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借条”“小米金融”等山寨贷款APP利益链被揭露
“零抵押、零担保,低息贷款了解一下?”
在一名自称是“小米金融客服”的指引下,手头有些紧的李静下载并注册了“小米金融”应用程序(App)想要贷款。结果钱没到手,还被告知要交一笔“解冻费”,甚至收到一份来自“银保监会”的调查通知……
不交“解冻费”就要查你?
5月28日,李静接到一通自称是“小米金融客服”的电话。
“他说可以贷款,让我加QQ聊。正好我最近手头有点紧,就加了QQ想了解情况。”随后,该“客服”给李静发了一个名为“小米金融”的下载链接。
李静告诉“客服”点击上述链接无法下载,对方又给她发了一个安装包,并表示要选择“无视风险安装”。被询问到贷款是否需要收取工本费、保证金等费用时,“客服”回复称:“公司不收取任何费用”。
李静放下心来,将App安装好,并完成了注册、填写资料、提交借款申请等流程。本以为20000元借款可以顺利到账,没想到在提现环节出了岔子。新装的这款名为“小米金融”的App页面显示“转账失败,提现银行卡信息不符,导致账户异常,请进行解冻”及“无法识别正确卡号,请联系客服处理”。
“客服和我说,因为我的银行卡账户错误,他们的钱(20000元)被冻结了。”“客服”要求李静配合,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交6000元“解冻费”,并告知她解冻后会到账26000元。
李静坚信自己的银行账号并未输错,犹豫再三决定不交这6000元。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没想到对方竟然告诉她,会联系律师要求赔偿。
让李静更加惶恐的是,对方还发来一张“关于李静认证及解冻贷款资金通知”,落款为中国银保监会。该“通知”称:若实际借款人李静无法认证,我局将联系法务部介入调查,联系其紧急联系人,必要时将联系当地公安机关以恶意套用贷款罪,上门取证调查。
记者浏览黑猫投诉平台发现,和李静有相同遭遇的人不止一个。有网友表示,交了“解冻费”之后对方还会以各种理由继续要求交钱,转账之后“客服”就联系不上了,贷款也没收到。
针对李静的投诉,小米金融在黑猫投诉回复称:近期,有不法团伙假借小米金融客服或伪冒小米金融App等名义进行欺诈,请提高防范意识。请警惕以索要“工本费”“合同费”或“注销贷款”“网购退货、赔偿”等为由的陌生来电、短信链接等,我们不会以任何不正规形式要求您转账。
“账户被冻结”为什么总发生?
仔细回想,李静发现这次贷款过程中疑点重重:
首先,为何去不明平台下载?发起投诉后,李静卸载了手机上的“小米金融”,“客服”发送的安装包也已过期。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下载了小米金融App,与李静进行核对。看到记者发送的小米金融App图标时,她表示好像就是这款软件。但当记者将App打开后的主页面发送给她时,李静称与此前安装的那款不同。
小米金融公众号此前曾发布文章,指出诈骗团伙会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广告等方式,将受骗者引导至不明平台中下载山寨贷款App。受骗者在山寨贷款App中注册自己个人信息申请借款,申请的额度往往无法支取,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同时,还会在假客服的引导下一步步进行转账或其他行为,产生经济损失。
其次,先收费后放款?“解冻费”的说法,不止李静一人碰到。3月23日,甘肃省公安厅官网通报了一起类似案例:F先生浏览网页时看到一条无抵押贷款的广告,便点击下载了“小米金融”App,完成注册后F先生提交了贷款申请。“客服”告知,需要花钱做流水后,其申请的贷款才可提现,F先生向指定账户转账8000余元;后“客服”又以账户被冻结为由要求继续转账。F先生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第三,银保监会冻结账户?原银监会和原保监会自2018年合并后,名称为银保监会。而从李静提供的图片来看,所谓的“通知”正文中,出现的是“银监会”。另外,落款是“银保监会”,盖章却又成了“银监会”。
6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公众号发出提醒:近期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不法分子伪造银保监会文件,谎称账户被冻结向消费者实施诈骗的情况;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均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资金受损。
种种迹象表明,李静遇到了“李鬼”。事实上,被“李鬼”冒充过的不止小米金融。记者注意到,有网友在各平台反映遇到山寨的微粒贷、京东金融、有钱花等贷款App,并被“客服”以各种名义要求交费。
1069短信平台缘何受青睐?
