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长突然离职引发连锁反应,漩涡中的南京银行,到底发生了什么?
撰文 / 周梦婷
编辑 / 孙月
从行长林静然突然离职,次日股价闪崩,到西部证券首席对其判断的发酵,南京银行陷入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漩涡。在向媒体澄清了两次“公司经营管理一切正常”之后,7月1日晚间,南京银行再次发公告表示,“公司经营管理一切正常”,相关信息为恶意造谣,并表示,已经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将依法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然而,在这舆论漩涡背后,投资者也嗅到了某种意外或者反常的气息。首先林静然辞任南京银行行长后的就职走向,从一位万亿银行的正职行长职务,被安排至规模仅千亿的集团副职,这一人事调整,颇显意外。
紧随而来的还有南京银行突然更换公章,以及随后又删除的更换公章公告,再加上林静然辞职当天,出身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邓智毅被任命为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同时协助负责处置金融风险以及分管南京银行,这一系列事件的相继发生,也让投资者产生了某种不安的情绪,并反映到了资本市场。6月30日,南京银行的股价盘中一度逼近跌停。
而西部证券首席在微信群发表的关于南京银行的一些判断与风险提示的观点,给风声鹤唳的投资者更增加了一些恐慌心理,以致南京银行报案,西部证券开除涉事人员。
但是,受传言困扰的南京银行,会安然走出旋涡吗?
蝴蝶抖动的翅膀,掀起了一场风暴。此次风暴的源头,正是南京银行行长的突然离职。
6月29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行长林静然因工作需要、另有任用,向该行董事会提交了辞职报告,辞去南京银行董事、行长、财务负责人等一系列职务,南京银行行长职责暂由董事长胡升荣代为履行。
然而,林静然辞职南京银行之后的职务走向,颇令人意外。7月1日,南京东南国资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南集团”)领导一栏,林静然赫然在列,显示他为东南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委员(保留市管企业正职待遇)。
(图源/东南集团官网)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南京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已达到1.88万亿元;东南集团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末,其集团总资产仅为1896亿元,与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相差了近10倍。
从一位万亿银行行长的正职职务,再到规模仅千亿元的集团副董事长的职务,林静然的这一职务调整,着实让投资者感到疑惑不解。
东南集团官网显示,东南集团成立于2014年,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河西新城、 南部新城、仙林大学城、麒麟科创园等江南功能区发展设立的市属国有独资公司。旗下业务板块包括公寓租赁、基金投资及工程建设。
公开资料显示,林静然出生于1974年,工商管理硕士,正高级经济师,曾在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担任过重要职务,拥有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
从南京银行辞职前,林静然在该行的职务包括党委副书记、行长、执行董事、财务负责人,同时还担任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银行业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多个职务。
林静然的“意外”离职,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南京银行“用脚投票”。林静然公开离职次日,也就是6月30日,南京银行的股价在早盘一度逼近跌停,截至当日收盘,南京银行最终跌幅为6.46%,报价10.42元/股,74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然而,事情的走向却出乎南京银行的意料,行长的离职,仅仅是南京银行陷入舆论风波的起点,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再次将南京银行推向舆论的聚光灯下。
巧合的是,在南京银行行长林静然辞职当天,南京市突然任命了一位来自资产管理公司的副市长。
6月29日,“南京人大”微信公众号显示,邓智毅被任命为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协助负责处置金融风险,同时还协助分管南京银行等,这也为南京银行陷入舆论漩涡再添了“一把火”。
邓智毅履历显示,他于1988年参加工作,曾在央行资金管理司、计划资金司、货币政策司等部门任职,后来又在原银监会银行监管部门担任过诸多重要职务。
2018年8月,邓智毅出任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资产”)执行董事、总裁,今年4月还代为履行东方资产董事长职责两月余。从其履历看,邓智毅是处理银行“坏账”的专家。
东方资产是财政部、社保基金理事会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央金融企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1年末,东方资产合并总资产达12057.9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574.49亿元。
而南京银行更换公章,以及离奇消失的更换公章公告,则将南京银行进一步推向了舆论旋涡的中心。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7月1日,南京银行官网发布关于启用“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公章的公告,据公告,因“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印章使用年限较长、磨损严重,为便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决定更换印章。自2022年7月1日起,启用“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章,原印章于同日作废销毁。新印章名称不变,并已在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完成备案登记。
