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00亿,与上月相比有何变化?
社会融资总量由原先预计的2225亿元增加到3341.6亿元,4月份增加1.85万亿元。社会金融存量达29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长12.3%。4月份人民币贷款总额为1.47万亿元,高于预期的1.575万亿元,去年为2.73万亿元。4月份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8.1%,高于上月9.4%。货币供应量为6.2%,高于去年的7.1%。M0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5.3%,高于去年的4.2%。
高基数效应导致社会融资大幅下滑,下半年将更具可比性。4月,社会金融增加值同比下降40.4%,主要子项均较2020年大幅下降。今年3月以来,金融股票的成长率也继续走低。这主要是由于去年疫情获得量偏少,二季度基数高,同比增速不强。今年下半年,基数效应将显著减弱。如果删除基数效应,社会融资的增长将逐渐恢复正常。我们仍然保持社会融资的判断,总体增长率将降至10% - -11%的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的增长率仍将下降,并将恢复正常。市场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今年的下跌趋势。
M1和M2增长率下降。总体信贷衍生品减弱,财政存款增加,M2增速放缓。此外,房地产相关信贷的下降进一步减少了M1的增长。我们认为,未来M2增速仍有可能在低位徘徊。近年来,我们观察到M1增长率与房地产销售的相关性较历史有所下降,这可能与有限的房地产融资以及房地产企业加强销售收入以偿还到期债务有关。近几个月来,对消费贷款、企业向房地产市场贷款等政策的严格控制,可能会加大M1的跌幅。M1的下降是M2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M2增速的明显下降不仅受到M1的影响,还与贷款等社会金融成分的弱化导致信贷衍生化的弱化有关。其中,短期贷款除短期贷款同比增长呈下降趋势外,中期和长期贷款增速均呈下降趋势。
在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到持续的政策支持实体。一方面,低与房地产相关的票据融资也可以代表真正的企业的业务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虽然4月份的增幅低于2020年同期,但明显高于2019年的50%左右。另一方面,对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仍在逐年增加,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比由2020年的33%和2019年的28%分别上升到45%。这表明,政策是维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尽管紧缩对房地产融资和影子银行的控制。
中国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00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贷款增长较快释放了什么信号?我们先拆分看看贷款结构的分布。4月新增非金融企业贷款(含中长期贷款、短贷和票据融资)9395亿元,约占当月新增贷款总额的55%,同比多增6115亿元,占当月贷款同比多增规模的90%。从期限结构来看,4月新增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环比少增6979亿元,同比多增3391亿元;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少增4096亿元,同比多增2724亿元。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增贷款当中超过5成是来自企业贷款。针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高速增长。某经济学家指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企业贷款出现快速增长等一系列数据表明,疫情在初步控制后,企业复工率逐步提升,机构愿意通过贷款扩大再生产,是一种经济复苏的信号。
疫情发生以来,各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从金融倾斜到技术推动等多措并举维护经济的平稳发展。4月贷款增长较快也是政策支持的结果,可反映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顺畅,市场机制高效运行。
广义货币(M2)方面,央行披露的一季度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增速10.1%,达到近年来的高位,重回两位数增速。而4月M2同比增长11.1%已超出市场预期,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速。央行此前解读称,M2增速上升比较多,总体上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比较多,推动了M2增速回升,全社会流动性持续保持在合理充裕状态。
另一个引起社会热议的数据,是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有网友认为这是“报复性消费”引起的,事实上消费支出仅占了存款减量的一部分,住户存款大降7996亿元,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71亿元是股市上行阶段的存款迁移现象(即居民存款转移到了股市)。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元则由大量企业获信贷资金后转化而来。
有金融研究员分析,在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引导和刺激下,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在4月持续恢复。从目前数据反映的情况而言,国内经济恢复情况虽未100%走向正轨,但趋势是积极乐观的,宏观政策的落地效果也很显著。
总体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我国潜在经济增速相适应,高于受国内外疫情冲击的实际经济增速,有助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逐步回升至潜在增速附近,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的形成。我国经济韧性巨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00亿,这说明了什么?
我国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00亿这个是正常的,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实际上我们国家每年,甚至是每个月的人民币贷款额度都在增加,这说明了我们国家对企业的扶持是非常大的。
而且从全球经济来讲,现在全球经济实际上是在下行的,我们国家的贷款额度不断增加,正说明了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把握,经济在逐步稳健发展,市场需求比较大,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
人民币贷款数据其实每个月都在增加,这才是市场正常的现象,经济在发展,需要不断贷款来扩张规模的信号,如果有一日人民币贷款出现下降,反而经济要问题了。实际上在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700亿元,同比多增千亿元,看似不错,但是这样的增幅其实是不及市场预期的,此前市场预期的数据可是高达20000亿元,所以,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00亿元,说明的是当前市场对资金的需求不及预期,经济发展存隐忧。
再者,从4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00亿元这组数据的背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更多的信息——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减少千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千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千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千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千亿元,票据融资增加千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千亿元。
从上述的人民币贷款结构的构成来看,可以清晰看到,在4月份我国房贷的贷款规模在明显增加,这一块也是导致人民币贷款数据最终不及市场预期的关键,这段时间深圳、杭州等地的银行也是一再宣布降低上浮利率的比例(目前部分银行仅上浮5%,早前上浮30%-40%都不算罕见)以吸引贷款买房的客户,背后当然是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已经在下降。
央行银保监会下调首套房贷利率 对刺激购房作用多大?
