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深夜回应乐视是怎么回事?
北京时间4月18日凌晨消息,在易到与乐视控股发布联合声明后,易到创始人周航今日凌晨在朋友圈回应称,贾总和乐视所有PR同事们,还是别意气用事的针对周航了,清者自清,乐视在把脏水泼向他时,请真正去解决司机和用户的问题。
周航朋友圈全文:
如果,向我泼脏水能解决司机提现的问题,能协调好充值用户打不到车的问题,可以解决司机围攻易到办公室的问题,那好,可以尽管泼多点。
我并不在乎你们泼向我的脏水,清者自清。我只是希望你在将脏水泼向我的同时,能够真正意识到并直面易到此刻的困境和问题,期盼你们能够真正去解决司机和用户的诉求,这样,今天我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值得的,这就足够了。
我建议:
正在通宵达旦忙碌的贾总和乐视所有PR同事们,还是别意气用事的针对周航了。此刻,真正需要你们全力以赴的,是替司机、用户去解决易到当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而这,才是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最应当做的事情。
以下为针对周航“乐视挪用易到13亿元资金”一说,易到与乐视控股发布联合声明全文:
易到与乐视控股就周航恶意诽谤的联合声明
1、今日周航在声明中指称,“易到当前确实存在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
在此,易到与乐视控股严正声明:乐视从未挪用过包括用户充值在内的易到任何资金,而且已投入近40亿元资金及大量生态资源,支持易到发展。
周航所说的“挪用13亿”,事实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以名下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联合贷款中的一部分。当时双方已明确约定,该笔资金用于包括易到在内的乐视汽车生态的日常经营资金周转,其中,1亿用于易到,13亿用于乐视汽车生态。
对此,周航本人不仅知情,也在相关的董事会文件上签字确认,并且易到与乐视控股也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但是,目前仍为易到二股东及 CEO的周航,此时却污蔑乐视控股为“挪用”,并且恶意误导易到资金问题是由所谓“挪用13亿”引起,用心险恶,该等不实言论严重侵害了易到及乐视的名誉权,已涉嫌诽谤。
2、网约车是一个资金高投入、高消耗的产业,2015年10月,乐视战略投资易到,当时正是易到和周航最困难的时候,乐视此举可谓雪中送炭,解救易到、周航于危难。当下,易到确实面临一些资金困难,乐视作为大股东一直在积极帮助易到融资渡过难关,已经与战略合作伙伴拿出解决易到问题的方案,并已启动易到的上市融资进程。
然而,身为易到创始人、CEO的周航,却在此时抛出声明,反刺一刀,打着维护用户利益的旗号,实则在司机和乘客端制造恐慌,引发挤兑,误导公众,试图制造群体性事件,影响公司正常运营,企图从中牟利。此举堪称农夫与蛇的现代版,令人愤慨。
3、周航在声明中称其本人已退出了易到的实际管理层角色,但其实截至本月依然在易到领取CEO的工资、并报销相关费用,公然撒谎、毫无诚信,严重违反了忠实勤勉义务。易到即将召开董事会,讨论对于周航的处理,并就上述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
4、易到始终将司机、乘客的利益放在首位。乐视控股作为易到的大股东,会鼎力支持易到业务发展,确保易到资金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竭尽全力保障司机及乘客利益。
2017年4月17日
早些时候周航声明全文:
周航对近期易到相关问题的声明
上周以来,关于我本人和易到的各种消息被议论纷纷,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会,也为了易到的未来能够更好。我觉得有必要在此说明一下情况。
2015年10月以来,乐视启动了对易到的并购式投资,易到的董事会也进行了相应的改组。乐视相继派出何毅出任董事长、彭钢出任易到总裁。并在2016年6月完成了对易到及相关公司法人的变更。
