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非法校园贷款有哪几种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表面上来看也是就读于特别知名的大学,但内心深处根本就没办法体会到父母平时的艰辛付出,一般父母提供的生活费都是能够满足当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可这些学生就偏偏要去选择高额的校园贷,购买一些不符合自己实际身份的物品。下面主要是给大家普及一下在我国非法校园贷款有哪几种? 一、在我国非法校园贷款有哪几种? 一种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 抵押 、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 保证金 ”等费用,收到学生支付款项后即将其“拉黑”不再联系。 一种是串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 培训合同 ,并与贷款公司勾结,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从中诈骗学生。 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要求学生提供照片、视频、 身份证 和家属电话号码等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一旦学生无法如期还款,便以此威胁,勒索钱财。 二、校园网贷的五个坑 1、实际为校园信用卡的延续。 实际上,现在汹涌的校园小额贷款,不过是多年前被叫停的校园信用卡的延续。那时候,各大银行滥发信用卡,也看上了学生这个群体,最终被叫停。校园贷款看似方便快捷,无抵押,分期还款压力小,有的网贷平台甚至宣传校园贷款不收利息,这似乎是给了大学生群体极大的优惠。大学生没有什么信用资本,也缺乏可靠的收入来源,属于借贷的高风险群体,但大学生看似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却又紧密地依附于学校与家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除非是真的学籍也不要了,不想毕业了,否则人是非常好找到的。而一旦贷款公司威胁他们毕不了业,或者通过学校这个渠道去闹,这些学生便不得不就范了。在学生自己无力还款的时候,家庭就成了实际兜底者。虽然这些贷款是放给学生,但实际上学生的父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了贷款的实际还款人。 2、低息贷款“利滚利”违法。 网贷平台往往会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但实际上这些小额贷款很多都远超目前银行信用卡分期利率。而且一旦逾期偿还 欠款 ,需要支付的 违约金 费率也相当高,且按日计算。这些违约金和利息,比借款本金还多,有些网贷平台甚至不允许提前还款,形成事实上的 高利贷 。 《 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六百八十条6868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 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此外,畸高的逾期还款违约金也是网贷平台的重要牟利手段,规定违约金的目的首先是补偿被违约方的损失,其次才是对违约方的惩罚。在校园借贷中,逾期还款给被违约方造成的损失有限,在已经收取了高额利息的情况下,再收取高额违约金有悖法律的公平原则。不仅如此,部分网贷平台还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押金和服务费。在签订 贷款申请 时,这些费用甚至在借款时就从所借款项中扣除,导致实际借到的钱与 欠条 所写金额不符。然而网贷平台经常要求大学生按照与实际不符的金额出具欠条并计算利息,在逾期不能还款的情况下,将利息也一并写入欠条,实现利滚利。 3、缺乏审查导致骗贷风险。 大多校园网贷平台对学生贷款的手续要求十分简单,只需要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并填写相应个人学籍信息就可以快速拿到钱,大部分手续甚至完全在线上操作,部分网贷平台需要上传一段本人手持证件声明贷款的视频即可。由此可见,如果校园贷款中没有对借款人的身份进行核实,这就容易产生骗贷风险。同时,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被冒用,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巨额 债务 ,对受害的学生和家长而言都是一场无妄之灾。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校园高利贷骗取学生的财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4、催债公司威胁恐吓涉嫌侵权。 比起催还信用卡的银行而言,各种网贷公司手段“狠辣”,在学生无法按期还款的情况下,雇佣催债公司去索要欠款,不少催债公司去学校闹事,威胁学生家长,甚至采取打恐吓电话、暴力、拘禁、跟踪等违法犯罪手段进行讨债,搅得学生不得安生。如果有 证据 证明催债公司存在电话骚扰、侮辱、恐吓、暴力等行为,则该催债公司已经构成民事侵权,严重的还有可能构成 刑事犯罪 ,受到刑事追究。我国 治安管理处罚法 也规定,有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以及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等行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5、校园贷款看中超前消费和创业需求。 走进很多大学校园,大大小小网贷平台的广告宣传单随处可见,这些平台看中的是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对资金的需求.大学生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尤其热爱电子产品,追求时髦等,他们也许不能一下子把一部苹果手机的钱给结清,但是每个月用自己的生活费还款问题不大。大学生也满足创业需求,大学生创业是非常热门的事情,有的公司就号称是要支持大学生创业,响应相关政策和潮流。在校园里,不少大学生因为父母提供的生活费有限,不可能从 银行贷款 ,这些校园贷款对于刚刚实现独立生活,还没有形成成熟消费观念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就应该知道这些非法校园贷当初学生们在借贷的时候他们不一定就不知道的,比如特别极端的让学生提供裸照,身份证信息等这些借贷的,骗取手续费等这些特别常见的非法借贷的形式学生自己心目当中都清楚,但是仍然要铤而走险的去借贷,其实就是消费心理非常的不健康。
校园贷当年有多恐怖?学生贷起家的罗老板搞直播带货的目的是什么?
