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对于那些老赖不还钱、没能力偿还债务、坏账死账怎么弥补?
贷款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从企业到个人甚至一些事业单位都有可能有贷款在身,截至2019年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53.11万亿元。
但银行借出的这些贷款并不是所有的钱都能够正常100%收回来,从各大银行的财务报告来看,大多数银行的坏账率都在1%~2.5%之间,整个行业的平均坏账率大概在1.85%左右,这意味各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概在2.8万亿左右,这个规模比很多省份的一年的GDP都要高。
在这些不良贷款当中,有的可能只是暂时的逾期没法还上,有的则变为坏账,彻底收不回来。
那针对那些没法还上的坏账或者死账银行会怎么处理呢?
通常情况下,银行贷款从逾期到变成坏账再到死账,一般不同阶段银行采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第一阶段、客户逾期时间比较短,比如逾期在3个月以内。
客户逾期时间比较短,这种情况还不算严重,这时候银行基本上都由负责该客户的客户经理进行贷后管理,他们可以通过电话、短信、上门等各种方式跟客户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尽快还款。
在这个阶段,银行客户经理会频繁的跟客户沟通,采取各种方法,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希望客户能够及时还钱。
在这个阶段,如果客户刚逾期的时候有意愿还款,只是暂时没有还款能力,银行也有可能让客户做出延期还款,但延期还款的期限一般不会太长。
第二阶段、逾期时间在3个月到6个月之间。
如果客户逾期超过3个月以上不还,那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严重的,潜在的坏账风险比较大,这时候银行就可能把这笔坏账由专门的催收部门来进行清收。
但银行也是一个正规机构,跟 社会 上那些贷款机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即便银行催收部门接手了,他们采取的催收方式也很正规的,通常情况下不会采取暴力的手段进行催收,而是通过诉讼等方式进行催收。
如果借款人有抵押物的,那么银行会优先跟借款人自行协商,通过拍卖这些抵押物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抵押物拍卖所得不足以偿还贷款的,剩下的余额再通过其他方式来追偿。
但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借款人不配合,那么银行随时可能把借款人起诉到法院,然后通过法院采取强制措施,比如冻结银行账户,查封资产,厂房,设备等方式进行财产保全。
然后再由法院作出判决,法院判决作出的结果无非就是要求企业在规定期限之内偿还银行的贷款,如果在规定期限之内,企业没有偿还银行的贷款,一方面银行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强制措施,通过拍卖借款人名下的财产,比如房产、车产、厂房、设备、存货、原材料等相关资产,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
另一方面借款人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之后借款人很多活动都会受到影响,比如不能坐动车,不能坐飞机,不能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不能买房,不能买车,子女不能就读贵族学校,个人不能出境等等。
第3阶段、贷款逾期超过6个月不满一年
如果通过前面两个阶段进行催收银行贷款仍然没有获得偿还,比如借款人没有抵押物或者抵押物拍卖之后,仍然不足以偿还银行的贷款,那么这种情况下,逾期超过6个月以上能追回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少。
在这种背景之下,银行可能有不同的选择。
第1种选择是持续催收,持续跟进客户,希望客户能够良心发现自己还款。
第2种是直接将这笔不良资产跟其他不良资产一起打包,卖给一些资产管理公司, 比如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一些省级资产管理公司,但是变卖不良资产潜在的损失相对是比较大的,如果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银行一般不会这么做。
