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融资途径不畅通
从内源融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不尽人意,一是中小企业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二是现行税制使中小企业没有税负优势。三是折旧费过低,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资金来源有限,资金难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外源融资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三种渠道,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方面并不畅通。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1)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严重依赖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比重小。单一的融资结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并且在外源性融资中,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主要表现为银行借款;(2)在以银行借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长期贷款,则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
(三)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所有这些都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别来自于企业本身、银行与政府三个方面。
(一)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这是其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中小企业一般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创立,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产权结构不明晰,企业经营效率不高,开拓新的市场难,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了其履约能力的下降。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
同时,中小企业对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嗅觉不灵敏,主动出击意识不强,而且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金融市场和融资工具生疏和不懂得树立和宣传自身金融形象,从而束缚自身开拓融资渠道的可能性。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银企信息不对称
1.缺乏市场化的利率调节机制,损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从国外的情况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一般都要高于市场的平均利率水平。美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比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高出1~1.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中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利率和收费的规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动的范围十分有限,这种机制不利于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限制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收费会挫伤金融机构调查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2.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困难。我国从1999年才开始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工作试点,存在着担保机构不多,担保资金不充足,担保手续繁杂等诸多问题。而且,许多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中小企业需要交纳一定的押金才能成为会员,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增加了担保的难度。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银行则在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问题上又比较谨慎。同时,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国内银行一般偏好于房地产等不动产的抵押。而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固定资产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
3.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许多中小企业为实现融资目的,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不仅会产生有损银行与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亦会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只有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否则银行的贷款违约率将会很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不配套
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同时,由于政策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深沪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这使处于成长期的效益好但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进入证券市场。同时债券市场上,受到“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中小企业也很难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因此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没有。
我国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虽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提供了保护和支持。但是该法在内容上相当原则,缺乏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也缺少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制度,最终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
我们国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自身原因和外部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企业融资的因素包括:
1、融通资金的数量。
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所融通资金数量越高,说明企业所得越多,则其融资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2、收到所融资金的时间。
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下,企业所融通的资金越早收到,则其所得的现值越大,进而其融资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3、所融资金的成本。
企业融资成本越高,说明企业所费越多,则其融资效率越低,反之亦然。
4、融资成本支付的时间。
企业融资成本支付越晚,则其所费的现值越小,进而其融资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5、与现金流量风险水平相适应的折现率。
严格地说,与现金流量风险水平相适应的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补偿率。但是,由于现金流量风险程度具有复杂性和主观性特点,风险补偿率很难准确测定。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6-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为何中小企业贷款难
1、中小企业的高信用风险
首先,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底子薄,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其经营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极大地影响了其未来的履约能力。其次,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交易双方的失信行为已经成为阻碍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我国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相对大企业而言较高,中小企业经常性的失信行为就会影响银行对整个此类别企业的信用评价。为保障贷款资金的回收率,银行通常乐意向信用高且现金流量稳定的大企业发放贷款。
2、中小企业缺乏抵押担保能力
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一般会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担保,尤其倾向于土地使用权、厂房等对企业重要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作押抵,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因而在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上投入较少,根本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品作为担保。抵押品越少,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越弱,其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就越大。
3、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弱,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大
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外部市场环境一旦恶化,其经营风险将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体制不健全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中小企业无法为银行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和信息资料,而且还有很多民营企业沿用经验式与家庭式的管理方式,企业未来的发展完全决定于大股东,其对市场判断的偏差则影响整个企业存续发展。因此,对于以盈利为目的金融企业来说,为确保业务的盈利性、安全性和稳健性。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就出现回避中小企业贷款情况。
可见,由于中小企业的高信用风险、低抵押担保能力等原因导致了其贷款愈发困难。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小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信用意识,其贷款难题才能得以破解。
中小企业贷款不稳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小企业贷款不稳定怎么办、中小企业贷款不稳定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