回顾这段历程,从2016年2月起,本人及原易到管理团队,一直积极配合并全力支持以彭钢为首的乐视派驻新管理团队在易到的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过渡和完成工作交接。在此期间,我们曾一度很高兴的看到新管理团队在投入、能力上的积极表现。
也正因此,在完成易到的法人变更后,在希望平稳过渡、不引起外界误解的考量之下,我本人逐步平稳地退出了易到的实际管理层角色。
众所周知,易到是网约车(专车)的开创者,七年以来,凭借着行业开创者的先发优势、更懂场景需求的服务品质,在高端用户群体中一直保有良好的口碑,沉淀出一大批优质的忠实用户,这也是易到最大的价值所在。
网约车新政之后,市场经历过疯狂补贴大战后,又重新回归到理性和以服务为核心的新阶段。
这对于一贯以品质为坚持的易到,本是重大的利好消息,易到也理应抓住这一机遇实现更好的发展。
但很遗憾由于乐视众所周知的原因,也不可避免的殃及了易到本身。对于近期易到出现的所有问题,我和创始团队都很关切和忧虑。
据我所知,易到当前确实存在着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
易到所面临的并非简单的债权债务纠纷,而是可能会引发妨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社会稳定问题的主体责任首先应该是企业,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应将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因此,我作为易到用车的创始人,代表易到的初创团队以及所有用户,强烈呼吁现在的实际控制人——乐视和贾跃亭先生,能够优先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妥善处理好易到的问题。
据我了解,易到的资金问题并非像外界一些传言那般危言耸听。对于这件事,诚恳希望心系易到的朋友们能够理性客观的关注,同时也能给予乐视团队一些时间,支持他们去妥善解决这次危机。
事实上基于对出行行业前景的判断,以及易到在市场多年的积累和良好的用户口碑,一直有机构有信心、有意愿、有诚意投资易到。司机的劳动所得和用户的平台充值,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也是企业的责任。
期待乐视团队能够清晰看待当下的危机,接受外界合作伙伴已经提出的建设性方案,迅速、彻底地解决好易到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也相信乐视最终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作为易到的创始人,虽已淡出易到的管理层,但仍心系易到、祝福易到,希望易到一切都好。我也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帮助易到重回正轨,迎来更健康的发展。
贾跃亭的乐视到底有多缺钱?
在平静了两个月后,乐视的新闻再次卷土重来。这次主题依然是缺钱,但对象却由外部人变成了曾经的“兄弟”,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
4月17日下午,易到前CEO周航发表公开声明,称易到“确实存在着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矛头直指乐视控股及CEO贾跃亭。乐视控股4月17日当晚联合易到紧急发表了声明,声明中表示,周航所说的“挪用13亿”,实际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抵押了乐视大厦,以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贷款14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易到,13亿元用于乐视汽车生态。
这次的隔空对“撕”从侧面再次传递出一个信号,乐视控股对于下属控股子公司资金挪用的可能性。
早在融创中国160亿元投资乐视时,孙宏斌就特别提到过,在介入之后会对乐视控股资金挪用的问题加以关注,做到各板块的财务独立融资,独立核算。时至今日,在周航开炮之际,这句“不经意”的约束条款,反而证明了孙宏斌或早已知晓乐视控股内部的情况。
退一步思考,如果乐视控股没有挪用各板块的资金,各板块有能力独自发展么?
