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32城公积金出新政:多地收紧 刚需成重点!
近期,国管公积金二套房贷款实行“认房又认贷”引发热议。和买房、租房息息相关,公积金政策向来被人们关注。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已有32城在公积金政策上发力。
公积金办理更便捷
公积金繁琐的办理流程长期以来为人们所诟病。为此,多地在便民服务上下大力气,力争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2019年1月1日起,天津市公积金中心在“个人网上服务大厅”、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电子渠道新增投放11项新服务,累计实现24项个人服务网上办理。同时,新设立企业无需提供任何证明文件,可凭社会信用代码在市公积金中心官网自助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手续。
3月,金华宣布实现“无证明”办公积金,“无证明城市”改革中涉及公积金业务的18项证明事项已全部取消。通过对公积金贷款、提取、缴存等业务所涉及的证明事项逐一梳理核查,明确规定可共享信息查询采用共享查询,无共享信息查询的进行代办核查,不能代办核查的采用个人承诺方式解决,确保已取消的证明不再需要申请人提供。
3月1日,菏泽发布通知,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封存满半年仍无新就业单位或新就业单位未建制缴存,职工个人无缴存意愿的,凭有效居民身份证和银行卡即可申请办理销户提取,不再提供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或离职证明)。
此外,青岛也宣布, 自5月7日起, 公积金缴存、提取业务实现就近可办、同城通办。公积金中心所属任一管理处均可受理全辖的缴存、提取业务,不再受所属区市限制。
多地收紧,限制异地购房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 今年以来,天津、东莞、西安等地印发公积金新政,调整方向均为收紧。具体表现为限制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限制甚至暂停异地公积金贷款等等。
天津市3月份发布通知,自今年6月1日起,外地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应支付不低于购房全部价款60%的首付款,贷款最高限额40万元。
东莞4月10日宣布,今年5月起降低相应的流动性调节系数,由现行1.4下调为1.3。流动性调节系数下调,也意味着在同样的条件下,购房者最高可贷款额度将会下降。据了解,这是自2017年以来东莞首次下调流动性调节系数。
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4月23日表示,5月13日起,该中心将实施资金流动性风险防控一级响应措施,暂停西安地区(含西咸新区)以外购房提取公积金。一级响应措施还对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做出要求,具体包括:缴存职工家庭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面积在144㎡(含)以内的首付比例不低于35%,面积在144㎡以上的首付比例不低于40%。
除西安以外,石家庄、邯郸、黔东南、泰安、蚌埠、泸州等6城也对异地公积金贷款或者提取作出了限制。其中石家庄明确在全市范围内暂停发放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
当然,也有例外的城市,如北京、常州、无锡、自贡等地。除了户口所在地和户口所在省份省会外,北京购房者公积金异地提取的范围将放宽至天津、河北两地。
多位地产研究人士表示,大幅收紧公积金政策的地区,往往在公积金资金面临一定压力。整体来看,公积金政策收紧将对当地市场起到降温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公积金管理中心还明确,个人信用情况也将影响申请公积金贷款的结果。包括天津、深圳、佛山、唐山、芜湖在内的多个城市今年以来还出台新规打击以虚假手段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等行为。涉及到违法犯罪的,还将被移交属地公安部门。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相比市场资金,公积金资金池本身变动不大,从开源节流的角度,对一些违规使用公积金的做法需要严格管控。加强征信方面的规定,主要是要求购房者需及时偿付本息,是为了严肃公积金贷款纪律,防范公积金贷款恶化。
满足刚需被提上重点
在2019年以来的公积金政策调整上,多城以满足刚需和普通改善需求为主。
以郑州为例,河南省省直中心规定,对于部分在郑州市区内购买首套住房的购房职工,最高贷款额度提高20万元。
成都3月15日开始施行的公积金细则里,提出借款申请人在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后,可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但公积金贷款累计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泰安在拟增加公积金异地购房提取限制条件的同时,明确表示重点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在缴存地或户籍地购买首套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
石家庄也出台了类似规定,自4月1日起,住房公积金贷款对象仅限于购买家庭首套自住住房或第二套改善型自住住房的缴存职工,不得向购买家庭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职工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严跃进分析称,石家庄这类公积金政策收紧符合预期,基本上是因为公积金资源不足而做出类似“惜贷”调控。而贷款对象限定于首套和二套购房,而对于三套购房进行了限制,这其实也主要是照顾了刚需和改善型需求。
加强限购、收紧房贷,这一轮调控下市场能否降温,房价会跌吗
