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买理财产品划算吗
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质押贷款,利息有两种:基准预期年化利率或上浮10%。于是有人问,如果把质押贷款的资金再去买银行理财产品,会赚到钱吗?这样贷款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划算主要看贷款利息和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比。如果预期年化收益比利息高,就会划算。下面,希财网详细为你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5%至5.8%之间,比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预期年化利率稍高。
以100万元买理财产品为例,若投资期限为1年,历史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投资预期年化收益为5.5万元。在该产品刚起息时,质押贷款获得90万元,然后到另一银行买投资期限为11个月的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8%,投资预期年化收益约为4.8万元。
两款产品获得的预期年化收益共为10.3万元。若上述贷款预期年化利率为5.1%,贷款期限为11个月,则90万元贷款利息约为4.6万元。10.3万元减去4.6万元,纯预期年化收益为5.7万元。也就是说,折腾了半天,冒着被银行提前收回贷款的风险,纯预期年化收益才多收入2000元。
综上来看,贷款买银行理财产品要想赚到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原来购买的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收益率要比质押贷款预期年化利率高;二是重新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要比贷款预期年化利率高出许多。
此外,还要注意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主要是针对急需资金周转的投资者,贷款资金禁止用作购买理财产品等权益类投资。如果被银行发现贷款资金用来投资理财,那么会对个人造成影响。
保险公司的理财险到底划算不划算?
先看流动性:
钱,作为一般等价物,只有流通才有价值。简单的理解亲,一笔钱你只有发挥了用处才是有价值的,不然就只是一个数字停留在你的账户上。在这个时候,就要看你自己对于金钱的规划是怎样的了。保险产品,都属于10年以上的中长期。如果几年内你要买房,买车等支出,恰好这笔钱也是准备全部用在这个用途没有结余的,那么保险在流动性上讲就不适合。而如果几年内,你可能也就偶尔有可能资金需要周转一下,那买理财险是适合的,毕竟保险有保单贷款功能。目前大部分贷款利率并不是很高。
再看收益性
既然是中长期的产品,收益我们就得看长期收益。有一个国内的背景不得不提,那就是利率的全面下行。而未来利率会进一步走低。尽管目前有5%左右的保本银行定期存款,但最长无非5年,5年后利率可能降低到只有1%。所以相比下来,保险产品真实预订利率在2-4%之间,有些匹配万能账户,保底利率1.75-3%复利,目前依旧都在4.5%以上。这样的收益,看来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当然,保险产品也有很多细分领域。比如年金险,终身寿,投连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适合前两个,投连险往往国内的收益不高也有风险,并不适合投。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给结论:保险理财险属于中长期理财,基本上是最为家里的储蓄的,那这样的产品肯定划算!但如果短期需要流动,而且可能就是大额消费,就不划算了!
