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安全的角度,分析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的利弊。最好分点叙述,谢谢。
利:1、控制市场上货币流通量,执行国家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更有效率,执行更为有力。
2、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为现代银行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商业银行出现危机的时候可以给予足够的支持,防止因恐慌出现的挤兑等事件。
3、维持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弊:1、变相增发货币,加剧通胀。
2、违反市场原则,有可能引发商业银行道德风险。
就想到这么多了,个人看法,不知道对不对的...
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是什么意思啊
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
举例理解:
当工商企业缺乏资金时,可以向商业银行借款。但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足,而其他同行也头寸过紧无法提供资金帮助时,商业银行便可求助于中央银行,以其持有的票据要求中央银行予以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抵押再贷款,必要时还可向中央银行申请信用再贷款,从而获取所需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和坚强后盾,保证了存款人和银行营运的安全。
意义:
1.解决有偿债能力银行暂时性的资金短缺问题,以此稳定银行客户的资金需求,解决银行的借贷平衡问题。
2.商业银行出现危机,“最后贷款人”可以在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购买质素理想的资产,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恢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政策经验能力。
拓展资料:
1.央行报告指出,我国在有效处置金融机构风险方面仍存在不足,尽管现有法律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接管、撤销等有一些原则性规定,但内容相对简单,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手段督促问题机构及时补充资本和恢复经营能力,最终实施处置时,有效财产可能已经所剩无几,存款人和债权人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2.我国对高风险机构的处置多使用停业整顿和撤销方式,较少采用市场化兼并、收购的做法,处置中存在程序不透明、操作不规范、效率低、时间长等问题。
3.“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财政实力相对薄弱,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也尚未建立,金融风险处置中大多由中央银行临时扩张资产负债表承担处置成本,给全社会造成负担。”央行指出,缺乏专门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和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现行《企业破产法》等法规制度较为笼统,缺少可供实际操作的具体规定,不同位阶的规则之间也未能有序衔接。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1、不以盈利为目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
2、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主要指中央银行一般不做期限长的资产业务。以备商业银行和政府之需,需要时,过多发行货币会破坏正常的货币、信用秩序。
3、主动性:主动性是指中央银行在进行金融监管或货币政策操作时,要独立判断并主动采取措施。
4、公开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与财务状况,并向社会提供有关的金融统计材料。影响公众,以便形成合理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效应使其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扩展资料:
按照其资产负债表的构成,银行业务主要分为三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资产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由存款业务、借款业务、同业业务等构成。
负债是银行由于受信而承担的将以资产或资本偿付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债务。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约占资金来源的80%以上,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包括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现金资产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交易业务、清算业务、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托管业务、担保业务、承诺业务、理财业务、电子银行业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银行
最后贷款人原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最后贷款人制度、最后贷款人原则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