从2020年底开始,以深圳、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楼市异常火爆,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7天之内,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合肥5地出台调控政策,以加强限购、收紧房贷、保障刚需等手段抑制“抢房潮”。住建部迅速反应,赴沪深等地调研督导。2021年开年这一轮调控会席卷其他地区吗?春节前市场能否迎来降温?房价有没有可能跌一波?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新经纬记者采访时称,多地密集调控有利于抑制当下热点城市虚火,避免市场短期失控,但后续还要针对资金无序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约束,否则调控力度可能会被稀释。今年一季度预计房价仍然会延续上涨态势,涨幅或将有所放缓。上海打头阵,7天5地调控
1月21日,上海打响了2021楼市调控“第一枪”,上海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涉及土地、限购、信贷、税费等内容。分析认为,上海购房新政的出台主要对二手房交易市场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上海最狠的一招是堵死了假离婚这条路——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称,过去通过假离婚可以骗取购房资格,而现在即便是离婚了,对最近3年的购房仍然有影响。
实际上,在2020年下半年以来,深圳、成都等多城已明确离婚年限,不同的是,部分城市规定年限为2年,而上海升级为3年。相对来说,上海政策更严,直接阻断了通过假离婚买房的“上车”机会。
深圳则胜在了调控频次。1月19日至1月23日,深圳5天内进行了3次“打假”。
1月23日,深圳市住建局发布通知,专门启用“购房意向登记系统”,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可以会同有关商业银行对购房者的婚姻情况、个税清单和购房款来源进行严格核查。涉嫌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将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上海、深圳的调控只是一道“开胃菜”,杭州将本轮调控推向了高潮。
今日(27日),杭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明确落户本市未满5年的,在本市限购范围内限购1套住房。将本市限购范围内住房赠与他人的,赠与人须满3年方可购买限购范围内住房;受赠人家庭须符合本市住房限购政策(不含遗赠)。
“杭州在限购政策打补丁方面是最全面的。”严跃进解释称,过去房屋赠与成为绕过限购的一种常规做法,而现在进行了管控。其中赠与人若是赠送房屋,那么也不能立即去购置其他房产,而受赠人要获得此类赠与房屋,也得符合购房资格。
此外,广州、合肥对近期部分业主出现的哄抬房价行为重点处理。1月22日,合肥发布通告称,对涉嫌煽动集体涨价、恶意炒作房价的业主及时约谈;房产管理等部门暂停办理相关二手房网签手续,并采取限制其买卖住房等措施。对未经法定程序在民政部门登记,擅自以房价指导类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依法予以取缔。对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房源、虚假房价等信息,恶意哄抬房价的将被依法查处。
另据媒体报道,1月19日,广州市天河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发布提醒信,严打各类投机炒房、哄抬房价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
上述城市中,上海、杭州等均对二手房转让的增值税政策予以明确,即限购范围内,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为5年。目前全国至少有6个城市升级了增值税的政策,包括深圳、无锡、沈阳、成都、上海和杭州。在严跃进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强的信号,即后续二手房交易方面,增值税政策升级是大概率事件。”广州“被逼”收紧房贷,京、广迂回压住楼市虚火
除了主动出击,北京、广州通过收紧贷款迂回调控楼市。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银行业接到窗口指导,个人按揭贷款也被实行“双管控”;北京2021年伊始对土拍的溢价率作出了严格的限制。
根据报道,工农中建四大行集体上调了广州地区的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其中,首套房从原来最低LPR+20个基点调整为LPR+55个基点;二套房从原来LPR+6个基点改为LPR+79个基点。调整后,变更后首套房贷的利率为5.2%,而二套房则为5.44%。有媒体算了一笔账,如果首套房贷款300万元,期限为30年,月供将从15830.75元涨至16473.33元,每月多还642.58元。
广州为何突然出手调控?事实上,也并非突然,属于被动而为。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2020年,广州楼市一直在“闷声发大财”。新房成交量冲上10万套大关,二手房交易也在连续3年下降后反弹,增长22%。如今沪深都已经调控,深圳连续打补丁,广州如果再不做一些表态,实在是说不过去。
李宇嘉称,近年来货币投放、信贷政策对楼市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这次真的控制住了贷款投放,热点城市快节奏的楼市交易,自然也就慢下来了。这次房贷额度管控,最大的影响就是新房、二手房交易的规模会下降,给楼市降温。
他预计,2021年上半年,特别是第一季度,“控房贷、紧额度”的政策将会在京沪深等城市继续执行下去。
