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APP都告诉我“你没钱得借钱”,如何看待各种APP的“放贷”现象?
点外卖时,想领一张外卖券,发现完成借款才可领取;打车时,想领张优惠券,结果需要授信贷款;想在文档里码点字,不小心点进了借钱页面。现在几乎打开手机上任意一个App,基本都能看到借款入口,当APP都想借钱给你,“原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
如何看待某些APP轻易放贷?
我见过的那些轻易给大学生放贷几万甚至十几万的app,无一例外,他们的利率很高。他们就是看准了大学生无法一次性偿还债务,所以才会放贷给他们,让贷款生巨额利息,利滚利,这可以说是这些app的套路。大多数大学生期初贷款数额都不大,要是他们借完短期就还,这些app赚得钱有,但不多。相反,大学生还不起本金,就会有利息。这些利息一旦滚起来,很快就会超过本金数额,也就是高利贷。无门槛的放贷app十个里有九个坑,还有一个坑中坑。
怎样看待如今各种金融借贷app,到底利弊何在?
金融借贷APP的商业模式,基本上是高风险、高收益,要么是手续费高,要么是利息高,综合费率大多远超银行贷款利率,其实就是“高利贷”。好处就是借贷方便,手续简单,放款快,不用碍着人情向亲戚朋友借钱了,省去了不少麻烦。缺点就是费率高,万一逾期,还可能遭到绝命催收,所以借之前一定要做好财务规划,尽快偿还。对于没有规划意识、财务能力的学生、小白等人群,A这类借贷类PP对他们绝对是一种灾难。好在国家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已经出手监管了。要不然,会毁了不少国家的未来的花朵。
为什么现在网络放贷平台越来越多?
这是现在的一种趋势,年轻人意识到自己越来越穷,没能力赚钱花钱却越来越顺手了,身上没钱就被看不起,所以对金钱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现在网上银行这么方便,使得这些曾经的民间贷都往网贷发展,毕竟他们的利润很高,就一些普通的小贷款平台,而且他们都是通过招标让那些想理财的人去放款,如果你有这个渠道你会不会去做呢?
每个APP都能贷款,如何防止老人小孩误点呢?
订购送货时,想收到一张送货券,但贷款完成后才知道可以收到。坐出租车的时候想得到优惠券,但最终需要信用贷款。为了在文件上刻字,不小心进入了借钱的页面。现在几乎打开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基本上就能看到贷款入口。当应用程序都想借钱的时候,“原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互联网的尽头是贷款。“手机的应用程序中99%可以借钱”?警惕这个危险
截图饿了吗?“手机上的应用程序99%可以借到钱。”当这句话从越来越多的网民口中说出时,我们会发现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手机时总是充满金融商品。“以后所有商业巨头都将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雷军在2017年小米年会上曾这样预言。好了,快速预言实现了。中信网记者体验了很多应用程序,发现大部分应用程序现在都提供贷款入口。
除了支付宝“借呗”、微信“微额信贷”、京东“京东金条”、道小湾“钱花”等比较熟悉的贷款产品外,在电商应用中,苏宁有“任性贷款”,国美有“国美易卡”在生活类应用中,美团有“美团借钱”。有没有饿的“饿金子”?在旅游类App,网上金融服务,旅游,哪里有“借花”,“带花”,驴子妈妈有“小驴子白棒”。内容应用程序中,今天的头条是“安心借”,腾讯视频中有“鹅钱”,芒果TV中有“网哩好贷”。
八竿子打不着的工具类应用程序也来凑热闹。例如,美图秀秀出现“借钱”按钮,贝壳寻求在线金融服务,WPS有“金山金融”,百度地图,百度网盘有“钱花”。最酷的是各手机制造商。手机出库时,安装了自己的钱包应用程序,小米有明星借呗,OPPO是分子贷款,华为钱包和道小湾也由“钱花花”、苏宁“任性贷款”、南京银行、平安银行等合作提供贷款服务。“前100名的流量巨头70%都开始了金融兑现。”某咨询机关金融部门负责人去年统计的结果被揭露。
但是,并非所有App都可以推出自营贷款产品。如果没有金融执照或不想成立金融组,将选择与执照机关合作或在结算页面等诱导其他贷款产品。例如,中邦银行表示,去年连接京东、携程、滴滴、58东城等近100个网头平台,与1000多个金融机构进行了资金合作。各种应用为什么热衷于贷款?在金融变迁热潮下,不要管你是哪个领域的平台,只有一定水平的用户发誓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拼命向用户大喊。你没有钱。你需要借钱你必须向我借
甚至有些企业为了抢海边金融业务,摆出“可以不借,但我不能没有”的姿态。受不了流行的说唱。朱红英发誓说:“我不打算把安全领域的产品做得扎实,踏上互联网金融。”但后来推出了360金融。但是App热衷于贷款,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是超额体验负担。“什么样的应用程序最终会成为贷款软件?我想诱惑你向我借钱,不要单纯地让我送货、泡茶、办信用卡。”
“目前,我国消费结构正在从生存型消费向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质量型消费转变,消费金融市场巨大。因此,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各种网络公司都在重视消费金融,增加投资。”招募联合金融首席研究员董熙宇向中信网记者解释了各种App沉迷消费信贷业务的原因。
吴伟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的13万亿韩元增长到2025年的24万亿韩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4%。以在线消费信贷市场规模为重点,预计2019年达到6万亿韩元,到2025年大幅增加到19万亿韩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4%。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接近尾声,头部应用基本完成用户积累,达到流量实现阶段。
“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退出,互联网企业也可以看到电子留下的市长/市场空间。”互联网从业者表示,不做互联网金融,掌握着庞大的流量,就像拿着“宝盆要饭”。最终,互联网企业初期的营销和用户增加阶段需要大量投资,甚至亏本赚钱叫好。众所周知的网头企业都出现了亏损。淘宝花了6年才获得利润,美团花了9年,京东花了12年。创始人及会长郑伟在2018年也表示:“2012年成立后没有盈利能力,6年累计亏损390亿韩元。”
