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首富浮沉史:巨债悬额差点自杀,还清48亿东山再起
商海浮沉四十载,郭家学一手缔造了中国最大的医药产业集团。 急速扩张却遇政策收紧,一夜之间大厦将倾。 巨债悬额之下,郭家学差点跳楼自杀。此后八年,郭家学 偿还了48亿债务。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将昔日收购的国药品牌广誉远重新盘活。
而如今,这位传奇企业家因股权债权纠纷终是要从资本市场上谢幕了。
郭家学此人生于1966年,其父是乡卫生院院长,也算出身医药世家。郭家学聪慧且有主见,16岁之际考入安康师范学校,19岁之际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当了老师,此后又被送到陕西省师范大学进修了一年。
1986年, 这是改革开放的第八个年头,国内生产总值达10376亿元,较8年前翻了3倍 。郭家学辞掉了铁饭碗,投身创业浪潮。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鸡窝里飞起的金凤凰却选择了养猪,誓做科学养猪第一人。为了稳定投放饲料,郭家学每日只睡四小时。 一段时间下来,猪是长到200斤了,但郭家学却瘦到了120斤。
虽说初次养殖成功,但卖猪成了难事。山区地势陡峭,又通不了车,只能一只只背去售卖。能量产却不能量销,郭家学只能放弃养殖大业,将目光放在种植中草药上。这次创业,郭家学连祖屋都卖了,承包了县里一个种植场。
草药种植也是门苦活,郭家学带着几十位工人在冰天雪地里伐木。一个多月下来,十指关节全肿了。他的母亲心疼得不行,千方百计劝说他换个路子,哪怕是回家种地。为了不让母亲担心,郭家学放弃了中草药种植,决定去西安看看。
初到西安的那几年,郭家学尝遍了各种各样的艰苦。摆过摊,被城管追得和狗一样;还干过IT,卖过医疗器械。 靠着满腔热血与无限的梦想 ,几年下来,郭家学赚了点钱。
直到1996年,郭家学终于 遇到了人生的机遇 。彼时,国有药企陕西卫东制药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深觉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郭家学以承接债务的形式,将 药厂接管,与之而来的是几百万的债务。
干了几年贸易的郭家学,接手药厂后,仅用 一年时间便构建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同年,药厂 营收从30万增长至3000万,次年直接过亿 。卫东制药厂的起死回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真金白银,还有声名赫赫。
1998年,郭家学兼并了西安化工医药总公司,创办东盛集团。重回医药行业的郭家学想要打造 中国首个民企世界500强 ,而资本收购便成了其医药帝国的加速器。
1999年,郭家学斥资6000万,将青海同仁铝业收入囊中。次年,通过资产置换,东盛药业成功上市,东盛 科技 应运而生。一时间,郭家学 名声大噪,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最年轻的董事长。
为了完成世界500强的梦想,东盛 简直进入了玩命阶段 ,开始了大手笔的收购之路。此后几年,东盛先后拿下青海制药、潜江制药、丽珠集团、盖天力医药等知名药企,更在2004年,力压华润、复星、华润等业内大鳄 入主云药集团,曲线控股云南白药 。
巅峰之际,东盛旗下医药企业多达40多家,建立起了一条覆盖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的完整产业链。 一时间,东盛风光无限。郭家学更被称为资本狂人,屡次登顶陕西首富。 然而,这条产业链还没来得及发挥自己的作用,资本市场就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4年,因经济过热,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 银行信贷收紧、贷款利率提高等,条条命中郭家学的命脉 。资本的泡沫被戳破,东盛集团的债务危机一触即发。再加上银行抽贷,东盛陷入了绝境。为解燃眉之急,郭家学甚至借了高利贷。然而,面对巨额负债,却是杯水车薪。
随着证监会一纸谴责文书,东盛集团的债务危机彻底引爆。供应商、渠道商,高利贷的人更是占了办公楼,拉横幅,堵门。2006年10月,面对扑面而来的压力,郭家学准备自杀,被前来汇报工作的弟弟和分公司老总救下。 一番劝说后,郭家学放弃了自杀的念头,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嚎啕大哭。
此后,东盛开始了艰难的还债之旅。彼时有人劝他直接申请企业破产,郭家学却拒绝了。随着东盛 科技 披星戴月,郭家学不得不连年甩卖。
止咳类西药OTC业务(包括核心业务白加黑)12.64亿卖给了拜耳,丽珠股份1.7亿卖了、市值100多亿的云南白药7.5亿卖了,此后又陆续出售了东盛友邦、东盛 科技 制药一厂等资产,就连公司大楼都打包出售了。卖得太过匆忙,连个保底价都没卖出来。
期间,郭家学连续13个月没发过工资,员工却团结一心。 公司一位副总甚至将自家房子抵押帮公司还债。