第3种选择、背账 ,背账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合法的,银行也不敢公开这么做,一般都是银行一些负责人私自跟 社会 上的一些机构进行合作。背账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些人准备一套假资料,然后银行开绿灯,通过审核把这笔贷款放出去,这笔钱放出去之后,再通过各种方式把钱转给那家出现坏账的公司,让他们偿还坏账,这样可以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这种做法潜在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说白了就是骗贷,所以正常情况下银行也不敢这么做。
第4阶段、逾期在一年以上。
假如客户质量太差,连资产管理公司都不愿意接手,那银行也没辙,等这笔坏账逾期一年以上客户仍然没有还款的,银行只能当做坏账进行核销,然后再从当年的营业利润当中扣除一部分资金进行冲销。
但坏账核销这种做法对银行支行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银行内部有严格的坏账管理办法,如果坏账核销比例太多,有可能分行奖金都没有了,信贷额度也会降低。
大家都知道,中国最赚钱的行业就是银行。对于坏死账,他们大可以不必担心。贷款的,低利息的少,都是关系户,高利息的多,很容易平掉低利息贷出去收不回的损失。取款必须亲自取,每年多少人意外的没了,就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的,这个大家知道,很大一部分没人取或者取不出的。既然入有坏死账出也应该有坏死账。十几年前,镇里一家人在路上开加油站,一天晚上被灭门,后来村民议论,他家那么有钱都在银行,那么多年替银行打工了。既然我们可以免掉外国人的国债,为什么不能免一下国内还不起债的国民?要知道,国家财富都是国民创造的。当然,还不起跟不愿意还要区分开来,不能让投机分子钻了孔。
银行受限于监管机构的约束是做不出,也不允许做出十分过激行为的。银行能做的对客户最不好的结果无非就是起诉,由法院执行局执行老赖的财产归还贷款。
没有一个借款人是直接从还款良好一下子就到彻底还不上,成为老赖的。正常情况都是先第一个月还不上,然后第二个月,再然后每个月都还不上,最终被认定为呆账。在这个认定过程中其实银行会做很多动作来尽可能挽回贷款损失。
一般来说,一笔贷款业务在银行的管辖机构只可能是经营机构(支行或业务团队)或清收部门中的一个。在贷款业务还款正常,或是还款不正常但有希望收回时都归属于经营机构。当贷款确定无法短期收回时,业务就会由经营机构移交至清收部门,由请收部门做最后的挽救。
在经营机构时
当贷款业务还在经营机构时,负责催收的主要是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主要的职责就是进行贷后管理。只要贷款未收回,就属于贷后管理的范畴。贷后管理主要根据贷款的还款情况不同,具体工作也略有不同。
在贷款业务正常时,客户经理会定期查看企业的银行流水,征信报告,经营状况,目的是提前发现问题,尽可能在危机发生前第一时间预警,在危机发生后第一时间采取保全措施。
在贷款业务出现还款不正常的初期,客户经理会先通过电话联系,找到是因为忘记还款还是因为还不上款。
在贷款业务还款不正常的情况没有得到及时遏止时,客户经理要首先了解客户还款情况不佳的主要原因,找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及时与客户商讨出切实可行的回款方案。
在贷款业务连续逾期达到90天以上,回款方案、重组方案都无法落实时,经营机构几乎已经江郎才尽,找不到更好的方案了,只能将业务移交至清收部门。当然,这也就意味着经营机构要背负上贷款审查不严的重责了。
以上描述的经营机构职责更多是官方要求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客户经理也会上门、蹲点,采用一些特殊手段来催收。这就看各个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有什么招了。
在清收部门时
当贷款业务落到清收部门时最主要的就是依靠法律手段了。清收部门会委托律师发一封律师信出去,不管借款人能不能收到,都要把这个动作先做了。一方面是为了让借款人知道银行要起诉了,算是通知。另一方面是为了用法律武器看能不能触动借款人,主动还款。
如果银行发完律师信,没有收到反馈,那就二话不说直接起诉了。银行的证据链几乎都是经过以“万”为单位的案例来验证过的,银行大概率会胜诉。胜诉之后就交由法院执行局上场,该执行执行,该拍卖拍卖。
如果借款人无财产可执行,无资产可拍卖,银行最后能做的,可能就是转让债权了,通过折价,将贷款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至此,一笔贷款就结束了。
总结:
银行在催收时是相对文明的,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打"(打官司)。从贷款还款正常一直到最后无法收回,需要经过银行两个部门进行管理操作。在经营机构时,主要就是“谈”,尽可能找到和平处理的方案,收回贷款。在清收机构时,主要就是“打”,通过使用法律武器来收回贷款。
银行金融对于那些老赖不还钱、没能力偿还债务、坏账死账怎么弥补?