应用程序急于贷款,警惕居民杠杆率上升的危险。据东西茂透露,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利用支付渠道的优势,以小型贷款公司为基础进行消费信贷业务,一方面利用联合贷款模式获取客户和资产,另一方面以资产证券化(ABS)的形式拆除外部资金,“小型马车”,杠杆倍数急剧扩大,怀疑业务合规性“要警惕居民杠杆率上升过快的透支效应和潜在危险。”根据央行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年以后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提高,从2011年末到2020年上半年涨幅超过31%,居民债务持续扩张的空间非常有限。
央行报告还指出,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的内在风险,顾客素质明显下降,多头公债和过渡信用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款不良率已经呈上升趋势。“部分机构发行没有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部分信贷资金没有根据指定用途使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债市、金市等金融市场,对贷款用途和流动的监视也成为‘大难’问题。董希茂说。
但是网络贷款的“口头禅”正在持续收紧。自2020年7月以来,就多项网络贷款管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相关法规或出台、或公开征求意见。业界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花”调整了年轻用户限额,微贷款也降低了消费信用限额。从东西摩的角度,从消费者金融的角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行为监管,规范运营秩序,防止各种金融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进更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的360借条为什么不能借钱?
央行约谈互金平台2月有余,360借条下架有些突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金融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360数科旗下核心产品360借条APP已经下架,下架原因或与今年4月29日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约谈13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并要求整改有关。
据悉,被监管约谈的13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为: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科技和携程金融,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核实,截至发稿,只有360数科旗下360借条APP被下架,其他平台依然可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到。
互金平台整改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互联网金融业务人士获悉,4月29日央行约谈互金平台,并指出网络平台企业普遍存在无牌或超许可范围从事金融业务、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监管套利、不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严重违规问题,并提出了七条整改要求。而被约谈企业也都在约谈后进行了自查,并陆续提交了整改方案,时隔2月余,360借条下架有些突然。
从七条整改要求细则来看,业内人士普遍有了共性解读:
一是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这个是底线,国家发牌照就是为了监管住所有金融活动,想借Fintech来“逃脱”监管,不会再有了。
问题在于目前未明确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哪些是属于需要纳入金融活动的范围。比如联合贷已经纳入了,但助贷算不算仍未确定。联合贷受到杠杆率的严格管控后,很多互联网平台都直接转助贷了。但若助贷也纳入牌照监管或被掐断,影响将很大。
二是支付回归本源,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条主要是针对类花呗、白条等业务,支付和信贷不能打包,必须分割经营。
三是打破信息垄断,严格通过持牌征信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
所有个人信息严格在征信机构处理,不允许通过其他业务场景收集信息后的垄断市场行为。
四是加强对股东资质、股权结构、资本、风险隔离、关联交易等关键环节的规范。
五是合规审慎开展互联网存贷款,主要针对之前的互联网存款业务,严格仅限银行有限本地化经营,老产品全部下线。
六是规范企业发行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赴境外上市行为。
随便加几百倍杠杆,随意发ABS,以后都很难实现。
七是规范个人信息采集使用、营销宣传行为和格式文本合同。
这意味着互金平台以后做营销更困难了,所有话术都必须严格合规。
一位互联网金融资深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各家问题或许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场景和流量逐渐形成规模,各类生活服务类的APP都上线了金融业务,也被网友调侃“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虽然7条整改条条重要,但最受关注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业务模式,二就是个人信息保护。
