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利率4.1%还会降吗
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目前,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为4.1%,从原先首套房利率下限4.9%降至4.1%,下降了0.8%
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为4.1%,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下调也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地区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可能再次下降,简单来说,就是可能低于4.1%。在政策范围内,银行和用户可以自行协商确定具体的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水平,不仅有利于减少居民利息支出,而且可以更好的支持刚性住房要求。
有什么作用?
【1】在坚持住房不炒的前提下,稳定居民住房消费预期,可以激发居民新的住房消费需求。
【2】向居民传递出稳定信心、稳定市场的信号,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降低了住房消费支出,进一步提升了居民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
此外,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的调整在不同地区、不同银行实际执行的利率或有不同,但是一旦银行执行利率下限,对需要购买房子的刚性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2023年楼市第一磅!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或继续降低
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对于采取阶段性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的城市,如果后续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上涨,应自下一个季度起,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与新建住房价格走势挂钩、动态调整,有利于支持城市政府科学评估当地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文件内容主要看两点:
1、把首套房贷利率确定权交由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地方政府为了更多的卖地,收税,想想市场会如何走?
2、对于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3个月均下降这一点来说,各个城市其实都有办法,关键看怎么做。
2022年一年国家为了刺激楼市回暖,可是没少下功夫,单从房贷利率这点来看,是历史最佳买房节点,但我不建议投资房产,毕竟房住不炒主基调在这摆着,仅适合刚需和改善买房。
2023年楼市第一磅已经发出,看看效果,如果还不见效用,就看后续力度了。
事关首套房贷!央行、银保监会最新通知,如何解读?
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具体内容是啥?该机制意味着什么?“买首套房要大力支持;买二套房要合理支持;买三套以上的原则上不支持”,如何理解这三句政策?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吗?会如何影响房企?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问: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具体内容是啥?
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在《关于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各城市政府可于每季度末月,以上季度末月至本季度第二个月为评估期,对当地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对于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地方政府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可自主决定自下一个季度起,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保监会派出机构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配合实施。
《通知》明确,对于采取阶段性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的城市,如果后续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上涨,应自下一个季度起,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其他情形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问:该机制意味着什么?
答:业内专家认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与新建住房价格走势挂钩、动态调整,有利于支持城市政府科学评估当地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对于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说明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下,包括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在内的各项房地产调控措施更为注重科学客观、灵活机动、接续生效。在明确评判标准和操作细节的基础上促进政策优化调整的规范化、常态化、体系化,有利于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和明晰核心政策目标,丰富“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政策工具箱深度、广度和覆盖面,有利于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充分有序释放,有利于通过建设长效机制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理性运行和良性健康发展。
问:“买首套房要大力支持;买二套房要合理支持;买三套以上的原则上不支持”,如何理解这三句政策?
答:这表明,2023年将继续重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于购买首套房的,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与此同时,“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会改变,政策将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空间。
问: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吗?
答:2022年以来,各地针对需求端不断出台调控措施,从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的调整松绑,到降低首付和房贷利率,再到税费减免等,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出台鼓励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的城市日益增多。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见效,购房者对于市场的信心逐步恢复,有利于市场企稳回升。预计2023年,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将迎来更多优惠政策。
对于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在政策支持下,2023年或有更多城市跟进调整房贷利率下限。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总体疲弱,销售、投资、融资等主要指标经历环比短暂回暖后持续下探。政策从供需两端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年末房企融资端的“三箭齐发”对市场信心有较大提振。但2022年一系列需求侧政策的主要落脚点在于放松准入条件和降低购房成本,但受疫情、就业、收入和房价预期下行等因素影响,居民信心仍显不足,加杠杆意愿并不强烈。市场需求的真正回暖还有赖于防控政策优化后疫情态势的进一步平稳,以及政策层面对刚需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给予更大支持力度,进而带动居民购房意愿、购房能力的全面提升。
问:会如何影响房企?
答:保交楼是2022年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关键词,已售逾期的商品房如果一直难以交付,将有损购房者的权益,也极大影响购房者对于市场的信心。从政策性银行的专项借款,到金融系统以信贷、债券、股权“三箭齐发”释放资金支持房地产项目和房地产企业,将明显改善房企融资环境,有利于扭转房企资金链吃紧的状况。已售逾期难交付项目的逐步交付,有望使消费者重拾对市场的信心。
央行的基准利率为什么不变动了?形势不容乐观
自从2015年10月24日央行公布了基准利率后,至2019年7月18日就没有变动过。而央行在2015年连续调整了5次基准利率,央行在2015年中持续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在2015年中,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由年利率5.90%下调至4.90%,5年活期存款利率由4.00%下调至2.75%。央行的基准利率为什么不不变动了?
对很多贷款人来说,央行下调贷款利率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其实这并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银行的贷款利率降低,说明有贷款需求的人减少了。银行的存款利率降低了,说明银行不希望大家将钱存到银行,银行接收的存款已经够多了。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是希望带动大家消费,不希望大家将钱存在银行,不消费。
自2006年以来,2015年10月24日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是最低的一年,而且持续多年没有变动。这说明大家的消费水平降低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只有大家消费了,商家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商家获得更多的利益后,肯定会多开分店,创造更大的利益。商家也就需要银行的贷款支持,银行也能够提升贷款利率满足商家的贷款需求。
可是,现在的情况就是,银行已经将贷款利率降到很低了,大家的贷款需求还是不高。这就从侧面说明了国民经济处于缓慢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情况。银行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部门,银行最不希望看到就是这种情况,这也是央行不再调整基准利率的原因。
而且,央行也鼓励各个商业银行降低贷款要求,积极开展贷款业务,带动国民消费。当央行的基准利率上涨的时候,就是国民经济提高的时候。
人行基准利率现在还能用吗
不能用
2019年8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这一标准已经取消。
利率标准在不同的案件中有不同的法律性质,在借贷案件中,利率作为确定利息金额的标准,在合同纠纷案件中,特别是涉及款项支付的案件中,利率通常作为确定损失赔偿金额的标准。金融借款合同通常都有明确的利率约定,民间借贷案件中,有专门的司法解释解决利率问题,这两类都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列,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非借贷合同纠纷。
2022楼市贷款年底利率取消了吗
取消了。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所以取消了。贷款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人民银行贷款利率取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取消时间、人民银行贷款利率取消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