前些年,银行的漏洞比较多,呆坏账比较多。近年来,随着制度的健全,其实银行完全坏死的帐并不算多。
对于不能及时偿还的贷款,他们一般都有如下一些处理方式。
1、催收。包括自己催收和委托第三方催收。
2、征信限制。不及时偿还贷款的会被计入征信,今后要是再贷款或者开信用卡会受到严格限制。所以如果数额较小的,多数就会设法归还了。
3、处置担保物。现在贷款多数都有担保物,例如房贷逾期不还,银行可以处置房子,这是在贷款合同当中约定好了的。
4、起诉贷款人和担保人。贷款多数有有一定财力的人作为担保人,到了这一环节,要么贷款人要么担保人,他们的财产会受到保全处置。
5、实在无法清偿的贷款,打包出售给第三方债权管理机构,例如一百万的贷款,可以以三十万的价格出售,这就相当于收回了三十万。
6、动用刑事手段。有些特殊案件,可以用追究刑事责任这个大法器来处理,例如,追究贷款人的贷款诈骗罪以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等。
只要是从事金融借贷业务,那就一定会出现坏账,死账和呆账。民间借贷如此,那么银行也不例外。但是针对银行来说,因为其有着一整套完善的处理流程,所以后续针对这些坏账,也是自己内部要进行妥善处理的。
1.按照监管规定,银行在发放每一笔贷款之后,都必须要去内部提取一笔坏账准备金,将此坏账准备金列入单独一个账户进行管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是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分类提取的。这方面监管是有着明确规定的。
2.在贷款到期之后,如果客户出现了贷款逾期无法还款的情况,银行此时会采取3个方法并行。一方面按照监管规定,到达一定期限,会按照比例继续提取坏账准备。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员和贷后管理部门会针对借款人进行催收。还有一方面银行会将此欠款人的欠款逾期信息登入人行征信。也就是说这个人的人行征信记录已经有了污点,这笔款项记录从正常状态变成了逾期状态。
3.如果在催收之后,成功将欠款和利息收回。那么银行会从账中将坏账拨备拨回到利润之中,形成正常的银行贷款经营利润,这一笔业务完结。那如果催收无果之后呢?
4.银行按照最终的监管规定,针对不同种类的贷款,在超过一定时限后,提取100%的坏账报备。也就是说银行已经做好了亏损所有本金和利息的准备。这个坏账拨备是冲抵银行的利润的,那么将利润减少,弥补放贷本金。
5.针对欠款坏账,按照内部分类处置流程。一部分银行会委托合作律师机构,向法院提起起诉,通过法院判决进行追讨。那么在形成胜诉的法律文书之后,如果用户还是没有归还,那么就会申请强制执行。同时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庭,将用户诉讼信息登入法院失信执行人黑名单,同时申请限制三高消费。那么用户就变成了我们民间俗称的“老赖”。
6.因为银行的放贷规模巨大,不可能针对所有的欠款逾期人都提起法院诉讼。所以很大一部分银行是不会进行法院诉讼的,那么银行就会内部将其变成呆账,慢慢等待客户主动来找寻银行。因为这部分账务已经提取了100%的坏账报备,所以后续也不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在达到一定积累程度后,报监管部门通过后,还可以将此类坏帐打包卖给不良资产处置经营机构(AMC)。
7.因为有着人行征信黑名单的影响,形成呆账的借款人,其实已经无法在所有金融体系中办理信用卡、办理房贷或申请其他贷款。他已经成为了“金融信用黑户”。未来借款人如果想正常同金融机构往来,那他必须先解决掉这个事情。此时银行就变成了姜太公钓鱼稳坐中军帐,等待借款人找上门来协商解决。
其实借款人如果能够还款,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同银行进行协商,双方妥善解决此事,银行修改人行征信记录状态。所以一切都是一个协商和解的过程。
假如有些老赖认为未来再也不会同金融机构打交道,而且这笔债务,银行也没有去法院进行诉讼。那确实是最终可以赖掉的,但是这个人已经没有了任何金融信用。到底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他可以自己去思量。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简单来说就是银行每放一笔贷款,都会相应提一部分的贷款损失准备,这部分准备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当年利润。
