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周边不断暴雷,柳传志进一步被暴露,还账的日子不远了
随着对联想质疑声愈演愈烈,联想方面的270家媒体也开始动了,在前两天,网上出现了很多关于抹黑司马南、赞颂联想的声音,和以往的那些手段不同,不再是对司马南毫无根据的谩骂或者是对联想生硬的夸赞,而是更有技术含量的旁敲侧击,我就看到了好几篇很专业的文章,比如有一篇是针对司马南的,题目是:特稿,启迪司马南背后的流量机器和变现之谜,就非常专业和系统的对司马南进行了一次围剿,最后还贩卖了一次焦虑,说司马南下一个会针对谁。
另一个自称是美研会品牌创始人的青年,一直是在坚持为联想洗白,对司马南提出的质疑,逐条反驳,总之,随着这270家媒体的加入,网上的战况是十分的胶着,但联想面临的问题,可不止这些,最近联想自己和周边都不太平,不断有雷曝出,这司马南的质疑,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现在的联想,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就联想来说,最新的一个雷是拉卡拉支付被罚款359万,拉卡拉是联想控股的一家金融支付公司,在12月3日,被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给下了罚单,原因是违反了外包管理规定,未落实交易信息的真实、完整、可追溯的要求等等,这个事情,对信贷公司来说,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在这个档口,而且以这样的理由被罚,是不是代表了什么呢?别的不说,这银行就开始防着这些信贷公司了,要知道,联想这两年的利润,有一半儿以上是来自这些金融公司,如果这些金融公司遭到整治,那联想那本来就可怜的利润,将会再次遭受打击,不仅是拉卡拉,联想控股手里的六张小贷牌照,包括翼龙贷,正奇金融等等,都受到质疑,包括他们的资金来源,放贷是否能够合法收回等等,都将面临暴雷的危险。
第二个是高价收购国外银行、国外通讯公司等等事情,都被翻了出来,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比如溢价收购卢森堡银行,联想控股不远万里跑到以xq 闻名世界的卢森堡,以加钱的异常方式投资,目的是什么?还有就是当年为什么在摩托罗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依然是高价收购,是否有向海外转移资产的嫌疑?对这些过去事件的深挖,是不是有更大的问题暴露出来,再加上国有制改革和高管一半儿上都是外国人的问题,对这些事情的重新审视,决定了联想是不是一开始就有重大问题,还是说只是时代的错误,民族之光是一路艰辛还是欺世盗名,如果这些雷真的爆了,那联想的高层可不只是道德谴责那么简单了。至于联想高薪问题,资不抵债等等,就都不是事儿了。
不仅联想内部危机重重,就是他的周边,现在也是雷声不断,先是泛海控股,最近也暴雷了,12月2日,泛海控股发布消息称,说自己一笔5.738亿元的债务无法偿还,这本来对一个上市公司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儿,可是随着网民的深挖,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仅在2020年,泛海控股向一家银行申请融资,就高达70多亿,这还只是一家银行,因为多笔融资未能按期还款,泛海控股将自己的10亿股权再次抵押,而泛海控股的股价也是惨不忍睹,从开盘的70元每股,到了现在的1.83元每股,直接砍到脚指头了,甚至只剩下了个指甲盖儿,以至于很多网友说,这泛海控股暴雷是肯定的了,那我们说,这泛海控股和联想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大了,司马南质疑联想贱卖国资的13亿,就是联想和泛海控股的交易,柳传志和泛海控股的卢志强同属于泰山会这个组织,2009年联想改制,为泛海控股量身定做的收购方案,至今仍被质疑,泛海控股收购了联想29%的股份之后,又将其中的9.5%股份,转给了柳传志,这让柳传志直接接管了整个联想,可以这么说,这泛海控股,为柳传志掌管联想, 立下了汗马功劳,泛海控股的暴雷,在这个时候发生,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呢?一年之内反复从银行借贷70多亿,到期之后无法偿还,他们想干什么?这卢志强要跑路了吗?泛海控股的暴雷,联想可能受到的牵连很小,但是柳传志肯定是首当其冲的,会不会有当年更大的内幕被披露?这柳传志是不是在留后路?都让人遐想。
如果说泛海控股的事情还不怎么样,那滴滴退市的消息,无疑让柳传志更是寝食难安,就在这两天,之前在美国偷偷上市不到半年的滴滴集团,宣布在美国退市。