尤其是个人信息保护,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金融服务与用户数据紧密相连,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已经成为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政策不断加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更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5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告称,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包括36款安全管理类APP,以及48款网络借贷类APP,要求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其中与13家被约谈互金平台亦有部分重叠,360借条也在其中。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此次下架或并非信息保护原因。
360借条回应下架,
已提交新整改方案
360数科相关业务负责人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360借条仍可提供正常服务,基于相关要求及对APP各项功能的用户体验优化,正在逐步迭代升级。
但下架起因并非4月29日央行约谈13家互金平台,而是因为5月10日网信办通报的包括360借条在内的84款安全和网络借贷类APP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情况。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由于我们工作人员疏忽,在规定时间内遗漏了某一个环节的整改,被要求从部分应用商店下架。我们已提交了新的整改方案并加紧推进整改,因此造成不好的体验我们深表歉意。”
据悉,今年5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告称,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包括36款安全管理类APP,以及48款网络借贷类APP,要求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
对于通报的84款APP,网信办给出了自己的整改措施,并要求软件公司先自行整改,并把整改结果报告给网信办,如若不整改,超出期限,网信办将按照法律法规依法对这些公司所开发的APP进行下架处理。
360数科Q1业绩猛增
在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竞争格局逐渐多样化,入局者包括BATJ、传统银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以及专注于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服务公司,其中主要包括蚂蚁集团、陆金所、微众银行、京东数科、360数科、乐信、度小满、新网银行等,根据里昂证券的统计,前八家的互联网消费贷款市场份额在2019年达到92%。
在助贷模式下,参与者主要包括360数科、乐信、趣店、信也等,其中,360数科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赴美上市的360数科于5月27日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第一季度实现净收入为35.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净利润为13.472亿元,同比增长635.4%。
具体来看,其主要布局助贷业务,2021年一季度促成贷款交易总额为741.49亿元,同比增长40.4%,用户方面,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潜在用户数为1.691亿人,同比增长19.4%,授信用户达3270万人,同比增长25.1%,助贷用户达2100万人,同比增长24.9%,发展势头良好。
小微业务正成为360数科新的业绩增长点,其一季度小微业务新增授信金额达58亿元,相比上个季度环比增长67%,目前已经覆盖28家头部合作伙伴(如用友,百旺等)。
此外,360数科还在一季度财报中指出,其第一季度融资成本为791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586亿元,上一季度为1.314亿元。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原因在于低成本的ABS和小额信贷提供的贷款量增加,今年为止ABS累计发行了21亿。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监管对互金平台整改方向看,行业后续ABS发行或受影响。
360数科缺乏场景流量的问题长期被外界关注。360数科依赖自身平台获客的比例非常小。2018年曾有数据显示,360数科依靠自身平台所吸引的借贷者只占总渠道比例的8%。流量过多依靠外部补给,意味着平台需要付出更多的获客成本。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深入发展,各大金融机获客的难度增加。360数科的用户增长速度也越来越慢。资料显示,2020年360数科累计注册用户1.63亿,较2019年增长20.4%,而2019年,360数科累计注册用户1.35亿,较2018年年底7880万增长71.3%
▲360数科用户增长放缓。
随着互联网流量逐渐见顶,互金平台的销售营销成本上涨趋势明显,2021年第一季度,360数科的销售和营销成本为3.85亿,去年同期为2.23亿,同比增长了72.65%。
如何打破增长困局,成为360数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至关重要的支付牌照,360集团多次申请,却至今尚未拿下。
早在2015年,360就在申请央行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然而,由于错失首批支付牌照的发放时机和监管对其数量的严加把控,尽管360集团频繁出手,想要曲线收购支付牌照,最后的结果是不了了之。
关键牌照的缺失和日渐疲软的增速,成为360数科发展的掣肘。从网贷转型助贷后,360数科依旧面临不小挑战。
不再靠网贷,周鸿祎的金融野心走到哪了?
360数科去年促成贷款2468亿元,助贷业务可谓风生水起,但一直没有啃下最关键的支付牌照,未来发展会否受到影响?