如果客户贷款到期没有还款,银行就会先和客户沟通,让客户尽快筹钱还款,并开始计算逾期利息和罚息。
一旦贷款到期超过一定期限还没还款,这笔没有还完的贷款就列入了不良贷款,到了这一步,客户基本没有还款能力了。银行开始诉诸法律,起诉。
起诉胜诉后,法院的执行局开始执行贷款客户的抵押物、或要求担保人还款。如果客户抵押物没办法处理,或处理后还不够还银行的贷款。那剩余的逾期贷款就可能要进行核销了。
一旦核销,就要用到开始说的贷款损失准备,这样直接就使当年的利润减少了。
所以,虽然流程很复杂,但最终的坏账核销了,利润也减少了。
但核销后,并不代表贷款客户就不用还款了,银行还是对他有追索权的,一旦客户又有钱了,或者有其他可执行的房子、车子了,银行还是会继续追索的
银行坏账怎么弥补?从运行机制上来说,是靠银行自身的盈利积累冲销;从深层根源来说,是全体银行客户买单。
老赖不还钱或者借款人无力还款会造成银行损失,这些损失统称为”坏账“——这是俗称,银行还有更准确的叫法:不良资产。因为即使没有能收回贷款,这些贷款之间还是有风险上的区别的。
贷款资产如果最终形成损失,银行会进行“核销”处理。所谓核销就是用历年计提的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实际从每年利润中计提),来冲销这笔坏账。用白话说,就是银行用自己的利润把这笔账冲销,坏账被一笔勾销了。
以上这些说的是坏账的核销机制。但是,核销最终还是由银行利润来支付,所以核销越多,银行的盈利压力也就越大。
鉴于银行的垄断地位,你就可以知道,银行如果想赚钱会怎么做?——自然是提高贷款利率,增加手续费收入、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这个有点难,但不是不可以)。所以,我说从根源上来说,是全体银行客户买单。客户们必须得承受利率提高,手续费增加等成本,因为他们没有其他选项。
我是空谷财谭,与你分享我的观点。
本身银行放贷款会计提拨备,贷款存续期间会根据情况调整风险准备金,譬如说,刚刚逾期,逾期很久,起诉,执行以后,不同的风险水平对应不同的损失概率,直到全额计提损失。这是一个概率问题,总有不还钱的,从总利润里面扣。
欠债不还,先催收,再起诉,贷款属于民事纠纷,按民事诉讼流程走,法院判了申请执行,查封一切可以找得到的、值钱的财产,像房产、账户、股票、车子等,然后拍卖变现,还钱,不够还债的,继续找财产,申请三高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不能出国、坐飞机、坐高铁、住宾馆之类的。
信用卡超过金额属于信用卡诈骗,报警,立案,刑事案件,直接抓人坐牢。
某一类客户群违约的情况多了,就会调整贷款审批的模型,从源头上把风险控住。譬如,钢贸,福建人……
银行,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对于风险控制自有其相应的控制措施,很多人误以为老赖不还钱、没能力偿还债务形成坏账死账对银行来说就是亏损,其实这个并不一定,因为对于贷款,大部分银行均有要求担保措施,所以坏账并不一定会形成亏损。
担保方式
在银行贷款,最常见的担保方式为:抵押(房地产、车辆、机器设备、在建工程等等)、保证(企业、个人担保)、质押(存单、股票、大宗商品等等),至于说完全无担保措施,纯信用贷款的不是说没有,但是很少,整体影响不大。
银行的贷款出现逾期之后,通过担保措施可以回收大部分的款项,举个例子:以房地产抵押的房子,比如商业用房,最高的抵押率仅为60%,价值200万元的商业用房,在银行最高只能抵押贷款120万元,借款人如果出现逾期之后,银行把市价200万元的房子拿去拍卖,只要卖出的价格不低于120万元的贷款本金,那么银行基本上而言就是不亏了;房地产的抵押率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车辆、机器设备等等,很多的抵押率就50%甚至30%,所以发生不良,并不代表银行就会出现亏损。
亏损账户
当然如果是信用贷款或者抵押物、质押物的处置价格或者担保人的无法全部代偿的,那么银行就会出现坏账,比如200万元的贷款,通过各类担保措施的努力,最终回收了160万元,那么就会形成40万元的坏账,对于这40万元,银行会通过争取让你的至亲帮忙代偿或者法院强制执行你名下的其他财产等等,如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之后,依旧无法全部覆盖坏账的话,那么坏账金额银行会冲抵利润,进行核销。
