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金特征
信贷资金,是指金融机构以信用方式积聚和分配的货币资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来源有各项存款、金融债券、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流通中现金、其他项目等;信贷资金的运用有各项贷款、有价证券及投资、黄金占款、外汇买卖、财政借款及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资产等。
特征
(1) 有偿性和盈利性,即存款有存有取、贷款有借有还。银行存款要支付利息,银行贷款要收取利息,且贷款利息收入总额要大于存款利息支出加各项经营费用,使信贷资金经过一个运动周期能获得盈利。因此,信贷资金不用于各种财政性开支。(2) 流动性或周转性,信贷资金是此存彼贷,不断存进取出,川流不息。(3) 融通性,银行根据社会资金在不同时空中使用的时间差、地区差、项目差,通过各种业务手段和信用工具灵活调剂资金余缺。
规律
信贷资金的增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银行自有资金的增减由银行利润的多少、银行向财政交纳税利的比率和财政向银行增拨(或抽回)信贷基金的数额三个因素所决定。各项存款和单位委托银行办理结算资金的增长幅度,主要决定于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增长规模。货币发行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商品流通的增长幅度和货币流通的速度。信贷资金的运用,主要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国家计划的要求,结合市场资金供求的具体情况,在信贷资金来源的可能范围内掌握使用。
什么叫金融贷款
金融贷款就是跟银行借钱,跟个人或典当行借钱叫借款。不管是金融贷款还是银行贷款都是平时的口头语。
金融是指在经济生活中,银行、证券或保险业者从市场主体募集资金,并借贷给其它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从广义上说,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称之为金融。因此,不仅是金融业者,有关政府的财政,行业企业的行为、以及个人的理财都是金融的一部分。金融可以看作为资金的募集配置(筹资)、以及投资和融资(借钱买股)三类经济行为。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拓展资料】
一、基本介绍
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
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二、三性原则
“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1.贷款安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2.流动性是指能够按预定期限回收贷款,或在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满足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
3.效益性则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础。
例如发放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效益性就好,但贷款期限长了就会风险加大,安全性降低,流动性也变弱。因此,“三性”之间要和谐,贷款才能不出问题。
国际金融公司贷款的特点是什么
1.国际金融公司主要向会员方的生产性私营企业提供贷款
2.国际金融公司•般只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
3.国际金融公司在提供资金时,往往采取贷款与资本投资结合的方式
4.国际金融公司通常与私人投资者共同对会员方的私营生产性企业进行联合投资,从而起到促进私人资本在国际范围流动的作用。
以上是51资金项目网专家为您指导,希望能帮到您
对于金融贷款的特征和金融贷款模式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