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猛推“法拍贷”购房 馅饼还是陷阱?
在银行回收贷款、严格限制用途、冻结授信额度等多项举措下,借道“经营贷”炒房现象已经明显降温,但为了揽财,一些贷款中介又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打出“正规银行贷款、低利率、法拍房可贷款……”的旗号。不过,经过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法拍贷”并非银行正规同名业务,不仅在抵押、审批等规则方面与银行“法拍贷”业务存在很大差异,甚至中介人员还会诱导客户进行民间借贷。
“不需要抵押”
“法拍房可贷款,1对1 VIP服务,快至3天放款……”北京商报记者5月18日以购房者身份调查发现,在经营贷“炒房”行为遭严堵后,一些贷款中介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推出“法拍贷”名头揽客圈钱。
“法拍贷”顾名思义就是司法拍卖贷款,主要是银行为符合申请条件的法拍房客户提供的一项贷款服务。从具体模式来看,主要是银行向“法拍房”买受人发放专项购房融资贷款,银行提前为竞买人进行贷款业务预审批,在竞买人成功竞得标的物后发放个人购房贷款。法院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商开展“法拍贷”相关服务。
在贷款中介李丽(化名)的口中,“法拍贷”具有利率低、借款期限长、可按月付息、0抵押等特点。“现在经营贷利率比较高,不太好做了,银行有审批材料和用途限制,我们这块业务也在收紧,不过,只要有购买法拍房需求的客户,‘法拍贷’都能做。”李丽说道。
从李丽提供的信息来看,个人办理“法拍贷”业务首套房贷款普通住房最高限额不得超过房产价值的65%;非普通住房最高限额不得超过房产价值的60%;二套房贷款普通住房最高限额不得超过房产价值的40%;非普通住房最高限额不得超过房产价值的20%。李丽介绍称:“所有的银行都能做,且不需要抵押,收取费用为贷款金额的3%,利率可以做到4.3%。”另一位贷款中介李明也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到“不需要抵押就可做”。
此类操作是否合规?一位国有大行房金部客户经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法拍贷’其中一项主要流程就是由银行准入的担保机构承担阶段性担保”。由于法拍房要求的付款周期都非常短,银行会采取先放款后抵押的政策,找一个专业的担保机构对这笔贷款进行担保,担保公司要监督完成客户的房屋过户手续把房产证交到银行,银行完成过户之后,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才会解除,所以会向贷款客户收取放款金额为1.5%的担保费。
这位客户经理提醒称,“我们遇到过在‘法拍贷’交易过程中,有所谓的中介机构主动联系客户进行交涉的案例,他们进行的都是有偿服务,会收取成交价的3%作为服务费,这个费用还是非常高的,而且银行和中介也没有任何合作”。
诱导至向地下“银主”借款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注意到,部分贷款中介对“法拍贷”业务流程不甚了解。
按照银行的正规流程,“法拍贷”借款人必须满足本地限购、限贷政策以及征信状况良好几大核心要求。而在咨询过程中,多位贷款中介人士并未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及限购这一政策,只提到了唯一能动“手脚”的征信修复。
李丽介绍称:“申请过很多网贷产品的客户,进行过多次网贷借款查询的客户肯定在征信上留下了记录,我们主要负责的就是客户的征信包装,材料包装,其他没有任何费用。”当北京商报记者问及如何包装材料时,李丽仅表示,“这是商业机密”。
贷款中介所称“征信花”的客户究竟能不能做“法拍贷”?一位接近“法拍贷”业务的客户经理介绍称,“个人征信有问题是在贷款过程当中有过逾期或不良记录,或者是存在一些涉诉信息,这样银行会在综合评估后最终确定是否放款。只要没有出现逾期的客户就可以做贷款。贷款中介的任何业务都是有偿的,银行额外不会多收客户一分钱。另外需要关注的是,借款人及其家庭名下存在2笔及以上未结清住房贷款时暂不提供贷款支持”。而贷款中介并未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及这一信息。
在贷款中介的话术诱导下,不明缘由的购房者很容易落入陷阱。调查后期,更有贷款中介推翻了“法拍贷”这一购房渠道,转而向北京商报记者推荐另一种购房方式。贷款中介张于明(化名)介绍称,可以先做垫资全款买房,在这之后再做银行贷款还清垫资。
例如,“法拍贷”拍卖总价为300万元,客户只有100万元,那就可以从贷款中介这里先行取得200万元垫资全款购房,10天收垫资总额1%服务费,一个月收取3%服务费。等公证、过户一系列流程进行完毕之后,再从银行进行借款还清垫资。这个垫资并不是由正规的贷款机构支付,而是由俗称的“银主”进行支付。
张于明解释称,“我们公司合作了好多人,有闲置资金,他们就是垫资的‘银主’,垫资也有一定比例,并不是全款垫资”。
北京商报记者测算后发现,如果购房者使用了“银主”垫资,以200万元为例,一个月需要支付的手续费就高达6万元,由于法拍房的不稳定性,如果过户、公证周期拉长,那购房者将身背更高的负债。