2012年,东盛终于熬过八年的艰苦抗战,将48亿负债悉数还清,其中包括 自主债权32亿,代国有企业偿还贷款8亿,高利贷利息8亿 。
彼时,东盛把能卖的都卖了,上市公司也滑向空壳窘境,手中也仅剩下2003年收购的山西广誉远。彼时的郭家学头发已然花白。 财富幻灭,他却觉得人生豁然开朗 。不过,大抵郭家学也没想到,连年亏损的广誉远会成为自己东山再起的支柱。
作为中国现存 历史 最悠久的中药企业,始于明嘉靖二十年的广誉远,距今已有470余年 历史 。2003年,广誉远 负债达1.63亿元 ,市政府选择对其进行重组。冒着SARS余波,郭家学数次奔赴山西,以 0元+承接债务等条件 将广誉远收入囊中。
还清债务后,郭家学重整旗鼓,一头扎进中医药领域,旨在复兴传统中医药文化。2013年,摘帽后的东盛 科技 更名广誉远,启动战略转型。郭家学带着三个极致理论——极致产品、极致品牌传播、极致用户体验,高调回归。
这一次,郭家学不再追求什么世界500强,不再谈资本。并购,而是追求百年、千年能够流传给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为了将广誉远这个400余年的国药做好,郭家学汲取了以往资本市场扩张失败的教训,引进了加盟商。
五年时间, 广誉远市值增长了5倍 。随着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等药品快速占据市场,广誉远的 销售额从一个多亿增长至8个亿 。郭家学的目标更是深远, 提出在国内开千家国药堂和百家国医馆的计划。
如今,广誉远不仅在国内开了几百家,更是延伸至欧洲、美洲、欧洲等国家。
2021年1月,广誉远发布公告,透露牵手山西国资的讯息。2021年7月,广誉远再次发布控股股东被动减持等讯息。种种消息都表明,广誉远即将易主。这位凭广誉远重回富豪榜的老将不知如今是何心情?
陕西首富曾负债48亿,8年后成功逆袭赚120亿,他是如何做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轲
郭家学养猪过种过草,33岁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最年轻的董事长。从一无所有到负债累累再到身价百亿,郭家学有过碰壁,有过挫折,甚至一度想要轻生,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跌宕而辉煌的人生。
说起这些年的耽搁,郭家学似乎有了顿悟,不再追求世界500强,而是追求一个可以代代相传的伟大事业。他再次打造了市值超过100亿元的上市公司,再次站上了人生的巅峰。
尝遍艰辛,勇敢尝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安康师范学校工作中一年后,郭家学离开金饭碗离职,变成第一个辞掉陕西公职职位的人。那时候,热情和梦想是每一个年轻人心里的关键字,郭家学也不例外。
事实上,郭家祖没有以高额财富为基本,也没有捷径可走。最开始的探寻环节是最痛楚的。
郭家学的创业基金仅有一百七十元。殊不知,1987年的一百七十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初创期,离职返家的郭家学确定养殖,他选择了养猪。原本大学教师离职养殖,这个决定引来了周围人的耻笑。郭家学却心甘情愿。他把猪养到200斤,卖去山下。
之后,他为了种植草药,被困在雪山里,与职工一起在零下20度的气温下砍伐树木。条件十分艰苦,就连工人都觉得工作很辛苦。一趟下来,郭家学的两只手肿了十个关节。他妈妈对此很伤心,说:"你回来后可以种田。你不用那么辛苦。"
为了不让母亲顾虑,郭家学开始去西安寻找机会。在西安经过两年的小规模尝试,郭家学经历了摆摊子、卖电脑、卖医疗器械等种种难以想象的艰辛生活。两年来,郭家学也设法积累了自己的启动资金。
1996年,郭家学等来了他的机会。他买下了一家负债累累的制药厂。郭家学接手后,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建立起了全国性的销售网络。
同年,销售利润收入由3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次年直接提升1亿元。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并购了3家挂牌上市国营企业,换名为东盛,并完成了分拆上市。
不断并购,危机来临
33岁的郭家学变为那时候中国最年青的上市企业集团董事长。1999年底,郭家学带领东盛集团走上了一条强劲的发展之路。他并购了30多家制药公司。郭家学变成了知名的资本狂人。
他想要依据公司并购结合产业生态圈,结合现阶段的管理方案、推广营销和品牌营销水平,迅速提高企业价值分析,打造世界500强公司。涵盖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保健品的产业生态圈已初具规模。郭家学并购白加黑时,年销售额仅2000万元。收购后的第一年,就增加到2.9亿元,现在估值达100亿元。
他进到全球500强时,极大的困境已经悄悄地贴近。郭家学没有竞争者,如不断强悍的回收、迅速的财产提高、来势汹汹的发售及其陕西富豪的继任者。他放松了警惕,所以一次突如其来的危机使他猝不及防。
2004年,郭家学花了许多钱收购了云南白药。这次疯狂收购步伐太大,直接断了郭家学的资金链。
郭家学只能借高利贷,以此处理这个迫切的难题。全部制药业制造行业遭受经济发展的冲击性,总贷款利息大幅度提升,亏损不断扩大,他遭受了重大损失,几十亿人民币的负债没法还款。