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底,共发现2801个互联网金融仿冒App,仿冒App下载量3343.7万次,发现互联网金融仿冒网站4.8万个。
记者梳理各地警方通报案例发现,山寨贷款App背后有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诈骗团伙多通过电话、短信、网页广告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信息,继而发送山寨App下载链接,诱导转账;以此来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用于贩卖或电信诈骗或者别的用途。背后的链条涉及山寨App开发、个人信息获取、广告推广等。
6月10日,宁波市宁海县人民法院在官网披露了一起利用山寨贷款App进行网络诈骗的案件详情。
案件中,软件开发人员应“客户”要求,开发具备“无支付端口、后台可修改客户资料、发送‘审核通过’‘账户冻结’”等功能的山寨App达70余款,并负责后续的修改及维护工作。名为“360借条”“百度有钱花”等的山寨App被以5000元一个的价格售卖。
近日,北京警方先后打掉11个违法1069短信平台及4个非法广告推广团伙,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20名。
公开资料显示,1069短信平台为跨省或全国范围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第三方平台,为其他企业提供短消息平台服务,不对最终用户收费,可用于企业内部办公,银行、教育、物业等领域的服务通知等。
有网友表示,平时收到的各类广告、可疑短信多以1069开头。
据北京警方介绍,一些有资质的1069短信平台违规将1069号码层层转售、层层代理,为贷款类诈骗犯罪团伙提供各类服务,并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这些违法1069短信平台通过发送含有无抵押、免征信贷款的短信以及含有贷款诈骗App的下载链接,或直接为贷款诈骗App对接短信接口等,诱使受害人上当受骗。
山寨贷款App“钓鱼”的方式多种多样,普通人如何甄别?
山东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指出:“很简单就是一句话:凡是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手续费、工本费、包装费、保证金、认证费、做流水等等等等)的,100%都是诈骗!”
公安部刑侦局在其公众号发文提醒
正规网络贷款App的客服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与用户联系,比如个人微信、个人QQ等,也不会向用户索要个人信息和验证码。下载贷款App时,用户一定要选择正规官方软件,务必在手机应用市场等正规应用平台下载,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供应商链接以及二维码等下载安装软件。
无需任何担保的网络贷款,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套路?
家住深圳宝安的毛先生(化名)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写着可以帮他贷款,贷款1万元一个月的利息低至68元。
信以为真的他点击短信上的链接并下载了一个APP。虽然下载时浏览器曾提醒该下载行为存在风险,但对方告诉他这是正常现象,APP属于测试阶段并不影响贷款操作。
毛先生认为,大企业的APP应该不会有太多风险。来不及多想,便在APP上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账号,同日,客服以手续费、保证金、银行账号解冻费、提现费用等名目要求毛先生转账,并告诉他过一会会收到所有转账金额和贷款金额。
客服小姐姐温柔的语气让毛先生放松了警惕,在一分钱都没收到的情况下,他转了8000元过去,但到了晚上还未收到贷款,再次发信息给客服时,发现自己已经被删除。
这时毛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前往派出所报警。
骗子让毛先生下载的APP究竟是什么?
隐藏在APP背后的真相又是如何?
毛先生是唯一被宰的“肥羊”吗?
从假冒贷款APP技术员入手
斩断灰黑产业链
警方开展侦查,发现类似的案件不止这一起,深圳全市十余宗案件,均为同一职业犯罪团伙所为。
经过多个方向的努力,搭建制作假冒网站的线索逐渐汇集到福建省龙岩市,锁定一名叫做陈某彬的男子。
民警经过彻夜蹲守将犯罪嫌疑人陈某彬抓获,在其作案窝点内缴获了作案电脑、U盘、关键电子证据,以及其为诈骗团伙提供技术服务获得的36万元赃款。
通过陈某彬,民警还沿线查出多个嫌疑人,曾参与招揽对接诈骗团伙、对假冒网站进行测试、假冒网站封装成APP并进行签名认证、修改网站源代码等。
随后,深圳警方先后在湖北、安徽、湖南等地将犯罪嫌疑人吴某、向某、江某、朱某等人抓获。至此,这一为网贷诈骗提供技术支撑的灰黑产业链团伙被一网打尽。
技术员创建假冒贷款APP
涉诈骗案件2000余宗
通过该团伙实施犯罪的电子证据进行核查,从中核实涉及全国多个省份的贷款诈骗案件两千余宗。
陈某彬曾是一名小老板,他开过网络公司,对APP、网站制作掌握了一些技术活儿。公司倒闭后,陈某彬偶然接触到了诈骗团伙,其后动起了歪心思。
凭借着过往的技术,陈某彬在网上找人为这些APP进行包装、加工,于是一个难以分辨真假的山寨APP横空出世。
