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银行被骗1个多亿会破产吗?钱追回来了吗
不会,追回来了。洛阳银行是洛阳市规模最大的银行,其钱库资产高达几亿元,被骗1个多亿不会破产,1个多亿属于重大财产,警察也经过勘查手段锁定了犯罪人员并将其钱财追回,并返还给了银行。
暴风诺亚嘉兴银行洛阳银行供应链金融“扎堆”爆雷,防雷就用这几招
7月28日暴风金融官方微信发布消息,因冯鑫被捕,导致暴风金融平台部分P2P产品延迟兑付。天眼查数据显示,暴风金融运营主体北京暴风成信 科技 有限公司由北京暴风融信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暴风融信”)全资控股,暴风融信旗下子公司还涉及开展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业务。
7月31日,暴风金融官方微信通知为维护用户利益,决定恢复提现,调整了提现时间,即于每月1日、11日、21日(如遇节假日则顺延至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三次开通提现通道,并通过APP或PC端发起操作。
而自7月初诺亚财富旗下承兴国际控股(以下简称“承兴”)的爆雷,在上周有了新进展,承兴操盘供应链金融欺诈的内幕被21世纪经济报道曝出,其从上游供应商采购3C产品后低价卖给电商平台,拿得到的应收账款凭证做供应链融资,再让自己的关联公司以高价回购产品,形成自卖自买的闭环。
供应链金融缘何风险频发?如何防范?
① 完善风控管理制度。 前面提到的某银行产品经理告诉掌链,银行对交易的验真方式是多维度的,比如要看合同双方的盖章,在相关网站上检验发票真伪,对单据和报表进行审计,对其实际控制人情况、企业缴税信息、交易及货物流水等情况进行了解。他认为,“这些信息都是经过银行人员多维度验证的,造假难度很大,有些公司比较赖,钱还不上了,就说之前的合同是伪造的。如果造假那么容易,那银行系统早就出现问题了”。
事实上,银行与贷款方发生金融借款纠纷的案件每一年都层出不穷。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栏中输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八个字,共搜索出3083135条判决信息。原本为中小企业打开融资新大门的供应链金融,有可能因为这些诈骗案件的不良影响导致其丧失对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宋华认为,既要保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真实性,又要遏制参与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就应该在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两个维度上加强信用管理,完善风控管理体系。
根据宋华的说法,债项评级指的是在充分掌握供应链上的企业交易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基础上,通过控制管理融资的行为过程来防范风险的方法;主体评级则指的是对经营主体进行画像,尤其是对其交叉行为和关系网络的分析,帮助判断融资方是否利用自己的关系网在融资过程中寻求便利。
陈盛东则重点谈了确权方面的具体方法,他认为,要对应收账款进行逐笔确权,不能打包确权;在这个过程中,对大金额的应收账款进行重点核查,因为真实的应收账款一般都是几百或几千万,大金额的往往虚假;对应收账款的确认应有筛选标准,存量的应收账款通常附带了很多价格条件,只有重构的有前置约定的应收账款,才能顺畅实现真正确权。
② 借助金融 科技 赋能供应链金融。 在上周举办的银保监会155号文研讨会上,来自金融机构、央企、民企、保理公司、投资机构、金融 科技 企业的高管分享当下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遇困惑时,都无一例外地主张提高金融 科技 的应用水平。物联网、区块链频频出现在大家口中,全线上打通的供应链金融实现形式和银行间信息共享、互认平台建设几乎成为整场研讨会最核心的话题。
研讨会上,某银行一位高管讲到,其硕士论文主题就是关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他非常看好这种信息加密存储技术,“它的保密性更好,方便大家各取所需信息,且能让银行、企业、平台以平等地位参与进来”,可惜的是,区块链的概念普及程度仍然较低,连他所在学院的系主任都说区块链技术只是一种噱头。
不过,银保监会下发的155号文中,明确提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嵌入交易环节,运用移动感知视频、电子围栏、卫星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对物流及库存商品实施远程监测,提升智能风控水平”。在国内第一部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提出指导意见的政策中被提及,是对发展金融 科技 的官方认证。
事实上,我国金融 科技 企业的起步和爆发远早于此,根据未央网引自中国金融 科技 企业数据库的数据显示,从2008到2017年间,专攻技术与信息处理的金融基础设施类公司与金融信息服务类公司的数量增长都于2015年达到峰值,其中,金融信息服务类公司有近1000家。往近了看,国内已有不少金融 科技 企业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搭建底层平台,输出给银行与核心企业去做应收账款的线上拆分与转让,以及服务贷前的线上反欺诈系统,服务贷后的7×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系统等。
看看我们现在“空空如也”的钱包,互联网技术将人类生活从线下带到了线上,开启了移动支付时代;以此为镜,金融 科技 也必将促使供应链金融走上电子化、全线上的道路。
(掌链传媒 赵建琳)
皮包公司轻松骗贷洛阳银行一亿多元,这场骗局最巧妙骗术是什么?