不过核销只是银行的账务处置方式,并不是说核销掉,你就不用还款了,你与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依然存在,银行始终保有向你追偿的权利,只要你后续又有收入了,银行依然可以向你追偿!
银行有一个可控制到坏账率,大可不必担心,总体都能够保证盈利的。
银行其实就是一家盈利机构,通过吸收存款人进行存款,然后进行循环放贷,当然银行自己也有一部分资产,来实现盈利为目的。相对于把投资人的资金进行管理,实现放贷,市场流通,从而赚取利息差价,手续费等等。大多数银行也进行入股投资其他产业,来达到资金的增长。
银行不会担心老赖不还钱的,银行借贷出去的每一笔欠款都是经过系统审核的,只有通过了才会借贷出去,使坏账率大大减少,基本借款100个人,有2个人坏账,银行都能保持盈利,如果坏账率大,逾期金额大,银行会加大系统审核力度,谨慎放贷。所以借贷一般会审查个人征信记录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坏账率达到不是可控范围,那么银行就会造成亏损。银行方面就会停止放贷或加大审核力度少放贷等。
国内银行审核系统比较先进完善,一般不会出现亏损,所以银行存款人存入银行资金也是相当安全的
民间投资的那些难点怎么破
罄竹难书!
按照不同层次,民间投资的痛点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一、宏观层面
在民间资本日渐雄厚的现阶段,由于全社会对民间投资行为对国家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提高投资效率等都有重要作用等方面达成共识,所以,国家有意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将部分国有投资通过市场竞争方式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重新布局,一方面,有为民间投资创造新的发展方向考量,而另一方面,政府有意通过民间资本为稳定和拉动近年来正步入下行周期的中国经济增长率而做的有益尝试和补充。
不过,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则是残酷无比。
由于民间资本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极大,造成各方面对民间投资概念的理解和民间投资行为自身存在问题认识不一,包括:
投资的领域、市场准入无法界定,严重制约了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
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下如何打破垄断、重新进行资源分配;
客观存在的民间投资行为乱想加剧不信任度下降;
政策面沟通渠道不畅,造成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缺位;
民间投资自身组织管理水平低下,导致民间投资风险骤增。
。。。。。。。
二、微观邻域
肯定是“诚信问题”,此外,还有“回报率(回报期)”、“投资风险”和“退出机制”等,不过,这些也都是和跟诚有关联的。
1、诚信体系全线崩溃危机
诚信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严肃的法律问题,除了在主权、民主和自由等核心利益之外,构建一个合乎全民利益的社会诚信保证体系,更是一个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基础。
市场诚信是社会诚信中最普遍、最重要,当然,也是出现问题最早、最多的部分。我国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初衷即“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同时,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源头也在于市场诚信的危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确立以来,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备等原因,致使市场各类信用危机严重。
