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现和再贴现区别
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贴现是一个商业术语,指收款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以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
转贴现是指办理贴现的银行将其贴进的未到期票据,再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
2.分类不同 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转贴现不包含贴现。
3.范围不同 贴现业务是银行以购买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企业发放的贷款。
转贴现系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另一金融机构转让的票据行为,是金融机构间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拓展资料:
转贴现是指办理贴现的银行将其贴进的未到期票据,再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贴进承兑汇票的银行如果资金并不短缺,一般都会将贴现的汇票持有到期,只有在汇票到期之前需要资金时才会办理转贴现。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票据市场上,银行承兑汇票允许被多次转贴现,以保证资金运作的灵活性和良好的收益性。
转贴现是指持有票据的金融机构为了融通资金,在票据到期日之前将票据权利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由其收取一定利息后,将约定金额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向金融机构转让票据权利的持票人为转贴现行为的贴出人,接受持票人转让票据权利的金融机构为转贴现行为的贴入人。对贴出人来说可提前回收垫付于贴现票额的资金,解决临时资金需要;对贴入人来说,是一种合理运用闲置资金的方式。
转贴现业务包括买断式转贴现和回购式转贴现。回购式转贴现应注明赎回开放日及赎回截止日。赎回开放日是指转贴现双方约定赎回票据的第一日,该日应先于或等于赎回截止日。买断式转贴现的贴入人在转贴现后即可转让或行使票据权利。
回购式转贴现的贴出人应在赎回开放日后赎回截止日前赎回票据,但该赎回申请由贴入人发出。买断式转贴现和回购式转贴现均可自由选择线上清算方式或线下清算方式。采用线上清算方式的,由大额支付系统负责清算。
若清算资金不足,该笔资金划转在大额支付系统排队,此时双方均不可主动撤回。日终资金仍然不足的,大额支付系统退回该笔资金业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退回该笔转贴现业务。
票据贴现与转贴现的区别
票据贴现业务是银行以购买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企业发放的贷款。
票据贴现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票据一经贴现便归贴现银行所有,贴现银行到期可凭票直接向承兑人收取票款。
转贴现系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另一金融机构转让的票据行为,是金融机构间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系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转让的票据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弄清了他们的含义就弄清楚了他们的区别,如果再多讲一点的话,从事这三种业务的双方分别是:贴现是银行对客户,转贴现是银行对银行,再贴现则是银行对央行。
转贴现业务经营策略分析(三)
(承接上文)
2.转贴现业务的盈利功能。(先把转贴现业务的目标功能讲完,才能好好地回答文章(二)结尾提出的引申问题。)
(1)案例。
假定某年12月31日,某银行剩余1亿元的信贷规模必须用完,此时银行有两项业务可以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发放一笔1亿元的贷款(假定各项手续均已落实完毕,就等待放款指令,执行贷款年利率为6.525%),第二个选择是买入一批总额为1亿元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假定该汇票足年,即期限均为1年,当天可以随时进行买入交易,转贴现年利率3%)。请问该银行应该选择哪项业务?
我们先来做一个对比。
首先,贷款和转贴现买入都是表内业务,均列入“各项贷款”的统计口径,两项业务的发生额自然也会影响信贷规模的变动,因此仅从用完1亿元信贷规模的角度,无论选择哪项业务,结果都是一样的。
接着,比较两者的不一样。
先看贷款收益:10000万元贷款(为方便计算,以下统一将亿元单位转化为万元),一年期贷款产生的利息为:10000万元*6.525%=652.5万元,通常此类贷款为按月结息,那么每月产生利息收入为:625.5万元/12=52.125万元。由于某行的贷款结息日为每月的20日,12月31日发放的贷款,最近的一个结息日为第二年1月20日,因此从银行会计的角度核算,此时的贷款利息无法计入当年年末的利息收入,发放1亿元贷款对银行的经营利润无贡献。
再看转贴现买入收益情况:买入10000万元足年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利息收入为10000万*3%=300万元,该笔300万利息直接计入当年年末利息收入,对银行的经营利润产生贡献。
因此:某银行在当年利润目标完成且没有计划增加额外利润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发放1亿元贷款;在当年利润目标没有完成或者已经完成但需要锦上添花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买入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
(2)上述案例中会引申出一个很俗套的问题,发放1亿元的贷款和买入1亿元的票据,谁的收益更高,或者说谁更划算?其实这取决于贷款发放的时点:在1年内的365天的任意一个工作日,买入1亿元足年的票据并持有到期,收益都是300万元;而贷款需要连续6个月以上产生贷款利息,即产生6*52.125万元=312.75万元(贷款实际上是按日计息,按月结算,为方便计算,我们假定是按月计息,按月结算),才能大于转贴现买入的300万元收益。也就是说,在1年的12个月中,在1至6月间发放1亿元贷款的收益高于买入1亿元票据的收益,或者说上半年发放贷款比较划算、在下半年买入票据比较划算。这个结论假定了很多条件,业内人士不必较真和抬杠,仅仅是提供一个思路——为后面的策略分析做思想准备。
所以是贷款还是玩票,这在信贷产品配置和期限配置来看,既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一个战术问题。但有一个问题却无法回避,那就是转贴现业务的毒品效应。
(未完待续)
贷款和贴现的异同?