据银行业人士和律师说法,企业更换印章一般与旧章出现问题或内控管理有关,但并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企业现状的依据。
离奇的是,当前《 财经 天下》周刊在南京银行官网已无法找到这条公告,疑似被删除。
祸不单行,围绕着南京银行的离奇事件一件接着一件。7月1日,西部证券通信首席傅鸣非发表的关于南京银行的观点,彻底“激怒”了处在舆论旋涡中的南京银行。
7月1日,一则涉及南京银行的群聊记录在社交媒体快速发酵,交流内容为西部证券通信首席傅鸣非关于南京银行的一些判断与风险提示。
(图源/网络)
再加上近两日南京银行行长辞任、启用新章,以及邓智毅的走马上任等等事件结合在一起,也似乎为傅鸣非的上述言论提供了“佐证”。
一时间舆论哗然,又将南京银行推上了风口浪尖。7月1日,“南京银行行长林静然辞任”、“南京银行启用新章”、“南京银行”等词条纷纷登上微博热搜,一时间关于南京银行被引发了众多猜测和联想,傅明非本人也陷入舆论漩涡。
(图源/网络)
资料显示,傅明非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现为西部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曾任职于民生证券,于今年2月份才加入西部证券,此前也未专注于银行业研究。
据悉,傅鸣非系西部证券研发中心试用期员工,并非银行行业研究员,也未经授权对银行行业进行研究。
傅明非本人也为自己的言论付出了代价。针对通信首席傅鸣对南京银行的不当言论,西部证券已对傅明鸣非进行合规问责,并已解除公司与其在2022年2月18日签订的劳动合同。
公开资料显示,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2月8日,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南京银行历经两次更名,先后于2001年、2005年引入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入股,于2007年成功上市,是首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城商行,同时也是A股六大万亿城商行之一。
南京银行作为城商行龙头,发展势头一直较猛,但伴随而至的还有资金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业绩方面,南京银行近年来业绩稳健增长。2019年至2021年,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4.42亿元、344.65亿元、409.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4.53亿元、131.01亿元、158.57亿元。
最重要的是,作为衡量银行资产质量重要指标的不良贷款率,南京银行多年以来也一直保持在1%以下。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南京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9%、0.90%、0.91%。
在业绩亮丽的背后,南京银行因为贷款资金用途监管不严等原因,屡收罚单。
根据银保监官网信息,2017年至今,南京银行及分行共受到41次行政处罚,其中贷款及同业资金管控问题占五成,明确写明资金违规流向房产、地产、证券等限制性领域的处罚次数达12次。
而南京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占个贷的比例一直较高,2018年至2020年,皆在37%以上。到了2021年,这一数据即使有所下滑,但依旧达到了35%以上。截至2021年末,南京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为835.40亿元,占个人贷款余额的35.8%。从对公贷款来看,南京银行2021年的对公贷款合计5439.43亿元,投向房地产的贷款占比达到了6.88%。
此次陷入舆论风波的南京银行,到底是银行经营出了问题,还是投资者虚惊一场,也许不久就会水落石出。
南京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2022年2月28日,金融时报发布的文章《让普惠金融“雨露甘霖”滋润小微企业》显示,至2021年末南京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67.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7.90亿元,同比增长7.86%;在文中该行董事长表示,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城商行,南京银行始终不忘“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初心。
那么,从十年(2012-2021)的长期视角观察整体数据变化,南京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和居民个人贷款方面的业务发展如何呢?

附图一
总量增长分析
第一,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情况。2011年末,南京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267.85亿元,同比增长51%。2012年至2021年十年期间,该行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幅变化区间为6.73%至38.86%;其中增幅最大值为2015年,此后呈现波动下行趋势,2018年开始一直低于该行贷款平均增速,2019年增幅为最小值;2020年反弹至13.98%,2021年再回落至7.86%(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

附图二
不过,近年来其中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000万元以下)增长相对更快。2018年末,南京银行普惠小微贷款285.43亿元;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间,同比增幅分别高达34.15%、31.38%和30.42%(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明显高于该行贷款平均增速和小微企业增速,成为拉动信贷业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至2021年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至656.12亿元。
