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两行分设时间
今天在多个网站上看到,历史上的今天,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这个时间和说法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正式确立了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
在经历数年“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后,1982年和198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再度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过多,资金使用分散,造成了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出现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中经济效益差的状况。为了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保持信贷收支计划平衡和货币稳定,亟待加强和改善宏观金融控制。

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大一统的金融体制,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独大,既承担着部分中央银行职能,又从事工商信贷和结算业务。1979年之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相继恢复机构和业务,出现了几家银行平起平坐的竞争关系。当时的有些报道可以看出,连会见全国共青团代表、工会代表、劳模代表等,都是人农中领导共同会见;开个金融工作会议,也是几家银行领导轮流上台作指示。虽然是一团和气,但各敲各的锣,各吹各的号。显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要实现信贷规模集中管理和金融宏观控制,必须要确立一个有绝对权威的主体。
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在开头就指出:为改变目前资金管理多头、使用分散的状况,必须强化中央银行的职能。为此,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以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

国务院规定,专业银行的信贷收支,必须全部纳入国家信贷计划,按照人民银行总行核定的信贷计划执行。专业银行在业务上要接受人民银行的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人民银行有权给予行政或经济的制裁。
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就必须另设一家专业银行。所以,国务院决定同时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这一纸决定,被俗称为人工两行分家。原来的业务主体留在工商银行,换个营业招牌,绝大部分人马按兵未动,只是从人民银行的人变成了工商银行的人。而保持人民银行身份的人员,才是离家出走,另起炉灶设立中央银行。198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挂牌;同日,中国工商银行也正式更名换牌。
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已成为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在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之后仅仅二十年,就成长为全球最大央行。人民银行分别于2004年6月、2005年9月和2006年1月先后超过美、欧和日央行,成为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现在,中国央行更是随时影响着全球金融格局。

而工商银行在2014年就被舆论和媒体戏称为“宇宙行”。 工行发布的2014年年报显示,全年净利润2763亿元,平均日赚7.57亿元。工行是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最多和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称为宇宙行也算是实至名归。
35年沧海桑田,如今的人工两行已长成参天大树。时间证明了,国务院1983年分设人工两行的决定无比英明,是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之一。
为什么我国2012年国际收支没有呈现双顺差
纵观2012年的国际收支情况,历经十余年的“双顺差”现象不复存在,中国国际收支出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搭配的新格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966亿美元。
“2012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较2011年增长6%。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初步形成‘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外汇储备增长明显放缓。”外汇局对此指出。
经常项目盈余收窄 投资收益逆差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1763亿美元,下降56%,大大低于2007年~2011年年均顺差4552亿美元的规模。
根据外汇局数据测算,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为2.3%,已处于国际认可的合理范围之内。一般而言,这一比值反映经常项目是否出现过度盈余,国际上通常认为低于4%是较为合理的区间。我国这一比值曾在2007年达到10.1%的高峰,印证了此前中国国际收支出现过度的贸易盈余。而此后数年,该比值逐步回落。
外汇局指出,2010年~2012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比的下降,主要体现了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变化。
“我国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推动了进口增长。”外汇局称,“其次,我国更加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态环保,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加大了出口企业相关成本。”
根据外汇局统计数据,2005年~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收益率均值为3.3%;美国这一比率为4.3%,德国和日本分别为3.8%和3.4%。
业内也有观点认为,我国投资收益差额为负,原因不在于对外投资回报太低,而是利用外资成本较高,这反映了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状况的结构性差异。
“投资收益出现逆差可能有很多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有一部分投资收益当年期没有回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称,“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收益低于外资对华投资收益,这种情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
而从收益项目的最新变动情况来看,2012年投资收益项目逆差421亿美元,下降40%。
对于下一阶段的经常项目管理政策趋向,外汇局指出,需要按照“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思路,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资本项目首次逆差
去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168亿美元的逆差,这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逆差。全年跨境资本流向改变了单边流入的格局,开始呈现明显的双向变化。
外汇局指出,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主要是非直接投资项目逆差较大,反映了境内主体境外资产运用的增加和对外负债的减少。
宋泓认为,资本项目出现逆差很重要的原因是借助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加,并且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发酵,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投资机会对中国企业很难得,因此出现了比较集中的企业对外投资现象。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出2600亿美元,上年为净流入87亿美元。其中,其他投资资产净流出(即对外资产增加)2316亿美元,其他投资负债净流出(即对外负债减少)284亿美元。
另一方面,从银行信贷收支的数据看,2012年银行新增各类外汇存款1314亿美元,除部分发放境内外汇贷款外,其余均由银行用于境外放款和投资。
外汇局认为,其他投资对外资产增加和外汇存款的增加,体现了藏汇于民的积极成果。而去年8月外汇局曾正式发文终结强制结售汇制度,允许企业和居民自主保留合法取得的外汇收入。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此类现象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藏汇于民的过程和效果,但也可能是因为一部分外汇没有上缴到外汇管理局统筹管理,短期内由企业或个人持有。
对于下一阶段的资本与金融项目形式,外汇局指出国内外经济和金融运行企稳,将有利于稳定我国外部需求,吸引长期资本流入,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境内外正利差将刺激套利资本流入我国。
“下一阶段将把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支持企业‘走出去’,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外汇局指出。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是什么意思?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
是指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收入(资金来源)和信贷支出(资金运用)。
信贷收支统计,是对金融机构以信用方式集中和调剂的资金进行数量反映和分析的统计。是金融机构的主要统计业务。信贷收支统计可以反映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缩影。从信贷收支统计中,可以全面、综合地反映信贷资金的来源渠道,资金的性质和分布,反映资金的投向和分配,反映货币流通状况。通过信贷收支统计活动,可以向政府决策机构提供决策资料; 是政府研究货币政策、运用经济手段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搞好宏观调控和监测的基础。
信贷收支统计的内容分为信贷收入(资金来源)统计和信贷支出(资金运用)统计两个方面。
我国的信贷收支统计是反映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与运用情况的统计,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服务。信贷收支统计分为数据采集、汇总上报和编制统计报表三阶段。
货币供应量及信贷收支
呵呵,有个名词叫做银行准备金率
又叫法定准备金率 由一国中央银行规定一个比率 各商业银行必须按这一比率向中央银行上存自己吸收的存款 以降低市场流动性和银行风险 比如 工商银行吸收了十五万亿的居民存款 而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准备金率为15% 那么工商银行须向央行上存15万亿*15%=22500亿 这22500亿是工行不能放贷出去只能存在央行的 因而可以极大的减少市场上的流动的货币 提高准备金可以防止经济过热
银行借贷款也不是别人存多少,他就贷多少的.
货币有很多形式在市场上流通,如最常见的纸币,还有很多如银行卡,除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银行进行交易的这就减少纸币的使用.
我国信贷收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国内信贷总额、我国信贷收支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