炒房凉凉?一季度房价或放缓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倪虹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出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好预期,坚决遏制投机炒房。住建部出手,多城调控,传递出怎样的信号?后续调控有什么趋势?房价上涨势头能不能被“按住”?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在接受中新经纬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上海、深圳、杭州等核心重点城市接连出台调控政策,大部分都是针对前期政策“打补丁”,但也指明了2021年的政策风向,传递出房住不炒的政策决心,同时表明一旦市场热度过高、房价出现异动,楼市调控必然会升级加码。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本轮调控政策是从上而下的调控,对于短期市场有降温的作用,但并未影响这一轮上涨的根本原因,所以具体效果如果需要看针对打新潮及经营贷的补丁政策与执行力度。”张大伟指出,后续还要针对资金无序进入房地产进行约束,否则调控政策的力度可能会被稀释。
陈霄认为,整体来看,大部分城市出台的调控政策多集中于购房资格、打击假离婚、优先保障刚需购房、调整增值税免征年限等内容上,短期内交易热度或将有所下滑,但是政策力度整体表现一般。今年一季度预计房价仍然会延续上涨态势,涨幅或将有所放缓。
“只要调控,肯定是稍微能‘按’一下的。政策收紧对房源管控、销售秩序管控,肯定是有影响的。” 严跃进告诉中新经纬记者,“某种程度上来讲,市场已经明显偏离调控的预期了,这个时候控制房价、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明显增大。除了上海、合肥、杭州等城市,不排除其他地方也会收紧。”
严跃进强调,目前政策接连出台,可能会加剧市场恐慌性交易,引发房价炒作和房源炒作,这点尤为要注意。但只要银行信贷收紧,今年一季度市场稍微降温都是有可能的。
房贷收紧刚需人群怎么办
买房类型:小户型、单价低的住房、避开“学区房”
买房方式:首选公积金 或组合贷
置业建议:“伟嘉安捷”认为,对于刚需购买的人来说,楼市调控政策收紧后,尤其在如今不仅买房难,而且卖房更难的政策环境下,只要找好了房子,其实任何时候出手都没有太大关系,在买房时要咨询清楚能不能拿到贷款。目前“刚需型”置业人群大多是由租转买或外地来京人群,所以尽量挑选小户型、总价低的住房,此外,如果不是迫切需要,尽量避开“学区房”,这类房子总价高,房龄较老,贷款时额度和年限都将受到限制,会增加购房的压力。
贷款建议:如果购买的住房面积不大,而且总价较低,可以选择公积金贷款或组合贷款,因为目前商业贷款的放款较为缓慢,选择公积金或组合贷款,在放款节奏上和商业贷款区别并不大,所以选择公积金贷款或组合贷款,在同等放款的条件下反而能够节省更多的利息。
公积金贷款买房政策收紧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13日电(记者李金磊)国管公积金买房迎来新变化。中央国家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12日出台新政,明确对二套房贷款实行“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为最低六成,最高贷款60万元。贷款期限不得超过25年。
新政将自4月15日起执行,以网签日期为准。专家分析,此次政策调整释放出公积金贷款收紧的信号,对于最近的楼市“小阳春”来说会有一定的打击。
住房套数实行“认房认贷”
国管公积金有别于北京市市管公积金,主要是指中央国家机关及在京单位等国管单位的在职员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根据12日印发的《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进一步优化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住房套数的认定标准由“认房不认贷”调整为“认房认贷”。“房”为借款申请人名下在北京市的住房,“贷”指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全国范围内的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和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
具体来看,借款申请人家庭在本市无住房且名下仅有1笔住房贷款记录的,以及在本市仅有1套住房且名下无住房贷款记录或仅有同一套住房贷款记录的,按二套住房贷款政策办理。被认定为二套以上住房的,不予贷款。
二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60%
借款申请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购房总价的20%;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之外的首套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购房总价的30%;购买二套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购房总价的60%。
二套房最高贷款额度降至60万
首套住房贷款最高额度为120万元,执行贷款基准利率;二套住房贷款最高额度由80万元降至60万元,贷款利率为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1倍。
中央国家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表示,这是为加大对职工基本住房需求支持力度,确保住房公积金贷款主要用于保障首次购房和购买政策性住房需求,引导职工改善性购房需求主要通过组合贷款等方式解决。
贷款期限不得超过25年
贷款期限有所调整,不得超过25年,最长可计算到借款申请人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最高不得超过65周岁。此前最长可以计算到借款申请人70周岁。
调整月还款额上限。在保证借款申请人基本生活费用的前提下,根据借款申请人所申请贷款金额、期限及适用利率,按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的月均还款额不应超过借款申请人月收入的60%。
楼市“小阳春”或将有所降温
