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克时艰,银保信抗“疫”在行动
国际金融报
厦门兴业绿色通道助力八旬老人爱心捐赠家乡
兴业银行为爹地宝贝转产口罩提供2000万信贷资金
中国太保志愿者团队开展交通引导、应急救援等服务
中国太保志愿者团队开展交通引导、应急救援等服务
邮储银行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点金融服务工作
编者按:
一场和平年代的战争,一次全面动员的战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全力抗击成为全国普遍共识。金融行业积极响应,尽锐出战,捐赠机构持续攀升,士气不断上扬。除捐款捐物以外,各大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升级和细化相关金融服务,为防控疫情添砖加瓦、续航助力。凝心聚力的行动,众志成城的铁腕,共克时艰的决心,终将取得战“疫”胜利。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表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通知精神及工作部署,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
自疫情发生以来,各金融机构迅速响应战“疫”。作为金融业排头兵的银行业在积极行动,开启金融绿色通道,生产贷款超过千亿元,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不断以更强有力的金融服务助力抗击疫情。保险业亦发挥专业优势,为“逆行者”提供超万亿保额,积极拓展保险责任,完成多项新冠肺炎理赔案例;信托业则 探索 发起设立专项慈善基金,利用自身资源和股东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到抗击疫情阻击战中。
银行开启金融绿色通道
作为金融业的排头兵,银行业有序展开抗击疫情的各项行动。
不仅中资银行积极行动,在华外资银行、大陆台资银行也积极响应倡议,除捐款捐物外,10余家外资银行和台资银行还发布为疫情防控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多项举措。
例如,汇丰银行利用全球网络优势,从海内外调配并采购抗疫物资,提高物资采购品质;渣打银行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和业务专长,密切协调渣打新加坡和韩国的多个团队,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紧急采购抗疫所需物资。
东亚银行、恒生银行和富邦华一银行针对疫情防控采取多项业务优惠政策,如免除疫情相关捐赠及医疗采购汇款等业务及湖北地区客户转账、理财等业务手续费,调整系统支付金额上限,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向疫情防控企业提供综合授信;摩根大通为抗疫物资采购、支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庭等提供金融资助等。
其次,除去资金的救援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积极通过采取应急贷款、专项贷款等方式,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力保障防疫企业的融资需求。
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银行业发放的防疫及支持相关企业生产贷款已超过1600亿元。同时,多家银行对湖北省内的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了0.35到0.5个百分点。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249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100.67亿元;工农中建交和邮储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348.62亿元;招行、光大、兴业等12家股份制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564.37亿元;34家城商行、民营银行提供疫情防控专项授信171.98亿元;全国农信机构通过向相关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73.06亿元。
例如,武汉农商银行出台了《全力做好防疫防控,加强金融服务“十二条”措施》,安排3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用于发放医疗设备及疫情防控贷款。
再次,为了在特殊时期保证资金划付的高效及时,多家银行还纷纷建立针对相关企业的信贷、汇兑等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并配置专人、特事特办,确保相关资金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疫区。
例如,自疫情发生以来,建行为多家相关企业开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该行上海浦东分行通过特事特办、特事急办,在多部门的联动协调下,快速为农副产品等相关企业客户完成了2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工作,保障百姓“菜篮子”产品供应;同时,仅用2天时间完成1亿元流动资金贷款的发放,满足了联影医疗扩大生产的需求,让该企业的2台CT设备第一时间送进武汉火神山医院。
兴业银行通过开展跨境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为北京、上海、海南、安徽、黑龙江等省市多家企业全球采购口罩,进口消毒设备、消毒毛巾等防护物资,提供极速便利金融服务,让医疗防护物资尽快到位。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该行已为十余家企业办理跨境医疗用品进口付汇业务,金额合计折合人民币1200多万元。
最后,考虑到疫情短期内给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对风险应对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严峻考验,银行业金融机构齐齐发力,响应政府号召,通过多措并举的差异化金融服务方式来积极助力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发展,具体包括:
一是优化贷款展业方式。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 旅游 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多家银行表示不抽贷、断贷、压贷,并积极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信贷重组、减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全力支持。如浦发银行为武汉客户设计了“无还本续贷”专属业务方案,企业无需归还原贷款本金即可完成续贷,续贷后贷款期限顺延一年,并给予借款企业最优惠利率。
二是下调企业贷款利率。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辖内小微企业的影响,增强小微企业活力,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表示,对湖北省内普惠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浙江网商银行针对150万湖北小店和正在抗击疫情的30万医药类小店,不抽贷不断贷,并对利息下调10%。
