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小房企该如何生存
2021年中小房企该如何生存
2021年中小房企该如何生存,到了2021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规模再创巅峰,“活下去”却突然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众多房企的真实写照。 相比具备融资渠道和拿地优势的头部房企,中小房企的生存能力在当前形势下更加脆弱。
2021年中小房企该如何生存1
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再创9.29万亿元的新高,同比涨幅达到了40%。然而繁荣的表象背后是冷暖自知的现实,2021年对很多中小型房企来说日子很不好过。
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今年以来,递交破产文书的房地产企业累计已达203家,绝大多数为地方性小房企。A股近50家已披露半年业绩预告的上市房企中,近半中小型房企预告亏损。
亿翰智库认为,今年销售放缓、收入放慢、利润降低在中小房企中间成为普遍现象,甚至部分房企生存堪忧。“房地产行业洗牌就是大房企越来越好、中小房企越来越差的过程,后者今年受到的冲击正在加大。”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第一财经表示。
“活下去”从口号变成现实
2018年,全国新房销售额接近15万亿元,再破历史纪录,但作为龙头房企的万科却在当年的秋季例会上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郁亮对此的解释是,万科是一家有危机感的公司,这是一句对内的口号。
到了2021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规模再创巅峰,“活下去”却突然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众多房企的真实写照。就连常与万科同列“三巨头”的恒大,近期亦深陷资金链承压传闻。
相比具备融资渠道和拿地优势的头部房企,中小房企的生存能力在当前形势下更加脆弱。
第一财经统计,根据全国各地、各级人民法院公告,截至7月20日,今年递交破产文书的房地产企业累计已达203家,其中绝大多数主业为房地产开发,仅个别破产公司主业为房地产经纪、房地产信息咨询等。
目前有可能进行破产重整的知名房企是昔日“渝派三强”协信集团旗下的协信远创。
协信曾把业务分为产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协信远创是旗下聚焦做住宅开发的公司。该公司7月初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重整,受理结果尚待法院公布。
去年4月,由于协信远创出现流动性困难,新加坡城市发展计划(CDL)以43.9亿元入股,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但从今年开始,面对协信远创的债务危机,CDL不再出手相助。在知悉协信远创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后,CDL称向协信远创投资的财务敞口作出了限制性措施。大股东的及时止损使得协信远创的纾困情况不容乐观。截至今年6月底,协信远创及其子公司逾期债务本息达到109亿元。
部分本身已经出现债务危机的房企,经营情况也不顺到利,上半年业绩预告亏损,更加雪上加霜。
截至目前,A股约120家上市房企中,有接近50家已披露今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约有45%的公司预告亏损,这一比例创下新高。今年有8家企业首次出现半年度预亏,还有5家上市房企业绩预减。目前已披露业绩预亏的21家上市公司,普遍为中小型房企。
去年发生债务违约的泰禾,是目前预告亏损额最高的房企。泰禾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11.5亿~-8.5亿元。
泰禾曾在2017年销售额破千亿元,在去年出现流动性危机后,业绩由盈转亏,去年全年净利润亏损约50亿元,而营收仅为36亿元。截至目前逾期未还借款高达445亿元。
同样债台高筑、债券违约的新华联,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亿至-7亿元,同比亏损进一步扩大。南国置业则称,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达到-4.3亿至-3.5亿元,同比亏损继续扩大。
已经披星戴帽的.*ST中迪和*ST银亿看起来似乎离“摘星”又远了一步——两家均预告上半年业绩净亏损。其中*ST银亿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亿~-3亿元。曾经的“宁波首富”熊续强从事房地产开发20多年,他执掌的银亿一度是浙江知名中型房企,现在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中。近日,由于重整债权人多次严重违约,加上半年度业绩巨亏,业界认为银亿有破产清算及退市的风险。
行业大洗牌下出路何在
“中小房企现在压力确实比较大,这种压力和大房企并不同,大房企涉及的摊子大,比较怕出现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而中小房企目前主要面临拿地、经营、融资方面的压力。”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集中供地后,资金雄厚的国企、央企和大型房企与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房企拿地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亿翰智库认为,目前中小房企面临“不拿地难以生存、拿高价地又怕影响去化”的两难局面。浙江本土小型房企宋都股份在本月20日就将两个月前在杭州首轮集中供地中以17.83亿元竞得的地块退回给了政府,并损失了5000万元保证金,主要原因正是出于对后续开发出现亏损的担忧。
土储被视为房企扩张发展的生命线,“加杠杆拿地、冲千亿、谋上市”,曾是很多小房企扩张的标准模式。2017年至今,至少有超过20家房企从全国各地奔赴上海建立新总部,全国化拿地。其中不乏成功者,有房企仅用3年时间把销售额从100多亿元做到了1000多亿元。但这一发展模式已然过时。
