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的贷款认定标准是什么?
工商银行绿色信贷分类,是根据贷款企业(项目)与环境的友好 程度,将境内法人客户的全部贷款划分为四级、十二类。 友好类(4级) 合格类(2级) 观察类(2级) 整改类(4级) 建立绿色信贷分类与客户评级和质量分类关联,实现了对客户环 境与社会风险的科学量化管理。
金融机构发放给企(事)业法人、个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用于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的贷款。
绿色信贷认定范围包括以下两部分:
a)央行2019年《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修订内容》中的绿色贷款认定;
b)附录A中的绿色信贷认定。
实施原则
a)相关性: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绿色信贷认定范围;
b)合规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c)有效性:跟踪评估贷款用途,确保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实现。
信贷申请
对借款人提交的贷款申请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核,资料不实或缺失的不予受理。
前期筛选
对贷款申请资料进行筛选,明确贷款用途符合合规性和相关性原则。
贷中审查
对借款人开展尽职调查、合规审查和授信审批;审查重点除经济效益、风险等因素外,还应关注客户及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确保审查全面、深入、细致。
资金拨打
以客户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理状况为重要依据,加强信贷资金拨付审核;已授信项目出现重大风险隐患的,可中止直至终止信贷资金拨付。
贷后管理
根据有效性原则,对贷款用途进行跟踪评估;密切关注国家与地方绿色发展政策变动对贷款用途合规性和相关性的影响。
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的区别
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的区别:
1、绿色金融是包含绿色信贷的,绿色金融是个比较广义的概念:是指金融机构把环保作为考量,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有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融合到日常金融业务与活动中,对社会资本起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引导。
2、绿色信贷的概念源于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常被称为可持续融资或环境融资。可持续融资是银行通过其融资政策为可持续商业项目提供贷款机会,并通过收费服务产生社会影响力,比较典型的收费项目有消费者提供投资建议等。银行还可以集中利用各种知识与信息调配贷款手段刺激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由于银行对各种市场、法规和市场发展方面信息的无可比拟的相对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贯彻实施绿色信贷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绿色信贷”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近年来也开始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2007 年 4 月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发布《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 第一次将银行的社会责任纳入监管范围内同年7 月,我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个《意见》的出台旨在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确立环境准入门槛,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资金来源。
(一)绿色信贷的含义及主要内容所谓绿色信贷,指的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研发、 生产治污设施, 从事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绿色制造和生态农业的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而对污染生产和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的政策手段 目的是引导资金和贷款流入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企业和机构,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适当抽离, 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邓聿文,2007)根据《意见》的规定,我国的商业银行今后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 各级环保部门要依法查处未批先建或越级审批,环保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 未经环保验收即擅自投产的违法项目,要及时公开查处情况,即要向金融机构通报企业的环境信息。 而金融机构要依据环保通报情况,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新建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二)“绿色信贷” 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 149 江苏商论 2009.1 社会责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一直是一种以透支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面对这样的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而同时, 全国大型恶性环境污染事件仍时有发生。作为单纯的行政手段,“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 已是环保总局现有法规内最强有力的措施, 但从现实来看,难以从根本上遏制“两高”企业的扩张趋势。究其原因,不能不说“两高”企业能获得雄厚的信贷资金支持是其快速扩张的动力源, 这样中国的商业银行也成为了环境污染的间接帮凶(陶玲、刘卫江, 2007)。 如何让企业承担其社会责任,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外部金融机构对其经营行为的约束,而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控制方式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金融机构自身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绿色信贷”就体现了银行业的这种功能,它是我国遏制“两高”行业发展、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央行的绿色信贷给谁申请
绿色信贷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提出的。