险企完成多项新冠肺炎理赔
疫情发生后,各保险机构迅速行动,向重点地区大量捐款、捐物,向医护人员捐赠保险,驰援抗击疫情工作。
2月4日,泰康捐赠的首批医用物资提前抵达雷神山医院,包括1万件隔离衣、2万件其它医用物资,费用总计400万元,将分批次运达。截至2月5日,泰康保险共捐款3000万元,捐赠1000万元及武汉医护人员特别保险,向首批近700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捐赠一年保额20万的人身保险。
2月4日,华夏保险“琉璃光防疫保险捐赠计划”正式上线,对两千万客户及五十万前后线事业伙伴免费提供每人20万元的保障额度,累计保额达4万亿元,保险期限90天。
截至2月5日,中国大地保险已累计为湖北、上海等多地交警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捐赠专属保险,累计保额近50亿元。近日,中国大地保险又向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的1200名交警捐赠专属保险保障,对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身故的交警,每人赔偿50万元,意外伤害每人赔偿10万元,总保额7.2亿元。
其二,积极拓展保险责任。除捐款、捐物和赠险外,各保险公司也积极响应银保监会号召,不断传来扩展保险责任的好消息。
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发布通知,要求各人身保险公司优化现有产品理赔标准,适当扩展保险责任。
平安人寿、新华保险、阳光人寿、珠江人寿、昆仑 健康 、君康人寿、长安责任等近40家保险公司根据疫情需要,陆续发布了保险责任拓展的消息。
2月4日,平安人寿宣布,提供1000万个“E路平安保险计划”免费领取名额。该保险计划对“平安乐交通意外伤害保险”进行责任扩展,在原有产品责任基础上,扩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赔付责任。根据保险扩展责任,被保人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导致身故或伤残的,最高可获得10万元赔付。该保险计划覆盖0-65岁人群,保险期90天。
2月5日,新华保险发布消息,宜家保和安心保保险产品计划在原保险责任基础上,将保险责任扩展至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身故及伤残。此外,阳光人寿已于2月4日完成首笔重疾险责任扩展理赔。
中国人寿称,截至2月1日,公司共查找到126名疑似或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客户,涉及13个省。且已完成8位患病客户及一线抗疫人员的理赔,其中湖北5位,浙江、广东、内蒙古各1位。湖北分公司为3位客户给付保险金86万余元,最快的赔案从联系客户到保险金到账仅用了2个小时。
中国太平旗下太平人寿也已快速完成4例客户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保险理赔,累计赔付12.65万元。目前,中国太平向武汉医护人员捐赠的“医无忧”保险接到报案132人,已快速完成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一医院2例医护人员理赔,每人5万元,为抗击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送去一缕保险关怀。
截至2月3日晚,中国平安旗下保险公司累计完成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理赔,合计赔付金额超74万元,且都是线上完成,避免了人员外出与交流。
截至2月1日,中国太保共接到15家分公司42名寿险客户报案,当天完成首单身故保险金,仅用15分钟。同时,中国太保产险湖北分公司面向遭受旱灾损失的中药材企业迅速启动绿色理赔通道,仅仅两天便达成了赔付598万的理赔协议,并于1月21日预付赔款500万元。
设立专项慈善信托
共战疫情,信托业在行动。
在1月26日(大年初二)发起设立后,短短两天时间,专项慈善信托前两期募集资金已达2210万元。1月28日,该慈善信托第三期募资完成,该期共有18家信托公司参与,募集金额总计870万元。
至此,参与设立专项慈善信托的信托公司累计达61家。后续,这61家信托公司将共同作为专项慈善信托的委托人,在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指导和组织下,通过成立委托人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参与慈善信托的全程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国通信托捐赠100万元,并担任了上述慈善信托的受托人。
国通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得悉防疫物资出现缺口后,公司立即决定出资并发起设立慈善信托。在信托业协会和信托同业的支持下,公司担任受托人发起设立专项慈善信托,支持湖北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帮扶救助工作。
“作为总部位于武汉的金融机构,公司大量员工身处武汉及周边县市,对湖北及武汉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抗击疫情中我们一定要走在前面。”国通信托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信托业协会指出,专项慈善信托的目的主要是对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行防控,并救助由其造成的损害。信托财产使用方向包括捐赠给慈善组织及医疗系统等可以合法接受捐赠的疫情防控和救治相关机构,向医务人员、志愿者及公众发放防疫保障,抚恤因疫死亡家庭,疫情结束后用于医疗科研、应急救助等公共卫生事业,慈善信托采取开放式,可接受追加慈善资金。
目前,首批救助项目资金已完成投放。与此同时,专项慈善信托正在对接其他符合该信托目的的资助项目,严格筛选,加快实施,精准投放。
1月25日,雪松控股旗下雪松国际信托通过广州市慈善会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资金,并向武汉市红十字会捐赠首批医用物资,包括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4万只、N95口罩5000只、防护服200件,用于武汉市防控疫情。
1月26日,中信信托携子公司中信保诚基金捐赠1200万元,其中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向黄冈市慈善总会捐赠200万元;同日,中航信托向武汉红十字会捐赠第一批物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1月27日,光大信托向湖北疫情地区捐赠首笔350万元,支援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工作。
驰援的队伍还在不断扩大。2月6日,平安信托表示,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贵平为组长的防疫领导小组。公司携手医疗、环保、高速公路等行业的多家被投资企业,以实际行动全力投入战“疫”,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扶持贷能借吗,会不会越还越多
正规的就不会
