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纾困贷款第六期什么时候
2022年3月24日。
为支持受疫情影响出现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在此前设立五期纾困贷款共500亿元基础上,福建省政府于3月24日出台“第六期100亿元福建省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贷款”,在100亿额度中调剂50亿元支持省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企业融资纾困。
福建省纾困贷款多久能批下来
5个工作日内。在申请纾困贷款时,对于符合条件的,福建省银行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要求,在资料齐备情况下,会在5个工作日内放款。纾困贷款指银行面向小微企业遇到经济困顿时发放的贷款,借款机构提出贷款申请,金融机构根据申请材料和借款企业融资需求,以采购订单金额为限,纾困贷款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服务。
泉州召开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6月15日讯(记者 陈玉玲)近日, 泉州市 人民政府印发《泉州市贯彻落实国务院、福建省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15日上午,泉州召开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泉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和市金融监管局的负责人先后向大家介绍《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泉州市发改委主任廖良结通报制定实施《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
泉州市坚持“开门即冲刺”。1月11日,即在全省率先出台开门红系列政策措施。2月份农历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即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1+13”政策“大礼包”(市县两级共安排惠企资金60亿元)。1~2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年预期目标。
3月13日,泉州市突发新冠疫情,市委、市政府果断采取措施,疫情得到迅速控制。3月31日出台《泉州市全力抗疫助企保民生促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疫情防控、财税支持、企业减负等9个方面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复苏。同时在工业、商贸、金融、用工、扶持市场主体等方面出台配套帮扶措施,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并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丰泽、晋江出台专项政策。各项政策综合发力,并迅速于4月中旬全面实现复工复产,4月底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泉州市工信局总工程师陈传芳介绍了泉州市在稳定工业经济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举措:
在稳定工业经济方面:
一是支持企业增资扩产。重点支持数字绿色技改项目及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固定资产融资,省级财政在今年度(即2022年度)给予最高3%的贴息补助。为持续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市级财政将于明年(即2023年)在省级给予2%贴息的基础上再给予1%的贴息支持。
二是支持企业对接国家级专项基金。对获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专项基金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融资的项目,在省级财政奖励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再按1:1给予叠加配套奖励,企业最高可享受200万元奖励。
三是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对获评国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项目,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的项目,一个场景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企业最高可享受60万元奖励;对获评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的项目,一个场景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企业最高可享受30万元奖励。
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
一是实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及时向省上推荐更新重点产业链供应链 “白名单” 企业,对25家部级和178家省级“白名单”企业开展周监测工作,建立企业问题诉求协调解决台账,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堵点、痛点问题,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
二是培育产业链梯队企业。实行地方贡献增量奖补,鼓励各县(市、区)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实现年度增长目标前提下,以企业前3年地方经济贡献平均数为基数,给予年度新增地方经济贡献部分分类分档奖励。
三是保障企业能源供应。建立健全电煤日报跟踪制度,加大对各大主力燃煤电厂存煤情况的动态监测,确保厂内存煤可供满负荷发电15天以上的要求。切实抓好主力燃煤电厂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确保电煤全年用量中长期合同全覆盖。
——泉州市财政局总会计师肖金树就如何有效落实各项财税政策措施,特别是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问题做出回答:
一是加速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1—5月,全市已办理退税约50亿元,涉及市场主体3213户,其中4月份25.85亿元、5月份18.72亿元,这两个月退税合计约45亿元,占当期财政收入(129.35亿元)的34.5%、占税收收入(97.55亿元)的45.7%,退税力度前所未有。
当前,大规模退税和减税降费也给市县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泉州市争取到两批次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转移支付29.13亿元,并已全部分解下达各县(市、区)。
二是强化财政与金融、就业等政策协同,靠前加力发力。3月份为应对疫情冲击第一时间争取省上新增设立第六期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贷款100亿元并向我市倾斜,帮助泉州市1349家企业获得贷款超57亿元(居全省首位)。近期,第七期纾困贷100亿元也即将启动实施。顶格用好 失业保险 稳岗返还政策,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预计全市将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2亿元、将惠及4.47万家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2.5亿元、将惠及5万家企业。
——泉州市人社局副局长郑强介绍了《实施方案》中稳岗就业方面的新举措:
一是扩大政策覆盖面。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3项社会保险费缓缴对象,由5个特困行业扩大到22个行业。
二是提高稳岗返还标准。在前期将坚持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60%提高至90%的基础上,将不裁员、少裁员的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高至50%,助企纾困,稳定就业。
三是鼓励企业拓岗。出台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的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向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泉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少雄介绍市交通局在经济稳增长提供支撑和保障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全力保障综合交通网络畅通。目前,全市公路网络保持畅通,汽车站、港口码头、火车站、机场等均正常运营。6月上旬,泉州辖区高速公路出入口日均车流量42.7万辆次,占全省的21.4%。
二是全力保障交通投资高位运行。今年,泉州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150亿元,年度投资规模为“十三五”以来最大。前5个月,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克服疫情影响,完成投资64.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3.1%,超序时进度,比去年同期增长13.7%。
