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信贷业务品种
01 流动资金贷款: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正常生产经营周转或临时性资金需要的贷款
02 固定资产贷款: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中长期贷款。
03 房地产开发贷款:属于固定资产贷款的一种,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房屋建造、土地开发过程中所需资金的贷款。
04 个人住房贷款: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其在辖区内购买、建造各类住房的个人贷款。
05 汽车消费贷款:银行对借款人在特约经销商处购买汽车的个人借款人发放的贷款。
06 其他消费贷款:银行对借款人除住房及汽车外的其他大额消费而发放的个人贷款。
07 银行承兑汇票:指银行作为付款人,根据出票人的申请,承诺在汇票到期日对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08 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让与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行为。
信贷业务基本要素?
信贷结构是指信贷资金的投放与运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期限上的配置与配比。通常,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是自身信贷管理的结果,但与巨集观经济周期和政策导向亦密切相关。接下来请欣赏我给大家网路收集整理的。
1.良好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建立在合理的组织架构,严谨的管理制度,独立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基础上的。
2.健康的信贷文化
***1***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2***拥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3.有效的管理工具
***1***高效的业务系统,建立对客户的跟踪管理系统
***2***科学的业务流程,构建标准,科学的流程.
4.优秀的管理人员
优秀的信贷管理人员,是做好信贷管理的基础是信贷业务发展的动力。
信贷业务贷款种类
①根据贷款主体的不同,贷款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三种。其中委托贷款指委托人提供资金,银行作为受托人按委托人指定的物件、用途、金额、期限和利率等条件办理贷款的手续,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的风险。特定贷款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并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独资银行发放的贷款。
②根据借款人信用的不同,贷款还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等种类。
③根据贷款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工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贷款和商业贷款等种类。无论何种贷款,除了经贷款人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外,其他的借款人均应提供担保。
信贷的管理原则
1、安全性原则,指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尽量建设和避免信贷资金遭受风险和损失。
2、流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现贷业务时能预定定期限收回贷款资金或者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将信贷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原则。
3、收益性原则,指通过合理的运用资金,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谋取利润最大化,力求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信贷的相关材料
信贷业务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根据《合同法》、《担保法》的有关规定,需要各方当事人签订一系列合同或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1.申请书。借款人在申办信贷业务时填写的申请资料。
2.主合同。指贷款业务的借款合同、贴现业务的贴现协议等对信贷业务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的主要合同。
3.担保合同。指抵押合同、质押合同或保证合同,为保证主合同顺利履行的担保合同。
4.反担保合同。指借款人与保证人、第三方抵押人、第三方出质人签订的保证履行主合同的反担保合同。
5.相关合同。指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产品购销合同等证明借款用途、借款人与其他第三方企业或个人所签订的合同。
6.委托扣款协议。指借款人授权贷款银行从其在贷款行开立的账户中按约定进行扣款,以归还贷款本息或支付给其债权人、合作方的授权书或协议书。
7.合同变更协议。指展期协议等对主合同、担保合同进行变更的协议文字。
8.借款借据。借款人根据借款合同向贷款人开出的借款凭证,贷款银行会计部门凭以转账放款,借款人会计部门凭以做账。
9.对账单。主要针对企业借款人,贷款行向借款人定期寄出对账单,对贷款本息的归还情况、当前余额等出具银行账务明细。
10.贷款到期通知书、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利率变更通知书等。
什么是信贷业务
“信贷”即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其特征就是债务人无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并引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的。这种信用贷款是我国银行长期以来的主要放款方式。由于这种贷款方式风险较大,一般要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以降低风险。
拓展资料:
审查风险
贷款风险的产生,往往在贷款审查阶段就开始了,综合司法实践中发生的纠纷,可以看出,在贷款审查阶段出现的风险主要出现在以下环节。
(一)审查内容遗漏银行审贷人员挂一漏万,造成信贷风险。贷款审查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要求调查人员就贷款主体的资格、资质、信用、财产状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调查。在实践中,有些商业机构会因此项造成大量资金流失,坏账等情况。
(二)没有尽职调查在实践中,有关审贷人员,往往只重视文件的识别,而缺乏尽职的调查,这样,很难识别贷款中的欺诈,造成信贷风险。
(三)判断错误银行没有对有关内容听取专家意见,或由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判断。 审贷过程中,不仅仅要查明事实,更应当就有关事实进行法律、财务等方面进行专业的判断。
(四)行为
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通过转让资金使用权获取收益)。信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贷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贷为主体的信用活动的总称,包括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狭义的信贷通常指银行的贷款,即以银行为主体的货币资金发放行为。
信贷业务有哪些
信贷业务又称为信贷资产或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通过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获得利润,所以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手段。
由于放款脱离了银行的控制,不能按时收回本息的风险较大,所以对信贷应在遵守合同法和贷款通则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贷款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建立贷款关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及发放,贷后检查,贷款收回与展期,信贷制裁等制度。
扩展资料:
信贷业务的相关要求:
1、贷款对象,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客户,必须满足贷款通则、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商业银行授信工作指引、商业银行法等的规定以及本机构对授信对象的基本要求。信贷机构一般将客户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公司类客户;第二类是自然人客户。
2、贷款金额是指银行等信贷机构给借款人授信的具体额度。信贷机构应该在充分考虑借款人借款需求、借款用途、还款能力、提供的担保、资信状况等的基础上决定授信额度。
3、贷款期限是指借贷双方依照有关规定,在合同中约定的借款使用期限。借款期限应根据借款种类、借款性质、借款用途来确定。在借款合同中,当事人订立借款期限条款必须详细、具体、全面、明确,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防止产生合同纠纷。
4、贷款利率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利率是货币所有者因暂时让渡货币资金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一定报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信贷业务
关于一种信贷业务和一种信贷业务是指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