“我不明白为何互联网企业都做金融。”8年前,奇虎360的董事长周鸿祎曾表示对于电商、金融领域没有什么积累,近期会守住安全领域,不打算涉足互联网金融。
但做金融还是成为了互联网企业殊途同归的选择,就在周鸿祎发表此番言论的两年后,360便积极投入金融的怀抱。
在这个他无心涉足的领域,360金融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赴美上市,并且在一众互金中概股中突围。目前又有消息传出,其正筹备在港股二次上市,选择在金融科技企业偃旗息鼓的大势下逆行。
360金融(现更名360数科,股票代码:QFIN.US)的股价一度呈现出十分低迷的态势,长期居于发行价之下,但近一年来持续上行,最高股价摸高45美元,较上市之初已经翻了将近3倍。
▲360金融近三年股价表现。
360金融股价暴涨的原因是什么?背后又有哪些隐忧?
背靠360集团,360金融一出生便头顶互联网巨头系金融科技公司的光环。
2015年5月,360金服成立,2016年,360金融从360金服(北京奇步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分拆独立运营,正式孵化为360金融集团。同年,360金融的核心产品360借条上线。
▲360金融发展概况。
360投身金融领域,迅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两年多时间里,360金融先后完成四次融资,其中包括红杉资本、IDG资本、红点创投、峰瑞资本等知名创投基金。
相比腾讯、阿里以及百度等互联网企业,360入场虽晚,但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到2018年年中,360金融业务规模便已位列中国前五。2018年12月,360金融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冲击巨头系金融科技第一股。这也是继360之后,周鸿祎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但360金融上市处于一个微妙的节点。2018年,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爆雷潮,加之监管政策的不确定因素,美股市场的互金中概股股价遭遇寒冬,如信而富、小赢科技、简普科技等股价均创下历史新低。2018年全年,宜人贷与和信贷的股价更是下跌超过7成。
360金融也没能幸免,距离上市短短一个月内,其股价已经蒸发超过30%。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风云突变的环境下,拿到金融牌照持证上岗,成为互联网巨头合规的必行之路。
上市之前,360金融已陆续获得金交所、基金代销、消费金融和网络小贷四张金融牌照。2018年,360金融开始主推360借条、360小微贷和360分期三款产品。
当时,个人信贷产品360借条是整个金融集团的中流砥柱,另外两款产品则反响平平。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缺少消费场景外,牌照也是横亘在360金融面前的门槛。
上市后,360的金融版图继续扩大。
2019年5月,上海三六零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借款类担保、发行债券担保、其他融资担保。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助贷”模式兴起之下,融资担保牌照成为各大互联网金融公司必不可少的一张牌照。
同年10月,360金融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北京奇才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广东众康永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摘得一枚保险经纪牌照。360保险中介业务也就此展开。
2020年6月,360集团斥资12.81亿元人民币,认购天津金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0%股份,成为该行的第一大股东。360集团也是继腾讯、阿里之后第三家成为银行第一大股东的互联网公司。
▲360旗下金融业务拿下多张牌照。
布局6年,360金融已经收集了7张金融牌照,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后来者变成强劲的竞争对手。从贷款规模上看,360数科目前是最大的上市线上助贷平台,2020年促成贷款2468亿元,截至2020年底,贷款余额为921亿元。
2021年伊始,360数科的股价开始攀升,截至7月7日收盘,360数科美股收盘价为33.14美元,市值约为50.50亿美元。
金融科技中概股将走向何方?
金融科技的生意在美国好做吗?