“此类方式也变相演变为民间借贷的一种灰色模式,这种贷款本质上就是一种发生在拍卖领域的民间借贷。”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指出,他们之所以敢放贷,是考虑到借款人本身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而且有正在进行交易的不动产,可以作为他们履行借款合同的信用保证。这种短期借款很可能造成综合借款成本超过四倍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一旦产生争议,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捡漏”的风险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法拍贷”继经营贷后冒了出来,有短期和长期的原因。短期看,部分银行受楼市强监管压力,同时为向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监管标准靠拢,限制房贷额度,刺激房贷需求转向经营贷,因此在经营贷被严格监管后,投机者又寻找新的“空白点”。
由于低于市场价,法拍房成为部分购房者的“捡漏”选择,一度受到购房者的追捧。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梳理发现,开年截至5月18日,共发生了超10万起住宅用房拍卖,其中涉刑资产、诉讼资产、破产资产分别有211起、99312起、3088起。
这些法拍房最低起拍价仅为1元,但瑕疵也更为严重。例如,法院通常会在竞买须知中标注,标的物现状及存在瑕疵等原因不能或者延迟办理过户手续造成的费用由买受人承担,拍卖人不作过户登记的任何承诺。有些房子还存在被多家法院查封、重复抵押、被占用、欠税费未腾空等情形,每一项对于新接手的购房者来说都是较为棘手的难题。
王德怡提醒称,依法合规进行放贷或者借款是保证各方利益的前提和基础,与普通商品房买卖相比,法拍房风险更大,对买家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相关交易履行过程当中各种节点都有专业性,最好是有专业律师和财务人员参与,以便把控风险。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亦认为,银行需要注意风控,包括对房屋质量的把控和购房者资质的把控,“法拍贷”此类模式将风控全部依托于担保可能积聚底层风险。对购房者来说,应注意收费名目类别,清晰甄别除了服务费以外还有没有别的隐形收费。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责任编辑:董云龙 )
中介公司的银行贷款是骗局吗
不可信。
办理银行贷款需要准备资料:
有效身份证件;
常住户口证明或有效居住证明,及固定住所证明;
婚姻状况证明;
银行流水;
收入证明或个人资产状况证明;
征信报告;
贷款用途使用计划或声明;
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银行贷款需要的条件:
年满18年周岁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城镇居民常住户口或合法有 效的居民身份证明,银行贷款要求贷款人年龄一般在18-60岁之间;
有稳定合法收入,有还款付息能力;
贷款银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无抵押贷款办理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客户递交基本信息资料,包括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
放贷银行或公司核查客户的信用信息,包括客户的信用级别是否有违法记录,针对个体户和中小企业,还需调查其企业经营状况;
放贷单位工作人员与客户签约,并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放款。
"零首付"背后的高利贷骗局:中介意在放高利贷
“零首付”背后的高利贷骗局:借款人谋算假购房真 贷款 中介意在放高利贷。
银行与房地产亲密度调查
监管收紧促使涉房贷款获批难度加大,于是部分小贷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房产抵押贷款业务。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假离婚购房的套路虽然离谱,且已经被多地监管重拳出击,但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还有更离谱的“零首付”购房。与首付贷放大 楼市 杠杆不同,“零首付”意在假购房真贷款。
“用购房的方式帮你融资”,福建的李先生表示,“可以融资50万元-80万元。”
“中介公司说通过虚拟买房为我办贷款,我不用出首付,贷款办下来才知道所谓的中介公司垫款其实全是向小贷公司高息借款的套路,而且买房是真的而不是口头所约定的虚拟;目前仅是我所知道的类似的情况就有很多,现在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借款人小路(化名)选择了通过互联网求援。
“零首付”实为套路
关于购房贷款,江湖套路可谓层出不穷。