这里需要提及一点,被声称挪用资金的是乐视控股,而并非上市公司乐视网(300104.SZ)。相反,乐视网的财务数据出奇的“漂亮”。乐视网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218.3亿元,同比增长67%;净利润7.65亿元,同比增长33%。现金流量表方面,每季度现金净额都相对平稳,并无资金“窟窿”的情况发生。2016年,乐视网更是成为了乐视控股的“提款机”。
2016年8月,乐视网用定向增发的方式,以45元/股的金额募集到资金48亿元,其累计通过定向增发以及债券的形式共募集了92.88亿元;2016Q3季报显示,乐视网当期增加银行短期借款12.5亿元,新增长期借款19.4亿元。自2010年上市以来,共累计增加长期以及短期借款51.9亿元。乐视网通过直接以及间接的方式共募集到资金144.8亿元。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乐视网股权质押获得的资金更多。自2013年起,贾跃亭以及贾跃芳姐弟已经陆续有过38笔股权质押。界面新闻根据70%的质押率以及80%的平仓线估算,通过股权质押已经累计获得金额311亿元。而质押的对象,无疑是上市公司乐视网的股票。
至此,六年间贾跃亭通过上市公司已经获得融资455.8亿元(144.8亿元+311亿元)。而上市公司六年间累计对外投资现金流出仅为145亿元。
乐视网内的公司,仅仅是乐视控股诸多控股公司中的一小部分。贾跃亭一再强调,需要将乐视的七大生态分割开来看。三大板块分为:上市公司(超级电视、花儿影视)、非上市公司(乐视金融、超级手机、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以及汽车生态(乐视汽车)。上市公司没有耗费太多的资金,但是非上市公司部分却有好几个无底洞等着被填。
首先是乐视体育。在2016年通过B轮成功融资80亿元之后则再无后续,但业务方面却在不断烧钱。从乐视体育支付给体奥动力的12.5亿元中超版权,再到2016至2018英超赛季2亿美元(约合13.6亿元人民币)的转播费,以及NBA2016至2021年赛季香港地区独家转播权1亿美金(约合6.8亿元人民币),乐视体育的自身尚难以自保。
其次是乐视手机业务。截至2016年底,乐视手机出货量为2000万台。乐2、乐2Pro和乐Max2三款产品,售价分别为1099元,1499元以及2099元起。按照乐视所言硬件免费补贴政策,乐视手机平均成本价以800元为标准,800元*2000万台=160亿元。过去两年,乐视手机投入成本在百亿元左右。但是与之对应,乐视手机的融资情况却鲜少爆出,最近的是2015年A轮融到5.3亿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
这对于手机百亿的投资规模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因此乐视手机最先爆出资金流的问题也并不让人奇怪。此外,为了缓解供应链压力,最近乐视控股采取了“债主变股东利益捆绑模式”来挽救乐视手机。如果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乐视手机着实难以生存。
另外最大的窟窿就是乐视汽车了。贾跃亭对于乐视汽车的投资比例一直模棱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汽车的制造一定是耗资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以上汽集团(600104.SH)为例,其201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投资项目,募集金额60亿元;2017年新能源汽车新产品项目募集金额40亿元。并且上汽集团每年新增机器设备约80亿元。
可以说,如果一个新项目的成立,从机器设备到研发流程,所耗费的金额都接近百亿。虽然乐视网造车冠以了不少互联网思维,但是归根结底,汽车还是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最终固定资产的投资肯定不会少。乐视汽车首轮融资10.8亿美元(约合73亿元人民币)。但在造车面前,这并不是一个多充足的数字,同样急需资金。
可以说,乐视控股旗下每个项目都做不到自我覆盖,在“蒙眼狂奔”的过程中,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专访易到新老板温晓东:首要任务是先活下去 在找CEO
专访易到新老板温晓东:首要任务是先活下去 在找CEO
因为乐视风波,易到新控股股东,韬蕴资本CEO温晓东被推到聚光灯的中间,成为媒体追逐的“宠儿”。
