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全国个人住房贷款环比多增超千亿,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人们的购房欲望达到了高峰,另外就是贷款买房,国家给开了绿灯,人们充分利用了这个有利的条件。近期按揭贷款政策有所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房企融资正恢复正常,居民购房意愿也有了边际提升。
扩展资料:
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1、个人层面:经过前期的调控,居民对房地产市场认识也逐渐回归理性,房子在一些人的意识里逐渐由投资品向居住需求回归,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也发生了变化。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预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前期非理性发展有很大一个支撑因素是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但这个预期已经不合时宜。但反过来看,为了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是使人们对房地产市场形成过度悲观预期,毕竟过度悲观的预期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背道而驰的。
2、政策层面:“房住不炒”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本定位。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发展会产生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利少而弊多,这里不再赘述,所以中央下定决心要将房地产市场拉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但也要明确,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发展轨道,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打压房地产市场,而是要维护其健康发展。毋庸置疑,房地产市场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性发展将会对经济产生良性作用,也会有助于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也会兼顾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3、金融层面:
一、要防范房地产市场产生风险,包括房价过快增长、房地产商债务问题等,并向金融部门传导;
二、要保证刚性住房群体的信贷需求,在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对首套房购房者予以支持,例如数据显示,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中有90%以上都是首套房贷款;三、房地产市场相关信贷变化是经济总体信贷形势的一部分,一定范围内的松紧都是正常的,而且房地产是实体经济的重要部分,信贷对其有合理支持也是正常的,但信贷政策不会支持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发展;
四、金融机构在符合调控要求的情况下,在房地产信贷方面也有自己的节奏和把握,前期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较低为之后信贷形势留出了较大空间;
五、在保证刚性需求条件下的个人住房贷款(包括房地产市场的其他相关贷款)适度增加,有助于缓解部分房地产商出现的债务问题,也有利于抑制房地产市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向其他市场主体传染。
6月房地产贷款新增规模较5月明显提升,如何有效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最新的数据显示,6月份房地产贷款新增规模较5月份明显提升,连续两个月环比多增,预计当月新增超1500亿元,较5月份环比多增2500亿元。这对楼市来讲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房地产贷款的规模不断增加,意味着购房贷款的人群越来越多,这样才能维持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运转,如果买房的人持续减少,开发商建造的房子无人购买,就会导致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为了让房企更好的发展,有效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可以加大银行对房企的贷款,其实开发商一直是银行贷款的大客户,如果银行一旦不对开发商贷款,那么开发商的资金链就很容易断裂,从而导致项目烂尾,产生很多遗留的问题,特别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不容乐观,很多购房者都处于观望的状态,为了给这些开发商输血,一定要加大对开发商的放款。
提高按揭贷款审批效率,这样开发商才能及时回笼资金,而且不允许开发商把这些钱拿去投资其他项目,一定要专款专用,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依法依规做好相关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加速放款的目的是进一步化解房企流动性困境,才能更好的促进房地产的回暖。
房地产行业整体销售已有回暖势头,但仍然处于下跌的趋势,这个时候有很多小开发商可能坚持不住,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现在银行也是尽可能的满足开发商合理的融资需求,鼓励开发商自己造血,尽快让停工的项目复工。为了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央行发布最新房地产数据 结果出乎意料
人民银行统计,201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年增加16.81万亿元,同比多增6439亿元。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
一、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速回升
2019年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98.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9.36万亿元,同比多增1.35万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38.43万亿元,同比增长9.0%,比上年末高2.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28万亿元,同比多增1.0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7.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比三季度末高0.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87万亿元,同比多增3897亿元。 从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42.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比上年末高0.5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40.15万亿元,同比增长6.2%,比上年末高1.8个百分点。
二、工业与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修复
2019年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9.18万亿元,同比增长6.8%,比三季度末高1.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912亿元,同比少增39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三季度末高1.3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6%,比三季度末高2.6个百分点。 2019年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9.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0%,比三季度末高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45万亿元,同比多增329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1%。
三、普惠小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2019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1.59万亿元,同比增长23.1%,比上年末高7.9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多增8525亿元。2019年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704万户,同比增长26.4%,全年增加565万户,同比多增100万户。
四、绿色信贷保持较快增长
2019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0.22万亿元,余额比年初增长15.4%,余额占同期企事业单位贷款的10.4%。 分用途看,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贷款余额分别为4.47万亿元和2.49万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4.3%和11.0%。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3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3.0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3%。
五、农村贷款增速回升,农户和农业贷款增速减缓