贷款买保险合适吗
【问题答案】
贷款搭售保险,叫做强买强卖,属于不合理的一种经营方式。对贷款者存在了一定的侵害。这属于商品经营法的范畴。也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损害。你可以打12378向银保监局投诉,要求退保并全额退还已收保费并支付保费利息。
【相关知识】
一、相关法律法规
1、1999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2、2011年12月2日,《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要求,出借人将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3、2017年12月1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要求各类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各项贷款条件以及逾期处理等信息应在事前全面、公开披露,向借款人提示相关风险。
4、2017年12月8日,《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排查综合实际利率是否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是否存在从贷款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或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行为。
5、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5〕81号)第三点第五项:“保障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金融机构应当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允许范围内,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意原,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
6、《中国银监会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 通知》(银监发〔2012〕3号)第一条第五项:“不得借贷搭售。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品”的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强制要求购买保险产品的行为是违规行为。
7、《消费者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有权独立选择商品或服务”,消费者有权独立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独立选择商品或服务方式的种类,并决定是否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种类的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服务。
【答主建议】
贷款搭售保险的购买保险者居然不是保险的最大受益者,不能与大法相背。由于该条款没有实施细则、不公平性,与《民法》。尽管理论界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有上述争议,完全扩大了第25条的不合法,在法律效率上低于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保险单由贷款人保管,保险分足额保险和不足额保险、《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精神相背。
贷款交社会养老保险合适吗
合适
看贷款利率了,只要不是高利贷就划算。
一般来说养老保险每月500左右,交15年,一共交9w左右。
退休后每月大概2500,3年回本,之后的都是利息。
结论就是年化收益率大概是100%,基本没有哪个理财产品或者贷款有这么高的利率,所以就收益率而言是划算的。
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很多,其实能经常关注社保的人,都是一批有选择权的人,而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没有这个选择权。
也就是,问题中的,没有缴纳社保能力的人群,这可能是很多经常上网的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尤其是那些常常生活在发达城市地区的人群,还有那些生活在影视剧里的人群,突然会想怎么可能,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经济这么好,我们都已经奔小康了,竟然还有交不起社保的人,还有这种情况发生。根据数据显示,我们依然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这一数据引发很多人质疑,社会各界在追问月收入1000元左右以下的人,真的有6亿这么多吗?甚至有些学者也跟着起哄。
可见,一叶障目的人,还是特别多。
这也是,这个问题存在的价值,否则这个问题问的就没有意义,如果每个人都很富裕,就不用为交社保发愁。
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社保,应该从1984年社保制度体系改革说起,按照这个时间周期不长,也就是短短36年。中国社保建立时间短,任务重,责任大,成为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
首先,面对中国社保这问题,对于有经济能力的人来说,压力比较小,但是没有经济能力的人来说,可就不小了。而且社保缴纳金额,没有呈现下行的趋势,相反是上升的趋势。这当然是与我国的社保存在巨大缺口有密切关系。
中国社保问题,可能是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要面对的,个人有交不起和不愿意交的,对国家来说,很多人要领社保,但是社保金额有限,而社保资金保值增值是一个大问题。
根据社保领取原则,未来很可能采取多交多领,少交少领,不交不领的基准。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全世界都必须面对有一部分人始终交不起社保的现实,就像西方很多国家一样,有人就是交不起社保。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文明的进步,国家还是会单独给这些人开出一个绿色通道,比如特殊救济机制。
其次,为了缴纳社保,去借钱,这个就没有必要了。
1、社保缴纳是有前提的,没有能力缴纳的,是可以被允许不交,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2、社保不是投资,借钱缴纳未来可以偿还,就一定有足够的社保金额领取,恐怕是很多人想得太美好,毕竟社保是一个动态的机制,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年年上涨。给人造成一个错觉,就是现在缴纳,未来自己领取的社保金额会超过自己缴纳的,这当然是理想状态,关键是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养老金不可能足额发放是存在可能的,绝不是像现在这样的。
3、借钱缴纳社保,在我国是不提倡的。如果能借钱缴纳社保,可能会有很多人通过不一般的手段,比如,借高利贷缴纳社保,这会造成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4、社保不是用来发财的,很多人之所以想着借钱交社保,就是想着老了,按照现在老年人领取的养老金,是相当可观的。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社保资金加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加了,而且很有可能是未来出现货币贬值,做的基础准备,这就比较复杂了。也就是说,现在给你发一万,将来还是给你发一万,现在的老年人是很多的,但是将来随着物价通胀,这一万就是非常少的。
最后,没有缴纳社保的能力,有没有必要借钱交社保,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具体而抽象的。如果将社保当作一项投资,而且你能确定借钱缴纳社保,将来一定能超过你现在借钱的金额,就属于技术性操作问题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操作,对我国社保将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毕竟我国社保目前并没有全覆盖。当所有人在想着借钱交社保,而每个人都要社保给的钱越多,社保的资金缺口,按照现在保值增值的速度,恐怕是非常艰难的。
贷款买保险理财划算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买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划算吗、贷款买保险理财划算吗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