绿色信贷含义广泛,涵盖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金融实践等方面。从微观上看,绿色信贷是指银行采纳一定的环境标准开展信贷业务。从宏观上看,绿色信贷也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信贷投向的信贷政策。绿色信贷具有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传导功能,经由绿色信贷,银行可以对污染企业的资金予以遏制,对环保企业进行扶持,促使贷款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实现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政策目标。
绿色信贷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通过不断更新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建立绿色信贷标准体系,界定绿色信贷的范围;二是配合环保产业政策实施,督促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防范环保政策实施传导引发信贷风险;三是建立绿色金融业绩评价体系;四是逐步丰富绿色信贷的约束和激励手段。
绿色信贷的属性
从不同角度看,绿色信贷兼具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和信贷政策等属性。
绿色信贷首先是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绿色信贷要求银行在关注贷款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关注贷款人的贷款目的,以及贷款使用对环境的影响。银行实施绿色信贷,超出了营利的范畴,是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回应,当属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
绿色信贷还是一种信贷政策。信贷政策有多种层面,银行为提升自身社会责任形象,或出于防范企业环境风险传递导致信贷损失等目的,自愿将绿色标准纳入信贷业务中,体现为商业银行内部的信贷政策。银行制定实施内部绿色信贷政策,实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层面上,绿色信贷属于宏观经济政策。央行将信贷政策定义为 “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实施引导、调控和监督,促使信贷投向不断优化,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绿色信贷政策是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发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中介作用,促进环保发展的手段。
绿色信贷的相关规定
绿色信贷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于2007年7月30日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规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各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
《意见》规定,各级环保部门要依法查处未批先建或越级审批,环保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未经环保验收即擅自投产的违法项目,要及时公开查处情况。即要向金融机构通报企业的环境信息。
而金融机构要依据环保通报情况,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新建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同时《意见》还针对贷款类型,设计了更细致的规定。如对于各级环保部门查处的超标排污、未取得许可证排污或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已建项目,金融机构在审查所属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时,应严格控制贷款。
从国家层面上看,主要包括: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央行、银监会发布的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主要是加强环保和信贷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合;2007年银监会出台的 《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旨在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顺利实施,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把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与国家经济结构紧密结合,有效防范信贷风险;2012年银监会发布的 《绿色信贷指引》,对绿色信贷的组织和业务管理进行了规定;2014年银监会发布的 《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通过100多个指标,规范绿色信贷的组织管理和内控协调等;2015年银监会、国家发改委出台的 《能效信贷指引》,为支持用能单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提供信贷融资,在重点服务领域、项目、信贷方式、风险控制和金融创新及激励约束方面提出了指引;2016年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绿色信贷七项制度框架;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2019年版)》及解释说明文件,进一步厘清绿色产业边界,首次从产业的角度全面界定了全产业链的绿色标准与范围。
从地方层面看,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同时,央行等多部委联合印发 《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贵州省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江西省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等文件。五大试验区先后出台了多个绿色金融专项政策文件,通过货币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和其他一系列政策支持绿色金融发展。试验区各级政府先后组建了省、市、区多层级的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各试验区央行分支机构分别制定了 《绿色信贷业绩评估办法》等文件,运用再贴现、将绿色信贷业绩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MPA)考核等方式,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有效流向绿色发展领域。
商道融绿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年5月联合发布的 《中国绿色金融分析政策报告 (2019)摘要》显示,截至2019年,与绿色金融相关的各类政策超过510条,除中央政府外,31个省级行政区发布了绿色金融政策,并有20个省级行政区发布了绿色金融专项政策。这些政策内容中,绿色信贷占比最大。
绿色信贷和环境规制的区别
绿色信贷和环境规制的区别。绿色信贷指需要公众的监督,政府和银行不仅应该将相关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信息公开,并且应该提供各种条件包括信息的披露、必要的经费和真正平等对话的机制。环境规制指促进专门从事防污治污的环保企业成立,环境规制在绿色金融对环保企业投资的支持中主要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绿色信贷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
绿色信贷的含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绿色信贷的定义、绿色信贷的含义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