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的投资之路
1993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的一次讲座中,李路赫然在列。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市场是牛市的天下,而对冲基金也正在慢慢崛起。带着对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质疑,李路并不相信中国有所谓的金融市场,但正是巴菲特改变了李路的看法。
受巴菲特的启发,李路将出版社给的写书的预付款开始投资于股票市场。1996年毕业之前,这笔钱已经扩大到相当的规模,李路甚至觉得自己可以退休了。
但他还是接受了证券公司Donaldson Lufkin Jenrette的工作,1997年,他创建了对冲基金——喜马拉雅伙伴基金。随后他还建立了一只风险投资基金,为下一步投资美国高科技公司作准备。
当时的华尔街是投资的天堂,互联网和信息热刚刚兴起,李路通过和Random House董事长贝恩斯登的良好关系,迅速吸引了各界名流成为该基金的客户。其中包括金融家乔勒姆克伯格、新闻集团董事史丹利舒曼以及对冲基金经理杰克纳什。
然而,新生的对冲基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也就是李路基金成立的第一年,他的以投资亚洲股市为主的基金,由于受到亚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净值损失了19%。李路当时的感觉是,辜负了信任自己的人,感觉糟透了。
随着亚洲债务危机迅速消退,他的基金净值开始反弹。到了1999年年底,李路的基金已经补回了损失。
李录的书有哪些?
李录的书有: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我的老师查理·芒格》
李录,美籍华裔投资家、美国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及董事长。
“中国的巴菲特”李录给中国青年投资人的35条建议
第1条
价值投资者的首要特点就是要并不介意作为少数派,反而因身为少数派而感到非常自在。要有一种天生的感觉,对于事情的判断不受别人赞成或反对意见的影响,而纯粹基于你的逻辑和证据。
第2条
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成为一个学术型的研究人员,而不是所谓的专业投资者。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学术研究者、侦探,甚至记者,要有探究万物运行原理的永不满足的好奇心。
第3条
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要对整个企业的运行具有非常强烈的兴趣。要对商业本身有一种固有的、天然的、发自内心的好奇心、兴趣,让兴趣来引导自己投资,不是说为了投资去做研究。
第4条
必须非常诚实,不要欺骗自己,因为骗自己是最容易的。所以要看待世界原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不是按照你希望的方法来看待这个世界。
第5条
在短期,市场是一个投票机,长期是一个称重机。短期怎么估值,对价值投资人影响不大。对他们来说,短期的更多是机会,如果你特别看重短期的表现,那显然你就不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作为一个价值投资人,市场的存在是为你服务的,而不是指导你什么样才是正确的。
第6条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会很清楚地告诉你周期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他也不会去预测。你一旦进入到周期预测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从几年的周期又变成了几个小时的周期。开始进入到这种思维的时候,你就已经不是一个价值投资人了。
第7条
我投资最成功的几个案例里,知识的来源不是年报,而是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让我对一些其他的问题做出比较不同于市场的判断,有一些真正的、独特的洞见。但是知识互相之间怎么联系,你事先是不知道的,所以人要对自己诚实,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
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必然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兴趣也不一样,要比较诚实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往前走。
第8条
一个人走多远,开始的时候和很多东西都相关,时间足够长了以后,其实和你个人的兴趣是最正相关的。你的驱动力,你对某件事情的强烈兴趣,会让你在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不再去考虑金钱的时候,仍然有很强的动力走下去,这样才能够走得比较远。
第9条
价值投资并没有很高的认可度,真正坚持的其实一直都是小众。当你发现这个市场上所有人都说自己是价值投资人的时候,他们的理解肯定出了问题。
青年投资人首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从头开始,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能力圈。
第10条
从简单的做起,真正地去懂一家非常简单的企业,从小的、简单的生意做起,按照自己的兴趣指引你去研究越来越复杂的企业,这个时候知识就一点一点建立起来了,而且是诚实地建立起来了。
第11条
你发展出的能力圈,和你最好的朋友都是不一样的,和其他所有人也都不一样。你的能力圈越独特,你抓到的机会也越多,在其他人形成共识的时候,你会有非常独特的、不同的看法。当这种不同的看法表现出独特的商业机会的时候,恰恰是你真正出彩的时候。
第12条
市场的存在,就是专门去发现人性的弱点。当你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然后又正好在市场里变得运气非常好的时候,比如突然之间赢了一下,这是最可怕的一件事。你会很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到最后这个市场一定会把你打败。市场非常残酷也非常真实。
第13条
任何一个简单的企业都不太容易,都是挺难的。当你发现有些人在不容易的行业里做得比别人更好,这时候你就能明白竞争的优势是什么,是从哪来的。
学习价值投资,有哪些具体的方法?价值投资最终会落实到研究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对不同的企业,基本的研究方法又有哪些?有哪些误区和雷区?