因此高利贷者强占了东盛的办公楼,开了几台货车卸土,塞住了门。不管有没有人在工作,他们都会开始公然捣乱和破坏公物。
在二零零六年的冬初,郭家想到了自尽身亡,他已经连续13个月没给员工发薪水了。他把公司全部的存款都抵押给了公司的副总裁。准备给大伙儿一个悔恨交代,也给自己一个解脱。当晚,他与死神约好时间,计划跳下西安市总公司大厦。根据郭家学的回忆,这是他成年后唯一一回大声哭泣。
走出困境,谷底逆袭
但是郭家学想寻死却没有成功。公司高管发现董事长出现异常,来到郭家学的专用公司办公室。他们当机立断、直截了当地问郭家学,他死之后他的家人和企业两万职工该何去何从。郭家学这才大梦初醒般回醒过来,他明白,他有他的责任在,他必须面对。
他决定领着公司走出困境,不是破产,而是结清全部负债。
于是,郭家学以12.64亿元的低价卖出白加黑,以1.7亿元的价格卖出丽珠,估值超过100亿元的云南白药以7.5亿元的低价急售,甚至连西安市的总公司大厦也被抢购一空。
郭家学没有沉落下去。相反,他试图为自己的重回公众视线做准备。最终,到二0一二年底,东盛结清了38亿人民币的借款,再加8亿人民币的国企担保贷款和48亿人民币。
2012年后,郭家学投身于中医药领域。东盛控股的"广誉远"是一家有近500年历史的老中医药企业。在赢得拥有这个近5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后,郭家学实现了一回逆袭的转身。在2008年至2017年,在郭家学领导干部下,广誉远完成了结算3亿元的亏本,完成了4200万余元的纯利润,提高了35.36%。上市后,公司市值120亿元,
如今东盛控股的广誉远估值一度攻克200亿。变成实至名归的"医药巨头"。东盛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结语
史玉柱的亲身经历不能说不是神话,从2.5亿元的负债、资金链断裂的边沿,到巨人集团的再度兴起。殊不知,郭家学的人生经历比史玉柱更神话。
作为中国上市企业最年轻的集团董事长,青春不是他的神话。他的负债超过了史玉柱,达到48亿元。2016年,其上市企业纯利润增长四十倍以上。他花了8年时间结清了全部负债,重新站起来了。
陕西首富郭家学:负债48亿,员工卖房帮他还债,如今又挣上百亿
他曾经是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曾经一度坐拥三家上市公司, 管理着高达150亿的资产,并且曾两次登上陕西省富。
但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曾负债48亿,一度想要自我了断,幸有手下的员工不惜卖房帮他偿还债务,才将他从悬崖边拉回来。
他就是郭家学,在33岁时便成为东盛集团的董事长,在辉煌时,曾经将包括云南白药等知名药企纳入集团麾下。
遭遇滑铁卢后, 他想尽办法还清债务,并且又赚了上百亿,再度问鼎陕西省富 。
对郭家学而言,他的人生就像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
郭家学1966年出生在陕西旬阳,他的父亲是当地卫生院的院长,郭家学日后走上制药这条路,多多少少受到父亲的影响。
16岁时,郭家学考入了安康师范学校就读,在校期间,郭家学异常努力,在年级中常常名列前茅,并且多次获得表彰。
正因如此,在毕业时,郭家学作为优秀毕业生被校方挽留,从一个学生转变为大学老师在校任教,并且还被校方送到陕西师范大学进修。
对于久居农村的郭家来说,走出一个大学生,无异于穷山沟里出了个金凤凰。
作为村中的第一个大学生,不仅郭父郭母, 就连全村人都为他骄傲 。
在郭家学就读的几年中,每到逢年过节时,总会有乡里乡亲来到郭家,送上一些米面之物,特别是在郭家学留校任教以后,这种现象也愈发平常,都希望郭家学日后可以多多帮衬。
但是父母和乡亲们的骄傲,仅仅维持了一段时间,就在留校任教不到半年后,郭家学毅然辞去了大学教师的饭碗,回到了陕西老家,准备创业。
对儿子的这个选择,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大学老师的工作是多少人都求之不得的。 更让父母无法理解的是,儿子居然干起了养猪的行业。
从大学老师变为养猪农户,身份的转变可谓是天长地久,但是,郭家学却不在乎,因为他早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
郭家学拿着仅有的170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在最初的阶段,郭家学买来一大堆关于养猪技术的书籍,没日没夜地啃,并且经常向其他的乡亲请教,学习经验,甚至在资金一度缺乏的时候, 将自家仅存的值钱的四合院,以2700元的价格卖掉。
最刻苦的时候,郭家学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而且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喂猪。几个月下来,郭家学瘦了几十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科学养殖,郭家学的猪,每一头都能长到200多斤,比村里其他农户养的猪都要好。