大多数学生对于校园贷这三个字并不会感到陌生,校园贷现在已经被各大高校明令禁止学生使用,校园贷在当年曾经毁过许多大学生,毕竟处于大学这个阶段,学生们的经济依赖性极高,而校园贷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致使一大批学生受害。如今靠学生带起家的罗老板搞起了直播,网友们纷纷表示罗老板这次依然将目光盯上了年轻人群体,准备转型重新“收割韭菜”。
目前,校园贷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毒品一样,让人闻风丧胆。在当年,校园贷疯狂在全国高校内蔓延扩张,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还不起贷款自杀的丑闻频出,这种恶性事件直接让国家收紧政策,规定未经允许的机构,不能再从事校园贷业务,罗老板当初创立的趣店在这个时候退出了校园的舞台。
虽然以校园贷起家的罗老板早已经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但是当年的事件大家并未忘记,还记得在当年的报道中,有一名学生用了校园贷买手机,没想到在之后的日子里利滚利,居然累积到了几十万,导致该名学生跳楼自杀。对于罗老板此次的直播带货,网友们表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罗老板割韭菜的镰刀不要挥的太快”,大家对于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并没有忘记。
从罗老板此次的直播中来看,虽然表面上是亏损几百万给大家做福利,但是罗老板本质上还是稳赚不赔的。在罗老板的直播结束之后,罗老板的趣店集团涨粉百万,而且单日的销售量将近1,000万。不得不说,大家虽然并没有忘记当年的事情,但是罗老板此次的直播带货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趣店的股价还在持续飙升中。
校园贷是如何“套牢”大学生的?
招学生干部“地推” 最快3分钟审核 推分期购物节 实际年利率超20%
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14年起,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们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借来的钱学生们会怎么花掉?千差万别的贷款平台审核是否有疏漏?号称“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账”,真如商家所说的如此无门槛“低息”?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象
个别校园贷平台申请人已超75万
申请者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学生,平时比较迷电子产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电商平台、两家大学生网络贷款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25000元,临近毕业,方明“血拼”了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后,他沦为“月光族”。“每月需要还款1370元,学校发的生活补贴1500元,基本上只够还分期,都快毕业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适,找点兼职做呗。”方明自嘲说,“再买必须要剁手!”
随机采访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像是某个时候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北青报记者搜索名校贷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5万人,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滚动出现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费意愿强,这些都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上这块高校市场“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学生谭伟(化名)也是“校园网贷”的常客,但与方明“电子产品达人”不同,“我找平台贷款,主要是为创业的资金周转。一般男生都借钱来买数字产品、女生更喜欢买化妆品和旅游。我们创业花的钱不是万把几千的,找银行借肯定不可能,这些平台都应急用,我一次性借过1.9万,还好,我们合伙人不太愁资金,这点钱小意思。”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经北青报记者梳理,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调查
对于愈发失控的校园贷款平台是如何运作并一步步套牢大学生的,北青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学生干部地推
拉同学装机月入5000元
这些遍地开花的校园贷款又是如何推广的呢?
