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银行严查信贷资金用途,这些炒房者需立马还清贷款
无限买房?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可以教你用空手套白狼的办法买房,甚至这种办法可以无限循环使用,买完一套再买一套,让你的资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是活在梦里?
然而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魔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空手套白狼买房的办法一直在真实地上演着。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我国一直有一种叫做经营贷的贷款产品,这种产品主要是用来给中小企业补充运营资金的。
而在2020年疫情期间,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少银行的经营贷利率都降低到3.85%左右,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直接贴息的优惠政策。
对比起这种低息的经营贷,目前我国的房贷利率以LPR利率为基准浮动调整,目前五年期LPR利率为4.65%,上浮后的房贷利率基本都在5%以上,两者存在巨大的“利差”。
因此,有许多人就打上了套用经营贷的主意,发展到现在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首先,购房者会在中介帮助之下,在自己名下搞个公司;
接下来购房者会找金融中介提供过桥资金或通过其他方式借钱,全款买下房子;
之后他们再以借经营贷的名义,将房子抵押给银行,借出经营贷;
最后再用到手的经营贷还掉过桥资金和借来的钱。
经过以上步骤,购房者只需要付出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中介费就可以通过经营贷实现自己的买房大计。
之后他们只要不断重复操作就能循环加杠杆,购买一套又一套的房子。
严查资金用途
可能很多朋友会有疑问:这些炒房客用这种手段不断“骗贷”炒房,其他人难道发现不了吗?
事实上这种“骗贷”行为当然不难发现,比如北京一家贷款中介机构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从2020年至今,有50%以上甚至是60%申请经营贷的客户,都是用来买房的”。
此外也有银行个贷经理说出了实情:“ 我去年经手的经营贷里,大约五成是为了买房。”
因此炒房客这种套用经营贷的行为银行可以说早就心知肚明。那他们为什么一直置之不理呢?
其实这是因为现阶段银行最放心的抵押物就是房产,而炒房客套用经营贷就是用房产去做抵押物的,这让银行一直无法下定决心严禁这种现象。
此外,如果银行打破现状开始大范围抽贷,那么他们收回来的极有可能是大批流动性非常低的房产。
这样做一方面这不利于他们再次放贷,去做“钱生钱”的生意;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收回的房产贬值,从而导致自身出现亏损,因此银行不会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而炒房客们也是基于这一点,不断进行着房抵经营贷的操作!
那么现在只能放任这些炒房客这样操作下去,不断炒高房价,扰乱市场秩序?
事实当然不会如此,其实还是那句话:监管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炒房客这种钻漏子的行为必然会反受其害,比如近日网上就出现了一些《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
《告知函》显示:由于借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贷款用途”的相关规定,银行宣布合同下贷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限时归还全部贷款本息。否则银行将有权进行法律诉讼,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这里所谓的未按约履行规定指的就是借款人把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营贷款,违规挪用到房地产市场,用于购房或者替换房贷。
也就是说,现在摆在这些炒房客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筹钱将动辄上百万的贷款还上,要么作为抵押的房子被银行没收。
至于银行为什么突然改变态度,对套用经营贷的炒房客实行抽贷,这就不得不提近期我国监管部门的大动作了。
今年年初,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上海各家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其中借款人存在违反合同约定行为的,按照合同约定给予惩戒”。
此外,北京银保监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也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
广东银保监局也发布了《关于组织辖内银行机构开展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风险排查的通知》。
当我国监管部门对套用经营贷的行为重视起来之后,银行方面自然只能开始严查了。
让市场回归正常
此前很多炒房客通过经营贷实现了自己的买房大计,并且这种低成本、低风险,但是收益十分高的操作做了第一次之后他们必然就会去做第二次。
因此炒房客通过经营贷这种低成本资金购买了第一套房之后就会有第二套房、第三套房,而在他们每一次这样的操作中,房价都会被推动着往更高的地方攀升。
长此以往,套用经营贷买房的人越来越多、房价越来越高,而没有使用这种炒房方式的人越来越买不起房。
于是,本来买不起房的人发现经营贷后也被迫加入这个炒房 游戏 中,就这样一步步推动着一个扭曲的市场诞生!
