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宏观调节工具中 SLF,SLO,MLF,PSL 各有什么特点
1、SLO就是超短期的逆回购,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就是突破了以前逆回购放水最短7天的限制而已。用的很少,就没超过7天,配合期限相对长一点的正逆回购就可以让公开市场操作衔接更好,使用情况在这中国人民银行。主动权完全在央行手里(废话,都说了公开市场操作),跟其他交易者的资金没有任何分别,直接压盘引导利率走向。
2、SLF目的是构建“利率走廊”的上限,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是说,如果市场利率大于某个值,有可能触发央妈强制使用这个工具,阻止同业拆借,转向央行贷款。因为是用于平抑市场利率波动的,期限一般3个月内,因为市场利率大幅波动不会只有一两天,也不可能几个月不正常(真几个月那就是正常市场利率了。。)。用的很少,基本没有主动权,商业银行不想申请央妈就只能跪求了,尽管利率跟同业拆借的差不了多少,大约是我们太讨人厌,不想跟我们打交道吧(=_=||)。。。
个人认为吧,这个工具最有可能发挥作用就是等利率全面放开那一天,以及存款保险宣布实行的时候,才能大放异彩,因为经验上看这两个时间点市场上利率都会出现混乱、不稳定,而货币政策经常要跟金融稳定相配合的,SLF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行政干预市场向预期路径走,因为通过市场途径,央行也不一定控制得住,盘子大了点,而且市场也有不理性行为。。。
3、MLF、PSL,有没有人知道再贷款?目前支小再贷款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质押,就是投小微,这两“新工具”就是细节不一样而已。期限都比较长,因为毕竟是用于实际放贷款的,不像上面俩用来玩资金运作。由于有展期这个东西,期限其实可以更长,比如目前再贷款理论上就可以达到两年,但是个人认为,MLF、PSL还是走哄骗的道路,因为真的投向小微三农,尤其是“农林牧渔”这狭义的农业,周期3-5年的大把,而再贷款(包括MLF、PSL)的额度分配是跟地区经济息息相关的,说不定某一期结束后就借不到了,但贷款还没还完啊,那就苦水自己喝吧,反正再贷款的钱得还央行。。。当然我们内部叫“窗口指导”。。。说笑的,但期限问题确实存在,而且说句不好听的,地方政府经常会插一脚说我们这个产业要支持,你们农信的资金都是本地的,要支持本地发展啊之类。。。所以特点么,还是主动权大,你不符合要求没有你符合也不一定有,可以对某个地区的贷款总量进行控制,贷款基本可以保证投向小微、三农,但是贷款利率不一定控制得到,因为贷款最终是由商业银行放的,我给你8%你放到20%是个毛意思啊?
为什么特别注重抵(质)押呢?因为你丫不要我这个当妈的劳心劳力,一心想去外面自己闯,那就去吧,老娘跟你划清界限,你出事了找保险赔去,老娘就只管借你钱收你利息,保证饿不死你就仁至义尽了。。。
有朋友说MLF不是再贷款性质,我个人觉得吧,在没有被单独列出来当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之前,很难说这不是一个再贷款性质的工具,包括SLF,如果总行没有单独列出来,那它就是一个有利率上限的再贷款而已,很多细节跟支农支小都非常像。。
事实上这4个工具都算不上全新,都是已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升级或者补充而已,感觉像是为了向西方国家靠拢在一点点改,最终能让双方的人都明白,原来说半天我说的跟你说的是同一个东西啊
slf和mlf的区别
1.两者推出的目的不同:MLF的目的就是,刺激商业银行向特定的行业和产业发放贷款,SLF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
2.抵押品范围不同:MLF允许使用商业行债,政策性银行以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权和优质信贷资产作为合格质押品获得央行贷款。SLF也是以抵押方式发放,但合格抵押品只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
3.期限不同:MLF的期限是3个月,SLF期限是1-3个月。
拓展资料:
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简称SLF),是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都设立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Discount Window)、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Marginal Lending Facility)、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Operational Standing Facility)、日本银行的补充贷款便利(Complementary Lending Facility)、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Standing Liquidity Facility)等。
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
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增强以及各种影响流动性的因素波动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供求的波动性有所加大,尤其是当多个因素相互叠加或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时,有可能出现市场短期资金供求缺口难以通过货币市场融资及时解决的情形,不仅加大了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难度,而且不利于中央银行调节流动性总量。
为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客观上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流动性供给及调节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短期流动性波动的能力,为维持金融体系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流动性保障。
主要特点
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
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
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它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短期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slf,mlf,spl的概念,特点
SLF: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它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PSL:抵押补充贷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缩写),PSL作为一种新的储备政策工具,有两层含义,首先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层面,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引导中期利率。
MLF:M是Mid-term的意思。即虽然期限是3个月,临近到期可能会重新约定利率并展期。各行可以通过质押利率债和信用债获取借贷便利工具的投放。MLF要求各行投放三农和小微贷款。目前来看,央行放水是希望推动贷款回升,并对三农和小微贷款有所倾斜。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SLF、MLF和PSL有什么区别?
; SLF和MLF、PSL有什么区别?SLF、MLF、PSL各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SLF、MLF和PSL有什么区别以及它们的特点。
SLF
SLF,常备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是央行正常的活动性供应渠道,重要功效是满足金融机构刻日较长的年夜额活动性需求。
对象: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
期限:1-3个月。
特点:
1、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
2、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
3、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PSL
抵押补充贷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缩写),是指中央银行以抵押方式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合格抵押品可能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对象:政策性银行
期限:3-5年
特点:PSL作为一种新的储备政策工具,有两层含义,首先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层面,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预期年化利率,引导中期预期年化利率。
MLF
央行MLF,即中期借贷便利,为中国人民银行与2014年9月创建,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MLF要求各行投放三农和小微贷款
对象: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
期限:3个月(临近到期可能会重新约定预期年化利率并展期)
特点:类似常备借贷便利,区别在于抵押补充贷款时间比较长而且到期后可能会重新约定预期年化利率重新借款。有认为,由SLF向MLF转变,标志着央行货币政策正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
综上,PSL的期限最长,且其对象仅限政策性银行范围较窄。SLF、MLF除了时间上,其他差别不大。三者都是央行的货币工具,意在缓和人民币压力。
再贷款与SLF区别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mlf和再贷款有什么区别、再贷款与SLF区别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