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贷款利率是什么意思
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发放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再贷款在中国有两层含义。狭义的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的总称;广义再贷款是指再贷款的概念,包括票据再贴现。但是,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传统法宝之一,应该被排除在再贷款的范围之外。贷款是一种计划性很强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行政性和被动性。但需要指出的是,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经验,任何单一的、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都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宏观调控。而是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协调配合。
7月1日起下调三项利率 民企融资成本将持续下行
7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下调再贷款利率。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体现出央行在结构性政策方面持续发力,有利于提升政策的直达性。未来货币政策发力仍有空间,将进一步调降政策利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
7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此外,央行还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金融稳定再贷款(延期期间)利率为3.77%。
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下调再贷款利率。此次下调0.25个百分点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
调控更加精准有效
“当前,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已是央行结构型货币政策的核心和主要发力点。”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今年以来,再贷款、再贴现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央行推出了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此前介绍,截至5月30日,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政策直接为防疫保供企业提供贷款,已为7400家企业发放了贷款2800亿元,剩余200亿元额度专供湖北。这些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是2.49%,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是1.25%。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支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800亿元。
6月初,央行又创设了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另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分别提供了400亿元再贷款资金和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
对于此次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体现出央行在结构性政策方面持续发力,有利于提升政策的直达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再贷款、再贴现是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箱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及再贴现利率,有利于降低银行从央行获取资金的成本,进而带动“三农”、小微企业等群体的融资成本下行,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王青认为,此次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将进一步增大这一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有助于迅速提升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引导银行金融资源重点向民营、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精准投放。这在提升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的同时,也有助于避免大水漫灌的后遗症。
切实让利实体经济
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也是出于进一步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的考虑。
“央行精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切实让利实体经济,有助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此次央行调降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相当于定向“降息”,直接、精准地降低“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成本。而此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降息”则是央行通过调降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引导金融机构下调贷款利率,不具有定向特征。
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从主要措施来看,会议要求在数量和价格两个方面加大政策力度,一方面要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引导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还强调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和动力,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等。
“完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仍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核心基调,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温彬认为,前两次推出的8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基本投放完毕,本次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主要将在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中发挥降成本作用。
王青注意到,近期受市场利率中枢上行带动,转贴现利率大幅上行,已显著高于再贴现利率水平,扭转了此前的倒挂状态,这意味着当前下调再贴现利率的迫切性其实已有所下降。但央行此时仍然下调了再贴现利率,表明监管层已开始着手采取调控措施,释放持续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的信号。
政策发力仍有空间
对于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业内专家认为,未来政策发力仍有空间,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周茂华认为,从目前国内外环境看,央行更倾向于采取结构性精准调控手段,避免过度宽松政策导致金融乱象及局部风险集聚。
王青预计,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还会围绕再贷款、再贴现设计,年内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央行近期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强调,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用好新创设的直达实体工具。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制造业贷款比重。
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下半年,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仍是政策重点。王青认为,在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等总量指标保持适度扩张的过程中,下半年或将通过差别化“降息”,如引导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差别化下行,更大幅度下降定向再贷款利率等方式,重点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等就业关联度高的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
在业内专家看来,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的同时,总量政策仍有空间。央行强调,坚持总量政策适度,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周茂华认为,未来,央行仍有必要通过包括降准、降息及MLF在内多种工具,根据宏观经济、市场变化灵活调节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温彬建议,下一阶段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通过降准、再贷款等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调降政策利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同时严控资金空转套利,确保信贷资源用于所需领域。
2019支农再贷款利率
2019支农再贷款利率 三个月、6个月、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7%、1.9%、2%。
人民银行曾于2020年7月下调过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当时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同样下调了0.25个百分点。与上次调整不同,此次人民银行没有调整再贴现利率和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目前,再贴现利率和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仍分别为2%和1.75%
什么是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
再贴现利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特别形式,也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宏观经济的控制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国家,中央银行是通过控制再贴现率来控制再贴现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
再贷款利率:再贷款率即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利率,再贷款率是央行的货币工具之一。提高再贷款率则是中央紧缩银根的标志会缩小全国的信贷规模和股票市场下跌反之效果相反。
扩展资料:
再贴现率一出现便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手段之一,并且受到高度重视。20世纪20年代,在中央银行开展信用调节业务的早期,再贴现率曾被视为最有效的政策,但由于是否进行再贴现的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再贴现率的作用不是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志随时发挥,使中央银行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因此各国对再贴现率政策的运用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
对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是什么和金融稳定是什么意思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