现强势反弹,其中港股市场上,有15只地产股的反弹幅度超过10%。
央行首次单独发布个人住房贷款单月数据,什么信号?
“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正在被满足。” 11月10日,在央行发布2021年10月个人住房贷款统计数据后,一位金融业首席分析师如此评论称。
当日,央行发布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6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2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后央行还单独发布了10月个人住房贷款统计数据,这也是央行首次单独发布个人住房贷款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10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
“10月个人住房贷款的改善,显示出居民购房意愿已经出现了边际提升。”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也表示,10月居民中长贷款结束5个月的同比缩量,或与“因城施策”下部分省市调控“松动”等有关,后续还需密切跟踪。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测算,就上述居民中长期贷款而言,为今年5月以来同比增量的首次转正,同比多增162亿元。
10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1年金融街论坛作书面致辞时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从一位南方省份的地方央行人士处证实,10月央行在各地已对准确把握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政策要求、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和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等内容进行了传达,部分地区人民银行分支行开始根据当地情况进行窗口指导。
“我们领导参与了相关的会议,回来之后也传达了会议的主要精神,但是没让记录。”上述地方央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近日,一家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在一场内部会议上建议称,部分区域行政限购政策可以适当放松一些,利率上适当照顾新市民的购房需求。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分行副行长也建议,金融管理部门应该逐步恢复市场信心,如果房价下跌幅度较大,会产生较大风险并传导到金融系统。
央行主管媒体日前称,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更多机构的房地产信贷调整在总量控制情况下进行跨区域调节;房地产信贷政策环境改善后是否能促进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后续政策和细则的制定以及在各地的落实也是关键因素。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风险偏好出现一致性收缩行为在现阶段是正常的市场现象;部分金融机构对于试点房企融资管理规则存在一些误解,对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造成一些房企资金链紧绷。
此外,据相关媒体报道称,近期包括无锡、郑州等地二手房市场的信贷环境持续宽松,如前几个月二手房业务暂停的部分银行都恢复了二手房贷款受理;郑州部分银行二手房房贷业务已基本恢复正常,放款速度明显提升。
三季度居民购房杠杆率降至9年低点
今年前三季度个人房贷可以用整体偏紧来形容。易居研究院发布《第三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7900亿元,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36%。从全国人民币新增贷款中个人房贷占比来看,2021年三季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额占新增境内贷款比例为20%,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2021年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额持续下降,全国人民币新增贷款中个人房贷占比创2014年以来同期新低。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不断下降,创近9年新低,百城房价指数出现下跌拐点。
此外该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多城银行房贷额度紧张,放款周期拉长,部分城市停止二套房、二手房房贷,重点城市的个人房贷利率一路走高,多地突破5%高位。2021年三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为24.8%,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该指标从去年二季度开始持续下降,已创2012年四季度以来近9年新低。
不过进入十月份之后,部分地区房贷放款有所提速。“银行个人房贷额度近期放松了很多,资料齐全,放款没有问题。”一位长期帮客户申办银行贷款的中介人士表示。据了解,该地区大部分银行额度较为充足,放贷最快仅需1个月,而此前的放款时间则在半年以上。
贷款利率率先下降,今日地产股嗨了!
随着放款松动,利率也有所松动,房贷利率在10月出现首次环比下降。贝壳研究院报告显示,10月,90个城市的首套和二套房贷平均利率分别为5.73%和5.99%,均环比下调1个基点。
今年以来,由于个别房地产企业出现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贷款严控,甚至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对此金融管理部门及时予以纠正,9月以来金融主管部门多次强调“要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资金需求”。
今年9月底,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指导主要银行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前三季度房地产贷款增速明显放缓等情况,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10月15日表示,一方面是由于近期个别大型房企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出现了一致性的收缩行为;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对“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存在一些误解,使原本该合理支持的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房企资金链紧绷。
政策出现松动,资本市场立刻狂欢,11月10日房地产板块集体暴涨,A股房地产板块,上涨2.84%,位列涨幅榜第一,其中京投发展、保利发展上涨超过7%,金地集团涨6%。
H股市场则更为迅猛,15只股票的涨幅超过10%,其中实力建业涨20.79%,世茂集团涨16.93%。
房地产贷款余额什么意思?
房地产贷款余额是至某一节点日期为止,借款人尚未归还放款人的房地产贷款总额。
房屋抵押可贷金额一般是取相同类型房产的最低值的七成左右。一般来说,抵押的房产不同,房屋抵押贷款额度是不一样的,房屋抵押贷款限额与借款人所拥有的资产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假如是只有一套房产,那么多只能贷到房产评估值的一半,如果有多处房产,那么就可以贷到房产评估价值的7~8成。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抵押的房产必须有余值。不管是正在分期还贷的房产,还是全款购买的房产,还是已经办理抵押贷款的,该房产申请抵押贷款时必须有余值。
房产抵押的利率多样化。银行的利率最低,但审核时间较长,其他机构放款较快,但利息相对较高。
贷款比例多样化。以房产划分的居多,住宅,商品房,写字楼,别墅等,可贷款的比例是完全不一样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房地产贷款余额 连续14个月回落
对于房产信贷总量和中国房产贷款总额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