亿翰智库认为,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调控政策持续收紧,各城市不断涌现补丁类政策封堵投资性需求,来保持市场平稳运行。与此同时,继2020年的三道红线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监管营地之后,2021年行业融资整体保持低位运行,房企普遍面临融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中房企凭借资源优势、资金优势、运营实力等综合能力,市占率不断上升,而中小房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市占率不断被挤压,项目去化也出现疲弱态势。
面对不可逆转的大势,中小型房企出路何在?严跃进认为,研究后疫情时代下的市场新机会,是中小房企谋求生存的重要逻辑。亿翰智库则认为,中小房企一方面需要积极与合作伙伴根据各自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另一方面要注重运营效率,坚定战略,避免盲目跟风多元化业务。
2021年中小房企该如何生存2
近期,各大房企半年度业绩预报逐渐披露。Choice数据显示,已披露的41家房企业绩预告中,18家房企业绩预亏,部分企业亏损甚至达数亿元。
自年初以来,A股地产板块走势低迷,年内房地产指数累计跌幅达16.51%。港股地产企业同样整体表现不佳,融创中国、碧桂园等龙头企业年内跌幅超20%。
近半数预亏 增速放缓
受政府调控政策影响,上半年房企销售情况不佳,下行压力加大,地产行业增速大幅放缓,部分房企业绩下滑。泰禾集团、新华联、南国置业、嘉凯城、美好置业、*ST银亿等公司净利润预亏金额均在3亿元以上。
预计亏损额度最高的是陷入债务重组危机中的泰禾集团。业绩预报显示,上半年,泰禾集团预计亏损8.5亿-11.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报告期内亏损金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近年来,泰禾集团的债务压力不容忽视。据悉,为积极稳妥化解公司债务风险,泰禾集团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债务重组工作。不过,7月30日,泰禾集团再现债券违约,主要原因是受到地产整体环境下行影响,现有项目的去化率有所下降,销售预期存在波动。
作为老牌房企的新华联业绩同样表现不佳,亏损幅度持续扩大。上半年,新华联净利润亏损7亿-7.5亿元。新华联回应称,部分房地产项目因疫情反复、市场环境等原因销售未达预期;部分已售项目未能按计划实现交付,无法结转收入和利润等。
不过,也有房企业绩实现正增长。绿地控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4.74%;奥园美谷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预计盈利4800万-5800万元。
从目前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房企来看,出现业绩预亏、预减的房企中,主要是中小房企。随着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房企竞争愈演愈烈。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次数频繁,房企融资环境趋紧,中小房企资金端面临挑战,生存压力加剧。
信贷收紧 现金流压力加大
为稳定房地产市场,自今年年初开始,中央调控政策不断升级。“三道红线”从房企融资端抑制房企投资扩张,房贷集中管理政策从银行端控制资金流入房地产,集中供地则从供给端改变房企拿地节奏,房企端、银行端、土地端三大主体联合发力,多措并举,进一步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
上半年来,房地产融资监管方面的审核持续加强,上海、北京等城市相继出台政策严查经营贷、消费贷等违规入市。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的金融监管持续强化,银行信贷环境收紧成了2021年的一个主要特征。预计在房贷新规“三道红线”压顶下,购房贷款额度严控,信贷环境或将继续趋紧。
在信贷环境收紧情况下,房贷利率开始企稳回升。自2021年2月开始,全国首套及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呈现显著的止跌回冲态势。2021年5月全国首套房利率为5.33%,环比上升0.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0.01个百分点。
随着房贷利率回升,消费者购房压力加大,房地产销售出现回落,进而带动房地产行业资金增速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2898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收窄6.4个百分点,这是国内贷款增速年内首次转负。
诸葛找房研究中心相关专家表示,随着国内房企融资监管力度的加强,国内贷款增速年内首次转负。虽然7月全面降准,但由于“三道红线”叠加房贷集中度高压,对行业资金端助力受限,部分房企面临回款压力,后续房企仍需追求销售回款来加强现金流。
“不仅是一般融资渠道被严格监管,从表内到表外,地产所有的非正式资金入口都在被堵上,整个行业步入深水区。”业内人士分析称。
以稳为主房企或将主动降负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延续去年底热度,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升温过快现象,对此,自年初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调控不断升级。但在接下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房住不炒”仍是主旋律。
诸葛找房表示,从地方层面来看,调控加码的城市逐渐拓展到热点三、四线城市及都市圈城市,同时热度居高的城市不排除多次加码的可能。同时,针对二手房调控的举措将会越来越多,出台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机制的城市或将继续扩围。另外,热点城市二轮集中供地规则或将优化调整,强化房地联动机制,持续发挥稳地价、稳房价作用。