但是紧接着,一个难题又摆在了郭家学的面前,由于村里的交通条件极差,卖猪成了一件麻烦事儿,为此, 体重只有120来斤的郭家学,背着200多斤的猪,走过十几里的山路到镇子上去卖。
虽然万分辛苦,但是靠着养猪,郭家学赚到了第一笔钱。但是好久不长,他养的猪患上了猪瘟,郭家学被迫放弃了养猪,转而去种植中草药。
郭家学在县里承包了一个种植场,雇了几十位工人,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忙活,这样干了一个半月后,郭家学的双手肿了十个关节。
更不巧的是,那年冬天遭遇了寒潮,郭家学种植的中草药几乎颗粒无收,让郭家学痛心不已。
经过这两次创业失败,让郭家学不得不坐下来思考,这样的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 最后,郭家学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来到了西安闯荡。
在西安,郭家学几乎什么都干过,摆地摊、卖电脑、跑业务、倒卖等,尽管他干的种类杂多,但幸运的是,郭家学最后还是找到了一份长久的工作。
1991年,郭家学进入了西安人民医电科学研究所,并且一路干到了所长,在接下来的三年中,郭家学一直都在研究所工作。
在积攒了一定的积蓄后,郭家学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东盛,专职于医疗设备器械的销售。
两年时间,郭家学苦心经营,公司也逐步发展壮大,并且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医疗器械经销商之一,不仅如此,在这期间,郭家学还给西门子、柯达等知名外企做国内代理商,公司也因此小赚了一笔。
1996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出现在郭家学面前。
这一年,陕西凤翔县的一家国有制药厂,投资1500多万元建立的工厂,由于经营不善,在建成的前三年中,每年的销售额只有30余万元,严重资不抵债。
为了解决企业危机,药厂领导找到郭家学,询问他愿不愿意进入医药行业,在这位领导看来,郭家学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医疗器械经销商之一,手中掌握着很多医院渠道,是解决企业危机的不二法门。
这个机会在郭家学看来,也是求之不得的。因为在当时,所有的制药企业都是国企,民营企业要想进入医药行业,几乎不可能拿到国家批文,只能通过收购等方式进入行业。
更让郭家学看重的是,这家药厂掌握着一种心脑血管领域的处方药“维奥欣”, 并且这种药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只是由于企业不善经营,才会资不抵债。
敏锐的郭家学注意到,如果收购这家药企,改善经营,大概率会让企业起死回生,并大赚一笔。
兴奋的郭家学当天就赶到凤翔县,与厂家签订了收购协议,并且背下了数百万的债务。
这次收购,开创了陕西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的先例,同时,也宣告着东盛集团的崛起。
在接管药企经营后,郭家学对症下药,对企业的经营制度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郭家学发现,在此之前,由于没有销售队伍,企业生产的产品很难卖得出去。
郭家学在接管企业后,第一时间成立专业的销售队伍,对外大力招收销售人员,一起在全国各地建立了销售网络,推广“维奥欣”产品。
在接手一年后,公司的销售额就已达到3000万元,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净赚上千万元,一举扭转了企业之前的颓势。 第二年,公司营业额超过1亿元,郭家学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次收购,让郭家学看到了商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郭家学开始了疯狂的收购之路。
先是在1998年7月,并购了西安化工医药总公司;而后在1999年,以60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青海上市公司同仁铝业,并改名为“东盛 科技 ”;同年,又入股了中美合资的陕西济生制药。
在不断地收购并购下,东盛集团的规模日益庞大,并且在1999年,凭借着收购青海同仁铝业,东盛集团成功实现了借壳上市,成为上市公司。
东盛集团也从实业经营逐渐过渡到资本运作, 也正因此,时年仅33岁的郭家学,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在集团成功上市后,郭家学的收购之路并没有停下。
此后郭家学又先后并购了东盖天力、青海制药、丽珠集团以及湖北潜江制药,在这个时期,“拿来主义”始终占据着郭家学的大脑,这种近乎疯狂的收购,能为企业带来辉煌,但同样也能把企业拉入深渊。
2003年,是郭家学最疯狂的一年,后来他回忆在这一年中, 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收购项目完成,这种速度就算放到国际 社会 上,也足以让所有企业目瞪口呆。
这一年,东盛集团经过不断的收购并购,已经从最初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华丽转变为拥有近万名员工、企业资产超过60亿元的医药企业,并且进入了全国医药工业前20强。