《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在疫情防控期间,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生产、运输和销售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医用护目镜、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消毒机、84消毒液、红外测温仪和相关药品等重要医用物资,以及重要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
人民银行通过专项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对名单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中央财政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贴息支持。金融机构要主动加强与有关医院、医疗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服务对接,提供足额信贷资源,全力满足相关单位和企业卫生防疫、医药用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
苏农银行:立足实体经济,疫情压力之下经营质态持续向好
面对年初的疫情冲击,苏农银行立足当地实体经济,持续推进《2018-2022 年发展规划》和“11448 战略”,在压力之下业绩维持正向增长、经营质态继续向好,转型显现成果。
战略引领提质增效
2019年,苏农银行正式更名,深入推进零售银行、轻型银行、智慧银行、特色银行建设,以服务苏州城乡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为目标,努力打造标杆银行。
沿着此前发布的《2018-2022 年发展规划》和“11448 战略”,今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工作,确保经营质效不断提升。
根据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苏农银行推进事业部制改革,强化利润中心建设,按照“前台营销到位”的原则,设立零售、公司、金融市场三大总部,以特色金融推动全面转型。苏农银行深化“扁平化”组织优势,小步快跑式推动创新,启动大中台架构改革,完成数据中台、智能中台整体架构设计,赋能前台快速响应能力,降低业务服务成本,为持续创新提供支撑。
同时,苏农银行将金融 科技 作为零售转型有力抓手,实现零售贷款业务占比快速提升。零售存款也保持高速增长,高净值客户数量和贡献度持续攀升,客户结构明显优化。依托于此,今年上半年苏农银行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达1014.92亿元。
除此之外,尽管受到疫情的冲击,但今年上半年苏农银行各项风险指标仍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苏农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4%,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流动性比率也从年初的66.44%提升至报告期末的75.43%。此外,苏农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从年初的249.32%进一步提高至267.05%,拨备准备较为充足,为后续可能面临的风险计做出了充足的应对。
支持地方企业“抗疫”
疫情对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都带来了严重冲击。根据国家相关部署,金融行业在支持疫情防控,落实保供应、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六稳六保”措施中发挥重要作用,千方百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作为苏州、尤其是吴江地区地方法人银行,苏农银行牢记自身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不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多措并举促进民营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复业。
根据半年报,疫情期间苏农银行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支持企业“抗疫”。一是全力保障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疫情时期假期服务不休业,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线下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全力保障客户融资渠道畅通,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开辟柜面及信贷服务“绿色通道”,组织现场办公,召开“不见面”贷审会,上半年投放“抗疫复工贷”等系列融资产品745 户、10.47 亿元。三是全力保障地区金融平稳,助力“六稳””六保”,当好地方经济“压舱石”。承诺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主动支持客户延期还本付息。
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苏农银行在苏州区域发放贷款余额占比达88.62%,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显著。同时,制造业、尤其是纺织业仍是公司投放贷款第一大行业,占比分别为35.87%、18.48%。
特色业务增长明显
疫情期间,国有大行同样纷纷下沉服务中心,依靠资金成本优势对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带来了竞争压力。面对这一形势,苏农银行一方面紧守农金机构战略定位,一方面做强做优特色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
苏农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发展普惠金融,专门拟定《苏州农商银行助力打造“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金融服务方案》,与地方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为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苏农银行积极做优特色公司业务,上半年加快绿色信贷投放,全行绿色贷款余额18.70 亿元,比年初新增5.40 亿元,增长40.60%。创新以污水处理收费权质押为担保,为某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项目授信绿色贷款3.5 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抵质押物不足问题;聚焦科创金融建设,以未来视野成功打造包含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培育库企业、独角兽、瞪羚计划等企业在内的科创金融业务名单制营销体系。自主创设科创金融拳头产品“苏新贷”,专项服务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上半年全行累计发放“苏新贷”21 笔、5900万元。