司马南这次突然对联想发力,据说就是因为他写了关于滴滴的几篇文章,柳传志心虚得让人请司马南吃饭,试图收买,让司马南不要再说滴滴和联想有关系了,结果激怒了司马南,才有了这场对联想和柳传志的大声讨,我们知道,滴滴集团的掌舵人柳青,是柳传志的女儿,但是他们的关系却不仅如此,柳传志掌控的联想,也是滴滴在美国上市的最大股东,现在滴滴APP被强制下架,各大部门联合入驻,开始调查,滴滴这次,恐怕插翅难逃了,别的不说,就说他们是否牵扯到因去美国上市而导致信息泄露,就够那些喝一壶的,至于滴滴在美国是否能够顺利退市,这还都是未知数,美国肯定不会甘心当韭菜,这柳传志父女,是不是因此受到牵连,之前在美国上市的猫腻,甚至是柳传志之前在美国的所作所为,会不会被人家暴雷,都犹未可知。
其实我们看,这一切,好像是因为司马南引起的,但我们看时间线,就知道这司马南的质疑,只是个引子而已,其实柳传志经营的联想和他周边打辅助的公司,早就危机四伏了,只是司马南加速了这些危机的到来而已,联想本无错,罪在掌舵人,相信随着更多的雷被爆出,柳传志们还账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司马南指控联想事件最终受益人是谁
司马南指控联想集团最终受益者是谁
司马南指控联想事件最终没有官方定论,有关部门也没有介入调查。事实上司马南的指控我认为是确实存在的,所引用的数据也是没有争议的。那为什么这么长时间的发酵迟迟没有进入司法调查阶段呢?这是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司马南首先指出联想集团的各种问题,正常情况联想集团要站出来澄清事实。巧的是人家的质疑条条在理不容质疑。所以说司马南老师是位格斗高手,避其锋芒直攻要害。但最终没有指出联想集团违反了那条法律法规,加之事件对 社会 影响甚大至今未能介入调查。
其实联想集团的PC业务还是有实力的,数据显示近几年联想集团的个人PC业务全球霸榜。
司马南指控联想集团其实是一家金融公司,手持6家小贷牌照。
经本人查询确有其事,以合肥市国正 科技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例:
联想集团确实控制6家小贷公司,说他是金融公司实至名归。
该公司有合同纠纷案件400余起,未被诉讼的案件无法确定。可以联想该公司业务繁忙。利润也只可联想,本人暂无法考证。
本事件受益者到底是谁:
联想集团会破产吗?
联想集团不会因为某大v的质问破产。关于某大v质问“联想”(以下皆用),截止答题今日,已有七个视频了。
有意思的是,此事在微博热搜发酵以来,鲜有其他大v或者官方媒体互动评论,只有环球某报老胡发表看法,更多的是自媒体一片引用和评论。这对于新闻的热度效应来说,真是让人看不懂,似乎专业人士都进入了“让子弹飞一会”理性模式,也似乎因为对某大v没有好感,对联想也没好感,就没有形成网络热议一贯必然形成的意见站队,可谓少见的群观冷眼态势。
回到正题,我之所以觉得某大v的七连发,并不会造成联想破产,因为联想在商业逻辑上并没有到破产的悬崖,但是它再想怎么赚钱怎么来就不容易了。至于质疑其资不抵债,公开的数据只是显示联想负债率存在偏高,而在同类跨国企业对比中如此负债率并不显得突兀。至于变卖国资,也有人提出某大v的引用数据出现硬伤,在2011年10月28日,“联合资信”的评估报告中,所有者权益一栏是含有少数股东权益的。在分母乘股权上不能直接乘于139.20亿。如果从相关报表刨除少数股东权益,再测算中科院实际股权权益,得出的数据不光不存在贱卖,还有溢价,这真让非专业的某大v有些打脸。相关数据可以在网络上搜到这里不再罗列,大家可以去测算,小学会四则运算就能操练。
虽然,某大v在公开财务数据引用上显得不专业,倒也是外行强行理性,是值得赞叹的。但如果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数据引用上故意以偏概全,故意先入为主,那就不是笨就是坏了。当然,我们尽最大的善意理解某大v并非恶意。个人觉得某大v的质疑并不是建立在商业逻辑的,更多是对资本的道德抨击,我们从某大v的分析也不是看不到联想的不堪之处,在联想控股对小贷金融的遮掩,怎么挣钱怎么来,真是不揭不知道,一揭吓一跳,什么科技创新,都是场面话,底下还不是玩弄资本游戏,好一个商业逻辑组成的跨国第一组装公司!另外,最让人诟病的是联想的穷庙富方丈,在其商业逻辑运用到极致的高负债率上,高管还能过亿年薪,这家企业真可谓长袖善舞,不愧为一批亿万富翁的制造“机器”。
无论如何,联想也不会因为这场质疑而破产,必定整个由联想集团形成的上下游产业链还提供着那么多的就业和创新,国家相关部门必然也注意到其存在的问题。更肯定得是,某大v的“七连发”无疑让国人对联想的商誉再认识,联想未来的路如何走成为它的分水岭。
关于联想并表小贷和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