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票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有句话叫: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其实,这些都是庄家们的把戏。
许许多多的操盘手们盯着散户们的一举一动,当你们大量买进的时候,就是时候将股票拉低,收割散户们的钱了。而当股票一跌的时候,散户们又大量卖出想要保底,这个时候操盘手们手上的货就变多了,这个时候慢慢将股票往上拉,散户们又纷纷重新买回来。
想要不被庄家牵着走,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了股票之后对股票不闻不问,不管涨跌都不去看,放宽心等待获利的那一天。毕竟,在股市里面,最考验的就是你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做股票。切莫患得患失。也绝对不可在股票压上自己的一切
扩展资料:
中国股市上证指数从2014年7月18日的2059点涨到2015年4月27日的4527点,9个多月上涨了120%,这期间沪深两市股票账户激增,由1亿多户猛增到2亿多户,股票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热点话题。
股民在牛市里很容易被入市加仓的信息诱惑,跟着“疯牛”狂奔,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内裤都跑丢了。2015年5月15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肖钢提醒股民:“切忌道听途说,盲目跟风。广大中小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市的投资者一定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审慎决策,理性投资,自担风险,量力而行。”为此,笔者对股民经常提出的九个问题给予解释,帮助股民认识股票和股市的本质。只有了解它,才能认知股市风险,才能在股市上多些理性,少些盲目,增大收益,减少损失。
参考资料:人民网-炒股,你必须弄明白这九个问题
董德志总量宏观大类资产研判:债牛尾,股牛头
摘要
1、虽然不排除2月份中国信用增速依然存在有波动的风险,但是大的信用底部大概率在一季度产生了,这对于二季度的实体经济平稳会产生积极作用。整体实体经济运行更可能是一步到位式的是在第一季度就铸就了底部。
我们判断一季度极有可能已经构筑了信用增速的底部,从滞后2-3个月的维度来看,债券市场从信用增速触底至名义增速触底之间属于债券牛市的尾端,利率以弱势盘整为主。从名义增速回升开始,债牛结束,转入调整格局。
我们预计,从目前持续到3月底,债券市场处于牛市尾端期间,利率总体保持盘整格局,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是债券市场投资者不宜期待过多的资本利得回报,更多的应适时调整自身持仓,建议降低久期、适度下沉信用资质、加大杠杆套息力度。在此期间,10年期国债利率将保持在3.0-3.30%之间波动,对应10年金融债券在3.60-3.80之间波动。
进入4月份后,我们可以看到名义增速将企稳回升,预计至少持续贯穿二季度,债券牛市在此阶段终结,步入利率上行轨道。在此期间,长期利率将展开相对剧烈的上行,我们预计10年期国债将上行至3.50%,10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券利率将回升至4.0%。整体二季度是债券市场最受考验的时期。
4、股牛头,进攻为主。
信用增速触底,但是还尚无法看到名义增速的回升的时期,这意味着企业盈利尚无法得到改善,依然在下行中,但是未来前景可期待。
因此在信用增速触底,但名义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盈利下行时期,风险偏好会得以改善,且由于市场利率依然还在底部,所以股价的支撑主要将依赖于估值(利率低)和风险偏好改善(未来底部可期),总体是有利于权益资产的。
当名义增速也出现上行后,市场利率会出现回升,但是风险偏好与企业盈利的改善将居于主导,也是有利于权益资产的。
总体来看,估值、盈利、风险偏好,三者两者改善就会导致股指上攻。
5、信用改善只是初露端倪,是否存在“夭折”风险?