5月15日,周末,央行、银保监会突然祭出“大招”:将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降20个基点。按照最新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4.6%计算,首套房贷款利率可以低至4.4%。
此政策一出引发市场热议,与房贷有关的多个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毕竟对于购房者而言,贷款利率下调能直接带来月供减少;更进一步的信号意义则在于,高层对于楼市的扶持态度,已经明确且出真招了。
“还没接到利率调整的具体通知。”5月16日一早,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一位个贷经理告诉记者,当前首套房贷款利率还是执行基准利率上调55个基点,即5.15%;二套房贷款利率还是5.65%。
记者从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一位个贷经理处亦了解到,“首套房贷利率能不能降到最低4.4%,分行领导正在与招行深圳总部沟通,具体时间不能确定。如果现在申请房贷,还是按照已有政策执行,即首套房贷款利率4.9%。”
对于首套房的认定标准,这位个贷经理告诉记者,一是在准备购房的城市没有房产,二是在全国没有房贷记录。
虽然政策还未落地,但市场利好效应已发酵开来。5月16日,地产股开盘大涨,首开股份、世联行、银亿股份、天保基建等多股涨停,荣安地产、金地集团、蓝光发展等跟涨。
首套房贷利率最低调至4.4%
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通知明确,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
“此举是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称。
按照此前规定,新发放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按4月20日5年期以上LPR为4.6%);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按4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计算为5.2%)。
按照新政,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这意味着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低于4.4%;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维持不变,下限仍为5.2%。
央行数据显示,3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2%,4.4%最低房贷利率比之降低了100个基点。
按照贝壳研究院4月20日发布的重点城市主流房贷利率数据,其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款利率为5.17%,二套房贷款利率为5.45%。4.4%最低房贷利率比之降低77个基点。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以100万元房贷、20年贷款期限,等额本息偿还方式计算,5.17%的利率意味着月供为6693.83元,4.4%的最低贷款利率则意味着月供为6272.64元。新政若落地,每月月供或可减少421.19元,20年利息总额共约减少10万元。
此次央行下调首套房贷利率背后,是房地产市场交易的不景气,购房者入市需求谨慎。
央行数据显示,4月新增社会融资9102亿元,同比少增9468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大幅弱于市场预期。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9%,为2002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4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央行本期未按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口径公布数据,而是拆分成了住房贷款、不含住房的消费贷款以及经营贷款。其中,住房贷款环比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快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对刺激入市购房作用多大?
央行此次下调房贷利率,也是贯彻落实此前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23条金融纾困政策的结果。
4月18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 23条相关政策举措。其中,对于住房领域金融服务方面的要求是: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
“这是2017年以来,央行再次就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松动给出的指导意见,也标志着新一轮金融纾困地产政策调整的开始。央行23条金融纾困政策力度很大,根源还是在于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房地产的最新指导原则,即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解读认为。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李宇嘉认为,当前房地产下行幅度已经超过容忍底线,影响到了经济稳增长。目前在高房价情况下,新市民买房压力巨大,这部分人群购房需求最强烈,且是首套房购置者。但在目前收入、预期明显减缓的背景下,如果不降低购房成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楼市需求转弱、预期悲观、信心下降的结果,所以此次央行对于首套房贷款利率定向下调。对于二套房贷款利率并未调整,也说明政策层面还是不希望更多社会资金流入房地产,这样才能彰显“房住不炒”原则,目的是稳定地产。
央行此前释放如此大力度房贷利率利好,还是在8年前。彼时的2014年9月30日,央行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调整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以此为起点,带动了上一轮房地产市场行情快速升温回暖。
此次央行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的拉动作用有多大?业内却存在一定疑虑。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柴铎认为,一是因城施策、销售好的城市比如北京,现在首套房贷款利率是5.15%,并不特别愁卖,商业银行有没有降利率的动机,能不能降到4.4%值得怀疑;真正市场销售不好的城市执行4.4%房贷利率,商业银行的风险就会上升,能不能执行也值得怀疑。二是认房又认贷的首套房认定标准若不取消,改善型需求就不能释放,只降低首套房贷利率效果大打折扣。
柴铎认为,当前住房金融政策的当务之急是先让房地产市场恢复过来,改变当前由于强调控层层加码导致的市场扭曲、住房过滤过程被打断的窘境;但不要指望房地产拉动经济、守住风险底线最为关键。
“不要指望地产在新一轮稳增长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政策目标是稳定楼市,不至于对经济形成很明显拖累,不至于造成系统性风险,仅此而已。”李宇嘉认为,降息只能降低月供额度,但无法降低高房价、高月供、高成本,建议还是通过一揽子政策来降成本,包括土地成本、税费成本,也包括这次的金融成本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新市民有支付能力。
对于4月居民新增贷款和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