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贷款是什么意思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国的再贷款有两种含义,狭义的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总称;广义的再贷款是指再融资的概念,包含票据再贴现。但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传统的三大法宝之一,应排除在再贷款的范畴外。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8条的规定,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根据贷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信用贷款和再贴现两种。信用贷款是指人民银行根据金融机构资金头寸情况,以其信用为保证发放的贷款。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2条和第27条的规定,信用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不包括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所以,在中国,再贷款即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
再贷款是一种带有较强计划性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行政性和被动性。但是应该指出,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经验,任何一种单一的、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都不可能完成全部的宏观调控,而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配合和协调。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进行宏观调控的实践,结合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环境,可以肯定,再贷款是我国体制转型过程中一项有效的间接调控手段,在调节基础货币总量,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金融体制改革和维护国家信誉方面发挥了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贷款,“再”字是什么意义?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国的再贷款有两种含义,狭义的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总称;广义的再贷款是指再融资的概念,包含票据再贴现。
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的贷款叫再贷款,形成的利率叫再贷款利率。这个利率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就会增加,随之就会选择减少向央行贷款,或者尽快归还贷款。
这个过程意味着资金退出市场流通,市场上的资金就会减少;反过来,再贷款利率降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减少,会增加贷款额度,这个过程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流入市场。
扩展资料
1、再贴现指银行将未到期已贴现的商业票据转让给央行,付出利息,获得资金的行为。再贴现率=银行付出的利息/票据面值。
2、贴现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付出利息,获得资金的行为。贴现率=持票人付出的利息/票据面值。
3、因为银行要赚钱,所以贴现率会比再贴现率高。
4、信用贷款指银行无需抵押向央行申请贷款,付出利息,获得资金的行为。
5、再贴现和信用贷款通过调整央行贷款的利率,影响金融机构资金,从而影响其放贷能力,进而调控经济。其中我国央行使用再贴现业务调控货币较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贷款
贷款和再贷款是什么意思
两者的含义
贷款 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出借货币资金有一定 利率 和必须归还期限等条件限制。广义的贷款指贷款、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收取贷款利息,增加自身的积累。简单通俗的理解贷款,就是有条件的 借钱 ,且收取利息。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目的是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国的再贷款不同于其他国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之分。
贷款的作用
1、抵御通货膨胀,银行贷款需要支付的本息是以当期的货币购买力来衡量的。2、改善生活,可以通过超前消费来提升生活品质。3、积累财富,用于投资和 理财 不仅能偿还贷款,也能增加财富的积累。4、积累信用资本,信用是很有价值的,不和银行打交道就不会有信用的积累。
再贷款的作用
1.调节货币供应量。2.调剂头寸不足。3.稳定经济金融秩序。4.支持金融体制改革。
一般来说,贷款其实是商业银行为自己盈利发放的贷款,再贷款指的是中央银行为了调整市场流动性等发放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所示:
1、第一点区别是贷款对象不一样:再贷款的对象只能是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贷款的对象是单位和个人。
2、第二点区别是贷款的依据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期限是比较短的,主要用来解决商业银行临时头寸不足的问题;而商业银行因为受众多样,所以贷款期限相对来说就会长一些,也会多样一些,贷款期限主要可以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这三种期限。
3、第三点区别是贷款的作用不一样:再贷款可以在不干预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前提下,把货币政策的意图传导给金融机构,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相当于总闸门,可以促使金融机构按货币政策的目标开展经营活动。而贷款主要用于改善生活、积累财富等,不具有上述作用。
再贷款什么意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再贷是什么意思、再贷款什么意思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