对于这一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南京银行当然非常重视,在组织和人力资源上进行了倾斜性配置。组织结构上,目前已经开成了“总行、分行、支行”三级“小企业金融部”的完整架构;在人力资源上,该行133家综合性支行的小企业金融部均按照“1+1+2”的人员数量配备。尽管目前信贷业务线上化趋势明显,但是对于普惠小微贷款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人海战术”现象;所以2020年末该行员工数量(仅指单一法人口径)11514人,比2017年末增加2136人;而2021年员工数量则可能已经超过1.2万人。

附图三
第二,个人贷款增长情况。2011年末,南京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68.33亿元,同比增长34.90%。2012年至2021年十年期间,个人贷款同比增幅变化区间为16.05%至54.84%(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四)。其中,增幅最大值出现在2018年,主要原因在于当年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同比增长91.22%。
由于消费信用贷款规模增长过快,该行的信贷管理还是有所滞后,因此后来多家分支机构由于这方面原因受到监管处罚。例如,2018年12月,该行无锡分行因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买理财、投资证券、购房或偿还贷款等违规事实,被处以罚款65万元;2019年4月,该行南通分行因发放消费贷款进入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原因被处罚110万元。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南京银行个人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6.05%和17.52%,增速比前期明显放缓。这一表现,与同期居民消费增长、购房增长相对放缓趋势相一致。

附图四
结构调整分析
第一,小微贷款与个人贷款占比。2012年末,南京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28.30%和15.64%;此后前者整体波动不大,但是后者上行较为明显。至2021年9月末,个人贷款占比波动上行至29.84%。2021年末,小微贷款占比约26.1%(按贷款总额8300亿元测算),与2017年的峰值相比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五);原因如前文中分析的,该行2018年之后小微贷款增速相对全部贷款偏慢。
不过,由于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更快,所以其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从2017年末的5.94%,增长至2021年末的约8.38%;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占比则从2017年的17.27%,增长至2021年末的30.27%。

附图五
第二,总资产结构情况。在银行业界,南京银行的同业与投资等资金运营业务一直很有名气。所以,过去该行的贷款(净额)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一直不高,2012年至2018年期间数值在29.55%至37.05%之间波动;2019年末贷款占比超过40%,2021年三季度末升高至44.24%(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六)。
消费贷余额740亿!南京银行联合万达小贷放贷频遭投诉
上周,互金商业评论发布标题为“国美易卡3亿ABS获批,联合招联金融、南京银行放贷,综合费率高达110%”文章引发关注。探长读财注意到,南京银行为发力消费信贷,着力打造“你好e贷”和“鑫梦享”两大平台。与此同时,南京银行还为蚂蚁借呗、京东金条提供资金。
南京银行官网显示,个人贷款产品多达12款。其中,个人信贷产品包括信易贷(覆盖授薪人士,最长授信5年)、你好e贷(正常缴纳公积金人士),以及鑫梦享消费金融产品——随鑫花(个人小额信贷产品)、购易贷(个人消费分期产品)、诚易贷(个人大额信贷产品)。
南京银行2019年半年报显示,银行继续坚持消费和住房贷款双轮并驱,确立“你好e贷”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 ,全力推动消费贷款的线上化、场景化、平台化转型,推动零售贷款规模、效益、结构、客户与质量的均衡持续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5月18日,南京银行发布“你好e贷”品牌。据介绍,“你好e贷”具有审批快、利息低、流程简、渠道多等特点,提供7×24小时在线申请、实时审批、按日计息、随借随还,最高额度可达30万元。
图:南京银行在北京南站投放的“你好e贷”广告
鑫梦享消费金融页面显示,平台合作伙伴包括360借条、度小满金融、飞贷、毕博金服、万达普惠、维品金融、小米贷款等。
消费信贷余额740亿,同比增长75%
一方面丰富自营消费信贷产品,另一方面又联合互金巨头放贷。南京银行消费信贷规模由此迅猛增长。
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个人贷款余额1525.11亿元。其中,消费信贷余额739.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5%。
数据显示,南京银行消费信贷余额超过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不过,这并非消费信贷余额第一次超过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南京银行2018年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个人贷款余额1293.73亿元。其中,消费信贷余额573.43亿元,住房抵押贷款余额567.77亿元。
而在此之前,南京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一直都大于消费信贷。
南京银行半年显示,参股或控股金融机构包括苏宁消金(持股15%)、日照银行(持股20%)、芜湖津盛农村银行(30.03%)、昆山鹿城村镇银行(持股47%)、宜兴阳羡村镇银行(持股50%)。