第14条
如何寻找投资的点子?在读每一本书的过程中都要寻找想法。可以读名人传记,读物理,读历史,这些都能带给你灵感,边阅读边寻找机会,如果机会来了,就全力以赴去研究。
第15条
读什么书对投资更有好处?如果说有一个东西对投资结果比较有正向相关的话,就是读的公司年报的多少,可能确实和投资的知识有很多的正向关系。
你了解的企业越多,你了解的企业的历史越多,了解的行业越来越多,对它们的分析越深刻,尤其是你用正确的方式,真的从拥有者的角度来思考企业的话,这方面的阅读其实和你将来在投资上的判断力、对机会的敏感性、把握性会有很多正向的关系。
第16条
如果你学习知识的方式是比较诚实的方式,用的是科学的方法,那么一般来说会呈现一个积累和增长的态势。当然你进入到这样一个态势之后,你的判断力,你对于机会的把握确实是会越来越好。如果你用错误的方式,比如研究的都是k线,研究再多也没什么用。
第17条
研究方法有很多,卖方的研究报告也可以看,因为也有一些数据,也会去做出比较客观的回答。但是你得认真、理性地分析,带着批判的眼光,用比较客观的方式,判断哪些是可以学习的,哪些事实能够得出哪些结论。一定要用逻辑来推动,而不是用想象和你的希望来做中间的嫁接。
第18条
过去一直很优秀的企业,将来未必就很优秀。也有一些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已经比较优秀了,未来可能会越来越优秀,所以通常没有一个通论。每一个具体的案例都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且要充分意识到技术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
第19条
了解一间公司是一个很长期的事,不是短短的几天、几个礼拜、几个月,它常常是以年为单位,有的甚至于10年以上的研究,你才能够有点发言权。所以如果你真的研究透了,你就敢下注。
第20条
所有的行业都会出现很优秀的投资标的,只要这个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都存在,就会出现很多。
哪怕这个行业本身的增长性不足,但是会在一定的速度上维持增长,因为我们离不开它,如果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了高度的整合,而且进一步地在同步整合,那么这些企业也会成为很优秀的投资标的。
第21条
价值投资本身并不一定要去投资某种具体行业,比如消费或者金融或者科技,没有这样的区分。价值投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套行为准则,是一套预测的方法,和投资什么样的行业没有关系。
第22条
为什么要投资这个公司,如果你能够找到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比你聪明很多倍且持相反意见的人,你能够和他争辩,而且比他争辩得还要好,关于这个问题所有能够想到的你都想到了,你就可以做决定了。
这是一种每个人不同的特质,如果你不是那么喜欢批评自己,你可能需要在你的投资中找到一个这样的伙伴。
第23条
即便你找不到更多问题了,还是有可能存在盲点。所以价值投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成为优秀的投资人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求也比较苛刻、比较反人性。所以长期的学习、长期的积累非常的重要。
第24条
要想真正理解价值投资,有几本书一定要读。第一本是格雷厄姆的《聪明投资者》。其次是巴菲特的传记,比如罗杰·洛温斯坦写的《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研究巴芒,还应该读《穷查理宝典》。《证券分析》也是一本必读经典。
离我们相对比较近,理解成长型公司的一些经验,可以读菲利普·费舍的《怎样选择成长股》。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比较清晰地列出了竞争的主要态势,可以作为研究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入门书。
价值投资其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安全边际,选取有“护城河”的企业,这点至关重要。
第25条
安全边际非常重要,要在考虑到各种各样,甚至于几率非常小的事情出现的时候,你的投资仍然能够得到安全的保障,这才是比较可靠的投资。包括瘟疫,包括大的经济危机,甚至于战争,都应该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
第26条
购买的时候,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安全边际。一旦买入之后,你对公司的理解会变得越来越深刻。这个时候价值和价格的计算会发生一些变化,另外你对未来的预测能力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个时候你能忍受的价格范围应该更加宽裕。
第27条
卖出的情况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
第一,如果你犯了错误的话,马上就卖掉。
第二,当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标的的时候,价格和价值的比例、风险和收益的比例不如新的标的的时候也会去卖出。
