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贷款,“再”字是什么意义?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国的再贷款有两种含义,狭义的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总称;广义的再贷款是指再融资的概念,包含票据再贴现。
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的贷款叫再贷款,形成的利率叫再贷款利率。这个利率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就会增加,随之就会选择减少向央行贷款,或者尽快归还贷款。
这个过程意味着资金退出市场流通,市场上的资金就会减少;反过来,再贷款利率降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减少,会增加贷款额度,这个过程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流入市场。
扩展资料
1、再贴现指银行将未到期已贴现的商业票据转让给央行,付出利息,获得资金的行为。再贴现率=银行付出的利息/票据面值。
2、贴现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付出利息,获得资金的行为。贴现率=持票人付出的利息/票据面值。
3、因为银行要赚钱,所以贴现率会比再贴现率高。
4、信用贷款指银行无需抵押向央行申请贷款,付出利息,获得资金的行为。
5、再贴现和信用贷款通过调整央行贷款的利率,影响金融机构资金,从而影响其放贷能力,进而调控经济。其中我国央行使用再贴现业务调控货币较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贷款
再贷款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国的再贷款有两种含义,狭义的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总称;广义的再贷款是指再融资的概念,包含票据再贴现。但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传统的三大法宝之一,应排除在再贷款的范畴外。
根据中国现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再贷款包括四种:年度性贷款;季节性贷款;日拆性贷款;再贴现。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实施贷款额度控制,同时运用临时性贷款主动调节基础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贷款的预期年化利率,中央银行也可影响市场预期年化利率,进而同时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扩张能力和社会的货币需求。
再贷款的作用:
1、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市场预期年化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贷款预期年化利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额度,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预期年化利率发生变化。例如,当中央银行要收缩银根实行紧缩政策时,它可以提高再贷款预期年化利率,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成本,抑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
2、调整预期年化利率
再贷款预期年化利率的调整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宣传货币政策变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产生预告效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预期。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预期年化利率时,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进展发出了警告,使厂商慎重从事进一步的投资扩张;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贷款预期年化利率时,则表示在中央银行看来通货膨胀已经缓和,这样就会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作用。
银行对外提供贷款对银行有什么好处
贷款前银行会对客户进行考察,评价贷款风险,如果风险在规定范围内,就可以对其提供贷款。对外提供贷款当然就是能获得资金的使用收益,利息差额就是他的收益。
银行使用再贷款资金益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再贷款资金使用存在的困难、银行使用再贷款资金益处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