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贷款业务有哪些主要风险?银行和金融管理当局怎样设法减少这些风险
有以下风险:
1。信用风险,指国际贷款中交易方的违约,不讲诚信,不偿还贷款或逾期。
2。市场风险,指国际贷款业务中涉及外汇的汇率风险。
3。操作风险,指交易中不懂跨国贷款业务流程或对方的法律知识而使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国家风险,指由于贷款国的政治、政策、经济发生变化而使借款人的还款受其影响。如一国发生金融危机而使该国对外贷款完全不能或不能按时偿还而发生的风险。还有一国发生战乱、政权更迭等情况也会导致国家风险。
避免贷款风险,减少信贷资金损失,提高银行经济效益,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点。为使这项工作抓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以笔者拙见,应强化三个机制。
一、强化信贷管理机制,是减少贷款风险的先决条件。主要强化四个制度:
(一)强化贷款审批制度,认真推行以调查、审批、检查“三权”分离的办法,对大额贷款,要集体审批。为防止失误,应坚决杜绝自批自贷、人情贷款、行政干预贷款等不正常现象。
(二)强化贷款跟踪检查制度。对单笔贷款,尤其是大额贷款,应对企业资金运行的整个周期,资金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其好处:
一是保证企业资金能够专款专用,防止挤占挪用;
二是对资金使用能落到实处,即使资金在哪个环节受阻,也容易发现,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减少资金损失;
(三)强化企业资金营运定期报告、检查制度。
一是要求企业按月准时报送企业经营状况报表及分析报告,对不按时报送,或报送报表数字失真、弄虚作假的,经查出,应采取信贷制裁;
二是信贷部门定期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每年至少两次,并定为制度,检查落实,防止企业资金流失。
(四)强化信贷“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贷款政策、条件、对象、结果。
我国国际信贷的大体情况.特点.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
我国国际信贷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风险度量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受理贷款申请时候可以用来度量风险大小的方法陈旧,依然主要依靠传统的一定行为主的分析方法,贷款的发放根据表面上可以观察到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贷款依赖借款人的诚信品质为归还保障,忽视贷款本身存在的风险,担保的流动性、易变动性被授信银行忽视,等到还本付息出现困难时,银行来一项新的担保品价值要么价值下降,要么不容易变现,给银行的信贷造成风险。
在国际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决定是否授信的标准以及用于检测风险变化的机制不够合理,使用的方法沿袭了以往一定行为主的特点,跟不上信贷市场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升级的需要。随着信贷市场“脱媒”融资的出现,信贷市场上的金正将日趋激烈,优质客户的分流和信贷市场整体客户质量下降,这对于信贷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信贷定价机制僵硬
商业银行信贷定价关系着银行最终的收益及盈利情况,可以说,信贷定价是商业银行的一道生命线。利率定价的核心在于银行价格证词的决策,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业务或者产品的价格能够在覆盖银行各项承办的基础上实现银行既定的盈利目标。银行信贷资产作为一种风险资产,除要求获得无风险收益以外,还要求获得与风险对称的报酬,以此来弥补贷款损失的波动。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信贷利润依旧是银行最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贷款利率的制定便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的关键。但目前的情况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根据风险大小决定不同程度补偿的这种机制却没有建立,有些浮动范围无法弥补所承受的风险补偿;另外,基准利率的缺位是商业银行在确定风险补偿是没有根本的基础,最终以就用主管的判断去替代最后的理性决策,使得利率的制定无法及时反映申贷企业的风险类型,从而在定价机制上抵御信贷风险。
(三)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困难
我国商业银行离岸银行业务的外来资产和负债高于其当地的经常账户。大部分金融业务与当地居民并无紧密联系。离岸金融机构则可以免受一系列监管,如银行存款不受储备要求、所得税豁免、无利率和汇率限制,没有相关税收、外汇管制和规章制度的限制环境,有些甚至于不对负责、股本金、资本充足和流动性作限制,最重要的优势之处在于严格银行保密法和严格公司保密法,银行可以不披露客户信息,为客户资产保密。如此宽松的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及挥毫无限制,空壳公司、信箱公司等不具名公司纷纷登陆,犯罪分子可以在这些地方进行匿名存款,设立匿名公司,是犯罪收益难以被发现。
我国信贷管理的方法
(一)商业银行国际信贷评估风险控制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事前控制的作用是在贷款业务发生前进行风险预测。信贷客户与商业银行都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承担者,对信贷客户进行评估对于信贷风险的事前识别和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事前控制的实施,需要建立信贷客户评价体系。信贷客户评价是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据此就客户的偿还能力做出全面的评价,以了解客户履约还款的可靠程度。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不同的客户采取相应的信贷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强贷款管理,防范信贷风险。信贷客户评价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客户基本情况如何;(2)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从而决定是否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3)为客户提供多少授信额度。根据这三个问题,对信贷客户评价包括对客户评价分析、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量分析三部分。这大大降低了信用贷款的风险。
(二)设立风险管理部门
上面说了要对信贷客户进行评价,那么有谁来评价呢?怎么评价?这就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了。加强风险的方法能力首先必须按照内部控制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建立“信贷制度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架构,从而在组织机制上实现信贷业务的科学决策,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这种三权分立的组织构架强化业务操作、风险控制部门的相对分离,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调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批制约系统和风险检查制约系统并强化统一经营层次内阁业务运作系统之间的制约关系。(1)专职“信贷制度制定权”的信贷管理部门。(2)“贷款发放执行权”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行使,及信贷业务市场部和信用审查部。(3)处置不良资产的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资产管理保全部门。
(三)贷款风险的分类
贷款的风险分类作为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主要业务手段,起作用是在贷款业务发生以后实现贷款风险控制,就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事件过程而言,具有事中控制的特点。贷款风险分类作为信贷风险管理的非实时控制手段,在事前客户评价于是后问题贷款处理之间起到衔接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贷款风险分类是对贷款业务进行分析评价,而贷款业务是在客户评价基础上发生的,贷款风险分类就是结合客户情况对已发生的贷款业务进行分析,识别贷款存在的风险及分析风险程度,达到贷款风险前期是别的目的。同事贷款风险分类的结果也是客户评价成果的依据,反馈客户评价对信贷风险识别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贷款发放后,结合客户的分析,定期对银行贷款进行分类,得出贷款质量的定义特征,指明贷款目前状态,找出状态偏差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贷款后管理控制手段的实施提供信息和依据。
如何利用国际信贷进行外汇风险管理论述
如何利用国际信贷进行外汇风险管理论述。
1、企业利用国际信贷形式转移或抵消外汇风险的风险。
2、货币风险保险法指企业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费。
3、在债权债务未清偿前所存在的汇率风险。
外贸企业如何利用国际信贷进行外汇风险管理?
1、利用出口信贷,如向银行申请信用证贸易项下融资,押汇或打包。
2、政府进出口信贷担保,在合同中拟定风险分担条款。
3、向保险公司投保。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国际业务部,2001年12月成立的中国出口信贷保险公司,向外贸企业提供货币贬值或汇率波动保险。
国际信贷风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国际信贷风险分析、国际信贷风险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