至此,在北京买房的商贷、公积金贷款全部实施“认房又认贷”。2017年北京“317”新政中,商贷已经实施了“认房又认贷”;2018年9月北京市市管公积金“认房又认贷”,二套最高贷款额降至60万。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因为之前市场已经炒作收紧,对市场直接影响不大,但从心理层面肯定会影响小阳春持续。对最近有所回暖的北京楼市将有非常大的心理影响。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北京二手房4月网签住宅4850套,3月网签16051套,均处于调控后的高位,未来几天最后的末班车,预计网签还将有所高位运行。
张大伟认为,在国管公积金收紧,包括青龙湖等区域供应井喷下,北京楼市刚起来的“小阳春”,很快会被打击。预计5月北京楼市如果没有其他信贷宽松政策的影响,市场很可能比3-4月有所下行。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此次政策调整体现了政策收紧的导向和管控思路,最核心的就是落实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的政策,有助于把控公积金贷款发放节奏。
严跃进指出,此次调整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缴存职工购买政策性住房,满足首套房刚需,遏制投资投机性的炒房需求,对北京市场影响比较明显。未来刚需楼盘销售预计好一些,改善型楼盘销售将受到一定影响。(完)
10城公积金个贷率触红线,建议适度收紧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随着去年以来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明显升温,部分楼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也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近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10城公积金个贷率触碰红线》报告指出,南通(127%)、合肥(107%)、宿州(104%)、钦州(100%)、芜湖(99%)、洛阳(98%)、衢州(98%)、柳州(98%)、福州(96%)和贵阳(95%)10个城市住房公积金个贷率超过95%,已经触碰个贷率红线,需要重点监测,并建议适度收紧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多地公积金流动性不足
据介绍,易居研究院借鉴贵阳今年发布的《贵阳市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对公积金个贷率进行三级分类。其中,个贷率低于85%的为一级响应,应采取积极宽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加大对购房缴存职工的支持力度;个贷率在85%(含)-95%之间为二级响应,应实施稳健的住房公积金政策;个贷率在95%(含)以上为三级响应,应实施适度收紧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
实际上,个贷率触碰红线的城市远不止这10个。易居研究院认为,从部分公布2020年末公积金个贷率数据的城市来看,烟台个贷率达95%,无锡则高达106%,如果按照三级分类,烟台和无锡属于进入三级响应阶段,公积金流动性不足。此外,武汉(90%)、三门峡(90%)、渭南(91%)和资阳(91%)属于二级响应阶段,流动性适中。南阳(57%)、深圳(71%)、长治(79%)属于流动性过剩。
部分城市已开始收紧
针对公积金贷款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一些城市已经有所行动。据不完全统计,除贵阳外,今年以来,包括佛山、合肥、洛阳、福州等城市启动了住房公积金收紧政策。
其中,佛山住房公积金中心表示,2021年租住商品住房可提取公积金的最高额度为7128元,相比此前标准额度明显被压缩;贵阳从贷款额度、利率、首付比例、申请条件、使用用途等方面,共提出四项限制性调整措施;河南鹤壁市宣布,自4月1日起启动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高级预警,暂停“商转公”贷款、异地贷款、非户籍地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等业务;洛阳规定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公式中的缴存余额倍数下调为6,暂停土地抵押状态下的住房公积金个贷项目准入,实行公积金贷款轮候发放等。
在易居研究院看来,此类收紧动作几乎都与公积金流动性不足等问题有关,说明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过热,公积金出现了透支现象。
应积极探索改革机制
中房研协首席研究员李战军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其核心在于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持续运转。公积金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改革资金的投资和收益管理,缓解供需矛盾,根据公积金的存贷情况与库存余额,在充分保证住房公积金流动性、安全性的基础上,实行有监管的多种形式的投资,有序扩大公积金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范围,减少资金沉淀,增强资产流动性,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公积金市场应加快建立流动性风险防控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分级预警、适度调控、保障刚需”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提取政策。
“刚需族”福利来了!监管连续表态,房贷审批会更快更便宜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家俊辉 广州报道 “上半年房贷利率一直涨,完全没有动力去看房啊,不过现在得去看看了。”
这个国庆节,早就计划在广州安家落户的李奇(化名)一直奔波在看房的路上,因为房产中介向他透露,“国家释放了信号,接下来利率要降,可以提前准备”。