在今年春节以前,首付贷还没有被监管明确定性,而且由于部分P2P平台的介入,首付贷还一度顶上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光环。但是,随着首付贷杠杆风险被重视,监管已经屡次出手对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相关的的金融业务开展清理和整顿。然而,如今虽然首付贷已成为过街老鼠,但是比首付贷更为不靠谱的“零首付”却依旧潜行,且手法更加复杂。
《证券日报》记者日前注意到,有中介人士高调宣传“用购房的方式帮你融资”。
本报记者联系上述福建的李先生并了解到,“可贷款50万元-80万元”,而其推荐的可购楼盘位置主要集中于福建省,包括闽侯上街、福清、长乐等地区,对于购房人的要求仅仅是“25周岁-50周岁,全国户口都可以; 征信 良好,信用卡不超过5张,已有负债不超过30万元,如果已婚,第二产权人负债不超过50万元”。
符合上述条件的借款人所需提交的材料仅包括身份证、户口薄、详版征信报告、半年的银行流水和工作证明。
此外,还有别墅广告直接对潜在购房人进行了分类,对于购房人“房子总价200万元,首付只需要5万元,无论月供多少,免费送五年月供”;对于融资客户,“只要5万元定金,公司一手操作可以帮助融资100万元,介绍客户也可获得高额佣金”。
一切看起来如同那句经典的儿童学习机广告语——“so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
然而,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买的房子总价56万元,中介对我说零首付,中介公司垫款6万多元,房地产商垫款10万多点,银行按揭贷款39万元。如今,向中介借款的部分我需要缴纳每月4分的利息,买房办理的贷款每个月按揭还贷数千元,房地产商垫付的钱也得还;另外凭借抵押房子申请的7万元贷款也被收取了多百分之二十多的 点子费 ”,小路表示,“签了协议我才发现,7万元贷款并不是我之前以为的跟银行贷款,而是向小贷公司借钱,利率要高很多,如今我想反悔,才发现手里什么证据也没有。”
所谓的“点子费”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多指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无资质的收费,具体的点子是收、付双方自行约定的百分数,1%为一个“点”。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这种“信用白户零首付购房融资被骗”的情况,在全国多地多有发生,购房人大多是为了tx ,反而背负了一大笔债务。为了招揽客源,部分中介甚至向购房人承诺“借款不接入征信系统,不用真还钱”,但是今年10月份有网友表示遭遇类似骗局,“公司跑了,房产证和土地证都被拿走了”。
抵押贷转向“民间”
国家统计局1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多城房价环比涨幅快速回落。
虽然,楼市调控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多地楼市调控政策仍在持续加码:杭州、武汉与深圳相继发布了楼市新政,从公积金、社保与贷款首付比例等方面进行了限定。
监管的收紧,无疑将促使涉房贷款的获批难度加大,于是部分小贷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房产抵押贷款业务。
“南京的房产,如果是申请一押贷款,月息1.1%,加上一年服务费(3.5%);如果是申请二押贷款,月息1.1%,半年的服务费2.5%”,南京的常先生表示,其有途径找小贷公司做房产抵押贷款业务。
所谓一押,就是指首次抵押房产;而二押则是指在不同的机构或公司进行第二次抵押。
按照常先生的叫价,一押贷款的年化成本(利息加服务费)为16.7%,而二押贷款的年化成本(利息加服务费)为18.2%。上述价格较银行抵押贷利率明显偏高,对于银行来说,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借款的利率一般在年化15%-18%之间,抵押贷款的利率通常仅仅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略有上浮。
然而小贷公司或许是由于资金有限,即便看到了“商机”,也有无钱可放的无力感,因此,将相关资产包装成 理财 产品向民间投资人销售则成为了其融资之道。
“月息可达1%,年化12%,秒杀各类银行贴息存款、银行理财、信托产品、资管产品!”,资金中介高先生表示,“房子(纯住宅)抵押业务长期而且大量的寻找出资人。”
高先生强调,“房子搬不动、背不走,可以通过房管所办理 公证+抵押登记(他项权证) ;此外,公司通过借前尽职调查、多年的一线风控经验、借后管理以及免费 催收 来全程保障资金安全”。
通过上述所谓的金融服务可以看出,一条由“出资人-小贷公司-借款人”构建的资金流动链条看起来是多赢的局面,但是动辄年化成本15%以上的抵押贷款,其资金流向风险和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又岂能是中介寥寥数句经验就能保障的呢?尤其是房产二押贷款业务,事实上,很多银行由于意识到了风险,已经对此项业务彻底关闭了大门。
对于房屋中介银行贷款骗局和房屋中介银行贷款骗局揭秘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