在决定入主易到近一个月后,7月24日晚8点,在韬蕴资本位于北京长安街的办公室里,新京报记者见到了身着蓝色休闲上衣,看起来略显疲惫的温晓东。
在被曝成为易到的控股股东之前,温晓东精心维持其低调形象的努力一直很成功。对于低调的原因,这位投资人则列出了“形象不好”、“怕路边吃饭被认出来”等诸多理由。在他的眼中,企业远比企业家更重要。
温晓东称,易到的首要任务是先活下去。其否认了控股易到只是股权的倒让,表示“愿意和易到共同成长”,而新的易到CEO已经在谈,并且是一位“有分量”的管理者。
对于外界盛传的可能会接手乐视体系其他的资产,温晓东表示,不排除这个打算。
两天谈定入主易到
温晓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己是在6月26日晚间才开始谈判入主易到的。从谈判到入主,他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温晓东接盘易到,实属乐视资金危机之下,“债权转股权”的无奈之举。
一直信奉低调原则的温晓东,随着一则公告,被推到舆论的中心。
6月28日下午,易到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近日变更控股股东,已有新的控股股东进入,乐视不再作为易到控股股东,原管理团队继续负责易到的管理、运营等事务。很快,韬蕴资本、蓝巨投资、温晓东的名字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并很快被套上了易到“接盘侠”的身份。
工商信息显示,温晓东是韬蕴资本的法定代表人,蓝巨投资的创始合伙人兼总裁,韬蕴资本对蓝巨投资控股。
除此之外,韬蕴资本还控股了韩国KOSDAQ上市企业Candle Media。
7月24日,温晓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己是在6月26日晚间才开始谈判入主易到的。由此看来,从谈判到入主,他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
在温晓东的投资经历中,不到两天的时间是否算得上“仓促”,似乎还有待对比。但对于易到来说,命运的变化似乎已容不得继续拖延下去。4月创始人周航发布的13亿资金遭乐视挪用声明,首次将易到推入舆论的漩涡之中。随着乐视资金问题逐步浮出水面,易到的司机提现变得更加困难,司机排队去要钱的消息也屡屡传出,这家网约车企业的声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大幅下降。
外界对温晓东的这次入主,也存在着“仓促”的印象。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温晓东接盘易到,实属乐视资金危机之下,“债权转股权”的无奈之举。“他借钱给乐视,乐视没钱还,只能是用资产来置换。”
有媒体报道,温晓东控制的蓝巨投资是乐视的重要债权人之一,控股易到,是乐视以此来偿还对蓝巨投资的债务。乐视出让67%左右易到的股权,交易现金价格为5亿美元左右。蓝巨投资此前提供给乐视控股旗下业务的借债,也以债转股形式转入易到。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入股时的价格计算,易到的估值大约为50亿元,转让完成后,乐视会成为易到的小股东。
沉默一直是温晓东的“常态”,蓝巨投资、韬蕴资本的官方网上,均见不到温晓东的照片,此次与新京报记者见面之前,他也拒绝了记者为他拍摄肖像的要求。在他眼中,作为投资人,低调是理所当然之事,频繁曝光对投资益处并不大。
入股乐视是他第一次走到“台前”。7月14日,蓝巨投资在官方网发布声明,就入股易到一事做出说明。该声明称,“2017年7月13日,易到举行了股东会议,并就韬蕴资本入股易到事宜达成一致,我们从而实现了对易到的控股。并表示已经向易到注入了首批资金。”
在亮相之后,温晓东还将继续选择不张扬的生活,他对易到的影响则已经开始明确显现。
7月17日,易到在官方微博宣布,易到CFO任汝娴、CTO袁斌、法务VP(副总裁)刘晓庆、人力资源VP马冬分别向公司提交辞职申请,并获得了公司的批准。这四人是当初乐视入股易到时,派驻到易到的乐视系高管。
对于如何让易到打上自己的烙印,温晓东表示,目前股权转让的具体手续还未办理完结,现在不是对外说的时候。
“盯上”乐视更多资产
温晓东没有透露与贾跃亭相识的更多细节,只介绍自己和贾跃亭相识于2013年前后的一场饭局。在入主易到之后,温晓东也没有否认继续接手乐视资产的可能性。在他眼中,乐视手头有一些东西“确实还可以”。
没有贾跃亭和孙宏斌那么“疯狂”,但温晓东也并非浪得虚名,这从他选择在贾跃亭遭遇资金危机时接手易到便能印证这一点。
