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减值贷款利息收入与增值税的关系
但是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是“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在两者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已减值贷款利息收入是否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新企业所得税法出台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规定“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该文件在新税法出台后是否已失效?
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已被《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财政部令2011年第62号)明确废止。
现行法规下,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3号)规定执行,即:
一、金融企业按规定发放的贷款,属于未逾期贷款(含展期,下同),应根据先收利息后收本金的原则,按贷款合同确认的利率和结算利息的期限计算利息,并于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属于逾期贷款,其逾期后发生的应收利息,应于实际收到的日期,或者虽未实际收到,但会计上确认为利息收入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金融企业已确认为利息收入的应收利息,逾期90天仍未收回,且会计上已冲减了当期利息收入的,准予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三、金融企业已冲减了利息收入的应收未收利息,以后年度收回时,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
税率、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原因
这是政府在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
现在经济危机,政府可运用经济杠杆刺激经济上升;当经济过热时,运用经济杠杆使经济降温,从而使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1、税率
降低税率,一是节约企业成本,降低商品成本,二是可以使企业保留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从而促使经济升温。
2、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下调可以使企业扩大贷款规模,从而扩大投资和消费规模。但贷款利率取决于基准利率,所以严格说来,贷款利率不是经济杠杆,只是经济杠杆之一(基准利率)的表现形式或效果。
3、存款准备率
降低存款准备率,可使银行增加贷款投放量,使更多的货币投放市场,扩大社会投资和消费。银行法规定,银行吸收的存款要扣除一定比例(比如8%)的金额,存入中央银行,剩下的钱才能放贷。如果降低这一比率,则银行可以增加放贷数量,而且这个增加的比率是存款准备率降低比率的N倍(说来话长,你不允许发挥,这里只能遵命)。
经济杠杆另外还有公开市场操作、公共支出、基准利率、汇率、最低工资等。。。
今年多次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行为属于是货币政策吗?
调整利息属于货币政策。
降低利息税税率属于财政政策。
其他宏观政策如发改委等部门对房地产的政策等。
关于降低贷款利率对税收税率和降低利息税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