2019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5.19万亿元,同比增长7.7%,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68万亿元,同比多增4515亿元。 2019年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28.84万亿元,同比增长8.3%,比上年末高2.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35万亿元,同比多增4103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0.3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19万亿元,同比多增575亿元;农业贷款余额3.97万亿元,同比增长0.7%,比上年末低1.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14亿元,同比少增165亿元。
六、房地产贷款增幅持续平稳回落
2019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末低5.2个百分点,连续17个月回落;全年增加5.71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34.0%,比上年全年水平低5.9个百分点。 2019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末低12.5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61万亿元,同比增长6.7%,比上年末低22.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比上年末低1.1个百分点。
七、住户经营性贷款平稳增长
2019年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55.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比上年末低2.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43万亿元,同比多增648亿元。 2019年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1703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4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3%,比上年末低3.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17万亿元,同比少增1055亿元。
央行:构建房地产金融调控长效机制
央行: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完善了房地产金融调控机制
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公布了,央行在今年上半年所做的几项工作和市场情况。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国内金融总量适度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了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
同时,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阮健弘提到,一季度末,影子银行类资管产品、非标债权、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循环规模分别比历史高峰下降五分之一、近四分之一、近五分之一。探索形成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模式,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
期内也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调控机制,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构建房地产金融调控长效机制。
央行:6月末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9.5% 增速回落2.2%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中长期投资的投向结构看,金融对制造业、基础设施业,除房地产以外的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稳固,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
根据最新数据,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是50.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年末回落了2.2个百分点。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18.9%,同比少增5699亿元。
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是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年末回落了3.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了3433亿元,同比少增4012亿元。
据介绍,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是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年末回落1.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1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6.7%,同比少增1602亿元。
央行:上半年住户部门杠杆率下降0.4个百分点
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谈央行在今年上半年所做的几项工作和市场情况时还表示,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为宏观杠杆率稳定提供了基础保障。
其中,2021年一季度国内宏观杠杆率为276.8%,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下降0.9、1.3和0.4个百分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上交所修订特定品种公司债券指引 新增碳中和绿色公司债
7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关于此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1年修订)》的通知。
通知称,上交所修订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新增了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蓝色债券、乡村振兴公司债券相关安排,现予以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绿色公司债券是指发行人公开或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的公司债券,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应用于绿色产业领域的业务发展,其中确定用于绿色产业项目(以下简称绿色项目)建设、运营、收购或偿还绿色项目贷款等的募集资金金额应不低于募集资金总额的70%。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海洋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项目的绿色债券,发行人在申报或发行阶段可以在绿色债券全称中添加“蓝色债券”标识。
乡村振兴公司债券,是指发行人公开或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乡村振兴领域相关项目的乡村振兴公司债券,确定用于相关项目的金额应不低于募集资金总额的70%。
温州市住建局:坚持“房住不炒” 严禁炒作学区房
7月13日消息,温州市住建局近日向温州市房地产估价师与经纪人协会、各房地产经纪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下发了《关于严禁炒作学区房,恶意哄抬房价行为的通知》。
通知共明确有4项要求:
第一、各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加强房源发布管理,落实房源核验程序,不得在门店、线上以学区房为卖点发布房源信息。
第二、各房地产经纪机构规范业务承接管理,规范委托程序,不接受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经纪委托。
第三、各房地产经纪机构强化从业人员管理,严格落实相关规定,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不得参与炒作学区房的任何活动,严禁在网络平台发布、传播炒作学区房、哄抬房价的信息。
第四、落实各房地产经纪机构主体责任,对于落实本通知不到位、不全面的企业和个人,行业管理部门将依法严肃处理,市政府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采取联合惩戒。
温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制定下发这一通知,是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决制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恶意哄抬房价等行为。
成都住房公积金政策调整 取消二手房楼龄超过10年首付提高10%规定
7月13日,成都住房公积金中心于官网发布《关于调整再交易房公积金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该文件自2021年7月15日起执行,以贷款受理时间为准。根据《通知》内容,购买再交易房办理公积金贷款的,如所购再交易房由住建部门公布了成交参考价格,则住房价值按住建部门确认的网签备案合同价、房屋评估价以及住建部门公布的成交参考价格三者中的最低值认定,计算可贷额度。
另悉,取消原“所购再交易房(二手房)楼龄超过10年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相应提高10%”的规定。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据成都公积金中心官网,目前公积金贷款利率5年(含)以下为2.75%,五年以上利率为3.25%。单职工缴存家庭最高贷款不超过40万,双职工缴存家庭贷款最高不超过70万。首套房首付不低于三成,二套房首付不低于四成。
六季度房地产贷款数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全国房贷数据、六季度房地产贷款数据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