贷款和贴现有以下异同:
一、两者的实质不同
1、票据贴现的实质:票据贴现是把将来要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向银行办理提前使用。
2、一般银行贷款的实质:贷款是银行借钱给用户,用户要用不动产或动产抵押给银行。
二、两者的分类不同
1、票据贴现的分类:
(1)贴现是指客户(持票人)将没有到期的票据出卖给贴现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
(2)转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 (3)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的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2、一般银行贷款的分类:
(1)按偿还期不同。
(2)按偿还方式不同。
(3)按贷款用途或对象不同。
(4)按贷款担保条件不同。 票据贴现与一般银行贷款是银行的两种不同业务,两者的没有相同点。
票据贴现和发放贷款的异同票据贴现和发放贷款,都是银行的资产业务,都是为客户融通资金,但二者之间却有许多差别。
拓展资料:
一、资金流动性不同。由于票据的流通性,票据持有者可到银行或贴现公司进行票据贴现,换得资金。一般来说,票据贴现银行只有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才能向付款人要求付款,但票据贴现银行如果急需资金,它可以向中央银行再贴现。但贷款是有期限的,在到期前是不能回收的。
二、贴现利息收取时间不同。贴现业务中贴现利息的取得是在业务发生时即从银行承兑汇票票据面额中扣除,是预先扣除票据贴现利息。而贷款是事后收取贷款利息,它可以在期满时连同本金一同收回,或根据合同规定,定期收取利息。
三、利息率不同。票据贴现的利率要比贷款的利率低,因为持票人票据贴现目的是为了得到现在资金的融通,并非没有这笔资金。如果贴现率太高,则持票人取得融通资金的负担过重,票据贴现利率高,贴现利息大,成本过高,贴现业务就不可能发生。
四、资金使用范围不同。持票人在票据贴现以后,就完全拥有了资金的使用权,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这笔贴现资金,而不会受到贴现银行和贴现公司的任何限制。但借款人在使用贷款时,要受到贷款银行的审查、监督和控制,因为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银行能否很好地回收贷款。
五、债务债权的关系人不同。票据贴现的债务人不是申请贴现的人而是出票人即付款人,遭到拒付时才能向贴现人或背书人追索票款。而贷款的债务人就是申请贷款的人,银行直接与借款人发生债务关系。有时银行也会要求借款人寻找保证人以保证偿还款项,但与贴现业务的关系人相比还是简单的多。
六、资金的规模和期限不同。票据贴现的金额一般不太大,每笔贴现业务的资金规模有限,可以允许部分贴现。票据的期限较短,一般为2—4个月。然而贷款的形式多种多样,期限长短不一,规模一般较大,贷款到期的时候,经银行同意,借款人还可继续贷款。
从支付结算效率而言,票据贴现业务能够有效节约企业票据异地交付和背书的往返成本,提高资金到账速度。同时,与其他信贷业务相比,票据贴现业务依托于企业间的贸易背景,决策链条相对较短,审批流程较少,所以,贴现业务办理时效快,能够尽快实现信贷资金的投放。
关于转贴现是贷款业务和转贴现算不算信贷规模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