尤其是市场诚信危机转入社会其他领域之后,商业机会与行政权力、司法权力、学术权力等耦合牟利,易于滋生政治与学术腐败,导致政务、司法、学术失信于民。因此,市场诚信是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与核心。
2、回报率诱惑
当一个人要投资作某一项目是,他首先会预计此次投资到底可能有多少回报,是否值得。
通常互联网的投资与传统相比回报率大得多,这由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所决定,但是要有良好的运营,
投资的回报率如果可以确定,那么何时能够获得回报将是投资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一年回报与十年回报当然大不相同。
互联网的投资周期可长可短,这要看项目本身,是否有在较短时间盈利的商业构想和执行能力,或者是否有其他的资本退出方法。
3、投资风险
如果你有一笔资金需要投入的话,可能会冷静的想这次投资会有多大的风险系数,如果不成功可能会亏多少,同样,其他的投资者也会由此担心。
通常认为,互联网投资要比传统的投资项目风险更大,因为许多的投资者认为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无形的东西,不容易掌控。但根据本人的项目操做经验(本人曾多次操作项目,其中既有传统行业也有互联网站),并非互联网项目风险更大,只是看你如何运作……
4、公平便捷的资本退出机制
投入是想着如何收获,这是人之常情,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好的回报,那么它就会考虑有几种途径可以将自己的资本收回。在国内,由于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所以通常的资本退出方法是通过项目盈利,但是如果股份的规则设计合理,将会提供给投资者更灵活的退出资本的渠道。
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鄂尔多斯金融危机
“鄂尔多斯的金融危机”,也是当地民间借贷史上遭遇的首场危机。而在危机显露之前,民间借贷链条上的各利益相关者——地产企业、炒房者、债权人以及各色民间金融机构,均是这一击鼓传花过程中的“赢家”。
煤炭开采、拆迁带来滚滚财富,民间财富以高利贷形式参与房地产开发,卖房、炒房带来超额回报……但随着201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打破,鄂尔多斯持续数年且皆大欢喜的全民借贷游戏也难以为继。
不过,这场由“全民放贷”到“人人自危”的危机过程,也成为鄂尔多斯当地居民领悟财富创造与风险教育的“生动课堂”。同时,这场危机也给当地政府带来一次难得的重新审视经济增长模式与民间金融管理的机会。
扩展资料
鄂尔多斯"楼市变债市"调查:全民放贷变全民讨债
2012年8月的鄂尔多斯,到处是停工的烂尾楼和焦急的讨债者。
康巴什新区早已成为一座大量房屋无人居住的“鬼城”,老城东胜区也变身一个充满着钢筋水泥烂尾楼的“怪胎”。
一位当地人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这些工程就再也没有动过。鄂尔多斯90%以上的家庭都拿出了钱投资房地产,如今,这些钱都变成了尚未完工的钢筋水泥。
2012年的夏天,这座中国最富的城市弥漫着“缺钱”的声音: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四处躲债,在建项目纷纷停工;而通过民间借贷将财产投入房地产的老百姓,则担心自己是否会血本无归。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鄂尔多斯"楼市变债市"调查:全民放贷变全民讨债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鄂尔多斯:走过民贷的危机与救
一说到内蒙人,听说那边人有钱人挺多的是么?
2003年到2010年,城市大规模扩张,征地,新兴产业,煤炭市场,促使很大一部分人富起来,拉动了当地消费,在这里做生意挣钱也就很容易。2011年到2015年,出现了民间信贷危机,煤炭市场不景气等问题,导致经济出现下行。做生意的话,近两年也就是...
民间信贷危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信贷危机的解决办法、民间信贷危机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