此外,苏农银行积极 探索 净值型业务。截至2020 年上半年,公司管理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15.1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03 亿元,增幅43.33%;2020 年上半年,中高端客户数较去年底增长9.29%(含村镇),高净值客户规模较去年底增长率22.03%(含村镇),实现中收997.42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86%。
新网银行2022现状
8月11日,红旗连锁(002697)发布2022年半年报显示,其参股新网银行资产规模744.23亿元,营业收入16.26亿元。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均呈现快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87%。目前新网银行发展态势良好,资产质量稳定,各项工作处于良性增长通道,阶段性投入带来的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发展形势良好,良性增长空间打开。
据悉,得益于业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和BC联动、三位一体数字金融能力矩阵的逐步形成,新网银行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力投入金融惠企惠民行动,充分发挥数字信贷的线上、非接触式服务优势,加速和增加信贷投放,助力新市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抗疫救灾重点群体实现精准滴灌。
2022年,新网银行信贷投放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新网银行资产744.23亿元,营业收入16.26亿元,净利润2.56亿元。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新网银行坚持审慎经营原则,按照更高标准计提拨备,拨备覆盖率高于并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新网银行发展态势良好,资产质量稳定,各项工作处于良性增长通道,阶段性投入带来的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新网银行坚定不移地以小微金融服务“增加数量、扩大范围、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为目标,持续打造小微专业化经营模式,助力数字普惠金融触达实体经济“毛细血管”。截至2022年6月末,新网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1.22亿元,较年初增长54.4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个百分点。同时,新网银行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贷款、“两个工具”等小微金融政策红利,进一步加大降费让利力度,助力战疫、稳经济、保就业。
服务新金融公民的“非接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2022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呈散发、多发态势,主要服务于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接触行业的新市民明显受到影响。为给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2022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通知》,对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做出规划。
政策频频要求为新市民做好金融服务,不仅是为了解决新市民的“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甚至是“保底线”。从面向大众的普惠金融服务,到面向新市民的精准金融服务,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更有现实意义。“每一笔新市民小额数字贷款的发放,往往意味着一个疫情防控潜在摩擦点和梗阻点的润滑和消除。”新网总裁江海说。
今年以来,新网银行坚持民生救济和复工双向发力,重点救助关系战争疫情大局的基础群体新市民,通过全线“非接触”金融服务,帮助“接触”服务业新市民抗击疫情。
6月1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英国《金融时报》和新华财经联合发布《2022年疫区新市民救助金融服务(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全在线“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具有特殊优势,可打破时空限制为疫情防控下的新市民提供基本生活资金,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大局。
科技李星依靠智能风控实现精准救助。
小额碎片化的借贷需求,对于银行来说,就像是“在针尖上跳舞”,极大地考验着他们在数字技术上的“微雕”技巧。新市民在城镇居住时间短,个人分散。他们面临着信用等级难以认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问题。按照传统的风控模式,他们从银行贷到款并不难。
新网银行正在进一步加强对征信薄弱或征信空白的新市民的授信。《报告》显示,新网银行已向61万户小白征信户授予授信额度,让更多新市民快速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以经历了两次防控的Xi安市为例。2022年1-4月,新网银行征信账户数增长18%,贷款笔数增长18%,贷款金额增长80%。
新网银行成立五年来,始终坚持“技术立行”,重视信息科技能力建设,应用新的理念和技术,构建敏捷的信息科技系统和精准的在线实时风控系统,99.6%的贷款实现在线自动审批和发放。依托数字技术,新网络银行可以真正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普惠金融转化为逻辑、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新网银行通过“好人贷”、“好商贷”、“好企E贷”等一系列数字化普惠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了新市民“小额、高频、短融”的信贷服务可获得性问题,节省了客户准备申请材料、线下排队、等待贷款发放的时间和成本,以及资金的冗余成本,从而提升了客户体验。
“一个锅撑起一个家,一个码承载一项事业,一份功劳实现一个梦想。”新网银行将继续拓宽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半径,充分发挥主流金融服务商的作用,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新市民等群体提供“触手可及”的有温度金融服务。
银行信贷助力疫情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银行信贷助力疫情复工复产、银行信贷助力疫情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