在很多报道中,都将温晓东称之为乐视的“老朋友”,这源于其对乐视体系的投资。
蓝巨投资的官方网介绍,蓝巨投资有3.34亿元投资乐视汽车、2亿元投资乐视移动,同时还持有乐视影业和乐视体育的部分股权。
温晓东说,自己和贾跃亭相识于2013年前后的一场饭局。对于更多的细节,温晓东选择了“问而不答”。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乐视网定增时,温晓东旗下的蓝巨投资曾计划参与,不过之后由于该定增未被监管层通过而作罢。
不过之后,乐视体系融资时,很多公司都能看到温晓东旗下公司的身影。
一位知情人透露,蓝巨投资入股乐视体系时,原本并不是打算赚多少钱,只是为了保本。当时认为做二级市场是需要看行情吃饭的,行情好的时候赚钱,行情不好的时候就亏钱。蓝巨投资和韬蕴资本希望放一部分钱到二级市场之外,行情不好的时候再要回来。但是没想到乐视很快爆发风险。
从最初的投资乐视汽车到接盘易到,如果说这几次交易,温晓东为何选择“义无反顾”,一个可能性是:他做好了接盘乐视系更多资产的准备。
昨日,对于是否会接手更多的乐视资产,温晓东给出了相对肯定的答案。
“坦白的讲,不排除这种可能。”温晓东称,乐视手头有一些东西确实还可以。就像易到,虽然存在问题,但我认为这个平台还有价值,无非是能否释放出来。
温晓东表示,“易到也从侧面反映了乐视手头有一些东西本身应该是不差的,但是只能说原来没有运作好。”他说,自己最近在看乐视的互娱、游戏公司,以及一些其他的资产。
温晓东以神州租车为对标:神州租车估值400亿元。易到正常的情况下,每天应该是40万单,虽然和神州租车模式有所不同,但“易到200亿估值我觉得还是一个蛮合理的事情,我们拿到手50亿估值我觉得不算贵”。
在温晓东的眼中,作为一个投资公司,不需要对易到进行高比例的持股,“我肯定会稀释我的股份”,这就意味着,未来其会引入新的融资方,“只要有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们欢迎大家进来。”
温晓东对话语权也并不看重,“在二级市场的投资时,是没办法参与公司经营的,股价涨跌也不能控制,否则就成了徐翔。所以我从来不认为需要控制一家公司才能拥有话语权,任何商业行为都是互利的,投资后,提供给大家一个互利的方案,自然就会有整合的空间。”
将找“有分量”的人来管理易到
温晓东表示,对易到的未来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他声称会选择一个“有分量”的人来管理易到。此外,对于此前易到创始人周航爆出的乐视挪用13亿资金一事,温晓东也表示会尽其义务让乐视还钱。
出身的不同,使得易到的第三代“掌门人”也具有前两代人不一样的特质。
温晓东称,对易到的未来已经有一个大的方向,但毕竟只有10多天,很多细致的计划还在讨论中。“这十多天里,我们对易到增加了一些小功能,马上会上线;另外对有些不得不调整的岗位进行了调整。”
对于易到的管理团队,温晓东表示肯定会换,“易到这样的平台需要有分量的人,所以有分量的人肯定不会这么快就能立刻到岗赴任。”温晓东说完后又加一句称:“我只能说到这了。”
新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此前爆料乐视挪用易到资金,随后辞职的易到创始人、原CEO周航不会回归担任CEO。
在经历了乐视风波之后,温晓东认为,目前易到最大的问题是信任问题,包括用户、司机以及内部员工的信任问题。“对我们而言,只能先从大的方向着手,然后慢慢把这个关系重新梳理起来。”温晓东称,让易到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何时融资并不重要。
温晓东也否认了“倒手”的传言,“从进入易到的头一天抱着的目的就不是倒售、脱手,“我们是想靠手头的资源整合,把它做起来。”
不过,乐视的欠账还是温晓东绕不过去的一个坎。温晓东表示,目前乐视与易到的关系是,乐视是易到的小股东,易到是乐视的债权人。
“债权”便是易到创始人周航声称乐视挪用的13亿元易到资金。根据乐视的声明,周航所说的“挪用13亿”,事实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以名下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联合贷款中的一部分。当时双方已明确约定,该笔资金用于包括易到在内的乐视汽车生态的日常经营资金周转,其中,1亿用于易到,13亿用于乐视汽车生态。
7月24日,温晓东表示,对于该笔资金,正在和乐视沟通,会尽其义务让乐视还钱。
在乐视控股易到之后,易到被纳入乐视生态,账户充值会送乐视电视、乐视会员。那么易到和乐视的未来还将擦出新的火花吗?