此外,房地产金融监管仍是重点,“三道红线”联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持续发力,房企整体融资环境继续从紧,对于金融监管的重视抬升到空前高度,房地产去杠杆化刻不容缓,更多房企也将面临主动“降负”,追求高质量发展。
房企负债率排名2021
NO.1:恒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全国房地产龙头,岌岌可危,每天都有商票逾期,债券经被停止融资融业务,裁员60%,因不惜一切代价保交房导致金融机构恐慌,2家信托要求提前偿还贷款。 负债万亿级别,表外负债(商票等)千亿级别。
穆迪信用评级:公司“Ca”(倒数第二级),无抵押票据“C”(倒数第一级),评级展望“负面”。
NO.2:华夏幸福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2020房地产10强,河北龙头房企,负债总额4000亿,3月宣布资金链断裂,上半年亏损近100亿,截至9月4日,违约债务本息合计878.99亿元,账上几无可动用资金。
曾作为华夏幸福白衣骑士和最大金主的中国平安,计提损失359亿。
中诚信国际,已将华夏幸福从信用评级名单中除名。
NO.3:新华联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债务违约,抵押、质押、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资产账面价值总额454.58亿元。
NO.4:鸿坤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
鸿坤地产业绩大幅下滑,经营性现金流腰斩,融资成本高且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债务压力和流动性问题开始显现。
NO.5:恒泰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频繁纳入被执行人。
NO.6:实地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大规模商票逾期未兑付,供应商、持票人赴实地总部维权。
NO.7:蓝光发展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号称“西南王者”,负债2000亿,曾一脚踏入千亿房企 。多地项目停工,据蓝光2021半年报,其账面可自由动用资金仅为3亿元。9月3日,蓝光控股股东蓝光集团所持股份全数被自然人顾斌竞得,成交总价仅为2亿元,平均每股价格为2元。
20.成飞建设: 频繁纳入被执行人 。
NO.8:宝能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金交所理财产品逾期,员工讨薪。
NO.9:荣盛发展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房地产16强,负债2500亿,近一年内股价腰斩。
踩中大部分红线。短期债务占比较大,偿债压力巨大。
上半年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2亿元,几近枯竭。
上半年频繁为下属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已发布逾20份担保公告,担保规模巨大。
近期多个项目大幅降价抛售,环京和青岛等地房价折扣甚至低至五折。
美元债异常低迷,评级下调,外部融资遇阻,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荣盛发展的运营 和财务状况将将面临各种挑战,。
NO.10:泰禾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2000亿,上半年营业收入仅为6.6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8.5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99亿元,总资产负债率91.81%。
8月28日,泰禾集团在中国院子召开记者招待会,老板黄其森亲自上台推销中国院子的房子。现场有烂尾楼业主上台,替全国数十万烂尾楼业主,给黄其森赠送锦旗,锦旗上写着:百城千楼项目烂尾,十万业主无家可归。业主被泰禾保安打伤。
NO.11:天房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天房集团,曾是天津最大国有房企,于2018年爆雷,负债近2000亿。
天房发展,曾为天房集团所控股,2021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86亿元,净利润—1.06亿元。
NO.12:建业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河南地王,河南本土最大房企,2020销售额过千亿,负债1500亿。
引信来自一封求助信——《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内容显示:受汛情、疫情影响,建业300多个地产项目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但需支付巨额运营成本,销售业绩出现下滑,销售及回款较原计划减少近30亿元,多处工地停工,累计各种经济损失逾50亿元。
问题实际上并不仅仅来自天灾:
建业资产负债率87.2%,净负债率92.6%,现金短债比1.93,踩中红线,被归为黄档企业。
穆迪将建业地产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至"负面"。
NO.13:三盛宏业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破产重整。
NO.14:协信远创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协信集团,曾为西南房地产地头强蛇,深陷债务危机后,引入投资者成立协信远创。
协信远创,负债700亿,逾100亿元债务逾期。
因为频繁的债务逾期,协信远创被联合资信等评级机构下调至垃圾级。