在当前货币政策基调宽松的背景下,融资需求一定是信用增速变化的先行驱动力(反之,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资金、信贷的供给是信用增速变化的先行驱动力)。
即目前状态下,投资需求是社融之源头。
总体来看:三大投资支柱(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未来有望继续保持“两上一下”格局,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回升,导致社融增速显现改善,进而,两大资本市场进入“债牛尾,股牛头”时期。
正文
2019年开年第一个月的金融货币数据出炉,总体来看,2019年开年信用数据表现不错。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来看,这些数据最大的亮点是信用构成结构的改善,在2018年拖累信用扩张的非标资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这是最大的亮点。
而最大的不确定性则是月增量过于巨大。平稳合理的扩张是最好的结果,过于巨大的扩张有可能会对未来可持续性产生干扰,令市场预期波动。
但是从上半年维度来看,我们预计虽然不排除2月份,中国信用增速依然存在有波动的风险,但是大的信用底部大概率在一季度产生了,这对于二季度的实体经济平稳会产生积极作用。
整体实体经济运行更可能是一步到位式的是在第一季度就铸就了底部。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对于股债两大类资产未来走势做出如下判断:债牛尾,股牛头。
债牛尾,票息为王
做出债牛尾声的判断逻辑如下:
货币与信用本来就是实体经济的反应,因此信用增速与实体经济类似于硬币的两个方面,理论上可以用信用增速的变化来印证实体经济的变化,但是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及的实体经济是指名义经济增速,包含实际增长和通胀两个部分。
从实证角度来看, 2003-2018年以来的9次经济变化折点,用社会融资总量存量余额同比增速表征信用增速的变化,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通胀指数(CPI与PPI的合成)”来表征名义经济增速的变化,两者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在历史周期,合计可以梳理出9次折点变化,确实也能直观意义上看出信用增速折点领先于名义增速折点,整理如下表格,更清晰可见:
从上述梳理的数据来看,9次折点变化中,只有第8次(2015年那次)关系较为奇特,名义增速底部转折点甚至发生在社融增速转折之前,其他8次均表现为社融拐点领先于名义增速拐点,但是两者的时滞周期并不稳定,最近十年以来,多表现为3-5个月时间,但是底部回升基本均为3个月,顶部回落表现为3或5个月。这可能和中国的经济结构特征有关,在地方政府以及国有企业这些预算软约束主体的影响下,中国的政策效应总体可能是:刺激见效易,收缩治理难。
因此从数据关系观察角度,确实看到了信用增速领先于名义经济增速,而且按照最近十年的领先周期来看,也是较为稳定的,在3个月附近。
当信用增速达到底部或到达顶部,而经济名义增速依然没有反应过程中,市场利率会如何反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市场利率与名义经济增长率关联密切程度更强,从月度频率观察,两者的折点多数时期可以达到亦步亦趋的程度,如下示意图所显示:
因此可以大致得出如下关系:
货币信用增速的拐点领先于名义经济增长指标的拐点,而名义经济增长指标的拐点近似于市场利率的拐点。
因此货币信用增速的拐点领先于市场利率的拐点,领先周期大致在2-3个月附近。
在这2-3个月的时滞时期中,利率依然会跟随名义增速的起落而起落,但是已经进入到一个趋势的尾端,投资者应该利用这有限的时滞周期来调整自己的持仓布局。
我们判断一季度极有可能已经构筑了信用增速的底部,从滞后2-3个月的维度来看,债券市场从信用增速触底至名义增速触底之间属于债券牛市的尾端,利率以弱势盘整为主。从名义增速回升开始,债牛结束,转入调整格局。
我们预计,从目前持续到3月底,债券市场处于牛市尾端期间,利率总体保持盘整格局,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是债券市场投资者不宜期待过多的资本利得回报,更多的应适时调整自身持仓,建议降低久期、适度下沉信用资质、加大杠杆套息力度。在此期间,10年期国债利率将保持在3.0-3.30%之间波动,对应10年金融债券在3.60-3.80之间波动。
进入4月份后,我们可以看到名义增速将企稳回升,预计至少持续贯穿二季度,债券牛市在此阶段终结,步入利率上行轨道。在此期间,长期利率将展开相对剧烈的上行,我们预计10年期国债将上行至3.50%,10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券利率将回升至4.0%。整体二季度是债券市场最受考验的时期。
股牛头,进攻为主
股票市场驱动三因素:估值(利率)、盈利和风险偏好。三者对股市的正负影响出现切换。
信用增速触底,但是还尚无法看到名义增速的回升的时期,这意味着企业盈利尚无法得到改善,依然在下行中,但是未来前景可期待。
因此在信用增速触底,但名义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盈利下行时期,风险偏好会得以改善,且由于市场利率依然还在底部,所以股价的支撑主要将依赖于估值(利率低)和风险偏好改善(未来底部可期),总体是有利于权益资产的。
当名义增速也出现上行后,市场利率会出现回升,但是风险偏好与企业盈利的改善将居于主导,也是有利于权益资产的。
总体来看,估值、盈利、风险偏好,三者两者改善就会导致股指上攻。
2018年以来的下跌主要是信用收缩以及贸易争端导致风险偏好显著降低,且企业盈利在信用收缩背景下也出现了回落。
2018年以来,A股市场从2月份开始一路走低,我们认为,造成股票市场大幅调整的直接原因,主要就是2018年去杠杆环境下,社融余额同比增速大幅下降和低评级债券信用利差大幅飙升。
三季度开始,整体经济去杠杆的节奏有所放缓,但实体融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且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渐显、上市公司业绩加速回落,同时叠加海外市场表现动荡,美股由牛转熊、国际油价一再下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即使在政策利好频出的情况下,A股依旧表现不佳,震荡反复、多次寻底。
当前宽信用格局初露端倪,风险偏好改善。我们认为,此次2019年1月份社融和信贷数据的大幅回升,意味着宽信用的格局已经出现,此前压制市场的两座大山有望移除。展望后市,我们认为A股牛头已经显现,进一步行情非常值得期待。
信用改善只是初露端倪,是否存在“夭折”风险?
