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重拳”围剿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
在“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政策导向下,监管机构针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商业银行违规向房企放贷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处罚力度亦在不断升级。8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包括上海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龙州农商行、贵阳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因房地产金融业务违规情形被监管“点名”。在分析人士看来,此类罚单的开出,体现了银保监会对于金融市场管控的决心,客观上使得后续房贷部门会严管贷款流向,较好地推动了“房住不炒”政策的落地。
01
房地产领域违规贷款乱象遭严查
8月以来,银行业千万级罚单频现,多项重罚背后,房地产领域违规贷款乱象俨然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8月14日,上海银保监局公布了一条行政处罚信息,上海银行在2014年至2019年因为23项业务违规,被监管处以1625万元罚款,其中没收违法所得约27.15万元,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8月14日。
在上海银行这“23宗罪”中,房地产领域违规被放在了“头条”,该行因存在违规向资本金不足、“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以其他贷款科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点名”。
无独有偶,就在4天前的8月10日,浦发银行也接到了一笔千万级别罚单,该行因2013年至2018年存在12项违法违规事实,被上海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2100万元。处罚事由中也有一条,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
打击银行违反信贷政策和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乱象已逐步成为常态。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开年至今,包括上海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龙州农商行、贵阳银行、东阿青隆村镇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因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被罚。被处罚的缘由大多为“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信贷资金用途管理不到位导致流入房市”、“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等。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此类罚单的开出,体现了银保监会对于金融市场管控的决心,尤其是很多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确实需要积极进行管控,否则容易造成“炒房”现象出现,或者说干扰了正常的房地产交易秩序。从实际过程看,此类罚单具有警示和威慑性,客观上使得后续房贷部门会严管贷款流向,较好地推动了房住不炒政策的落地。
02
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资金
“潜水”买房
除了针对房地产企业违规提供贷款外,零售业务信贷资金违规买房情形也成为监管整治的重点,7月2日,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丽水缙云支行也因“个人经营性贷款流入房市”被银保监会丽水监管分局罚款25万元。6月23日,江西横峰农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企业、向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以贷转存用于月末冲时点等行为,被银保监会上饶监管分局罚款80万元。
因消费贷挪用买房遭罚案例也曾出现。6月底,工商银行缙云支行被罚款50万元的缘由则是因为“消费贷款流入房市、虚增企业信用贷款数据”。
除了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入市外,用信用卡透支买房乱象也有所抬头,今年1月,银保监会陕西监管局曾公示对长安银行的一则罚单,处罚金额21万元,原因是“信用卡资金监管不到位,流入房地产领域信用卡资金监管不到位,流入房地产领域”。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分析认为,当前实体经济正在复苏,在前期较为宽松的流动性以及信贷持续扩张的背景下,便较容易推升资产价格上升,实体经济资金进入楼市的动力较强。同时,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后,不像金融体系那样容易监测和管控,动向更加难以捉摸,也给了这些资金进入楼市的额外刺激。
03
严防房地产金融泡沫势头催生
在始终坚持“房住不炒”的背景下,监管机构也在不断加强房地产金融政策的监管,6月24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其中针对“房住不炒”政策,银保监会表示将重点严查包括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或土地储备融资;未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购房;流动性贷款、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等违规操作。
8月16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发表的刊文也提到,在资金面宽松背景下,企业、居民、政府都可能增加债务。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强化后,有可能助长杠杆交易和投机行为,催生新一轮资产泡沫。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反弹,金融资源有可能再次向高风险领域集中。
虽然监管一再重申银行贷款要确保真实用途,严禁违规挪用,但为何总有银行明知故犯?一位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国内疫情形势转好,个别热点城市房地产交易有所升温,在各种资产中,房地产对银行资金有天生的吸引力,银行当前手里可以支配的流动性较为充裕,导致违规情形屡禁不止。
而从监管层面,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银行房地产业务违规行为的出现?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需要各部门加强数据的共享合作,共同协同打击,在贷款审查时对贷款人的合法收入来源进行严格审核。另外提高市场化手段,例如,加强楼市供给、从供需打击投资者,加强资金的技术监管手段等。
在陶金看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难度确实较大,要缓解此类问题,应该更需要信贷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规定好违规行为的处罚机制,甚至给予顶格力度的处罚。
光大银行因房贷违规被罚百万,银保监8月罚单已超5000万
8月20日,央行官网公布五条行政处罚信息,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因违反账户管理等相关规定,合计罚没1541万元。
01 处罚
时隔半年之后,央行再次集中公布大额处罚信息,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违反信用信息采集、反xq 均为监管重点惩治方向。