近期协信远创更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NO.15:富力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40亿贷款展期6个月,一年内到期债务595.76亿,三条红线天天踩。
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广州富力下调至B2、香港富力下调至B3;评级展望为“负面”。
富力曾吞并万达酒店,其酒店业务持续亏损。
NO.16:阳光100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阳光100,负债500亿,上半年收入仅为33亿元,年利息支出却超70亿。
多次债务违约,多地项目停工。
另有超百亿债务一年内即将到期。
另外,债券价格下跌较大,商票年化收益达到36%,受限资产占比高,网传区域裁员40%。
NO.17:新力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新力,负债约800亿。一家神秘的房地产商,从江西起家,10年时间从0做到1000亿规模。
网上流传《新力地产老板张园林求救信》称,2019年新力控股创始人张园林欠下16亿港元高利贷,至今未能脱离债务危机。
每天都有子公司商票逾期,拖欠进度款被总包方停工。
更频频曝出大量票据到期无法兑付。
NO.18:中南建设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 触碰三条红线。
NO.19:祥生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大量参与民间借贷,多次列为被执行人。大规模裁员。
NO.20:新城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4500亿。
NO.21:金地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房地产20强,负债3000亿,债务相比2016年的1000亿暴增2倍,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58亿元,应付债券为420亿元,有息负债总额1230亿元。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亿元。
NO.22:绿地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一直踩红线,负债超万亿;绿地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40%-50%左右。
NO.23:花样年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花旗、瑞信私人银行不再接受花样年控股的债券作为抵押物,现在新发债券基本没有人买了。
NO.24:碧桂园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规模不亚于恒大,负债也是万亿级别,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打造“偏远郊区超级大盘”,2019—2020,碧桂园高溢价拿下大量三四线城市开发土地。由于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失或流入少,房价虚高问题严重,市场风险极大。
投资巨大的马来西亚森林城市深陷泥潭,几近停滞。
因高周转而导致的工地事故、工程质量问题不断,业主投诉维权不断,2020年房企综合满意度垫底——行业10分的平均水平,碧桂园只有4分。
近期碧桂园“品牌部”“雇佣军”活动频繁,神似爆雷前的恒大。
NO.25:融创中国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万亿级别,不但在22个重点城市花重金抢地,还在大量三四线城市,以高达50%以上的溢价拿地,创造多个地王。
市场传闻,融创跑到香港私募,报出两倍市价,把资本市场吓坏了。而且融创还在内部向职工融资借钱。最新消息是,它对万达毁约了。
孙宏斌的激进在房地产业最有名,但是他在半年报业绩会上突然变腔:“我们预计下半年市场会比较惨烈,安全放在第一位。”
通融贷款怎么样?简单分析供参考
; 通融贷款的公司名称是重庆两江新区通融小额贷款,成立于2012年,属于协信集团旗下,专门为顾客提供互联网小额信贷服务,也称通融小贷。那么,通融贷款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分析下。
通融贷款怎么样?
根据官网展示来看,能了解到的贷款产品信息很少,可以说没有什么介绍,只有一些公司简介、集团简介、业务合作方以及监管部门信息,所以我们可以得知的是:
1、贷款公司是正规成立的,有工商营业执照。
2、由协信集团全资控股,协信集团成立于1994年,资产规模还是蛮大的,有几百亿,且业务覆盖范围广泛,涉及20多个城市。
3、业务合作方中,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财付通支付科技,属于腾讯旗下,平时大家微信支付的服务方就是财付通支付科技。
4、受地方相关部门监管,监管部门是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从有些网友反馈来看,通融贷款的最高额度是20万,贷款额度可以循环使用,最低年化利率是6%起(单利),最快1小时放款,最长可分96期还款,贷款期限长达8年,可以随借随还,还支持先本后息还款,但貌似只是一家中介机构,页面显示的相关贷款信息也多为广告,具体还是要以实际情况为准。
以上就是关于“通融贷款怎么样”的相关内容,个人觉得,选择贷款需要谨慎,正规的贷款平台一般是不会以任何理由收取贷前费用的,且贷款时要根据自身能力以及实际需求选择,避免逾期。
协信小额贷款怎么收费
若持有招行储蓄卡,也可登录招行手机银行,点击 首页→全部→贷款→我要借钱→好期贷 尝试申请小额贷款。
借款金额: 最低不少于500元,最高20万元,但具体额度多少以您申请通过后系统显示的结果为准;
还款方式: 等额本息还款;
借款期限: 支持3、6、12、18、24 个月分期;
借款费用: 日利率参考为0.045%,请以界面实际显示为准;不收取平台服务费。
协信集团贷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协信怎么样了、协信集团贷款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