南京银行披露其控股的宜兴阳羡村镇银行、昆山鹿城村镇银行半年净利润分别为2708.6万元、4020.4万元,但未披露其参股的芜湖津盛农村银行、日照银行,以及苏宁消金的财务数据。
探长读财注意到,苏宁消金虽是持牌机构,但苏宁金融和南京银行均将重心放在自身业务上,例如南京银行力推“你好e贷”,而苏宁金融则主推“任性付”产品。正因如此,背靠两棵大树的苏宁消金,业绩反而在持牌机构中掉队。
南京银行2018年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苏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6亿元,资产总额63.89亿元,净资产6.1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0.45亿元。
被诉收4%“砍头息”,涉案信息激增
南京银行在发力个人消费的同时,涉及的金融借款纠纷随之增多。
2019年9月26日,网友匿名在黑猫投诉发帖称,其9月23日在南京银行办理了一笔消费贷款,总金额15万元,通过南京银行线上视频认证不收取费用,四年期年化利率18%。在这么高的利率下,贷款到账后立即被扣13500元,请南京银行核实该笔贷款由谁负责,以及被扣资金的去向。
根据网友贴出的图片,2019年9月24日14:21分银行账户收到15万元,但随后两分钟,其银行账户又被划扣1.35万元。还款详情显示,全部待还本金15万元共分48期,每期还款4406.25元。据此计算,南京银行“鑫梦享”(网友投诉对象)贷款综合费率为22%(注:如果去除被划扣的1.35万元,该笔贷款综合费率刚好18%)。
事实上,南京银行涉及网络投诉的情况并不多,尤其是自营贷款产品,利率和催收都很规范,主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企查查数据显示,南京银行近三年涉案信息激增,2017年763件,2018年1272件,2019年1782件(截至发稿前)。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高达4424件,借款合同纠纷442件,两类纠纷合计占南京银行涉案信息90%。
探长读财注意到,中国裁判文书网11月7日(3份)、11月8日(17份)共发布涉及南京银行裁判文书20份,均为南京银行申请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法院对被执行人进行了调查,但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探长读财还注意到,多位网友在聚投诉发帖称,南京银行联合快易花(万达旗下)、360借条等现金贷平台放贷。
联合万达快钱放贷,综合费率踩36%红线
2019年9月20日,陈先生在聚投诉发帖称,其第一次在万达普惠借款,页面提示年化利率19.61%,之后几笔借款均未提示利率,后来自己计算发现,万达普惠贷款年化利率高达36%左右。
陈先生认为,南京银行作为放款机构,36%的贷款年化利率太高。其与南京银行客服沟通,对方反馈将进行处理,但却让万达普惠给其一个更加不利的结果。 投诉之后无法打开借款合同,可谓做贼心虚。
根据陈先生贴出的图片,其在万e贷申请借款1万元,分12期偿还,每期偿还996.55元(根据其他网友发帖投诉,万e贷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
据此计算,万e贷综合年化费率为34%。这也意味着,陈先生从万e贷(万达普惠旗下)申请的贷款费率未超过36%红线。不过,正如陈先生所述,南京银行作为放款机构,34%的综合年化费率并不便宜。 显然,万达普惠一点都不普惠。
事实上,南京银行不仅是万达普惠旗下万e贷的资金方,也是万达旗下快钱快易花的资金
2019年10月27日,张先生在聚投诉发帖称快易花(万达旗下快钱产品)联合南京银行收取担保费。其在投诉详情中陈述,“我想提前结清贷款,但无法接受高额担保费,与客服协商无果,希望尽快结果”。
根据张先生贴出的图片显示,其在快易花借款5300元,分6期偿还,其中第1期1049.11元(本息906.61元+担保费142.5元),第2-6期每期偿还962.32元。 据此以IRR公式计算,万达快易花综合费率为36% 。
联合360借条放贷,额外多出担保费
因为万e贷和快易花,南京银行频遭投诉。不过,南京银行的烦恼还不止于此。据多位网友投诉,360借条一方面在微信、抖音等网络渠道投放“零抵押零担保,额度高利率低”广告,一方面又联合南京银行发放由第三方担保的贷款。
2019年10月20日,蒙女士在聚投诉发帖投诉,南京银行联合360借条发放高利贷。根据投诉,其在360借条申请借款16900元,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爆通讯录。征信显示,南京银行为放款机构,利率高达36%,山西尧信融资担保再担保有限公司为其提供担保,并收取收取担保息费。
因为本人不知情,多次向平台反馈该问题被拒,并且概不协商,希望有关部门出面处理,停止催收。
事实上,蒙女士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
10月24日,唐先生在聚投诉发帖称,其在360借条申请借款6900元,分12期偿还,每期还687.13元。5月份逾期了几天被爆通讯录,并且被南京银行上征信。
根据征信显示,该笔贷款放款机构为南京银行,并且利率高达36%,广东银达融资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其提供担保,而担保息费很高,本人一概不知情,多次向平台反馈该问题被拒,并且平台不协商处理。
工商银行南京分行资产规模多少
工商银行南京分行资产规模近1.9万亿元。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原南京分行)是中国工商银行系统内规模最大的省级分行之一,在省内拥有市分行13家,分支机构近1100个,员工2.4万人,为全省超5000万个人客户和近90万对公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末,分行资产总额近1.9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近1.7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超1.6万亿元。连续获得中国银行业优质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区域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等各类荣誉,得以入选25年影响江苏人生活的25大功勋品牌。
南京一季度各项贷款余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南京一季度各项贷款余额查询、南京一季度各项贷款余额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