日前,光大银行武汉分行涉房贷款违规,收到湖北银保监局170万元的罚款,并对责任人程某予以警告并处罚款20万元,对其他8位相关责任人分别予以警告。
涉及四项违法违规事实为:
一、理财业务未比照自营贷款进行管理,导致资金投向不合规;
二、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不尽职,导致贷款被挪用;
三、未落实授信条件,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
四、贷前调查不尽职,违规发放贷款偿还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且贷款五级分类不准。
02 经营
近期被央行和银保监处罚的大银行有数家,围绕光大银行的问题也频频出现。
8月22日,有网友反映,光大银行系统出现问题,无法转账、支付、还款,疑似崩溃,并登上微博热搜。
随后,光大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我行于8月22日凌晨开展系统切换演练。8月22日上午我行部分交易出现缓慢及交易异常现象,已全部恢复,在此期间不会对客户资金产生影响。”
有市场人士反应,光大银行维护太频繁,影响到日常支付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在光大银行官方网站上,仅年内就发布了40次系统升级维护公告,这其中既有核心业务系统,也有门户网站,更有电子银行渠道升级及各业务模块的升级维护。
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是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总部设在北京,于2010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3年12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据2021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光大银行总资产规模5.58万亿元,目前排在12名。其营业收入达386.91亿元,净利润为115.15亿元,同比增加6.32%。
图源:企业预警通
从监管层面看,随着规模的扩大,光大银行监管指标较稳定。据今年一季度报显示,其资本充足率为13.74%,较为平稳,不良贷款率为1.38%,稳中有降。
图源:企业预警通
8月20日,光大银行再次发布公告称,将于2021年8月26日17:30-24:00进行系统升级维护,在此期间各渠道及部分相关业务将有可能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使用。
03 市场
回溯8月份,银保监重拳出击,对银行业严格监管,已经对商业银行开出232张罚单,其中个人罚单134张,占比58%;机构罚单98张,占比42%。从金额来看,机构处罚金额远高于个人,达5611亿元,占比97%。
从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收到的罚单数与处罚金额均为最多,农商行在罚单数量上次之,城商行则在处罚金额上仅次于国有行。
从官方披露的违规原因来看,主要集中在未依法履行职责和违规经营。此外还有内部制度不完善、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材料或隐瞒真实情况、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资金占用等违规原因。
从处罚金额来看,光大银行的罚单金额在8月的罚单中排在第五,且前五的大罚单均为机构罚单,最大罚单则来自工商银行分行的超300万罚单。
江苏8家银行均因贷款管理问题遭银保监局重罚
12月24日,江苏银保监局发布了20张关于银行的罚单,涉及到江苏8家银行。他们均因贷款管理问题被罚,其中主要原因是银行贷款流向股市、房市,违反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银行业贷款资金管理问题的管控,但还有一些银行存在侥幸心理,不予以重视,并以身犯险,终遭处罚。
江苏8家银行均因贷款管理问题被罚
8家银行分别是江苏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常熟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其中被罚款最多的是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被罚款150万元;其次是招商银行盐城支行,被罚款85万元。
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因以贷转存、虚增存贷款规模;贷款三查不到位,贷款资金被挪用;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严行为,遭银保监局罚款150万元,3名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其中2名被罚款10万元,1名被罚款8万元。
招商银行盐城支行因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流入楼市,授信资金用途管理不到位问题,遭银保监局开具3张罚单,罚款85万元,2名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其中1名被罚款5万元。
华夏银行镇江支行因贷后检查监督不到位导致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被挪用,遭银保监局罚款80万元。
常熟银行因部分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遭银保监局罚款75万元,4名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均被罚款5万元。
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因贷款"三查"及贷后管理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遭银保监局罚款70万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镇江市分行因未有效监督贷款使用情况且个人经营性贷款被挪作购房首付款,向购买主体结构未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遭银保监局罚款55万元。
渤海银行盐城分行因营业部负责人未经任职资格许可实际履行高级管理人员职责,贷款资金用途审查不严格,遭银保监局罚款55万元,2名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并均被罚款5万元。
平安银行盐城分行因个人信用贷款资金流入股市遭银保监局罚款30万元,1名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
相关政策规范银行资金管理行为
国家监管局严格规定银行贷款资金需要用于合法途径,不得进行炒房、炒股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2020年7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就贷款管理问题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固定资产、股本权益性投资;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用途。
国家监管部门为起到对银行业的警示作用,针对此次8家银行因贷款管理不当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行为,较以往加大了对银行的处罚力度。
在我国监管部门从严治理银行业贷款管理的环境下,各个银行都应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促进银行业良性发展。
哪些项目贷款可以在四证不齐的情况下发放贷款
银行会做表外业务,通过信托或者资管+委贷,某些情况下四证不全可以发放开发贷款,我也放过,但是后来监管查到被罚了,所以满足四三二现在是大势所趋。另外,某些情况下比如土地一级开发,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开行会放贷款,这种情况比较特殊。
关于四证不全发放贷款银监和项目四证不齐可以发放贷款吗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