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信贷业务包括哪些
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小企业贷款、房地产企业贷款等。对公贷款,是以企业法人、单位等客户为主体,围绕公存账户开展的贷款业务,金额一般比较大,包括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小企业贷款、房地产企业贷款等,其属于银行对公业务范畴。
对公客户是什么意思
在银行开立对公账户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学校等称为对公客户。
银行中根据存贷款客户的性质分为对公和对私两种,对公就是公司客户,对私就是我们这些私人客户。
对公客户通常情况下存贷款金额比较大,银行为了拉拢这些客户会提供一些优惠措施,通常体现在利率上。
什么是对公贷款
对公贷款又称银行对公业务。
银行对公业务包括企业电子银行、单位存款业务、信贷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委托性住房金融、资金清算、中间业务、资产推介、基金托管等等,通俗点说就是“对单位的业务”。
银行内部最基本的部门就是储蓄、会计和信贷。会计可以说是信贷的后台和服务部门,信贷是单位的存款和贷款业务,有点像一般公司的销售部门,而这些单位与银行发生的所有业务往来则都是通过会计部门实现的。 具体来说,对公业务是以企业法人、单位等客户为主体,围绕公存账户开展各类支票、汇兑、贷款等业务。
扩展资料:
银行对公业务风险有以下五点:
1、我国商业银行对银行贷款风险的认识不充分。他们过分看重规模,而对资产质量认识不充分。
2、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占银行资产的75%左右,而国外一般不超过50%。
3、贷款集中度过高。目前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或者是上市公司、垄断企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80%左右集中在国有企业,但其创造的产值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0%,企业转轨建制过程中的“母体裂变”、“金蝉脱壳”、破产倒闭等逃债行为,增大了银行信用风险。
4、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我国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经营与发展。尽管近年来,国家给予了核销、剥离和债转股等一系列政策,不良贷款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5、贷款的“三查”制度不能得到严格执行,风险责任机制不健全,权、责、利不对称,盲目下达贷款指标、抵押贷款不规范、银行难以执行抵押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行对公业务
关于对公贷款客户和对公贷款客户经理职责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