“我的同学就是我的客户。”北京某大学就读的学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学院学生会干部,去年他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借贷宝的校园代理,加入“二维码”推销大军,“大致在去年下学期,公司为提升APP‘装机量’举行校园地推,那段也是搞这种兼职最挣钱的时候。”
王安说,该公司要求用户下载APP后,还需填入姓名、手机、身份证号,如用户选择绑定银行卡的话每单可提成40元,如不绑卡而选择留下照片的话,每单提成30元。“这些收入是可以日结的,我身边有同学最高一天挣了5000元。为了多挣钱,我们还去宿舍‘刷楼’,拉同学和朋友绑定,鼓动大家贷款,做成一笔借贷单子的提成,是装机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
不用视频网签
部分网贷只需学生证即可办理
据媒体此前报道,河南大学生曾编造借口获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学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并顺利从多个平台上获得贷款。其中被负债最多的,达到了11万元。死者室友表示,网络上和他有关的不少借款,其签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后都被成功受理。时至今日,校园网络平台上“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等博人眼球的广告仍是铺天盖地。
某校园贷款平台的技术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过,这平台审核风控不严。据我了解,有些技术不过关、实力不强的公司,不需要视频网签,也没有人脸识别技术,这很容易导致审核问题,客户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报记者尝试用另一款校园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贷款资质填写时,除了线上填写包括个人学籍、家庭、朋友联系电话、上传身份证和学生证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无需线下跟本人面对面或视频审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为了拉客户,也会主动放水。”该技术人员补充道,“去年市场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公司一个月的放贷量就破了二三十亿。”鱼龙混杂的同业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降低申请门槛要求,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以至于学生个人信息被冒用。
采访过程中也有贷款平台主要依靠线上途径完成授信,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途径确认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现过平台审核人员与借款人勾结,冒用他人信息骗取贷款。“纯线上的业务不是特别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会强调严格审核,劝大家量力而行,少贷些。这既对客户负责,也是对公司负责。”一位不具姓名的从业人士坦承。
第三步
鼓励大学生借款超前消费
甚至推大学生分期购物节
那么,大学生从这些平台借来的钱都会干什么?北青报记者下载了某校园网贷平台的APP,在申请贷款时,系统自动显示借款用途选项:消费购物、应急周转、培训助学、旅行、微创业,就业准备等。在其电脑端的官网上,公开了部分最新申请贷款成功的学生贷款金额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给女朋友买iphone6”、“30000元,36期,毕业自主创业”。
因欠网贷而自杀的河南大学生后经媒体证实,之所以其欠下60多万巨款,是该学生网贷去赌球。公开资料显示,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借贷需求平台都满足,那么,平台会不会追踪借款之后的资金流向?北青报记者带着疑问拨通了该平台客服的电话,该工作人员表示,“究竟钱花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办法监控和核查,系统选项你填了什么,我们就默认是这个。”
随访的数位大学生表示,网贷用户中,大多数人借贷是用作娱乐消费,比如花在旅游,购买大件商品、化妆品衣服等。就在大学生们常用的分期付款网站“分期乐”,这家网站除了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还打出了“全场免息、直降5亿”的诱人字眼。网站介绍显示,2015年9月1日上线活动营销栏目,推出了“全国首届大学生分期购物节”,21个小时内订单金额突破1亿元大关。此外,该网站专门开辟了热门端游的游戏点券的分期付款,页面显示,限时抢购的满减电子券当日被抢空。
内存
曾经火爆一时的大学生信用卡被“叫停”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3-2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对于校园贷款视频张凡和2018校园贷视频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