幸好现在我国监管部门已经对这种套用经营贷的行为引起重视,他们一套组合拳下来,让炒房客们偷鸡不成蚀把米,震慑效应十分明显。
而随着各地严查贷款资金用途以及加大对“骗贷”炒房客的惩罚力度,相信未来的楼市能够逐步回归正常和理性。
财经 无小事,慧眼辨其理
房贷“断供者”逐渐增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应对?
如今,许多的中国传统行业都受到了疫情很大的影响,而这些行业当中,房地产行业无疑是受灾最为严重的。不仅楼盘的售价大跌,许多购房者贷款购买的房子也迅速贬值,并且随之而来的是众多购房者的大规模断供狂潮。
房贷“断供者”逐渐增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自从房地产市场兴起,许多人看中了房屋能够升值这一商品价值而买房,但现在面对房价的大跌,断供者数量增加,其原因有三点:
一是房价下跌的时候,其房子的价值正在贬值,居民手中买的房子已经不值以前的价钱了。如果还要接着还这些房子的贷款的话,对于购买者来说只有亏损,不能带给他们升值空间;
二是近年来国家对“炒房客”的精准打击,对房屋贷款资金的严查,大量炒房客因资金链断裂推动着法拍房的增加;
三是新冠肺炎爆发,生意难做,大部分人的收入锐减,从而面临巨大债务压力。因此为了止损,部分购房者开始断供。
纵观几年前的恒大,其公司账面上有近3000亿现金,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在疫情爆发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恒大就从中国房地产房地产界人人崇拜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不定时炸弹”。
面对断供潮,应该如何应对?
许多城市出现楼市“断供潮”,导致拍卖房源数量大增,成交率达到91.99%,以原价的7折出售,并且绝大部分都适用于清偿债务的个人房源。
对此,国家出台了新政策:第一条新规是三红线,来限制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红线一是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红线二是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红线三是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三条红线主要是为了控制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来源,改变他们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减轻负债率,以一种健康的融资模式来发展企业。
第二条新规是限制现房销售。只对现房进行交易,防止质量差、未完工的房子交付到消费者手中,这条新规保障了购房者的利益,避免他们买不到质量好、价格合适的房子。
结语
面对“断供潮”,国家宏观调控出台了两条新规,不仅约束了企业融资渠道,还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也说明了房地产行业里存在的问题:企业无止境的向银行贷款,负债率和净负债率都极高。相信在之后的几年里,整个房地产行业会朝着健康、更有保障的方面发展。
楼市四大重磅消息,对炒房客招招“致命”,究竟发布了哪些举措?
首先对购房资金进行严查,其次抬高了购房门槛,限售期也延长了,还有对二手房发布指导价,这些措施都将有效缓解炒房投机现象。这段时间,楼市最热闹的就是各地的资金审查活动了,从各个城市的反应来看,检查的规模和力度是史无前例的,而且对相关违规人员的处罚也是切切实实的。仅在深圳,就有14人因为违规放贷的问题,被问责,被处罚的金融机构超过了4家,罚款金额也超过了570万。
有专业人士做出分析,资金挪用问题,会如此严重,主要还是因为,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是最低的,不仅低于房贷,普通商业贷,甚至还低于公积金的贷款。在巨大的利率差下,自然有人铤而走险,部分中介甚至伙同银行员工,一同为炒房客开后门,让其更方便的借贷,然后用这些低利率的资金去炒房。
尤其是去年疫情影响之下,银行普遍给实体企业让利,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非常宽松,这就给了部分不法分子机会,用低利率的经营贷,去申请房贷,然后进行炒房,某种程度上,这是在用银行的利润给自己减轻负担。
参考资料:
经营贷等违规资金在去年以来的一轮房价升温中可谓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为了支持实体经济,不少银行在疫情暴发后推出了低息的经营贷产品,一些地方则对小微企业实行经营贷贴息,优惠后的经营贷年化利率低至3.8%左右,甚至低于公积金贷款利率,而商贷利率,特别是二套房利率普遍在5%以上。
利差带来的套利空间,让一些人选择使用过桥贷等全款买房,再抵押房产,拿到利率更低的经营贷,还上部分首付。这让很多原本不具备买房能力的人,“强行上车”,推高了购房需求。
强制提前还贷!楼市,开始惩罚炒房客了
文|凯风
清理经营贷,终于动真格了。
01
银行抽贷,杀伤力有多大?