第三,出现了比较极端的价格和价值的分裂,无论这个公司未来如何增长,都很难去证明这样的价格,在这个时候你也会需要去卖出,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机会成本变成了现金。
第28条
如果一家公司本身具有很强的护城河,有非常优秀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在竞争中处在优势的地位,那么一般来说他的好的方面会自我保护。不需要你想得那么清楚,也不需要去作什么准备。所以真为了未来做准备,是做坏的准备,好的事情不需要准备,接受就可以了。
第29条
投资的数量要少,投资的时候把握要大,在把握大、数量少的情况下下注要多。
第30条
即便你特别有把握,也做不到百分之百正确,你得到的只是一个高的几率。但是如果你永远在最高几率的时候出手投资,那么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果必然非常好。
第31条
在有鱼的地方钓鱼,在一个机会很多的地方投资。中国的机会是全方位的机会,关键要抓住自己懂的机会。不在于了解的有多少,也不在于总的机会有多少,关键是在懂的这个范围之内抓住自己的机会。这对投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第32条
人本性上都差不多,别的地方需要的,中国人也需要,只是我们因为经济水平可能还没有达到相同的水准。我们内需相对于发达国家里欠缺的地方,肯定就是我们长期增长的比较确定的方向。
第33条
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影响力不太一样。在一个企业的初创时期,管理层非常的重要,在一个企业的转型期间,管理层也非常重要,但是在正常状态下,生意本身逻辑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管理层。所以要具体看你投资的企业是处在怎样的状态下。
中国的很多企业总体来说还处在初创期,而且中国经济本身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这些企业和行业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在中国或者是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管理层作用通常比在发达国家和比较稳定的经济体中要重要得多。
第34条
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足够的信心。中国的文化非常适合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国古典文化里的以道德作为修身立命的根本,这些只会让你的商业做得更好更快。所以这在于你是追求短期成功还是可持续的成功。
第35条
可持续成功的定义很简单,如果把你成功的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实实在在地、真实地讲给每一个人听,大家都觉得你是应得这个成功的。如果大家都觉得你在中间投机取巧,自己也觉得于心不安,这就不是可持续的成功。评判的标准就在于是否达成了共赢。
《人民的名义》里说的过桥款是什么意思?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立项,著名编剧周梅森创作,李路执导,陆毅、张丰毅、吴刚、张志坚、许亚军、柯蓝等主演的检察题材电视连续剧。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在《人民的名义》里,腐败的一切起因可以说是因为大风厂倒在了“过桥款”上。大风集团蔡成功由于按期无法偿还京州市城市商业银行6000万年度商业贷款,以日息0.4%的向山水集团高小琴借款5000万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借款期限是6天,抵押了大风集团全部股权。最后这笔5000万贷款无法按期还款,最后山水集团以股权质押的方式取得了大风集团股权。在这个三方关系中,蔡成功向山水集团借款的5000万元就属于过桥贷。
过桥贷款又称搭桥贷款,也就是牵线搭桥的意思。是指金融机构A拿到贷款项目之后,本身由于暂时缺乏资金没有能力运作,于是找金融机构B商量,让它帮忙发放资金,等A金融机构资金到位后,B则退出。这笔贷款对于B来说,就是所谓的过桥贷款。说白了就是先借钱还上银行的贷款,再从银行贷下款来还上。
在我们国家,扮演金融机构A角色的主要是国开行/进出口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扮演金融机构B角色的主要是商业银行。
华裔投资人李路 是谁
比亚迪投资人、具有传奇色彩的美籍华人李路
李路出生于1966年,家乡在唐山,是南京大学85级物理系学生,后转读86级经济系。199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士、MBA和法学JD三个学位,毕业后进入美国金融界工作,1997年创办喜马拉雅资本管理公司并任董事长至今,管理风险创投基金及对冲基金。
李路金融贷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山 金融、李路金融贷款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