骗子通过发送短信或者拨打电话寻找目标。当受害者下载山寨APP后,伪装客服获取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再以“解冻费”等理由要求转账。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在APP上进行、操作。
网上贷款近年越来越多见
但是网贷平台鱼龙混杂
一不小心可能就会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正规网络贷款APP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收费的一定是骗子,正规网络贷款APP的客服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与用户联系,比如个人微信、个人QQ等,也不会向用户索要个人信息和验证码。
下载贷款App时,用户一定要选择正规官方软件,务必在手机应用市场等正规应用平台下载,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供应商链接以及二维码等下载安装软件。
另外,这些骗子常见套路
你需要了解
套路一:未贷款先交费
这些不法分子会先取得受害者的信任,接下来会以各种理由,收取借款人的费用,当借款人询问贷款时,以各种理由推脱,然后就逃之夭夭。
套路二:费尽心思套信息
那些在网上跳出来的具有诱人的条件的贷款广告,如“零门框”贷款、“只用身份证就可以贷款”、“小额贷款有回扣”等等,其目的往往是窃取受害者个人信息。
套路三:利用大学生创业贷政策来谋利
这类不法分子专门针对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往往采取高利贷的方式来,骗取学生的钱财。
套路四:谎报各种身份,注销贷款账户
这些违法分子们会谎报为某些知名APP的工作人员,提醒你及时注销贷款账户,然后骗取费用。
遇到山寨携程金融app怎么处理
遇到山寨携程金融app这样处理:
1、向携程金融客服反馈这个问题,贷款并不需要交保证金、做银行流水账,一旦遇上了,一定是假,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动态验证码提供给陌生人。
2、不要随意在山寨携程金融app上申请贷款,不要随便在网络上提供个人信息。
3、如需贷款请一定到正规银行,按正规程序贷款,不可听信山寨携程金融app忽悠,陷入贷款诈骗套路。
4、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110或96110报警。
新型网贷诈骗盯上了年轻人是怎么回事?
近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消费者网对2020年以来的网贷诈骗舆情信息统计分析发现,“注销校园贷”、山寨平台、“网贷刷单”、“刷银行流水”、“消除不良记录”已成为诈骗犯罪的新诱饵。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些新型网贷诈骗犯罪活动中,不法分子不再只盯着老年人的养老积蓄,而是把大学生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当作目标。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网共监测到有关网贷诈骗舆情信息368205条。
在288308条网贷诈骗负面舆情信息中,涉及“注销校园贷”骗局92672条,占比32.14%。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总监陈旭辉介绍,“注销校园贷”主要指不法分子通过精准掌握受害人信息,以受害者有校园贷记录会影响个人征信为借口,在造成受害者恐慌后,假借注销校园贷记录之名,诱导受害者在众多网贷平台贷款,并将钱存入所谓的“安全账号”后便销声匿迹。
扩展资料
需要多方面协同打击
“此类诈骗案件主要三个步骤。第一步,诱骗下载。诈骗分子通常会利用伪基站仿冒成官方号码,向用户发送包含注册链接的欺诈短信,或者通过假冒金融机构客服,诱导有贷款需求的客户下载虚假APP;第二步,实施欺诈。当受害者下载假冒APP后,诈骗分子就会利用收取所谓的工本费、解冻费、保证金、担保金等方式,诱导受害者向某些账号转账;第三步,套取钱财后,直接将受害者拉黑。” 马上金融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总监陈旭辉表示,“网贷刷单”骗局近年来也越来越多。这种骗局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有兼职赚钱的心理,谎称找受害人从事“网贷刷单”业务,只需用受害人的身份进行网络贷款,由此产生的本金和利息都由对方偿还,并支付受害人一定的提成,诱导受害人在网贷平台注册并申请贷款。当贷款申请下来后,不法分子将贷款据为己有,并立即失联。受害人不仅挣不到钱,还需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兴事物的产生,网络电信诈骗的手法也不断更新换代。与传统诈骗不同,网贷诈骗的全程操作均在虚拟空间完成,使得打击难度较大。因此,消费者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有关部门也应加强防范金融诈骗的宣传及普及,让更多消费者远离网络诈骗。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警惕!新型网贷诈骗盯上了年轻人
山寨网络贷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山寨网贷用还吗、山寨网络贷款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