据媒体报道,近日,网传一份《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 由于被查出信贷资金违规使用,要求3月底前归还500万贷款全部本息。
此外,据《北京商报》报道,有银行人士透露,违规流入楼市贷款要提前收回,北京地区银行称已严格遵照执行,提前收回违规流向楼市的信贷资金案例已经出现。
另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多家银行提前收回违规涉房贷款,防范资金违规挪用,还终止违规客户授信额度。
在高压之下,有楼市投资客表示:
这是京沪首提严查经营贷以来,首次出现强制要求提前还贷的现象。 这与一年前某城市“未发现经营贷流入楼市”的定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目前,到底有多少经营贷流入楼市,不得而知。但经营贷的超高速增长,无疑能说明很多问题。
众所周知,信贷是楼市的七寸。只要按住信贷,封堵各路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通道,炒房就会失去最根本的资金支持。
京沪已经做出了表率,下一个是谁?
02
严查经营贷流入楼市,为什么这么重要?
在楼市调控层层加码的当下,经营贷、消费贷成了某些炒房客的暗度陈仓之计,更成为某些热点城市房价暴涨的重要助推因素。
中国证券报此前的调查报道对此更是直言不讳:
可见,严查经营贷,关乎的不只是楼市调控的刚性,更是“房住不炒”的严肃性。
经营贷,顾名思义,是为解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而来。通过抵押房产获得贷款,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去年疫情冲击之下,部分城市甚至对此进行了贴息,导致经营贷利率远低于房贷利率。
这本是惠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善政。然而,由于利率倒挂,加上通过经营贷加杠杆的空间巨大,经营贷大肆流入楼市,炒房团空手套白狼,炒房投机自然推波助澜。
经营贷,不能用于楼市投资,同样不能用于炒股。 这是信贷底线,有关部门早已三令五申,却仍旧按不住蠢蠢欲动的炒房团。
这背后不无个别银行的消极对待。
在大数据时代,想要查明一笔经营贷到底是用于企业经营还是违规流入股市楼市,并不存在多大困难。
然而,经营贷于银行是一笔相当不错的生意,没有谁愿意主动戳破这个泡沫。
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以来, 银保监部门对于银行的罚单大幅增加,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已有不少银行吃到了罚单。
不过,只是对银行开罚单,罚金几十万上百万,威慑力远远不够。只有对利用经营贷炒房的投资客进行抽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遏制作用。
炒房是一个链条。
捅破了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这一泡沫,某些城市楼市的虚假繁荣将会暴露无遗。
03
信贷是楼市的七寸。
只要能按住信贷,就能按住房价。
这背后的道理显而易见,信贷是楼市加杠杆的资金支持,是将楼市炒作放大的利器。如果信贷被按死,那么楼市只靠刚需的自有资金,是永远炒作不起来的。
有人说,炒房者不在乎信贷,可以全款买房。要知道,能全款炒房的人并不多,在限购限售约束下,全款炒房的空间也不大,信贷杠杆才是炒房的终极支撑。
相反,一旦消费贷、经营贷都能违规流入楼市,房地产就将成为庞大资金的蓄水池。这些池水一股脑进了北上深等头部城市,房价岂有不涨的道理?
所以,凡是力在提高二套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严打经营贷的地方,房价自然没有按不住的可能。
所以,如果真对违规经营贷、消费贷动真格,一些热门城市房价将迎来挑战。
前不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发出警告:
今年两会报告也明确提出:
显然,如何真正贯彻“房住不炒”,愿不愿意对经营贷动真格,敢不敢打击炒房客,到了考验各大城市的时候了。
谁在全心全力遏制房价上涨,谁在三心二意应付式调控,都将一目了然。
对于疫情贷款炒房和2021疫情期间买房贷款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