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什么材料(详细的)?
再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
第二次办理和第一次办理的资料和程序一样,不一样的是第一次有录取通知书,第二次拿的是学校收费清单再次贷款学生:学生不需要再进行资格审查,只需提交经本人签字的申请表和学生证复印件(各2份)。如借款学生(或共同借款人)不能前往受理现场,共同借款人(或借款学生)可持借款学生(或共同借款人)的《授权委托书》办理申请。贫困证明单位:首次申请贷款的学生需持申请表前往高中(仅应届高中毕业生)、村(居)委会、乡镇(街道)民政部门任一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并加盖公章。
一.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什么材料
1、贷款申请表(登录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在线系统可以打印);
2、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高三时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申请的学生无需提供);
3、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的身份证;
4、借款学生的学生证或录取通知书;
5、户口簿(若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不在一个户口簿上,则需提供双方的户口簿)。
二.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什么意思及办理时间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时间是在每年7月份开始,截止到月底结束。贷款利率执行贷款发放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自贷款发放日起每年12月21日调整一次,调整后的利率为调整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
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哪些申请材料?
一、生源地助学贷款所需材料:
1.新生和共同借款人的身份证和户口簿;
2.新生所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原件;
3.网上填写并打印出来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表。
另外,很多省份会接受高三毕业生在高中期间的助学贷款预申请。因此,大一新生可以在离开中学校园之前,通过所在高中预先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
二、预申请助学贷款的条件:
1.高中期间享受助学金的高三应届毕业生;
2.家庭无稳定收入,属于城乡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3.没有购买高档珠宝、电器、时装、化妆品的经验;
4.高中期间没有经常去网吧、游戏厅、酒吧等场所的经历。
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下载
助学贷款申请表一式两份,可登陆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学生在线系统下载打印,或在县(市、区)资助中心领取。
填写在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表注意事项:
1、申请书务必用黑色碳素钢笔或中性笔书写。开头称呼务必写:尊敬的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领导;
2、对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等情况要写清楚、详细;
3、写清本人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情况(大一写高中或高考成绩);
4、写清申请贷款用途、金额数;
5、承诺能够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情况;
6、申请书不能有任何涂改;
7、贷款额度每人每学年不超过6000元。生活费根据个人困难程度,参照聊城生活水平而定,一为每学年1000—1200元。并且不能贷往期生活费;
8、申请书中所有信息要和学习证明、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学习成绩单等其他材料严格对应起来。
扩展资料:
一、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介绍,助学贷款主要有两类,分别是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
1、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学生缴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规定额度:按照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的标准,总额度按正常完成学业所需年度乘以学年所需金额确定。
三、贷款期限: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
四、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不上浮。
五、担保方式:信用的方式。
六、申请材料:
1、借款人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2、借款人学生证或入学通知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3、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其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
4、借款人同班同学或老师共两名见证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学生证或工作证复印件;
5、《贷款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
6、《督促还款承诺书》;
7、贷款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助学贷款
关于高中毕业生贷款申请表和高中毕业生贷款申请表怎么填写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