社融增速数据的改善只是第一个月发生,而且是开年第一个月,有不少投资者非常质疑其可持续性。
这确实构成上述所有分析建议的风险点,但是我们认为信用改善并非是体现在数据跟踪之中,这种改善是具有需求端的基本面支撑的,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企稳是社融增速企稳的前提支撑。
在当前货币政策基调宽松的背景下,融资需求一定是信用增速变化的先行驱动力(反之,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资金、信贷的供给是信用增速变化的先行驱动力)。
即目前状态下,投资需求是社融之源头。
2018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路下行,但是在四季度出现了些许可喜的变化,从10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摆脱了最低点,从5.3%回升至年底的5.9%。
这个回升虽然幅度有限,但是方向意义重大,其主要驱动力来自基建投资的企稳。
固定资产投资有三大构成支柱: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制造业投资。在2018年中呈现“两下一上”格局:基建投资大幅度下行、房地产投资小幅度下行、制造业投资稳定回升。这一个组合导致了固定资产总投资持续下行,社融增速也持续回落。
去年下半年,伴随政策对于基建的支撑力度增强,从四季度开始,“两下一上”的格局转变为“两上一下”组合:基建投资企稳回升、房地产投资小幅下行、制造业投资稳定上行。这直接构成了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企稳。
展望后期,我们依然认为:
1、基建投资在政策支持下会保持上行态势;
2、而制造业投资的前瞻指标是企业盈利增速,一般后者领先前者12个月。鉴于去年下半年开始企业盈利出现回落,则制造业投资的回升至少要持续到今年中期,因此在未来半年时间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依然保持上行态势;
3、房地产投资保持小幅下行态势。
总体看,始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两上一下”格局将继续维持,这将导致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继续回升。投资稳,则社融稳,因此社融增速在开年出现稳定迹象是具有需求端支撑的,是可持续的。
1-2个月内的短期的数据波动是正常的,但是从未来3-6个月维度来看,趋势性更为确定。
总体来看:三大投资支柱(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未来有望继续保持“两上一下”格局,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回升,导致社融增速显现改善,进而,两大资本市场进入“债牛尾,股牛头”时期。
(文章来源:国信证券)
(原标题:总量宏观大类资产研判:债牛尾,股牛头)
和信贷已完成P2P处置交易:2021财年上半年营收降74%
金融虎讯 12月31日消息,2020年的最后一天,前身为和信贷的社交电子商务平台小白买买(NASDAQ:HX)宣布,由北京和信永恒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16日签订的转让和承担协议终止,其已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完成P2P业务的处置协议交易。近日,和信贷发布2021财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的六个月,净收入总额约140万美元同比降74%,净亏损2360万美元。
500万元现金对价处置P2P业务交易完成
小白买买表示,交易完成前,和信永恒已将对和信电子商务的控制权转让给快上车,快上车已交付转让对价500万元给和信永恒(“处置”)。出售后,快上车已成为和信电子商务的主要受益人并控制了和信电子商务,并承担了和信电子商务及其子公司的所有资产和负债,不包括和信电子商务在乌苏的任何权利、所有权、权益或索偿。和信永恒商贸有限公司(“乌苏公司”),仍为公司的合并可变权益实体。
和信贷于2020年5月启动了其社交电子商务平台小白买买,作为新的业务线。处置后,小白买买将继续发展和投资于其社交电子商务业务,以利用中国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的优势。
小白买买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安晓博评价说:“我们对自己的业务全面转型为社交电子商务平台——小白买买所取得的扎实进展感到鼓舞。我们将继续完善小白买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继续 探索 新的商机,挖掘中国 社会 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
据金融虎此前报道,12月16日,和信贷宣布,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股东通过一项特别决议,同意将公司名称由“和信贷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小白买买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和信贷公告称,以500万元人民币现金对价完成P2P业务处置,公司将专注于开发和投资社交电子商务平台小白买买。