温晓东给出了“不知道”的答案,“我从来都信奉的一点就是,对未来保持敬畏。”
担心“路边摊上吃饭被认出来”
低调是温晓东的一贯行事风格。围绕“为何低调”这个话题,温晓东摆出了“形象不好”、“怕路边吃饭被认出来”、“企业形象比个人形象重要”等诸多理由。
和孙宏斌、贾跃亭相比,温晓东显得“籍籍无名”,外界也对其知之甚少。蓝巨投资一位合伙人表示,温晓东一直信奉投资人应该低调。
用温晓东自己的话说,“我觉得自己形象不好。我这人经常喜欢猫在路边摊吃饭,要是有人认识我,我觉得是个麻烦的'事情。”
围绕“为何低调”这个话题,温晓东摆出的理由不止一条。除了“怕路边吃饭被认出来”的说法之外,对于自己不愿公开露面,温晓东的另一个说法是“自己比较传统”。
“全世界都有一个风潮,就是炒企业家,但是我在这方面可能比较传统,我认为重要的是企业,不是企业家。我希望公司最牛掰的地方在于,如果有一天我挂了,它还能正常运行。”温晓东说,“一个正常的企业,企业形象应该比个人形象重要。所以我不抛头露面,不需要有一个正面的形象,好在冲突的时候对自己有一个保护。再者,在易到之前,我们不涉及跟公众打交道的业务,所以我也不需要宣传,包装自己。第三,我也没有当网红的意愿。”
六年前,温晓东创办了蓝巨投资。据官方网资料介绍,其业务分为私募股权、资产管理、融资顾问和创业投资。
目前,蓝巨投资的企业包括京东金融、摩拜单车、51信用卡、恒大地产等,也包括乐视体系的部分公司。此外,蓝巨投资和韬蕴资本还参与了中金岭南、甘肃电投等上市公司的定增。对于其第一桶金的来源,温晓东表示,是来自二级市场的投资。
温晓东介绍,2014年之前,公司的投资比较简单,就是买便宜的、未来有足够市场空间的东西。从2014年开始,去考虑一些系统性的投资组合,文体旅游、新能源车等逐渐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向。
“这个改变源于二级市场、包括Pre-IPO投资机会变少,市场上钱多,东西就贵。我们才考虑去整合一些行业。”温晓东说。
温晓东并不总是低调的,几年前他有一个业余的爱好——给媒体写评论。其曾在多家媒体上,就海外并购、余额宝、当当网的财务数据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文风来看,“80后”温晓东似乎爱好“清流”式的写法。
在其2013年写给新京报的一篇评论《“当当们”的扩张与亏损》中,温晓东写道:“烧钱与亏损是当下电商们共同的遭遇。这些处在持续投入过程中的公司,在销售内容上,或者说方向上的变更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套牢股票持有者,很少有人会去反思当初买入这只股票是否从根本上就是个错误的选择,相反大多数人会质疑市场的错误判断导致股价估值处于偏低水平,于是他们有了足够的理由去继续持有、等待、盼望股价反弹。然而这一切都并非主观偏执人士的特点,而是大多数人都会存在的正常心理反应。毕竟,自我否定是痛苦的,而寻找借口使我们更能感到幸福。
“当时闲得没事,也蛮有书生气的,曾经想要提供一种相对比较理性的声音。”温晓东说,“后来觉得挺浪费工夫的,就不写了。”
;
对于乐视13亿贷款公告和乐视13亿贷款公告最新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