在这种胜利的冲击下,郭家学似乎被冲昏了头脑,他抛出了“郭家学说”:基于自有企业业务的增长,快速实行超大规模并购,并且注重国际合资。
这样的发展理念,推动着整个集团在并购的道路上越走越深,郭家学甚至放出豪言:在几年之内,将东盛集团打造成世界500强企业;将东盛建设为 “中国医药行业的梦之队” ;在创业30周年时,把东盛发展为年营业额上百亿美元的跨国企业。
抱着这样的幻想,郭家学继续走在收购之路上,但是他没有考虑到的是,任何一家企业,如果像东盛集团一样,宛若一个黑洞,不断的吸收扩大,到最后只会面临集团失控、资金断裂的局面,最终宣告破产。
因为这样大规模的收购,严重违背了企业发展的科学规律,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运作成本也将暴增,很容易出现不可控的问题。
果不其然,虽然郭家学在收购路上畅行无阻,但是2003年收购云南白药,将东盛集团和郭家学拉入了万丈深渊,盛极一时的东盛集团也在这次事件后辉煌不再。
2003年,云南政府为了大力发展云南白药,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吸引投资,郭家学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参与投标, 一同参与竞标的还有华源、复星、华润等行业巨擘。
为了成功拿下云南白药,郭家学可谓是不惜成本。最终,经过数轮的拼杀淘汰,郭家学笑到了最后,成功入主云药集团。
此次成功收购,让东盛集团的声势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也让郭家学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本狂人。
同时,东盛集团的市值也飙升到100亿,业界也纷纷看好东盛的前景,郭家学甚至看到了自己成就世界500强企业的曙光。 但是好久不长,就在收购完成后的第二年,东盛集团的形势急转直下。
2004年4月起,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收缩信贷,提高贷款利率,这让本就债台高筑的东盛更是雪上加霜。
更严重的是,曾为东盛集团提供担保业务的两家国企,也受此影响宣告破产,东盛集团承担连带责任,涉及金额高达十几亿。
在此影响下,东盛集团的股价连续大跌,银行纷纷抽贷,集团资金链断裂,郭家学被迫转向民间高利贷。
但是处于破产边缘的东盛,根本无力偿还贷款,放贷人为了催收,用大卡车拉了几十车泥土,堵住东盛集团的大门,并肆意破坏,让郭家学噤若寒蝉。
根据数据统计, 东盛集团在这个时期, 各个方面的债务高达48亿元 ,郭家学由于承担不起债务,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2006年11月5日,郭家学颓废地坐在办公室里,他打算在黄昏时分,从总部大楼跳下逃脱苦海,幸好几位公司高管及时发现了他的异常,几番好言相劝下,才让郭家学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经历了折戟沉沙,郭家学重振旗鼓,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还债之路。郭家学开始以低价出售当年收购的企业,先是以1.7亿元的低价出售丽珠股份,又将集团的王牌产品“白加黑”以12.6亿价格卖出。
更让郭家学心疼的是, 花费巨资收购的、市值高达100多亿的云南白药,被迫以7.5亿的极低价格出售。
在偿还债务的过程中,当年与郭家学一同走来的很多高管,纷纷自掏腰包,甚至不惜抵押自己的房产,帮助郭家学还债。
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 截止2012年年底,东盛集团的48亿债务全部偿还完毕,郭家学也受到了 社会 各界的高度赞扬。
回想起这段艰苦的路程,郭家学坦言: 以前的我年轻正盛,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往往做事不考虑后果,这些都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偿还所有债务后,郭家学再度起航,以全新的姿态回归到医药行业中,不同的是,此番归来的郭家学,身上没有了以往的意气风发,更多的是经历风浪后的沉着与冷静。
郭家学把目光瞄准了中药,之所以投身中药行业,是因为在2003年,也就是郭家学疯狂收购并购的那一年,他收购了知名的中医药企业——广誉远。
这次的收购,似乎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安排,为多年后的郭家学,埋下了东山再起的伏笔。
广誉远始创于嘉靖20年,距今已有480年的 历史 。在清代,广誉远曾和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并称为“四大药店”。
“能够把我们老祖宗做完了上千年的事情传承下去,是多么值得敬佩,当年选择去和中药厂合作,正是抱着一种为中药复兴的使命而去的” ,2003年,带着这样的敬意,郭家学冒着被非典传染的风险,只身一人多次前往广誉远谈判。