金融虎当时指出,这也意味着,于2017年11月3日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的和信贷主体以500万元人民币现金对价剥离了P2P业务,公司属性也从原来的“互金”公司变成了电子商务公司。小白买买CEO安晓博亦为P2P业务受让方快上车的实际控制人。
2021财年上半年营收降74%:净亏2360万美元
金融虎注意到,12月21日,变身为小白买买的和信贷发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2021财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2021财年上半年的净收入总额约为140万美元,与2020财年同期的520万美元相比下降了73.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贷款推荐服务的净收入和小额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减少;净亏损约为2360万美元,而2020财年同期的净亏损约为1760万美元,同比扩大25.4%。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三个月,平均每月移动活跃用户数量为68,750人。截至2020年9月30日,活跃的手机用户数量为108039人。
财报披露,由于公司自2019年11月起不再发行新贷款,来自贷款便利化,原始申请和其他服务的收入从上一财年同期的约320万美元减少至零。
在线市场服务收入约为30万美元,上一财政年度同期为零。这些收入来自我们的社交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于2020年5月启动。
利息收入约为110万美元,较上一财政年度同期的190万美元下降45.7%。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应收贷款减少。
运营成本和费用约为1790万美元,比2020财年同期的580万美元增长了216.4%。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应收贷款拨备增加。
服务和开发费用约为30万美元,较上一财年同期约50万美元下降44.6%。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工资费用减少。
销售和营销费用约为60万美元,比上一财年同期的约100万美元下降了42.3%。下降主要是由于其P2P业务广告费用减少,因为自2019年11月以来公司已停止发放新的贷款。
一般和行政费用约为300万美元,比上一财年同期的约240万美元增加了26.2%。增长主要是由于专业费用的增加。
应收未收贷款的拨备约为1290万美元,而上一财政年度同期约为20万美元。根据近期收款记录,并考虑到新冠肺炎的持续影响,公司提高了小额贷款业务的坏账准备。
财务费用约为120万美元,比上一财政年度同期约130万美元减少了8.4%。下降主要是由于偿还银行贷款。
以股票为基础的薪酬约为0.06万美元,较上一财年同期约30万美元下降81.7%。这一下降是由于2021财年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单位支出减少。
其他(费用)收入总额约为(80万美元),而2020财年同期约为110万美元。这些变化部分是由于汇兑损失造成的。
持续经营的净亏损约为1750万美元,而2020财年同期的净亏损约为50万美元。停止经营造成的净损失约为610万美元,而2020财年同期的净损失约为1710万美元。净亏损约为2360万美元,而2020财年同期的净亏损约为1760万美元。
普通股股东的基本和摊薄每股净亏损为0.48美元,而2020财年同期为0.36美元。
截至2020年9月30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为2190万美元,而截至2020年3月31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为670万美元。 2020年8月24日,和信贷修改了ADS和普通股的比例从1:1变更为1:3。
高管评论:小白买买双11期间交易量2.2亿元
财报还披露,自2019年11月起,小白买买通过合并可变权益实体和信电子商务开展P2P业务,并停止为在线投资者的认购提供新贷款。由于处置,和信贷已停止开展P2P业务,和信电子商务及其子公司(不含乌苏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显示为“持有待售的资产和负债”,其经营成果显示为“已终止经营”。 2020年12月16日,和信贷的股东批准将其名称更改为小白买买,以反映其业务转型。
安晓博在财报中称:“我们很高兴在处理掉P2P业务,转型为社交电商平台之后,开始新的旅程。我们在2020年5月推出了社交电子商务平台,并继续升级我们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多“物有所值”的产品。除了我们提供的折扣、优惠券和回扣,我们的用户每购买、分享或推荐到他们的社交圈,也会得到少量的佣金。这种社交电子商务模式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并继续获得关注。
