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贷款股东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对于公司的贷款,股东仅承担有限责任,即以其出资额或者认购的股份为限来承担责任,如果股东已经按股东协议全部出资全部出资到位,不需要额外承担责任。公司经营亏损资不抵债的,股东也没有清偿的义务。但如果股东之前没有实缴满出资比例,必须补充金额,补充到位之后也不需要承担债务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二条
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算财产。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条和第八十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股东可以向公司借款吗?
可以的。
公司向股东借款是否合法需要看是否符合合法的借款程序。若不违背相关公司章程,在此基础上得到其他股东的一致认可和同意,且通过了相关法定程序,则受到法律保护,反之不受到法律保护。
拓展资料:
股东是指对股份公司债务负有限或无限责任,并凭持有股票享受股息和红利的个人或单位。向股份公司出资认购股票的股东,既拥有一定权利,也承担一定义务。股东的主要权利是:参加股东会议对公司重大事项具有表决权;公司董事、监事的选举权;分配公司盈利和享受股息权;发给股票请求权;股票过户请求权;无记名股票改为记名股票请求权;公司经营失败宣告歇业和破产时的剩余财产处理权。股东权利的大小,取决于股东所掌握的股票的种类和数量。
相关义务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
二、按时足额缴纳出资,不得抽逃出资;
三、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股东
公司股东认筹的资金,贷款后如何处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认缴制度下股东履行了出资责任的,以其出资对公司承担责任,如果出资不实的,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股东向公司借款 财务上怎么处理
股东向公司借款财务上处理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其他应收款(other receivables)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其他应收款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其他应收款通常包括暂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公司股东与公司间的“借款”该如何处理?有什么法律风险?
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其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经过自己的长期不懈的一点点打拼积累起来的财富。大部分企业家对自己的资产没有明确的概念,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资产是否存在风险以及存在多大的风险,更不用说采取手段来规避了。随着经济 社会 的发展、各项法制不断的完善,一旦这种风险发生,对企业和企业家来说都是致命的,有时甚至在自己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因为公司的经营问题而麻烦缠身,往往损失惨重,甚至背负巨额债务、惹上官司,更有甚者导致自己的毕生心血付诸东流。
一、几种常见的违法形式:
1、有很多人认为企业的钱就是“我”的钱,企业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也是企业的事。由此一些企业家认为公司账上的钱闲着是种浪费,想当然的拿来自己用,通过向企业“借款”等方式,变相的把企业的钱转移到自己“口袋”里,自以为很高明,殊不知已涉嫌出资人抽逃出资的违法行为。
2、公司利用本公司的其他银行账户将资金以借款名义借给股东,然后以股东名义作为投资追加注册资本,但实际上,公司未将资金交付给借款的股东,借款的股东也未办理资金转移手续,而是公司将股东所借资金在该公司银行账户之间内部转账,股东本身并未增加任何实际投资。此种行为可以认定为虚假出资行为。
3、如果股东不向公司借款,而是由公司出资购买资产登记在其或其家人名下,然后将不动产(如房屋)或动产(如 汽车 )等资产无偿或收取一定租赁费租给公司使用。自认为这种方式“完美”规避了所有风险,殊不知已涉嫌偷逃税款的违法行为。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或其他财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相关规定:企业出资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财产所有权登记在投资者个人或其家庭成员名下的,不论这部分财产是否无偿或有偿让企业使用,其实质都是企业对该股东个人进行了实物性质的利润分配,应视同该个人投资者取得“股息、红利所得”,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企业在使用的登记在股东个人名下的资产,不得在企业账务上计提折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的第十二条: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
(二)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
(三)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
(四)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
(五)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
二、有什么法律风险呢?
1、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
2、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通过子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如果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向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公司股东或者债权人可以主张该借款行为无效,公司因此遭受损失的,获得借款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负有责任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根据现行税法关于对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而长期不还的处理规定,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即股东从公司借款,没有用于公司经营,只要超过一年不归还,在税务上是认定为公司对股东的利润分配,需要按照“股息红利所得”的税目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
综上,为避免产生法律风险,股东向公司借款应尽量合法。“合法”应当是指借款程序、借款内容、借款用途、债权债务关系合法等。当然,可能还会涉及到税务风险,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建议向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关于股东给公司贷款怎么处理和公司股东帮公司贷款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