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备覆盖率是什么意思 看完这些您就懂了
1、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映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
2、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拨备覆盖率是银行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考察的是银行财务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是实际上银行 贷款 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贷款拨备率实际上就是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余额与贷款余额的比率,是反映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的重要监管指标之一。
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x100%,贷款拨备率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都是银行业重要的资产质量监管指标,但他们的意义各不相同。
如民生银行2011年报显示,其不良贷款率=0.63%,拨备覆盖率=357.29%,贷款拨备率=2.23%。
什么是拨备率?拨备覆盖率?
分类: 商业/理财 财务税务
问题描述:
什么是拨备率?(银行术语)
解析:
实际上就是呆、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如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的应收帐款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率为9%,即:按应收帐款余额的9%计提坏帐准备,提取的准备金进入当期损益。
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帐准备金,是银行谨慎性考滤防风险的一个方面,也是反应业绩真实性的一个量化指标。
此项比率应越低越好,反应损失较小利润越高;比率越高说明风险越大,损失越大利润越小。
跋备率的高低应适合贷款风险程度,不能过低导致跋备金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跋备金多余,利润虚降。
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应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的区别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的区别:概念不同: 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即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贷款拨备率实际上就是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即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余额与贷款余额的比率。
2.计算公式不同: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x 100%。
3.意义不同: 拨备覆盖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此项比率应不低于100%,否则为计提不足,存在准备金缺口,拨备覆盖率越高说明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 贷款拨备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
一,拨备覆盖率是指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也就是计提的准备金对各类不良贷款的覆盖程度。举例来讲,某银行贷款余额100亿,其中正常类90亿,关注类2亿,次级类5亿,可疑类2亿,损失类1亿,则其不良贷款率为(5+2+1)/100=8%。
二,假设不计提特种准备,按照现行规定,首先应当计提贷款一般损失准备金=100*1%=1亿,然后按照规定比例应计提专项贷款损失准备:2*2%+5*25%+2*50%+1*100%=3.29亿。加上一般准备,准备金总额应当达到4.29亿元。假设这家银行真的按规定计提了4.29亿元,则拨备覆盖率为4.29/(5+2+1)=53.63%,如果计提了8亿,则拨备覆盖率为100%;反之,如果仅计提了4亿,则拨备覆盖率为50%,且达不到按比例计提的最低要求,拨备严重不足。
三,目前,对于一些银行,中国银监会要求拨备覆盖率达到150%,是比拨备充足(100%)更审慎的要求。下调以后,意味着银行不需要计提这么多准备金了。从银行的利润表可以看到,准备金是作为费用在税前利润中扣减掉的,所以准备金下调,银行的利润会有所提高。但从风险的角度看,准备金少了,银行坏账的风险就大了。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