三是全力保障运输行业高效运转。一方面,加大行业扶持力度,今年来“快接快审”融资纾困15批次,涉及113家交通运输企业,金额3.8亿元。另一方面,确保运输服务稳定有序,在全市范围内创建了一大批无疫运输企业,将为应急运输、供应链稳定、公共出行、产业发展等提供更坚实的服务保障。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万文伟介绍了市农业农村局在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的举措:
一是加大山田复耕种粮奖励力度。降低补助门槛,将承包抛(撂)荒耕地连片或集中规模20亩及以上、种植一季以上粮食作物的,调整为承包抛(撂)荒耕地连片或集中规模10亩及以上、连续三年每年种植一季以上粮食作物的;增加奖补年限,第一年按复耕面积每亩奖励1200元的基础上,第二年、第三年各奖补300元。
二是新增大豆规模种植奖补政策。完成大豆生产任务,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对规模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每亩奖补300元。
三是扶持粮油作物“五新”推广。对连片种植水稻、甘薯、玉米、花生等粮油作物100亩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每片补助3万元,补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五新”引进推广。
四是粮食生产工作成效显著奖励。奖励粮食生产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和村居,每个乡镇奖励3万元,每个村居奖励2万元。
五是按时发放实际种粮补贴。7月底前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第二批资金发放到实际种粮主体。
六是进一步完善种粮保险政策。完成中央、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任务的基础上,创新地方特色的种粮保险,力争水稻种植保险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
七是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农业农村人オ)生产、管理、营销等技能,2022年培训21000人次。
——泉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简国红介绍了疫情后如何加快消费恢复,繁荣消费市场:
一是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6月份至年底,以政企联合、市县同步、制造业企业和平台携手、线上线下融合、文商旅联动的方式,举办“爱泉州·大乐购”系列促消费活动,并对接“全闽乐购”等省级各项促销政策,依托银联云闪付等平台发放汽车家电、家居建材、餐饮住宿各类商旅消费券。实施泉州优品数字化促进工程,以产品数字化营销、线下专场展销、商家让利促销、直播带货等形式,推动食品饮料、日用品、服装、鞋、建材家居、陶瓷、工艺品、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箱包、农产品等与各类电商平台对接,或利用自有平台促进销售,提升本地产品的市场占比,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促进就业创业,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二是继续扩大汽车消费。5月份-10月份,指导鲤城、开发区、晋江等地联合汽车行业协会、线上购车平台,举办“海丝泉州汽车节”等促消费活动,并重点对我市购买新车的消费者给予每辆3000元以上的补贴。后续将继续指导安溪、德化、永春等地举办“汽车下乡惠民巡展”系列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激发乡村汽车消费潜力,并落实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进一步降低购车成本。
——泉州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林育新介绍了金融部门在强化金融保障支持、助力稳定经济大盘方面的“组合拳”:
提高政策靶向性,聚焦重点领域信贷支持。一是发挥货币政策导向作用。用好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5月全市已提供101.85亿元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近期泉州市已获省上新增22亿元再贷款额度支持。二是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将银担批量担保代偿上限由5%提高至10%,深化“银担”合作,力争年末担保业务余额超80亿元。通过财政补贴形式降低担保费率至0.5%以下,3月以来共减免保费约1200万元。三是发挥融资平台撮合作用。推广小微企业“码上贷”直通车模式,提高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比例。建立“政银企担”融资对接机制,逐月向银行、担保机构推送企业融资需求,促进对接落实,4-5月份已促成融资26亿元。
提高措施普惠性,聚焦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一是推进“纾困贷”落地助企。省级层面,第七期省“纾困贷”即将启动,欢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家登录“金服云”平台注册申请,省“纾困贷”设立以来,泉州投放规模达216.67亿元,占全省34.3%。市级层面,针对今年疫情较为严重的丰泽区、 晋江市 专设30亿元服务业纾困专项贷款。二是加大延期还本付息实施力度。泉州“0313”疫情发生以来,已为5328家企业和个人延期还本付息344亿元。
提高服务有效性,聚焦直接融资提质增效。一是拓宽境内外上市融资渠道,今年已有1家企业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二是拓宽债务融资渠道,今年来已发行各类非金融企业债券45只、融资额超320亿元,成功发行福建省首只区县境外债、澳交所首只区县级美元债、首只民企熊猫债。三是拓宽股权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产业基金体系建设,目前市县两级政府投资基金达16只。
福建: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
4月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福建省积极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通知指出,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日常征信良好确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按正常续贷业务办理,切实做到应续尽续、能续快续,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加快第六期100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贷款投放,并向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企业倾斜,贴息标准按贷款金额的1%按月预拨。
督促银行机构单列并严格执行普惠小微贷款信贷计划,向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倾斜信贷资源,力争2022年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上年进一步下降。对依法无须申领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者,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在同等条件下给予金融支持。
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募集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转贷给小微企业,对转贷部分金额给予发行人0.5%贴息补助。
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通知指出,加大增值税优惠力度。落实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2022年对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和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
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承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免除3个月租金,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街镇行政区域或因落实防疫要求严重影响经营活动的,再免除3个月租金、全年合计免除6个月租金。存在间接承租情形的,转租人不享受本次减免政策,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要确保免租措施惠及最终承租人。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园区等各类市场运营主体在协商基础上,为实体经营的承租户适当减免租金。
福建第六期纾困贷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福建纾困客户名单、福建第六期纾困贷款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