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皮包公司,能够骗取洛阳银行的一亿人民币,不准确的来说是1.26人民币,我觉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不单单从他给的信息上的漏洞,就凭他是一个从未,有个国际贸易的公司这一点来说,银行就不会贷给他款,难道现在银行审核和评估都这么弱了吗,这种骗术都能骗1.26个亿,如果硬是要说巧妙骗术,那么我觉得是监守自盗。
这种公司都能够骗取银行1.26亿人民币,不就是等于告诉大众快来抢钱?骗取1.26亿,赔偿26万这种买卖也太划算了吧,很容易心动呀,到头来开除几个审核和评估人员也还是蛮划算,别说这种皮包公司了,就连正规公司通过正规渠道去银行借1.26亿都有可能会被拒绝,这种公司是如何有能力让银行借给他们1.26个亿?没内幕谁相信,反正我是不信。
一个靠着虚假合同,虚假材料,虚假发票虚假提运单的公司有这种能力?简直笑死我了,现在就连买双鞋,买个衣服发票都能作假,这种有关1.26亿的合同银行识别不出来?很多网友都在调侃这不是真傻就是真坏。
但是现在的骗术也越来越高明,虽然骗不了银行这种高级拥有专业能力的机构,骗骗我们普通人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们大家要警惕起来,谨防短信诈骗,什么银行发短信,什么哪里中了奖,我们都应该保持清醒,现在骗子越来越多,骗人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发现骗子,我们应该及时报警,让警察来处理。
河南商人300万贷款担保金变1300万,这里面有什么猫腻?
这里面猫腻,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在担保合同中作假,擅自更改相关数字。河南洛阳银行发生的这个事情,让很多观众十分关注,明明办了300万贷款。不知道为什么。担保金额上金额从300万变成了1,300万。目前法院已经做出字迹鉴定,确实为假冒。那么问题来了,担保合同到底是谁篡改的。
当今这个社会,如果有人向银行贷款,肯定会需要担保人。这种事情,都是需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如果贷款人没有按时还款,将会承担其法律责任。
从300万到1,300万,差了1000多万,中间差距真的太大。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这笔钱是一辈子挣不出来。洛阳银行为了赚这笔不义之财,会想出这种法子,很让人很诧异。大家对于银行态度,一向是十分信任,没有想到银行会做出这种事情。
这位河南商人愿意担负这300万合同,原本此事就解决。不过没有想到,担保合同从300万变成了1,300万,损失真的是太大,因此选择起诉维权。在二审法院中,法院委托相关公司,对笔迹进行鉴定,最终确定假的。如果不是商人发现及时,那么这笔钱可能就会成为一笔冤枉账目。
这个问题已经牵扯的不仅是,篡改证据这么简单。银行借助于这种“手段”,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追究其犯罪行为,还会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笔迹究竟是谁加上去的,究竟谁来承担责任,背后是否有人指使。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悬浮在人们心中的疑问,需要银监会进一步调查。
该事情确实,影响大家对于银行的信任度,值得人们反思。银行在审批流程中,是否要有相关机构监督,这些都会引起大家反思。
关于洛阳银行被骗贷款和洛阳伊川银行诈骗案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