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助学贷款
从1999年至今,我国助学贷款政策逐步完善,文章通过对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和评析,分析我国现行学生贷款制度的内在缺陷,并为我国学生贷款制度发展和完善的方向作出了理论探讨。
一、我国学生贷款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征分析
(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萌芽阶段(1986~1999)
我国高校学生贷款制度是在人民助学基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6年7国务院于月批转了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关于改革现行普通高等学校人民助学金制度的报告》,同意在全国85所高校中实行学生贷款的改革试点,然后总结经验,逐步推广。1987年7月,国家教委和财政部根据国务院的精神,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正式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助学贷款历史的开端。这一学生贷款制度,是建立在学生免交学费和住宿费的基础上,尽管当时的贷款额不能解决学生的各种消费之用,但毕竟可以解决全部或大部分生活费用,所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其作用是明显的。
(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1999~2003)
199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决定从1999年9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武汉、南京、西安等八个城市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试点工作,并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这标志着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形成。
1.担保助学贷款(1999年9月)
按《管理规定》规定,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除通过原有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等政策获得资助外,还可以向中国工商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申请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其贷款利息的50%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虽然这一学生贷款制度已经突破前期的学生贷款制度的贷款金额和贷款比例方面的限制。但是,由于苛刻的担保制度制约了学生贷款,一方面,申请贷款的贫困学生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另一方面,学校不愿意承担风险,为学生提供保证担保的积极性不高。造成的结果是,越迫切需要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越不能提供有效的担保,越难以申请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困境。
2.信用助学贷款(2000年2月)
面对国家助学贷款陷入困境,2000年2月和8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助学贷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和《关于助学贷款的补充意见》(以下简称《补充意见》),立即终止执行不利助学贷款发展的相关条款,并规定"确实无法提供担保、家庭经济特别闲难的学生以及其他学生均可申请信用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这就为广大贫困学生申请贷款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特别是《补充意见》将8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其经办由中国工商银行扩大到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并且取消《若干意见》中对逾期不还贷款学生,公布其介绍人、见证人姓名的规定。
3.实行"四定"、"三考核"措施阶段(2002年2月)
200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推进国家中学贷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助学贷款业务相关政策和操作管理办法。国家助学贷款实行"四定"、"三考核"措施。"四定":定学校、定范围、定额度、定银行;"三考核":考核经办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人数和金额、考核已审批贷款人数和合同金额、考核实际发放贷款人数和金额。该政策措施的出台,对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到2002年6月末,金融机构统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8.6亿元,共有100.5万学生获得助学贷款。
(三)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阶段(2004~至今)
1.新机制助学贷款
2003年下半年起,国家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但也由此步入了违约高峰,国家助学贷款平均违约率接近20%,银行大面积停贷,致使全国大范围内许多2003级的贫困生无法获得贷款。针对以上问题,2004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对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和完善:
(1)财政贴息方式的改革。将原规定的整个合同期间国家给予50%贴息的规定改为借款学生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借款学生毕业后贷款利息全部自付;(2)贷款经办银行确定方式的改革。由政府隶属关系委托全国和各省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中标银行须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贷款合作协议;(3)还贷政策的改革。从原有毕业之日起还贷、4年内还清的做法改为借款学生毕业后视就业情况,1至2年后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的方式,借款学生毕业前须与经办银行签订还款协议;(4)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按照"风险分担"原则,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给予经办银行适当补偿(按贷款当年发生额的一定比例,招标时确定,不超过15%),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担50%;(5)实行借款总额包干制。高校每年的借款总额按在校生总人数20%的比例来发放,每人每年6000元,同时,高校应当积极做好贷后跟踪管理。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是什么意思?性质是什么?
; 我们经常会将国家助学贷款分为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那么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是什么意思?性质又是什么?这里整理了许多关于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相关介绍
1、意义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和教育部门共同操作发放的银行贷款。
2、性质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属于商业性贷款,纳入正常的银行贷款业务管理。
3、特点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不要办理担保或者抵押业务,并且学生在校期限享受财政贴息的优惠,毕业后3年为还款宽限期,只需要支付利息,3年以后才需要还本付息。
4、制度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现的是诚信贷款制度,这样既能保证银行的资金回收,又能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
5、目的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是帮助全日制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含高职学生)、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士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6、存在问题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覆盖面没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广泛,另外需要办理的手续手续仍然非常多,还需要简化。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其实就是国家助学贷款,只不过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由高校经办,金融机构发放,而生源地信用贷款是由由县(市、区)资助机构经办,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因此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一种,享受和生源地信用贷款一样的财政贴息的优惠政策。
国家对大学生资助的意义
在普通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法律依据:
《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一)完善国家奖学金制度;
(二)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
(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四)从2007年起,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新招收的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
(五)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助学的意义
、指支持和帮助他人学习。多指帮助自学者。
2、所谓“助学”,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和社会通过某种形式来帮助 个学子完成学业,例如国家在各地方执行的国家助学贷款申 请,某社会团体和机构资助活动,以及各地方学校实施的奖 助学金,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帮助学生家庭减少了不少求学所 需的费用,给每个大学学子提供了一个继续求知深造的机 会,即完成和实现“助学”,方可“筑梦”,后成“铸人”的历程。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贷款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不含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申请条件
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具备以下条件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①家庭经济困难;
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6周岁的需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③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
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
⑤学习努力,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扩展资料:
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和作用
(1)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使经济较困难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
(2)是国家为了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
(3)进一步完善了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缓解了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
(4)帮助学生树立了自立自强观念,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努力上进,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
(5)为公平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了社会保障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 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生源地贷款是什么意思
生源地贷款实际上就是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国家开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因为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学费开立的一种贷款。
1、贷款种类具有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特点,是指贷款的具体组织形式。贷款种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贷款的具体分类。科学地划分和设置贷款种类,对于贯彻贷款原则和政策、正确使用信贷资金、研究贷款结构、加强贷款管理、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情况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
3、开展助学贷款的主要意义是: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
助学贷款活动背景及意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助学贷款策划案、助学贷款活动背景及意义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