在美国金融科技企业纷纷转型持牌机构的当下,早期借助P2P业务高速发展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也面临着转型。
据此前监管意见,在P2P清退为主的情况下,平台多向小贷、助贷平台转型。一方面可以借助积累的平台流量与风控经验,为金融机构提供助贷服务,另一方面可申请持牌合规发放贷款。
目前头部金融科技公司的转型方向是助贷服务机构,从各金融科技中概股2021年一季报来看,轻资本模式下的分润助贷业务成为新的发力点。
传统的助贷模式下,平台通过自有资金放贷,或对撮合贷款提供担保,需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在轻资本模式下,则是侧重于纯科技助贷服务,依托于平台已有流量进行获客与风控技术服务,不承担信用风险。
财报数据显示,乐信(LX.US)、信也科技(FINV.US)、360数科(QFIN.US)等平台已进一步提升了轻资产模式下的助贷业务占比。
2021年一季度,乐信纯科技平台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22%至6.36亿元;360数科轻资本模式下新增贷款372.45亿元,同比增长211.8%;信也科技CFO也多次对外表示未来公司将探索分润助贷模式。
中金研究院发布的相关研报显示,在轻资产模式转型下,对纯科技助贷服务的金融科技平台估值或逐步向互联网公司靠拢,金融科技中概股的估值有望提升。
事实上,今年以来各金融科技中概股大涨,与2020年末相比,360数科股价上涨260.9%,乐信上涨85.97%,小赢科技上涨640%,信也科技上涨262.07%。
另一方面,部分网贷机构走向合规持牌发展,一些机构转型为省级小贷公司,头部金融科技企业申请互联网小贷牌照。
2020年10月,新浪旗下P2P易e贷转型互联网小贷,获批设立抚州市新浪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转型互联网小贷公司的P2P平台。
今年5月26日,美股上市公司小赢科技(XYF.US)公告获批设立深圳市小赢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取得全国互联网小额贷款牌照。两家平台P2P业务存量均已清零。
不过,据最新《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的网络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这对未来金融科技公司转型小贷平台提出了较高的资金要求,加速行业资金洗牌,后续将如何转型发展仍有待观察。
(记者:侯潇怡,辛继召 编辑:马春园)
部分资料来自:无冕财经,作者:黄琪鑫,21南财号“智慧金融观察”,作者:李览青
图:图虫,视觉中国
本期编辑:江佩霞
网贷43笔信用卡26张,还能买房吗?月入2.5万为何也掉入网贷漩涡
hello,你好,我是看过上万份征信的阿尧说财,一个喜欢回答问题的金融民工。
简述一下你的征信。
使用过43笔贷款,23张信用卡。
其中呢循环贷款有2笔大额的,一笔9万,一笔10万。
都已经结清,只是征信上没显示。
信用卡额度一共24.8万,目前征信上显示已经使用的额度是8300.
逾期方面,就是18年有一个逾期。
其他方面有个信用卡大额分期,月还5800.
房贷的月供是5000。
跟爱人的收入是2.5个达不溜。
还贴上了公积金的缴存基数和公积金余额。基数5850.一个月交1400.余额62300元。
OK,到这的话,征信的问题说完了。
能买房吗?或者是说房贷能下吗?
首先呢征信上没看到大额分期的那个记录,当然不管有还是没有。
你的收入都大于负债+月供的2倍。
因为按揭贷款要求是这样的。
所以商业贷款肯定是能批,虽然18年有个小逾期。但是呢不影响。
当然呢还有个前提就是你爱人的征信也没问题。这里呢你说资料都上交了,那么你爱人征信应该确实没问题,否则你就传上来了。
这是商业按揭贷款的情况。
但是呢你既然把公积金贴出来了,而且公积金缴存很高。
那么大概率是公积金贷款,如果月供5000+的话大概率是公积金商业贷款。
并且呢月供5000+的话,大概率你的房子不是在县城里面。
OK,确定完这些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即使你是公积金贷款,征信上有大额分期的记录,那么你的公积金贷款也是能办下来的。
没办法,收入实在是太高了。
月收入2.5个达不溜,公积金还有1400.所以呢无论公积金还是商业公积金混合贷款,都是可以下款的。
而且呢,你的职业看你的公积金缴存比例这么高,虽然基数只有5800.但是月缴存高达1400块钱。
说实话,也就是公务员了,普通国企事业单位都没这么高,而且效益肯定很不错。
但是公务员工资没那么高,那只有可能是排名前几的国企了。
ok,这就是瞎猜一下,娱乐一下。
总之呢,你的房贷肯定能下来,因为在绝对的收入面前,这些贷款都是浮云。
之前老跟大家说要还清网贷,还清贷款。
其实呢,也可以不还完,只要你月收入没毛病。就可以不还。
当然呢不能太多,银行也是要面子啊。
毕竟是银行打底的,跟网贷还是要画画界线,
在这里呢,再跟大家再重申一下网贷的事情。
那就是别用网贷,如果用你就问问自己,
有这位粉丝的收入高吗?有这个粉丝的公积金高吗?
月入2.5的家庭,征信上依然趴着43笔的网贷使用记录。
你说他缺钱吗?你说他还不动吗?
他确实还不动,因为43笔的网贷基本上涉及到了以贷养贷了。
这么高收入的人都顶不住网贷的以贷养贷的利息。
更别说普通人了。
所以说,没实力真别碰,网贷就这么可怕。
你把网贷当兄弟,网贷把你当凯子。
互联网的尽头是网贷,这句话真不是说说。
因为是真的赚钱。
当然呢,上面是我的猜测。
如果说猜错了,大家当个笑话看看就好。给大家打个样教个学。
OK今天就说到这里。
创作不易,感谢关注。
对于互联网的尽头原来是贷款和互联网贷款再收紧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