李奇口中的“信号”,正是以央行为代表的监管层,在9月底连续两次表态,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一部分人看来,随着上述“信号”的释放,包括房贷政策在内的楼市金融政策将迎来转折点。但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房住不炒是底线,是要长期坚持的调控目标,在这一基调下,楼市金融政策不会发生转向,但会进一步优化。
那么,应该如何优化?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便是要不断满足像李奇一样的刚需群体的购房需求,这就要求银行金融机构要适度强化对住房“刚需族”的信贷支持。
下半年房贷放款将提速
自去年末央行推出房贷集中度管理制度后,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持续加码,各地房贷利率不断走高,放款周期也屡创新高。一方面,这有效抑制了投机炒房、稳定了楼市预期;另一方面,也确实误伤了不少住房“刚需族”,但这显然不是监管层的目的。
比如广州,今年以来房贷利率已经五次提价,最近一次是8月份。目前,广州地区主流商业银行的首二套房贷利率分别不低于5.85%和6.05%,且放款周期普遍在3个月以上,如果银行房贷额度偏紧,放款时间基本没有预期。
这样的状况让李奇这样的“刚需族”无所适从。“房价一直在涨,房贷利率也一直在涨,买房的预期只能一直往后拖了。”李奇颇显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贷款一律收紧,有些银行甚至对二手房也停贷,导致“卖一买一”的改善型需求释放受阻,楼市交易量快速下行,二手房价下跌,市场可能明显或大幅波动。”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记者表示,这样的金融政策息显然违背了防止“误伤”刚需群体的要求,也违背了防止楼市政策“一刀切”的基本要求,可能造成市场明显下行,不利于“三稳”。
9月27日,央行召开三季度例会时罕见地提到关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内容,“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仅仅过了两天,9月29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指出,“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监管层三天内两次表态,房地产市场为之一振,不少人欢呼楼市金融政策即将迎来大转折,甚至有人开始炒作“楼市松绑论”。
事实上,9月29日召开的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监管层就再次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定位,要求“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不过,在监管层连续提出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后,住房“刚需族”可以期待之后房贷市场的变化。
日前,无忧找房大平台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广州、佛山等地区,多家银行的房贷利率已经不变甚至下调。其中,广州方面,目前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广州银行、招商银行、广大银行等房贷利率已经较过往有所下降,其中光大银行的首套房利率下降至5.60%,下降了40BP;而广州银行的首套房几率已经降到5.45%,二套房利率降至5.65%;佛山方面,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房贷利率有所下调,农业银行的首套和二套房下降较多,均为20BP,另有3家银行的房贷利率保持不变,2家银行有所上调。
而根据记者了解,工行、建行、中行等几家国有大行尚未调整其在广东各地区的房贷利率。同时,也有广州地区的房产中介向记者表示,目前已有消息传出银行方面将下调广州的房贷利率,但“暂时没有实施,具体调整要到节后才能确定”。
不过,多位中介人士向均记者透露,他们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下半年房贷放款速度会加快。
房贷政策最紧时期已过
早在2019年12月,央行行长易纲就指出,要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对房地产整体融资状况的监测,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对房地产融资进行逆周期调节。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管理’等政策,”李宇嘉认为,这些房地产金融调控并不等于收紧地产金融,而是追求动态平稳,“在土地市场、杠杆等过快上行时政策会收紧,回落和优化时政策也会改善。”
显然,当前环境下,房地产金融监管已不具备进一步收紧的调节空间。监管层近期的表态也表明,监管政策正在寻找一个平衡点。
正如此前央媒《经济日报》评论文章所言,“对于刚需群体的真实买房需求,调控政策还要更加‘友好’,渠道应进一步拓宽”,要“对调控政策在不同群体中可能造成的影响作出更充分更精准的预判,尽最大能力防止‘误伤’刚需群体。”
基于此,李宇嘉判断,房贷政策最紧时期已过,接下来是优化,避免超调。“央行提出‘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意味着对首套房购置、‘卖一买一’改善型需求,未来的信贷投放会增加,并缩短放贷周期,利率再上升的概率不大了。”
不过,我爱我家控股研究院院长蔡宗翰向记者表示,接下来仍会按照因城施策、因行施策的原则进行个例化的微调整,“后续会保障市场秩序为主,挤出市场适格性偏低或是不合格的消费者,针对刚需群体出台合理的房地产信贷政策,或许会有专项的补充。”
不过,李宇嘉也提醒,楼市问题的解决,要寄望于中长期,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保持楼市稳定,支持合理需求,必然要金融资源跟上。”
对于收紧贷款政策满足刚需和收紧购房贷款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