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平均值
1.73%。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73%,较去年三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而上市银行同期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1.11%,且较去年三季度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19家上市银行的截至去年年末的不良贷款率全部低于1.73%的商业银行平均值。杜阳认为,这得益于实体经济复苏提升客户还款能力和意愿,商业资产质量整体向好。此外银行加大了不良处置力度,并强化新型智能风控手段,虽然去年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小幅上升,但并未改变银行业不良率整体下行趋势。
上半年近九成银行不良率下降,房地产行业不良率骤增
值得注意的是,受个别大型房地产企业违约影响,多家上市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呈现全线上升的态势。展望下半年,受疫情反复、宏观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定、前期政策陆续退出等因素的影响,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存在反弹的可能。
从绝对值看,上市银行中仅有郑州银行、民生银行不良率高于平均值,二者分别为1.97%、1.8%。其余30家上市银行不良率均低于平均水平,占比高达94%,显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在整个行业中较为优良。
此外,宁波银行、邮储银行等七家银行不良率低于1%,处于较低的水平。“有部分投资者过去曾担心邮储银行资产质量没有经历足够的周期考验,但是经过上市以来的长时间验证,特别是经历疫情的严峻考验,不仅证明了我们的资产投放策略合理,更证明了我们对资产质量的前瞻研判和审慎分类行之有效。”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该行中期业绩会上表示。
去年疫情对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冲击,去年上半年一半的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上升。但今年,其中28家银行不良率出现下降,占比约9成,2家持平于去年末,2家上升。
“经济回暖带动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改善,其中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回暖有助于修复疫情期间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改善不良生成水平。同时,经过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处置,银行业整体不良存量包袱进一步减轻。”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交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交行资产质量“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大风险化解力度,上半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437.2亿元,同比增长27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风险分类管理。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交行不良贷款率为1.6%,相比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在31家银行中,江阴银行不良贷款率降幅最大,该行不良率下降0.31个百分点至1.48%。江阴银行在中报中表示,该行建立完善逾期60天以上贷款常态化入账反映机制,不断优化信用风险监测模型,做好风险隐患资产和不良瑕疵贷款处置工作,不良贷款平稳下降。
分行业来看,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个人信用卡等行业部分客户贷款出现劣变,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上升较快,但今年随着实体经济恢复,上述行业资产质量也出现好转。
从已披露的银行中报数据来看,受个别大户新增不良影响,多家上市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呈现全线上升态势。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断升级,监管从拿地、销售、融资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调控,行业资金面压力骤升,信用风险加剧。7月26日,中诚信国际将中国房地产行业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国有大行方面,如工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4.29%,相比去年末上升约2个百分点;交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上升0.34个百分点至1.69%。交行相关负责人称,上半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净增加较多,主要是部分房企因出现实质性风险,贷款下迁为不良。
股份行方面,如招商银行6月末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超过4000亿元,该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剧增264%至43.3亿元,行业不良率也由年初的0.3%升至1.07%。而在这之前,招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连续两年显著“双降”。
“从我行上半年房地产业贷款表现来看,主要还是个别过去杠杆率比较高、过度扩张的房企在现金流上遇到了比较大的压力,重点涉及华夏幸福、四川蓝光两个客户。”在8月18日举行的中期业绩交流会上,招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透露。
该行在去年年报中表示,受“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和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监管新政影响,预计2021年部分杠杆率高、有息负债沉重、三四线城市项目占比高的房企融资能力和回款情况可能变差,资金压力可能增大。
城商行方面,如上海银行6月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2.73%,相比去年末上升0.34个百分点。上海银行称,随着房地产监管的持续强化和宏观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整体继续延续上年末的运行态势,受个别项目租售进度未达预期、还款能力有所下降等因素影响,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有所波动。
该行中报还表示,已开展了针对性风险排摸,分层分类、一类一策,建立压降敞口、补充增信、驻点监管、化解退出等一系列应对策略,细化刚性标准,做实主动退出,强化风险化解处置,整体风险可控。
对于未来的风险因素,交行相关负责人称,一是受疫情及纾困政策逐步退出影响,部分借款人信用风险可能有所暴露。二是受全球经济疲弱、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国际化产业链企业、落后淘汰产能企业、高杠杆率企业的经营将面临考验。三是受当前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等政策影响,相关行业的部分借款人经营风险有所增加。
郑州银行在中报中称,从目前来看,宏观经济复苏迹象显现,银行业信用风险有所收敛,但恢复基础仍不牢固,叠加近期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影响,未来一段时间不良资产存在反弹的可能,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应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进入下半年,不良潜在压力可能有所增加。”王一峰称,“一是 历史 存量风险的确认节奏,如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前的表外不良回表进度;二是弱资质房企可能面临集中的现金流压力;三是部分尾部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能力不足,个别非银类机构受大额风险暴露影响偏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不良余额如何排名
截至目前,42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已披露完毕,不良贷款率均在0.7%至1.8%之间,其中31家银行的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降低,另有3家与上年末持平。其中兴业银行不良增长率达到100%,华夏银行不良率最高,此外,优等生招商银行资产质量下滑,不良贷款双升。

从不良率变化来看,区域性银行中,北京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的不良率增幅最大,不良率相比年初都增加了0.2个百分点;在全国性银行中,兴业银行的不良率增幅最大,相比年初增加了0.05个百分点。
 来源:轻金融
▍兴业银行新生不良增长率100%
去年刚刚实现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继续“双降”的兴业银行,到了今年上半年却交出了一个双增的成绩单。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05 个百分点至 1.15%,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 62.92 亿元至 550.06 亿元。
不良覆盖率251.3%,比一季报的268.89%下降了17.59个百分点。拨贷比2.89%比一季报的2.95%下降了6bp。中报不良贷款减值准备余额1382.3亿比一季报推算出的1367.57亿多了14.73亿,比去年末1309.09亿多了73.21亿。
如果根据不良增量+核销作为新生成不良的下限。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新生成不良至少为286.19亿,而去年同期为111.31亿,增长率可以说是超过100%。
这种不良率的上升,离不开重仓房地产的业务布局。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兴业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由3175亿元增加到3368亿元,猛增近200亿元。
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3335.58亿元,房地产业贷款占比6.98%;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1065.33亿元,占比23.17%,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为30.15%,超越了监管“红线”。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增速 来源:中金
▍华夏银行不良率最高:1.79%
在所有上市银行中,华夏银行不良率最高,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411.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9%,较上年末增长0.02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看,华夏银行的公司贷款业务不良贷款率为1.91%,较上年末下降0.03%;个人贷款业务不良贷款率为1.88%,较上年末增长0.12%。个人贷款不良上升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业务领域,原因是受疫情持续及反复影响,信用卡客户阶段性违约有所增长。
▍招商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表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