安晓博还表示:“我们看到我们的用户群在近几个月快速增长,并继续优化我们的算法,以识别和引入更多的性价比高的产品到我们的平台上,特别是在今年11月1日至11月11日的全球购物节期间。在全球购物节期间,我们创造了令人鼓舞的2.209亿元人民币(约合3330万美元)的交易量,我们相信这证明了我们强大的算法和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性能。”。
安晓博强调:“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与更多国内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市场的合作,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多高质量和实惠的产品。我们在开发新服务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以适应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趋势,并与更可扩展的目标用户进行接触,以改善我们的用户在线购物体验。与此同时,我们已经启动了一项计划,进入新兴的社区团购,并将继续 探索 其他机会,如在线电子商务。在新方向的引领下,我们有信心执行我们的增长战略,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凯文)
简普科技是不是要退市了
大概可能会退市,但是还是有回暖的情况,但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单纯的回购计划显然尚未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拓展资料:贷超业务规模收缩,股价一路震荡下滑
简普科技成立于2011年,主要提供金融产品搜索、推荐等服务。
2017年11月,号称“纽交所金融AI第一股”的简普科技在纽交所上市。但其上市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上市前夕,长期亏损的简普科技被质疑融资注水,母公司融360甚至被全球知名创投研究机构CBInsights剔除出其“独角兽”名单。
几经波折最终成功上市的简普科技,却未能“苦尽甘来”。
不同于趣店、宜人贷等在美上市公司,简普科技并不提供直接贷款服务,而是作为中间商,为银行、消金公司、助贷平台等导流,连接B端机构和C端用户,一方面为前者提供营销推广、用户数据;一方面为后者提供金融产品推荐。
简普科技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包含信用卡推荐、贷款推荐在内的推荐服务。
根据财报数据,2017-2018年是简普科技业务扩张期。2017年,平台实现四年来贷款申请量的最高峰值。2017年全年,平台上的贷款申请笔数约为8980万笔,同比增长约434%。在2017年,贷款推荐业务为平台带来了11.2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369%,2018年其贷款推荐服务收入增至11.55亿元。
信用卡推荐业务则在2018年发力,2018年全年,其推荐信用卡数量达到710万张,较2017年增长约184%;当年度其信用卡推荐服务收入实现7.51亿元,同比增长228%。
两大业务快速扩张彼时为简普科技营收带来了惊人的增长。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306.74%,达14.46亿元,2018年营收进一步增至21.02亿元。
但简普科技的业务模式没有自带消费、信贷场景,获客、流量转化是其面临的难题。财报显示,2017年-2019年,简普科技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12.28亿元、15.48亿元、13.52亿元。
高额获客成本下,盈利能力被大幅拖累。
简普科技股价也随之一路下跌,截至5月14日美股收盘,简普科技股价报收0.76美元,较其2017年11月的IPO发行价8美元/股缩水九成,市值仅剩1.28亿美元,较上市之初蒸发近10亿美元。
互金中概股股价低迷,多公司股价低于1美元
简普科技并不是个例,据消金时代统计,宜人金科、360金融、趣店、品钛等14家互金中概股均跌破发行价,目前小赢科技、简普科技、和信贷的股价均低于1美元。
点牛金融、和信贷、信而富都曾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1美元接到交易市场的退市警告。信而富在去年5月收到纽交所通知,随后的6月,信而富宣布与香港奥嘉教育科技(OET)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新的运营公司,转型助贷。点牛金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经侦立案,另据媒体报道,北京经侦已受理和信贷投资人的报案材料。
上市互金公司股价表现主要与业绩情况、市场环境有关。
和信贷股价走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和信贷 股价、和信贷股价走势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