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发生调整:博士生每年1.2万
;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在校学生需要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来完成自己的学业。近些年来,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发生了调整,博士生每年可以贷款万。在这里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政策。
根据的国家助学贷款标准,可贷额度如下:
1、全日制本专科大学生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2、全日制硕士生、 博士生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除了可以拿到国家助学贷款以外,还有可能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标准如下:
1、本科和专科每人每年8000元;
2、硕士生每年2万元;
3、博士生每年3万元。
在读博士可以申请的基金项目
在读博士生可以申请哪些基金呢?一般来说,读博士生可以申请的基金主要有三类:国家助学贷款、自主创业资助、学费补偿代偿。具体如下: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贫困困家庭高校新生发放的一种临时性助学贷款,主要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自主创业资助是针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而设立的,主要用于助学生解决创业资金问题。自主创业资助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另一种是校园创业担保贷款。
希望修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年龄限制条件
关于青年基金年龄限制的问题。根据《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年龄分布,35岁以上毕业的博士超过40%。实际上,“青年”的概念本身是不确定的。在具体实践中,28岁以下、35岁以下、40岁以下、甚至45岁以下等人群均可称为“青年”,而且年龄的界定不断在变化。
在某种意义上,“青年”更多的是一种相对概念,即相对于所谓刚刚成年但仍未成熟的人群的称呼,青年科研人员应该是刚刚从事科研不久的新人。相对于用生理年龄作为标准,用获得博士学位后独立从事科研的年限即科研年龄为标准更清晰明确。
国外类似基金,比如欧美不少国家的科技项目,通常不会设置生理年龄限制,而是采取科研年龄,以更好地培养科研新人。为了更好地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建议是否能修改限制条件如下:未获得高级职称及以上职位的;男博士35周岁以内或者全日制博士毕业5年以内;女博士40周岁以内或者全日制博士毕业8年以内。
主要考虑占补平衡,能够给大龄科研新人留条出路。同时,鉴于青年基金的重要性,还建议提高青年项目资助率,让青年人才更好地成长进步,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
博士生助学金一年最高13万,是否太高了?
一点也不高,应该的!
谈及博士奖助,不少在读博士都认为如今学校发放的助学金有点少。而从全国范围看,上一次助学金上调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
2017年,全国的部属高校博士生助学金从12000元上涨至15000元,地方高校从10000元涨至13000元,平摊到每个月就是1000元左右。
这一标准的确不算高,不少在读博士只能依靠家里的接济以及兼职去完成学业。
而包括北大在内的不少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各自提升了博士补助的标准。
多所高校,大幅提升博士补贴
北大涨了多少?青塔人才找到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公布的博士研究生岗位体系,其中校长奖学金的奖助标准达到了每人7万元/年。而对于更加常规的助教、思政岗位,北大的资助标准同样不算低,达到了5.5万/岗/年。
与直接发钱不同的是,北大的奖助学金需要履行相应的职责,比如北大法学院设助研岗位就需要每周工作不低于4小时,岗位奖学金可以比国家助学金高出3.4万元/年。
也有不少高校在近几年直接选择提升兜底资助标准,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在其博士生招生简章中明确,博士生最低资助标准为58200元/年(在国家规定的15000元/年的基础上增加了43200元),平摊到每个月将近5000元。而5000元完全可以覆盖在广州日常的开销,这也意味着华南理工的博士生几乎不用为生活发愁。
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工科基金和科研基金的博士研究生基本奖助学金额度为5万元/年。一些中部地区高校也将博士补贴上调至6000元以上/月。
差距不仅体现在学校之间,也体现在文理科之间。
与当前的就业市场的薪资待遇如出一辙,文科博士在助学金方面也与理工科博士有一定差距。
以南京大学为例,理工农医科博士的最低助研费比基础文科博士高出900块。
面向在读博士开展「学者计划」无疑是全新的尝试。可以预见的是,在北京大学的带头示范下,未来一定会有更多高校效仿、完善。
不过当下,相较于「学者计划」,补助金能否上涨或许还是更多博士关心的问题。毕竟,钱似乎不应该成为他们科研路上的阻碍。
对于博士助学贷款和博士助学贷款毕业后还款期限是几年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