“在那段时间中,我来来回回跑了不是多少次,我记得很清楚,有几次整个飞机上就只有我一个人”,这是郭家学日后回忆起收购广誉远时所说的话。
最终,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双方达成了协议,广誉远正式被纳入东盛集团麾下。
哪怕是在后来还债时,郭家学也曾经动过出售广誉远的念头,但是最终还是掐灭了这个念头。
在确定了以广誉远作为东山再起的目标后,郭家学说到:从现在起,我想把我的余生精力,全部投入到复兴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事业中来!
在此后的十年中,郭家学结合管理经营理念,通过制度改革、拓宽渠道、加强文化宣发等方式,将广誉远发展为一个集中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 并且旗下产品“龟龄集”和“定坤丹”,被国家列为保密品种。
在被问到“是否还怀揣着成就世界500强企业的梦想”时,郭家学诧然一笑:能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确十分值得骄傲,但那是我曾经的梦想,但现在我的目标,不是做一家500强企业,而是做一家500年企业。
或许是经历了大风大浪,郭家学收起了心中的那份冲劲,不再好高骛远,转而脚踏实地想要做个“精而美”的企业。
如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广誉远的年营业额已超百亿,郭家学也彻底摆脱了往日的颓势,成功回归医药业的巨头行列。
郭家学曾说,在他看来,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在于弘扬文化,为此,他建立了广誉远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郭家学希望,随着中药文化的弘扬,广大百姓能够恢复对中药的信心,因为这不仅仅是对中药的自信,更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从一个养猪的穷小子,到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再到身败名裂,负债数十亿,最后涅盘重生。郭家学的人生宛若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但是对郭家学而言,似乎每一次的“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起”。
如今的郭家学已年近花甲,但是仍然活跃在中医药业界,广誉远在他的经营下,早已成为国内中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
他曾说,要做一家500年企业,广誉远自创立至今,已经有了480年的 历史 , 相信郭家学定会精益求精,以更好的姿态,将广誉远交给下一个500年。
吉林省广誉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吉林省广誉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2015-05-14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新发路1169号(松苑宾馆A座大堂商场)。
吉林省广誉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2201033338653603,企业法人于旺可,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吉林省广誉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以自有资金对外投资;批发兼零售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电子产品、服装、建材、百货技术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企业内部培训;健康管理;信息咨询;预防保健服务;(不得从事理财、非法集资、非法吸储、贷款等业务;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禁止的,不得经营;许可经营项目凭有效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经营;一般经营项目可自主选择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吉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869591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34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吉林省广誉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关于广誉远旗下贷款公司和广誉远有限公司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