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第一条 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信贷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指的贷款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 通过贷款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二)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三)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四条 贷款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本指引第五条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第五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本指引,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六条 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五)贷款的担保。
(六)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七)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
银监会绿色信贷十二大分类有什么
1.从六个分类来看绿色信贷规模来看,主要国有企业贡献了绿色信贷总额的45%以上。 中国金融信息网络绿色金融之家绿色金融分析报告中国银行业绿色信用体系请进入中国银行业中国金融信息网络关键词绿色信用体系分类:分析报告打印我的评论核心提示:中国已基本建立了以绿色信用指导方针为核心的绿色信用体系框架,明确规定了银行金融机构实施节能环保信贷和绿色信贷的政策边界、管理方法和评估政策,确保信贷基金投资于低碳、循环和生态领域。 本文将回顾我国绿色信用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绿色信用体系的构成,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明确界定了绿色金融与绿色金融体系,并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信贷。 只有中国、巴西和孟加拉国有正式的绿色信贷统计,中国的绿色信贷框架体系在世界上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根据2016年银监会绿色信贷新闻发布会,自2007年以来,中国银监会先后发布了《节能减排信贷指导意见》(2007)、绿色信贷指南(2012)、节能信贷指南(2015)等,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政策。 中国已基本确立了绿色信贷准则作为绿色信贷体系框架的核心,明确规定了银行金融机构实施节能环保信贷和绿色信贷的政策边界、管理方法和评估政策,确保信贷基金投资于低碳、循环、生态领域。
拓展资料
回顾我国绿色信用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绿色信用体系的构成,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绿色信用体系的发展历程,不断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政策,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 2012年中共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合一”的整体布局;2014年4月颁布了新环境保护法,加快了环境立法的修订进程; 近年来,国家还先后在许多环境领域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十条水物品”)、《空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空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银监局疫情贷款展期是否可以不调整五级分类
可以不调五级分类的。
1、对于延期的客户,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因疫情可以不下调贷款五级分类。
2、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
3、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
4、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
5、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
银监会贷款重组规定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
1、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2、现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信贷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指的贷款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扩展资料:
非现金资产收取及债转股受让阶段的风险控制:
1、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角度看,收取、受让阶段的要害控制点主要在于签订的重组协议是否符合国务院、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是否经法律部门审查和有关政府部门鉴证,有无不适当的条款;收取的非现金资产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手续是否齐全,财产权证是否有效。
2、非现金资产的价值和债转股的价格评估是否合理,有无高估冒算或低估压价现象,资产评估机构是否具有合法资质;收取、受让是否经集体决策和上级行审批,程序是否合规,有无存在超越授权和擅自收取、受让现象等。
3、目前主要的风险表现为,一是基层行缺乏法律、政策意识和纪律观念,对收取、受让行为盲目决策、草率许诺,无方案实施、超审批权限等,
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的逃废债心理和权钱交易歪风。
二是由于收取、受让的过程仓促,导致手续、权证等欠缺,为资产的账务处理、处置和回收增加了难度,甚至造成实际损失。
三是忽视价值评估和价格确认,收取、受让时往往与资产的实际价值有较大偏差,在处置、回收过程中损失暴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组贷款
关于银监局关于贷款分类和银行贷款划分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