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机构多头贷款和异地贷款主要有哪些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多采取给予客户综合授信额度的模式来确定融资额度。而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授信额度的确定随意性较大,科学性不足,导致多头授信现象比较普遍,容易集中“磊大户”,出现过度授信风险。如何减少多头授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过度授信风险,使商业银行给予客户额度授信时能更加科学合理,与客户的实际资金需求更加匹配,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优化授信管理的外部环境1.健全银行间征信管理体系,积极维护社会诚信环境。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信息不准确和不对称会造成银行授信工作失误。各商业银行在授信审查时往往只能查询到客户的信贷余额以及资产分类情况,而难以查询目前客户在各家行的有效授信额度,对客户的未来信贷支用更难以预测,对客户授信总量难以控制,或者只能事后控制,靠设置授信条件进行限制也难以达到效果。
买房贷款可以异地贷款吗
异地可以办理贷款买房。如果购买的房子是商品房的话,开发商会全程协助办理异地贷款买房的事宜。如果购买的房子是二手房的话,找个中介即可代为办理有关业务,服务费会按照国家的规定不超过600元,自己也可以去方便的银行咨询并且办理手续。贷款人在发放相应的贷款时,借款人必须提供一些有效的担保,担保可以分别采取抵押、质押或者保证的方式,也可以同时采用以上三种担保的方式。借款人到期如果不能偿还贷款的本息的,贷款人就有权依法去处理其抵押物或者质物,或由保证人承来担偿还本息的连带的责任。《贷款通则》第七条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 自营贷款,系指贷款人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其风险由贷款人承担,并由贷款人收回本金和利息。 委托贷款,系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贷款人(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特定贷款,系指国务院批准并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如何看待股份制商业银行异地贷款
这无疑有助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立足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全区,扩展业务;但同时也因贷前审查、贷后管理的困难而带来隐患。堵不如疏,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异地贷款深入分析,促其健康发展无疑对我国的银行业和企业发展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股份制商业银行倾向于发展异地贷款,究其原因在于: 第一,网点设置的政策约束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点布局限制于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银行监管部门为降低银行业竞争的激烈性,目前依然对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采取严格的审批制,并就准入条件作出专门规定。在此背景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受资本金和营运资金规定的限制,网点的扩张明显受到行政抑制。 第二,网点设置的市场约束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点局限于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分支机构的建立和日常运作的高成本是股份制银行扩张网点的重要约束之一。支行在建立之初,就将在租赁、装修营业场所,购置电子设备,建立安全防暴设施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正式营业后,除要对上述投入进行维护外,更要维持大量的职工工资、福利和其它开支。这要求银行必须能获得相应盈利才可抵补上述成本。而在中小城市,这难以做到。国有银行近年来大规模收缩其在中小城市的分支机构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过度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内在的利润追求推动股份制银行在西部地区采用立足中心城市,辐射周边的战略。我国的金融机构近几年已从原来的按行政区域布局改变为按经济区域布局: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收缩战线,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网点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开始由区域性银行向全国性银行转变。在此背景下,经济发达城市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多是对既有市场存量的竞争,导致竞相压价,利润水平下降。在此背景下,异地贷款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对竞争,寻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更大范围内拓展业务,增加利润来源,降低成本的结果。 但是,股份制银行发展异地贷款业务却有利于地方经济均衡发展,可以改变资金单纯通过银行体系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也有利于规范金融秩序,减轻银行间无序竞争更有利于促进银行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以规范的机制推动异地贷款业务健康发展?笔者以为,首先要从审慎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确立“通盘考虑、确定重点、主动营销、分散风险”的原则。股份制银行应及早将发展异地贷款作为推动各项业务发展和下一步新设机构选择的突破口,将异地贷款放到发展战略下考虑,以开展此项业务为渠道,了解各地的经济和客户特点并进行对比和分析,确立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客户,以及自己根据市场需要所能迅速发展的重点业务,在此基础上,主动开展营销,并注意在选择贷款项目时分散地区、行业和客户关联风险。 其次是建立地区、行业的持续风险评估、筛选体系。股份制银行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尚处于弱势地位,企业资源有限。在异地贷款中,为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应通过持续、规范、及时、有效的评估、筛选体系,全面收集信息,锁定营销重点,将资金运用于重点方向,避免散乱。 第三是制定实际可行的异地企业调查办法。股份制银行应建立较本地业务更为严格、更为细致的异地企业调查办法。在选择借款企业时,应明确借款企业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信息披露充分,当贷款金额达到一定限额以上的,其财务报表须经银行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借款企业该本行业中处于前列并且所占市场份额大、竞争力强,而所在行业具有良好前景;企业领导人奉行稳健而非激进的经营策略;企业负债率低、现金流充裕,3年内无拖欠债务的现象。在贷款后,对内,应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非现场方式和对企业、市场的调查等现场方式对企业进行动态分析,以确定是否采取诸如增加现场调查,要求提供细致的会计报表等更为严格的方式进行贷后管理;应注意该企业在行业内所处位置、竞争力、市场份额等的变化情况。对外,应及时了解经济变化、国家政策变动对该行业、该企业的影响;应及时掌握上下游等相关行业的变动对该行业、该企业的影响。 第四是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异地贷款风险控制办法。该办法应强调细致的贷前担保调查、严格的资金使用控制、连续的财务监测和实地调查四个方面。担保是银行弥补损失的最后保证。在异地贷款中,银行缺乏有效控制企业资金的手段,企业的虚假担保容易蒙混过关,担保调查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银行须在贷款前通过相关的各种中介和登记机关客观地核实抵押、质押物的实际价值,确保法律手续合规;在贷款后,应对抵、质押物的各种变化保持高度警惕,严把控制权。
异地贷款压降措施
异地贷款压降措施如下:
(一)遏制风险,从源堵新”,制顶层设计和信险管理文化是有效防范风主要途径。
1.构建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努力提高贷款管理精细化水平
2.真实摸底,全面反映贷款占用形态
3.加大考核力度,狠抓不良贷款真实性考核、严厉打击信贷资产质量造假行为
(二)缓释风险,从存量“优化”,推进贷款结构调整强化风险管理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1.贷款的投放必须进退有度。
2.优化担保结构
3.合理优化期限结构
4.加强贷款风险管理
对于异地贷款风险和异地贷款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风险点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