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贷款的贷款分类
在涉农贷款的分类上,按照城乡地域将涉农贷款分为农村贷款和城市涉农贷款;按照用途,将涉农贷款划分为农林牧渔业贷款、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产品加工贷款、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农田基本建设贷款、农业科技贷款等;按照受贷主体将涉农贷款分为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涉农贷款、城市企业和城市各类组织涉农贷款。
三农工作是什么
三农工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个问题有关的工作。
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扩展资料:
三农症结
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本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民问题
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
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农
涉农贷款抵押难 如何盘活沉睡的资产?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是一个二元结构,分为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农村金融一直存在着发展不完善、组织不健全、法律不规范等短板,农民 贷款 的三难问题“抵押难、担保难、贷款难”较为突出。记者近期对东部、中部、西部等地的农信社、农商行进行了密集采访,试图呈现这些问题,并寻求可能的解决之道。
农民要贷款,可以用什么做抵押?
众所周知,农业受自然灾害、气候、经济形势等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民收入不稳定。农业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这些特质决定了农民不是银行这样的盈利机构天然追逐的对象。
一位西北地区农信社信贷部门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在他们辖区内,农民贷款分为两种,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信用贷款无需抵押物和担保物,通常农信社会对辖区内农户进行评估,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劳动条件、收入情况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一般为10万元之内,用于支持他们农业生产,如买化肥、搭建大棚、购买农机设备,“你可以理解为像 信用卡 一样”,该人士说到。而担保贷款一般用于支持农民的经营活动,如开设手工作坊、办工厂、农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的运输和销售等,一般为10万元以上。这个时候就需要农民自己找担保人或担保公司。“一般担保人为公职人员,我们会更加认可。”
一位中部农商行人士则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额度不高的话,目前该行的农民贷款还是以担保为主,即农户自行寻找担保人。“他们会找村长村支书或者其他村干部为担保人,村干部相对来说也比较熟悉这些农户的人品、经营情况、经济条件等,或者就是找公务员、老师。”除了找担保人以外,该行还实行几户联保的模式,类似于古代的“连坐”,甲乙丙三人联保,如果甲还不上贷款,那么乙丙要承担责任。“如果农民在县城有房产、有车,这些也可以作为抵押物。”
一位沿海农商行负责人向澎湃新闻介绍,目前农户贷款,有四种方式,第一种是信用;第二种是担保,即自己的配偶、子女、第三方等;第三种是存单质押;第四种是有权证的不动产,如房产、车等,登记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可以抵押。
发达地区在抵押物范围的改革上似乎走的要更远一些。
据了解,邮储银行台州分行创新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家庭农场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涉农贷款产品。同时,将农机购置补贴、大额粮食订单、林权、养殖塘租赁权、近海捕捞渔船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
陕西杨凌农商行正在进行农业生物资产抵押的试点工作。农民生产的资料,植物类如苹果猕猴桃等作物,动物类如猪牛羊等牲口,均可作为抵押物。此外,杨凌农商行还尝试将涉农企业的农业知识产权和专利及大型农业设备设施纳入抵押物范围。杨凌农商行农业生物资产抵押主要采用“银行+保险+企业”的浮动抵押融资运行模式。杨凌农商行的规定是,能够被认定为抵押物的活体动植物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必须取得由区畜牧部门颁发的活体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生物资产价值达到一定规模,评估价值不低于10万元;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销售订单或远期交割合同。银行以及相关评估机构对借款人现有和将来可能的存在部分财产(抵押物)进行评估,按照60%左右的抵押率确定贷款额度。抵押须由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共同申请,到区畜牧局办理活体动物抵押登记,到区农林局办理果树、苗木登记,并在产权交易中心备案。
扩大抵押物范围,难点在哪?
2月1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推动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动产质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积极稳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创新抵押贷款模式。鼓励企业和农户通过融资租赁业务,解决农业大型机械、生产设备、加工设备购置更新资金不足问题。
不少农商行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坦言,扩大抵押物范围,最大的难点在于抵押物的变现问题。
“比如你把果树抵押给银行,银行不会管理,又找不到人接手,这些果树一年就死了,最后一点价值都没有,这不是造成银行的坏账了吗?机器设备抵押给银行,银行卖不出去,最后就是一堆废铜烂铁,也没有任何价值。”上述西北农信社人士表示。
除了抵押物变现,抵押物的价值评估也是目前存在的难点。陕西省农村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剑朝教授长期研究农村金融问题,他表示,以动植物作为抵押物为例,动植物在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价值不一样,加上气候和自然因素,疾病和防疫问题可能造成的风险,这就需要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对于银行来说,他们的麻烦在于找到新的接续经营者。”罗剑朝说。
上述中部地区农商行人士表示,评估机构不专业、管理混乱也是无法扩大抵押物范围的原因之一。现在的评估机构太混乱了,只要有关系,或者给钱就能出具报告,本来值不了多少钱的能给你说成两到三倍的价值。表面上走评估流程,手续是合适的,但是私下里很多操作都有问题。没有具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银行无法信任评估结果,自然不能贷款。
罗剑朝认为,抵押物有效与否有三个标准,一是满足银行要求,可登记可追索;二是农村农民持有,产权清晰;三是易变现,能交易等。
什么是支农再贷款?
支农再贷款是央行对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再贷款。人民银行从1999年开始发放支农再贷款,原来仅是作为一个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旨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进支农信贷服务,壮大支农资金实力,促进“三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不断突破,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
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降低涉农贷款利率,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应低于该金融机构其他同期限同档次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年期的支农再贷款利率为3.35%。
2014年7月3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260亿元的14天期正回购操作,为三个半月来首次进行该期限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70%低于4月15日的3.80%。这是正回购中标利率2014年首度下调。央行的这一举措被业界认为是定向降息的前兆。
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此举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能力而采取的措施。
除对特定机构涉农贷款优惠利率再降1个百分点外,央行还提出了三项措施: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再贷款借用期间,涉农贷款增量应不低于借用的支农再贷款总量;提高支农再贷款使用效率。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化支农再贷款额度的地区结构;加强对支农再贷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的监测考核。加强对支农再贷款投向和涉农贷款利率的监测考核,确保支农再贷款发挥降低“三农”融资成本的作用。
关于最新的涉农贷款两个不低于和涉农贷款三个不低于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